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舞蹈

搖籃森林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
查看演出內容

李嘉瑾

2019/09/06 14:30

點閱率:301

11111

我認為,這齣戲選擇用於轉化故事的媒介都美極了。

將大地孕育的過程以「編織」為比喻,一位穿著樹木圖案的女士繼續完成尚未成形的世界。舞台上男女表演者相擁躺著,陰陽兩極仍處於融合的狀態,直至大地之母完成這片土地,他們才分離,男表演給與大地之母編織世間的工具,女表演者以柔軟緩慢的姿態潛入先前編織好的土地,呼吸,生長,壯大。

雖無語言,但因為呈現的質感足夠明確,觀眾可以在穩定的框架中自由想像。細胞分裂,植物叢生,群獸競爭,人類加入,拉扯資源。男人以語言描述世界誕生的歷史,由後往前,解釋了觀眾方才所見,又由前往後,暗示世界仍持續發展。

有趣的是,男人後來從講述傳說,轉為分享「我想要珍珠奶茶、我想要房子……」的生活,這些瑣事都緊扣著「欲望」。演出停在大地之母一絲一絲收回土地的編網,男人爬上了原先纏鬥於土地的群獸,但欲望已無法停止,衝突、動態,令人充滿期待的結尾。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蔡黛拉

2019/09/06 14:30

點閱率:173

11110

ㄩ 字型觀眾席是入場的第一眼驚喜,比起排排坐的觀賞思維,觀眾自行選擇角度本身就帶有即興的意味,正適合這起結合即興與編織的舞作。

編織藝術家現場拉著線,在舞者移動間進行編織,拉出搖籃這個主命題。舞者從種子開始,進入海洋,在浪花中蠕動飄蕩;成為動物,挑釁彼此;成為人。編織的搖籃在舞者移動間變換場景,讓身體成為傳遞演繹的媒介,一路來到最終宛如創世紀的場面。地球給予的,也能收回去;當這世界逐漸收回它的領域,人類還能在相互攀附踩踏間,爭取生存嗎?

整場演出結合行為藝術編織與即興舞蹈,故事線十分清楚,舞者與編織者的各自表現也適得其所,在音樂的帶領下得以清楚體會每一章節。未來若有機會,非常適合朝戶外演出發展,現在已能看到創作者靠近土地、直面議題的潛力。

其它意見:紅樓劇場沒有很大,觀眾與舞者間的距離其實頗為靠近,舞者若當下不夠專注,會有種只跳一半、末梢乏力的感覺,略微可惜。編織藝術家雖僅扮演串場,但應該可以和舞蹈有更好的融合,期待未來的發展!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2019/09/05 14:30

點閱率:172

11110

這個作品以手工編織結合舞蹈創作,個人覺得充滿詩意。

將觀眾席座位以面對紅樓劇場舞台的ㄩ 字型排列,作品在舞台上以及舞台下區域呈現,空間的使用如編織般有虛有實、能深亦能縮的調度著,格外大器。

《編織森林》內容表現自然與人類的關係,這個切入點很有趣,是因為編織與舞蹈都是人類較原始的本能與技藝嗎?表演者適得其所的展現每個人的專長,舞蹈、編織以及哼唱都得宜,最末一段男聲的台詞其實也咬字清晰充滿想像,但空間的迴聲震盪掉部分較低沉、輕聲的表現。

作品短短的,其中也有些可以再思考、繼續探索的創作空間,但這類從生活中找到、發展以及膽大心細的實驗,深得我心。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ReyRey

2019/09/01 19:30

點閱率:235

1110.50

演出如舞作名稱及介紹一般,清爽溫暖,三面台的空間配置,觀眾如注視著一場祭典,或多個星體的碰撞、運行、殞落。
身著白色洋裝、留著仙氣長捲髮的女舞者,襯著空靈樂曲揭開序幕,猶如大地母親的姿態,至舞台中央撥弄著預先佈置在場上的藍色圓形織網,定眼細看,原來她正勾勒著線頭,完成這副網的最後半圈,同時,著膚色舞衣的群舞者接續登台,領觀眾回到宇宙之初。
從兩位舞者簇擁著一顆綠色大線球,如行星自轉、公轉,線球被拆解,再被大地母親織成新網,主結構由四位舞者演譯大海潮起潮落、孕育生命,再到叢林鬥獸。漸入尾聲,一位著時裝的男舞者宣讀著創世紀,舞者們陸續踩上新織的綠色大網如大地,劇場的黑色地板變身危險深淵,男舞者的獨白悄悄談起想要更多美食、3C用品……大地母親竟開始拆解線頭,群舞者在快速縮小的綠網上焦急地推擠,男舞者攀附在群舞者背上,泰然地持續細數無限物質慾望直至暗場,後勁十足的結尾。
主打將編織融入舞蹈、接觸即興,選用元素很適合講述環保的命題,特別是這陣著子森林大火、環境保育議題不斷延燒,比起憤怒控訴,這支舞作像是溫柔地呼喚。
本期待織品將不只是道具物件,好奇會如何運用它「編」舞,使織品本身亦成為舞者之一,但或許是技術限制,較少看到這部分的琢磨。群舞段落,可看出舞者們應是花了不少時間、心力在排練場嘗試、磨合,身體質感與能量頻率相當和諧、一致,默契佳;作品中可明顯讀到創作者的企圖心,想透過作品講述許多事並與舞者工作出不少素材,可惜段落間的連接梳理稍嫌生硬;男舞者在段落間出現,凝視、操網、撤網、獨白等一連串表演的目的,一直到結尾時才明朗,如在其表演的狀態、質地上做點調整(如:虛、實反差),也許可增強舞作的敘事性,並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其它意見:十分期待這支舞作能再有下一步發展,無論是走出戶外做環境劇場、進入白盒子成為行為展出,抑或是衍生與觀眾互動性更高的設計,甚至體驗工作坊,應都非常合適!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貧窮男

2019/08/30 14:30

點閱率:254

1110.50

這是編舞王箏第三度參加藝穗節,三次的風格都不相同。
第一次以爺爺的時代背景,抗日剿匪的混亂歲月,舞者穿了軍服旗袍等有很強的舞蹈劇場風格;第二回透過一個象徵物件「移動的門」,帶來強烈的肢體劇場。這次「搖籃森林」則選用了Newage的配樂,大捆毛線編織成的網做為物件,帶來了緩板心靈淨化的作品。

三次的場地也與時俱進,第一回在北投一間小飯店的食堂,第二回在莎妹的排練場,這次到了相對正規的紅樓劇場。在紅樓的圓形空間,只排了一排圓弧座位,其他的整個空間都是表演區域。而如蛛網的編織物放在紅樓的圓心處,白衣女子在整個演出中負責現場編織與拆線,其他女舞者著肉胎衣,而有了儀式感,在心靈音樂的加持下,編織的網,像是孕育生命,像是海洋,像是一切的起源。

舞者的身體能力都還不錯,不論是肉體的堆疊、與網的糾結纏繞,都能勝任,整個編舞以「即興」為出發,但即興不容易展現舞者的實力,動作容易鬆垮散漫、無秩序與不可預測,讓整體視覺沉悶。後半場的心靈音樂加入鼓的節奏,舞者從前半場的蠕動,演化為獸,伴隨著男舞者到數「創世紀」,雙人動作的設計逐漸豐富。

其它意見:現場編織融入舞蹈的想法很棒,實際運作起來感覺卻各自獨立,跳舞與現場編織還是兩件事,通篇使用心靈音樂,容易讓作品不帶勁,整體感覺容易走入空靈飄渺。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