|
01
|
王珂瑤
|
專職劇場演員 / 慢島劇團團長
|
|
|
02
|
王詩鈺
|
沒有框架、不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活到現在
學了餐飲、念了營養,然後不刻意地滾進了咖啡圈,十來年
滾著咖啡、煮著咖啡,就不小心地沾上了文創的色彩
滾著咖啡、煮著咖啡,就自然地繞上了音樂的旋律
台中三時茶坊.Akuma caca.A House 開拓者
|
|
|
03
|
王輅鈞
|
打滾劇場十五年,歷經演員、編劇、導演及表演教學等工作。熱愛音樂劇創作,近期音樂劇作品:大風音樂劇場《美好的人生》編導、逗點創意劇團《謊言?老實說!》導演。現任職於佛光大學藝術所兼任講師、廣藝基金會節目部。
|
|
|
04
|
吉米布蘭卡
|
一個一年看近百場的演出卻總是有更多演出想看且得了不看戲就不舒服的強迫症觀眾,一個看完戲後很愛碎碎念很愛分享很愛寫心得的傢伙,一個跑劇場當跑趴的戲癡戲迷戲瘋子!
|
|
|
05
|
朱安如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畢業。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畢業。現以表演、主持、採訪撰稿為主要工作,兼任飛碟聯播網DJ。
|
|
|
06
|
吳思鋒
|
台北人,現居花蓮。冉而山劇場團員、每週看戲俱樂部編輯。「東岸表演藝術工作營」策劃人(2009-),2009、2011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澳門《劇場‧閱讀》季刊、文學刊物《出詩》劇場專欄撰稿人。
|
|
|
07
|
杜思慧
|
紐約沙羅勞倫斯大學表演藝術碩士(Sarah Lawrence College, MFA)。1998年自紐約返國即擔任戲盒劇團藝術總監並編導多齣作品,其中《島語錄~一人輕歌劇》(A Voyage to the Island)入選於2010年外亞維儂藝術節中演出,並在2012受邀法國新東方藝術節巡演。出版有三本劇本及專書《單人表演》(Solo Performance)。
|
|
|
08
|
周明宇
|
專職的表演工作者。古典、流行音樂、劇場、電視及電影。音樂曾與國家交響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實驗國樂團、台北市國樂團合作。戲劇曾與台北愛樂劇工廠、人力飛行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飛人集社劇團、鞋子兒童劇團、兩廳院、香港劇場組合、日本SCOT合作。
|
|
|
09
|
邱安忱
|
美國紐約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表演創作藝術碩士班畢業;文化大學戲劇系及國劇系兼任講師;目前為同黨劇團團長。合作過團體包含歡喜扮戲團、鞋子兒童劇團、臨界點、前進下一波、無獨有偶、施工忠昊、差事、動見体、三缺一、飛人集社、金枝演社、河床、水面上水面下、羊喚劇場工作室、演摩莎及兩廳院旗艦製作《茶花女》等。編劇及演員作品《飛天行動》獲得第97年度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
|
|
10
|
秦嘉嫄
|
劇場工作者,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與劇場博士,現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
|
|
11
|
張輯米
|
東南工專電子科畢業,自1994年接觸劇場,從第一屆到第四屆的臺北藝穗節都沒有錯過。現任每週看戲俱樂部編輯、表演藝術評論台特約作者、表演藝術雜誌特約作者。
|
|
|
12
|
梁倩瑜
|
「第十一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1987年生於澳門,現職藝術行政及編輯助理。自中學至今於《澳門日報》、《華僑報》、《新生代》、《劇場‧閱讀》及香港《文匯報》、《Artplus》等媒體發表文學、採訪、藝術評論及插畫作品,並在《澳門日報》小說版定期發佈插畫作品。文字作品入選《澳門文學作品選2010》。曾參與「第八屆華文戲劇」駐節藝評人、2012「JAR藝評青苗計劃」(香港《藝術地圖》主辦)。
|
|
|
13
|
梁浩軒
|
新生代跨界獨立策展人,擅長創意策略發想及資源整合,從事之領域含括展覽、大型展演、公關行銷、跨界資源統整,多次策劃國內大型展覽及參與多項藝術展演活動;喜歡新鮮的事情、喜歡把夢想實現、喜歡熱情的生命裡每一件溫暖的事情,也慶幸興趣與熱愛的工作是相同的。
|
|
|
14
|
莫兆忠
|
劇場編導、評論人及策展人。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理事長,《劇場.閱讀》季刊主編。近年致力策劃關注社會議題的實驗劇場創作,引進中港台三地之小劇場演出,同時積極推展青年劇場工作者的單人表演。
|
|
|
15
|
莫嵐蘭
|
舞蹈評析/創作/表演/教學。結合表演、編舞與書寫的興趣,自第一屆臺北藝穗節始,擔任看戲大隊評審。為《PAR表演藝術》特約撰稿、《教育部體育運動大辭典》舞蹈類撰述委員、《文化部藝學網-臺灣現代舞賞析》課程顧問。高雄世運閉幕式之舞蹈視覺設計(2009)。曾參與雲門、無垢、舞蹈空間等舞團演出。創作形式多元,近期參與設計之作品為唐美雲歌仔戲團《燕歌行》。
|
|
|
16
|
許向豪
|
2001年開始從事劇場音樂設計/製作、廣告CF、電影配樂、電視影集,並於2006年成立尚谷音樂有限公司。
近期作品:2011年花博行動巨蛋:無獨有偶--最美麗的花。參與製作創作多達50餘檔,並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
◎八腳伶娜◎嬉戲---胡搞瞎搞(榮獲台新藝術獎首獎)◎威尼斯雙胞案◎飛天行動、有聲CD出版:◎交界 ◎八腳伶娜 ◎嬉遊記(光影)◎威尼斯雙胞案 ◎綠野仙蹤 ◎小美人魚
|
|
|
17
|
貧窮男
|
自由作家。喜歡看戲、看舞、看電影,興趣雜食,一直處在消化狀態。
|
|
|
18
|
陳佳穗
|
專業演員及表演指導。近期劇場作品包括:演摩莎劇團「蘿莉控公路」、狂想劇場「逆旅」、動見体劇團「屋簷下」、同黨劇團「夢之島」等。影像作品散見大愛、客家電視台及影展。開設陳佳穗表演工作室,受邀至台北藝術大學及各大專院校、經紀公司上課。
|
|
|
19
|
喬亞
|
「第十一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
又真又假的筆名,純粹喜歡有筆名的感覺。自認充滿演藝細胞,曾參加中學劇團及即興劇場表演,結果未受賞識,轉投新聞事業。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職記者,偶任藝評人,但更喜歡被稱作新聞人。喜愛的範疇很多,擅長的東西很少。來自澳門。
|
|
|
20
|
曾慧誠
|
紐約大學(NYU)音樂劇表演碩士,現任耀演藝術總監、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兼任講師。導演風格擅長以戲劇的觀點切入音樂劇表演,讓音樂劇非寫實的架構,在真實語文與走位中呈現。作品:中文音樂劇《DAYLIGHT》、《喜樂社區》、台灣音樂劇二部曲《隔壁親家》等。
|
|
|
21
|
黃蘭貴
|
現職為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週末如果宅在家裡不出門,原因大概是當週沒有「非看不可的」或「覺得可能會有趣的」表演藝術、影展、獨立音樂演唱及展覽,要不就是刮強烈颱風。
|
|
|
22
|
楊維真
|
「舞法 表達」當代舞團藝術總監 畢業於荷蘭Amsterdam Hogeschool voor de Kunsten 高等藝術學院戲劇現代舞蹈學系。
2001年加入法國(CIE Eolipile)當代舞團,旅法擔任舞者期間陸續從事創作,如與影像藝術家合作於畫廊展演之影像舞蹈裝置作品《鏡頭之間》(Entre Champ)及與雜技藝術家合作之雙人舞蹈作品《百分百生產力》(100% Croissance),此作品更榮獲兩廳院廣場藝術競技優勝,並獲邀回台參與廣場藝術節演出。
2006年回台創團編作與影像融合之獨舞《泡泡航空公司》(Bubble Airlines),該作品演出後頻獲佳評,並於2007年受邀參與法國亞維儂off藝術節演出,同年獲邀兩廳院二十週年慶,編創《泡泡小姐》(Miss Bubble)及2007台北藝術節(亞洲共同體)創作獨舞《泡泡奇慾鏡》(Bubble W@nderland)等作品。在編創當代舞蹈的同時,有感於對自身寶貴藝術文化認知之貧瘠,遂參與漢唐樂府演出《洛神賦》與《韓熙載夜宴圖》,並分別飾演曹植與韓熙載之要角至亞洲各地演出。
2011年參與兩廳院旗艦製作,鈴木忠志導演之《茶花女》擔任獨舞者. 受邀參與首屆國際即興舞蹈節 I Dance Taipei 2011 為台灣主要表演者,即興作品《空.間》 受邀采苑文化藝術基金會製作 <黃友棣教授紀念音樂會>擔任舞缪思一角. 2012年 編作《舞解》,參與莫比斯原環創作社《守夜者》演出。
|
|
|
23
|
葉怡利
|
葉怡利是台灣當代藝術家,近年來從事的主要創作為錄像、行為、雕塑、互動裝置等視覺藝術創作,多次參與國內外大小展覽及多國藝術家駐村計畫,她透過藝術嘲諷自身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語彙。
|
|
|
24
|
鄒欣寧
|
雜食性觀眾/讀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劇本創作組畢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曾著《國片的燦爛時光》(推守文化)。現任《PAR表演藝術雜誌》編輯,工作之餘致力推動「文藝青年不可恥」聯盟(SWC)成立。
|
|
|
25
|
瘋子
|
80年代出生,現居上海。2006年加入上海非營利獨立戲劇團體“草台班”,參與集體創作及個人創作。演員,戲劇評論者。2006年起運作“當戲劇撞擊流星…”博客,關注華文戲劇及各地戲劇生態。
|
|
|
26
|
潘淑盈
|
台灣大學社會系學士。現職書店店員。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成員。「第十及第十一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
|
|
|
27
|
盧頌寧
|
澳門舞蹈及幼兒教育工作者,先後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倫敦拉邦舞蹈及動作中心取得幼兒教育及舞蹈研究文憑,藝術團體足跡創辦人。現為編舞、舞者、窮空間手作人、幼兒戲劇導師,連勝街no.47藝文空間行政總監。
|
|
|
28
|
謝鴻文
|
現任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兒童與家庭服務系兼任講師、SHOW影劇團藝術總監。編有《遺失的美好》,導演《下雨了》等10多齣兒童劇,著有兒童文學作品《雨耳朵》等13本書。
|
|
|
29
|
鴻鴻
|
現任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衛生紙》主編,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曾任30齣劇場、歌劇、及舞蹈之導演。電影作品包括多部劇場與舞蹈題材之紀錄片。
|
|
|
30
|
羅德慧
|
2007年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2011年於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修畢社會學系碩士課程,曾任電視新聞記者、現為澳門社會時事及藝文雜誌《新生代》採訪主任。
|
|
|
31
|
顧心怡
|
擁有表演藝術與藝術行政背景,現為獨立藝術行政與專案策畫,曾任竹圍工作室與竹圍創藝國際執行總監,英國文化協會藝術經理,業務上涉略國際文化交流、藝術節慶的機制建構以及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
|
|
|
32
|
簡莉穎
|
劇場編導。今年作品:外表坊《春眠》編、禾劇場《懶惰》編、女節《妳變了於是我》編導、莎妹劇團《羞昂App》編。
|
|
|
33
|
張麗珍
|
曾任職於九歌兒童劇團,臨界點劇象錄劇團,牯嶺街小劇場經營管理處,畢業後多年青春歲月都在劇場度過;曾經是個行政,現在期許自己是個好觀眾。
|
|
|
34
|
余彥芳
|
獨立編舞及表演者。曾任美國比比•米勒舞團團員,德國卡賽爾劇院客席舞者 。余彥芳作品曾發表於美國舞蹈節、紐約日本交流協會、兩廳院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以及2011年臺北藝穗節。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現參與台灣古舞團。
|
|
|
35
|
黎美光
|
英國倫敦當代舞蹈碩士。2011發表《傍晚開的花》於美國科羅拉多舞蹈節。2010受邀日本CIFJ及韓國AIAE即興舞蹈節教學及演出。2009受邀香港東邊藝術節發表作品及Kirstie Simson策劃的柬埔寨舞蹈計劃、希臘國際即興研究計劃。
|
|
|
36
|
李依佩
|
7年級中段班,主修服裝設計,現任婚顧公司、Be劇團服裝顧問。喜歡藝術的影響力、劇場中的一種純粹,也喜歡每一次旅行中所遇到的單純。
|
|
|
37
|
陳韋臻
|
台灣《破週報》前文字記者,中國《城市畫報》特約記者,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好藝術、電影、書籍等與進食無關緊要之事。
|
|
|
38
|
蔡雨辰
|
23歲開始當編輯,現在是兩本藝穗手冊、一本書、一百期破報的媽媽。
|
|
|
39
|
傅裕惠
|
現為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第一~三、五、八~九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觀察委員亦為表演藝術雜誌、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網站撰寫劇評;除了執導現代劇場作品,也多次參與台灣歌仔戲製作和女節的策劃。
|
|
|
40
|
梁紅玉
|
任職於廣播媒體多年,主跑藝文線。知命之年重回世新校園,取得性別所碩士學位,目前亦為伊斯蘭研究學會理事。偏好各類文藝雜食,卻無一專精,僅悠遊於不同領域間快樂度日。
|
|
|
41
|
藍貝芝
|
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資深劇場演員及獨立製作人,重要藝術行政經歷包括台北詩歌節國際聯絡、台北V-Day《陰道獨白》、竹圍工作室、2008女節等,自2009起為女性影像學會理事。
|
|
|
42
|
謝東寧
|
1968年生於台灣,表演藝術創作、評論、策展人。
曾參與台灣早期小劇場運動。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巴黎第三大學SUAPS中心「運動與身體」研究(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 Paris III Le Certificat d'Etudes Corporelles )。
2002年起旅居法國九年,返國後擔任舞蹈作品《壞鞋子》2010(編舞)、戲劇作品《我的妻子就是我》2010(導演)、跨領域藝術節《身體平台》2011(策展人)、並執導《浮士德3》2012(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參加加拿大蒙特羅國際劇場藝術節Les Fêtes internationales du théâtre (FIT)。目前擔任國家文化基金會藝評人、台新藝術獎 評審委員。
|
|
|
43
|
林乃文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班。每週看戲俱樂部發起人。表演藝術評論台駐台評論。 出版有劇本、散文、訪談、翻譯。
|
|
|
44
|
于善敏
|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專任助理教授、PLAY劇團 團長/藝術總監、台南室內合唱團/澎湖縣文化局合唱團 指揮/總監指導。專業劇場藝術與影像音樂跨領域藝術工作者,曾長期居美國紐約參與重要外百老匯演出,並紐約時報高度讚譽的外百老匯音樂劇演員,回台後投身合唱表演藝術與劇場導演工作多年,國內外得獎作品無數。
|
|
|
45
|
陳柏偉
|
黑手那卡西創團團長。曾參與多場戲劇音樂製作、演出。現為輔仁大學心理系博士班學生。
|
|
|
46
|
貢幼穎
|
荷蘭Utrecht School of the Arts藝術管理碩士。國藝會「第一屆藝術經理人出國進修專案」獲獎助人,赴歐半年觀摩實習非黑箱劇場之藝術節及展演活動。曾於以下藝文活動或組織擔任:聯合報太陽劇團《魔幻森林》專案副理、2008台北藝術節行銷經理、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專案經理、第二屆女節協同策展人及製作人、二分之一Q劇場製作人、1999台北藝術節節目企畫等等。
|
|
|
|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