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連半顆心都不想給,因為這是一齣就算要放在社團成發都會被我打槍的戲。無奈系統最低還有半顆心,也就如此吧。
剛進到安和65的地下空間,其寬廣程度讓我還挺訝異的,可說是目前看到僅次於華山果酒禮堂的大場地。雖然因為地下室高度有限不好架燈,技術上或有窒礙之處,但空間大,調度跟畫面處理上也能多些自由度與彈性,若能善加利用,再怎樣也能給觀眾一些難忘的看戲感受。
演員一開始偽裝成客人進場,讓戲劇在生活中發生的想法雖不創新但也有趣,但一開口說話卻是誇大的音調和生硬的肢體節奏,不但破壞了生活質感,也讓劇場幻覺尚未明確建立就註定崩毀。
一直說來還沒來的導演和不斷裝熟的老闆娘,原本可以成為伏筆,在戲尾來個轉折或是讓觀眾驚喜,但最後老闆娘就只是默默回到工作崗位,導演來不來也根本不重要,插話間原可建立的喜感節奏也顯然只是隨興為之,散了亂了都不管,只讓人覺得尷尬。
一人一故事的「集體創作」設定,可以很理所當然地定調全戲的基本結構,就這次呈現看來也的確想這樣做,但前三個故事都漫無重點可言。
第一個故事想玩故事重述時節拍加快一氣呵成的表演效果,但因為故事過於簡單,節拍也該緩不緩該緊不緊,讓原本就不明所以的抓姦故事更讓人摸不著頭緒。第二個故事要玩場景氛圍,但在全場燈亮的情況下講鬼故事本來就非明智之舉,再加上走位調度沒想法,演員說是哪裡就是哪裡,卻無進一步的細節鋪陳,滿場飛完之後只剩一陣寒風吹過。第三個故事終於可以帶到一點情感面了,卻流於朋友間相互捉弄的鬧劇,情感尚未入心便已在笑鬧間散佚無蹤。
最後,想玩轉折,卻因為前面三個故事乏善可陳,也不見多少伏筆,我不但無感,還巴望著至少結局若好,這個下午還會有意義一點。
可惜結局是,導演沒來就算了,匆匆決定的劇本顯然也沒多重要,重要的竟然是訂好的KTV包廂時間就要來不及了,於是演員全部飛奔離場。
戲裡唯一讓我有印象的台詞,是演員們在討論演出時會不會有不懂或懂的觀眾來看戲。我想說的是,連戲都不肯再花時間磨,自以為幽默好玩但其實不想對自己演出負責,把戲的節奏、調性、走位,甚至演員本身的基本功弄好的演出,沒資格說別人懂或不懂。如果真的沒什麼想法,只是想練練台風、膽量,可以不必到劇場裡,把不知情買票的觀眾當實驗品,然後還自以為地說戲如其名,是一齣會讓人後悔的戲。
但有期待才有後悔,所以真正會後悔的是那些曾經期待你們演齣好戲卻看到這樣令人傻眼的演出的親友們,而不是決定一顆心都不給的我或其他覺得浪費時間的觀眾。
演出場地:安和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