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高和諧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創所碩士班,現職國中美術教師,曾參加小劇場戲劇演出。近期主要創作有「汽車劇闖」(2013,華山)「屹立於城--行為藝術創作行動」(2012,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微身之言」身體藝術聯合展(2012,青海)、「暴力教室II」 (2012,台北立方體)、「香港-台北雙城行為藝術交流」(2013香港,台北)。
評論數:3
22
張輯米
東南工專電子科畢業,自1994年接觸劇場,從第一屆到第十屆的臺北藝穗節都沒有錯過,覺得開心。現為自由工作者,湖釣的肉骨茶台長。
評論數:15
23
貧窮男
曾任電影雜誌總編與表演藝術雜誌企編,寫倒的雜誌與網站超過20家以上,沒寫倒的已經正式超過寫倒的。
評論數:18
24
郭少麒
前雲門二舞者,如今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是劇場自由工作者。
評論數:7
25
陳明緯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畢,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
喜歡創作(表導演)、評論與研究,經常從事戲劇教育,也擔任展演企畫、執行製作等。關注表演藝術的觀演關係與互動性、戲劇敘事學及戲劇如何被應用於不同領域。
評論數:16
26
陳恆益
成大歷史系畢業,現就讀北藝大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
2020,國家兩廳院Gap Year駐館藝術家。
希望文字能成為打水漂的石,能漣漪到有讀者的岸。
評論數:4
27
陳煜典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導演組,現為進港浪製作(KINGKONG WAVE)一員。其編導作品主題多元,涵括實驗戲劇、魔術、南管等,強調不可言說之感知經驗,以豐富錯綜的結構揭露隱而未顯的感性張力。新人類計劃共同執行,19年與江之翠劇場作品《行過洛津》代表臺灣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個人協力創作如《Animator》、《行過洛津》 曾連年入選2016-17松菸新主藝,18年並以《Imaginary Fish》獲得臺北藝術自由日年度首獎及評審獎。
評論數:6
28
程阿介
臺灣大學戲劇系、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
鳥組人演劇團藝術總監
2011起年年參與藝穗節,
2014 鳥組人演劇團的「哈姆雷舞台謀殺案」獲永真藝穗獎,
2016 鳥組人製作榮耀藝穗演出「劇場情人夢--混亂學員的愛情超展開」,
2017到2020,程阿介擔任看戲大隊,轉換心情、角度、身份,不變的是,愛劇場的心。
評論數:7
29
黃煒翔
台北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暨戲劇學系雙學士。
專業劇場 暨 即興劇工作者。從事劇場演員/導演,即興劇教練/演員/導演,偶戲演員,戲劇社團表演指導老師,單人表演創作者等工作。
評論數:5
30
黃馨玉
從藝穗節的觀眾、演出團隊到前台執製、場館及看戲大隊,不斷深化與藝穗節的關係。總期待能在藝穗節踩到各式各樣的雷,好雷、壞雷跟無法定義的雷,有趣不可預期的演出令人驚喜,反之,糟到有某種惡趣味的演出也是極好的。
評論數:10
31
黃馨儀
2015年回台後成為「應用劇場工作者」,真的應用著劇場做了許多事、有了許多身分。是表演者也是帶領者,偶爾也是德英中翻譯,這幾年也是看戲過多的評論人。曾旅居德國與巴西,冷靜與熱情,穩定與躁動。
評論數:7
32
黃蘭貴
現職為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如果週五、週六宅在家裡,就表示沒有「非看不可」或「覺得可能有趣」的表演藝術、影展、獨立音樂演唱,要不就是刮颱風。要是連週日都出門,該週肯定是展演爆滿週。
評論數:7
34
葉助偉
雲林北港人。文大戲劇系畢、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碩士。現從事劇場/影視編導、教學。2003年開始劇場創作,23歲創辦再現劇團,近年最莫名其妙為人所知的作品為《辛普森家庭》、《肥貓鬥小強》等電視動畫腳本。
評論數:8
35
瘋瘋果
遊走文字與戲劇之間;學生與教師的身分交替輪換。每週環島半圈的生活持續了一年多,將持續下去......
評論數:23
36
趙偉丞〈太一〉
可以叫我太一,劇場編導,現就讀北藝劇創所劇創組。
近年劇場經歷:
2020 兩廳院gap year,草山劇廠《草山生活指南》導演,貳作劇團《LUSTING FOR DESIRE?》編劇,裸劇團《漫遊少女》編劇。
評論數:9
39
劉勇辰
劇作者,博士生,亦參與影視創作,出版劇本集《平行線》。
評論數:6
40
鄭宜芳
我不在家,就在劇場,不在劇場,就在前往劇場的路上。
畢業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與舞蹈雙主修。長期關注表演藝術,視看表演如呼吸般重要,自2014年起擔任看戲大隊。
評論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