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喜劇/歌舞劇

戲弄卡米地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貧窮男

2015/09/13 19:30

點閱率:558

11100

真的被弄到了啦!
是期待的落差吧,脫口秀變成戲劇演出,原本以為是宣傳上的加倍好笑,結果悲劇了!兩齣小戲其其實都蠻悲的,即使中間有些笑料,相對於這些脫口秀演員,平時那種高密度笑翻全場的功力,突然有點不太習慣,就算亞當山德勒演一齣悲劇電影,過程中還是能讓觀眾感受到他的喜感與賤嘴。

因為期待,「記不得爸爸」一開始兩人在台上,就以為漫才要開始了,等了半天才一兩個梗;等舞台上只有一個人時,以為脫口秀要開始了,結果也沒有,就再不斷的失落後,就放棄期待,難道不能有一邊脫口秀還能有劇情推進的喜劇演出嗎?

好,撇開卡米地的包袱,兩個作品其實都不好笑卻蠻感人,但是來看看呈現方式,第一齣「記不得爸爸」,明明是獨幕劇,單一場景,卻搞得像是拍電影,一場戲結束就暗燈,沒有講幾句台詞,燈又暗了,每次暗燈完再等燈亮都要等好久,短短的一齣戲,暗燈暗了十來次,劇本的結構與設計,現場技術協調都還要再加強。

第二齣的問題也是一樣,暗場太多,既然有這麼多的暗場,是不是該設計個什麼,或是加快暗燈的時間,不一定要演員就定位後才亮燈,燈光慢慢fade in,演員就會趕快出場,要不然走10秒CUE也比燈光全暗來得好。

第二齣顛覆了小紅帽,大野狼也有真愛,還加入死神與穿越劇,東區德的表情豐富,增色不少。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貧窮男

2015/09/12 20:00

點閱率:310

11111

Y17變成游泳池?
原來Y17還能這樣玩,觀眾席全部收納成一堵牆,形成諾大的空間,成為舞台,原本的舞台,變成了觀眾席。觀眾居高臨下,面對著對面的水深危險,以及A梯成為泳池邊的救生員的瞭望台,表演區的邊緣放滿了形形色色的玩具,這是觀眾進劇場的第一個震撼印象。

雖然是舞蹈,但編舞家運用了許多會讓表演更有看頭的導演手法,重複與堆疊,真實與疏離等:七個演員,跌倒站起跌倒站起…;人肉漢堡,疊完一個,再來一個,又來一個;真實來自內在深處的故事,喇叭播送著喋喋不休的語言,或是不相關的話語,疏離視覺與聽覺的共同默契。

重複不就是當兵生活的拿手好戲,七個穿著白衣紅褲的男生,在泳池畔出現時,列隊整齊小跑步暖身,操練各種技能,七個人同時或是交錯做同一件事情,就有了舞蹈的節奏,但不僅於此,這些看來非舞者的演員們,在舞蹈的設計與編排後,戰戰兢兢完成了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像是啦啦隊的拋人舉人翻轉等技巧,全轉化成舞蹈的節拍,即使系列間的轉換也順暢連接得天衣無縫。

在彈力球上一直跳的動作也讓我想到彼得格林那威「淹死老公」中一開始在暗夜大街上跳繩的女孩,麥可尼曼那極限的音樂,重複中帶有變化,小女孩每跳一下則數一棵星星的名稱。七個演員也會形成團體,團體間的霸淩、開玩笑也都沒少,但是隨著那種信任,各自展現拿手把戲,共同以肢體完成許多挑戰的使命感,以及最後的接吻戲,無形中逐漸成形的情感卻讓我動容。

那種同一條船上的廝混,從歧視從不爽到共同任務彼此信任,不用勾肩搭背不用虛情假意,透過舞蹈的轉譯,我們即可擷取到那股暖流,那革命般的情感,他們以非舞者的身體一起完成了這讓人吃驚又目不轉睛的作品。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

貧窮男

2015/09/13 14:30

點閱率:181

11110

一進果酒禮堂可以感受到團隊的認真,鋪了地板,架了側燈,還有白色的背幕(是跟「愛的故事」借的吧?)雖然覺得既然難得來到非劇場的空間,不需要將這裡又弄回劇場,但相對的也是一種專業,不管在哪演出,都要克服困難維持一樣品質。

第一個作品我蠻喜歡的,在上舞台半空中懸掛了五本日曆,空了一個缺,缺的那本月曆,被撕下十幾張貼在舞台中間的一位舞者身上。掛著的日曆像是大樂透的開獎號碼,喔~不是,這邊不是要開明牌,日曆象徵了歲月,這個物件的使用,讓舞作有了深刻的意含,踩在一張張的日曆向前進,或將歲月在手中擰皺丟出,歲月飛逝、蹉跎、虛擲等概念便會自然湧出。但如果也能結合樂透猜明牌好像也不錯!

日期數字也是結構的概念,五位舞者穿著各種藍色丹寧材質上衣,一位棉質。第二支舞的四位舞者全部黑色,但兩位長褲兩位短褲,長短搭配為一組,也有著如男性女性的二元對立。第三支作品的舞者全到齊都穿黑色連身裙,謝幕時又換成一身白。服裝部分也有著隱藏版的數字結構。

第三支舞我也喜歡,6位舞者圍成一個圈,一個舞者跑到前面以手語比劃出一套動作,其他舞者用肩膀頭部等平時不常動到的部位,做出古怪有趣的動作,以及那組手語動作不斷重複出現,到後來舞者開口說話,但音樂太大聲,掩蓋了舞者的吶喊,大意是要忠於自己,不要被其他人影響之類的。

(第三支作品看下來好像被巴到一樣,內心小劇場開始啟動:我喜歡那些奇怪的動作,不是學校學的,是自己發展出來的怪動作,但後面語言出來後,好像在說:「別人說這樣的動作好,我們就這樣跳….,我才不要勒,我要忠於自己,跳我自己想跳的」,當場把所有評論將一軍。)

整體演出流暢,場面調度與構圖也都有顧到,中規中矩沒有太大驚奇,但有編作大作品的潛力。

演出場地:華山1914文創園區 果酒禮堂

貧窮男

2015/09/12 18:00

點閱率:206

11100

這個演出在攝影棚內進行,是整個L型牆面都是弧面,與地面接縫處也有弧度,在攝影燈具與色光的搭配上,的確造創造出許多夢幻、設計感、雜誌封面式的畫面,凸顯著舞者女體的線條與迷人。

加拿大的La la la Human steps 舞團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有作品在這樣的有弧度的空間演出,而且還挑高兩三層樓以上。在強烈節奏的電子音樂,與攝影棚營造出的夢幻,加上舞者專業的肢體,都有種時尚感,但服裝雖有設計相較於動感磅礡的音樂,而略佔下風。

其實不過就是弧形的天幕,但攝影棚卻能創造出劇場中沒有的視覺經驗,但是那些具象的攝影投影,投射在弧面上的變形,失真又與舞蹈毫無搭配,反而是失去影像後的沙沙畫面還比較搭。

雖然編舞有企圖在不同的曲風間做些企圖與變化,但整體而言,好像只成為色光在攝影棚內實驗的對象,如果舞者換成穿著華麗衣服不停變換姿勢的模特兒,會比較好看嗎?三十分鐘的演出,看一半都已經膩了,一開始的視覺趕還蠻新鮮震撼的,之後舞蹈要如何搶回主導權,還得更大膽些,更有變化點。

演出場地:HAUS Studio

貧窮男

2015/09/12 15:00

點閱率:296

0.50000

身體能力不夠其實也可以編出好看的舞蹈,要有設計過的動作,要有整個構圖畫面,場面調度,或是想要呈現的想法,但這個演出通通都沒有,或者是我看不懂。

也許要傳達的是女孩子間友誼的衝突或愛恨情仇吧?或許她們不滿足只是熱舞擺動身體的節拍,很認真的學了各式各樣的舞蹈,也許是現代、爵士或是非洲舞等有的沒的,卻通通用上了現代舞的形式表現出內在的情緒。

但是通通只學到表面,樣子比畫了,身體的能力是現實的,那個筋不夠開,那個腰不夠沈,招式使上了,但味道卻沒出來,編舞也不能一昧自己爽,要怎樣把一個意念傳達給觀眾,要透過形式轉換而不是直接將情緒融到舞作之中。構圖也很重要,音樂使用也太過通俗。

場地的運用同樣糟糕,和上一個街舞團隊一樣,上次還有椅子,這次是地上坐了十排觀眾,坐在地上的好處是起碼都能看到舞者的上半身。三點開始的演出,延到三點十分才讓觀眾入場,三點半節目才開始。

演出場地:CAM193

貧窮男

2015/09/11 19:30

點閱率:457

11111

才剛於「關於」與「卡」的兩篇評論,談談關於對舞蹈創作這件事情的看法,馬上就看到一個好的示範。創作是要有內容有想法,技巧(不)只是語言,身體(不)只是工具,但想法是這個時間點的一切感受,可以寫實可以抽象,如果你夠厲害,可以純粹用舞蹈與身體的語彙來傳達;也可加入其他的創作形式來輔助,文學結構或形式,電影語言技巧,或戲劇性或視覺等等。當然還可以思索這個作品5年後、10年後、20年後、50年後的人來看,是毫無價值還是仍具有意義?

在微遠虎山的「廟」裡,有充分發揮這個做為廟堂的階級意義,將現今的媒體現象,透過語言吵雜快速的交疊,混亂多焦的場面調度來凸顯亂象,同時也透過了當今種種社會議題,彰顯了所謂權力與暴力,違反意志與意願…。聽請來好像很嚴肅,其實卻是透過了一段一段輕鬆的表演,像是喜鬧劇一般。也像是基頓的默劇般,以一種遊戲打鬧般,帶出深刻議題,比方推進來掛滿衣服的衣架,一直將衣服強加在女舞者身上,她掙扎逃脫,但衣服仍是一件一件以各種方式吊掛在她身上,最後眼睛被蒙住,跌跌撞撞的過程,隨便都能對照到今日社會上的任何事件,當然也可以導回作品名稱,是媒體的強迫與盲目。

全場觀眾是笑著看完,但帶走的也許是許多深刻的反省,要如何將社會現況,轉化成詼諧的表現方式,創作者聰明的運用許多拼貼,讓作品充斥著各種解釋的可能,滿場的「泡泡」、安心亞的呼呼配上廟會音樂、電影慢動作的應用等等等。這樣拼貼的段落或是畫面,好像都缺乏動機,但今日社會的種種,都有動機嗎?這作品的聰慧也就在此,如今社會的亂象,怎樣都行,音樂催下去,直接來就是了。但音樂的大聲壓過演員的台詞,觀眾坐在演出區域的兩側,是無法完整聽到演員在說啥?但聽不到又怎樣嗎?語言的作用到底何在?看吧!這真是一個聰明的作品。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貧窮男

2015/09/11 14:00

點閱率:258

1110.50

一出Y17三樓電梯,演藝廳門口擠滿胭脂味濃厚的中年熟女,心想不妙,該不會是成果發表會吧!

演出一開始稍微化解我的悶,舞台中央鋪了專用的地板,燈光也專業,背光側燈還有鏡框外區也用了地燈補足。最後一排也有一條光區,照射在歌手、樂手與擊掌者,配上暗紅色背幕,吉他與歌手吟唱聲,有點電影導演索拉「FLAMENCO」的味道,但舞者一出來就幻滅了,動作接近,靈魂卻不在了。

但起碼不是成果發表,光是注重現場伴奏,就值得稱許,一共只有兩個舞者,各兩支獨舞與兩支雙人。其中有一段加入了琵琶與吉他的合奏,舞者剛好配合披肩舞出,心中暗自忖度,東方舞蹈的特質若融入FLAMENCO,也許可以另闢蹊徑吧!

節目單的說明企圖要為那學不來的靈魂氣韻解套,如果在音樂上可以有此思維,那舞蹈創作上加入東方的特質,說不定就能理直氣壯,精氣神全都到味。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

貧窮男

2015/09/10 19:00

點閱率:236

11110

前兩次貪圖坐遊艇的經驗,都是災難,這場遊艇趴是來慰勞自己的一場,卡米地的演出,就算再差也絕不會雷到,遊河看脫口秀表演,怎麼說都是下班後的輕鬆享受,或是已經趕了30場演出後,喘口氣放鬆一下心情。

運氣非常好,我有密切在注意淡水河的潮汐時間,建議未來想坐船看演出的朋友們,潮汐時間非常重要,這個演出聽說上週大多是在停在岸邊演,碰上退潮,船無法開出,又下雨又悶熱。今天最低潮在下午一兩點之間,滿朝大約在夜間11點到12點間,七點開船絕對沒問題,加上秋天來來,在船上還有點冷。

以往搭船是往下游航行約30分鐘就返回,表演在這來回間的一小時進行。卡米地的作法不同,船在航行時,主持人介紹大稻埕的種種,觀眾可以自由走動參觀,等到定點之後才開始節目,原本以為是下錨,結果不是,船一直在原地慢慢地打轉,轉得有點不舒服,一小時航程再加上近80分鐘的表演,想要放鬆反而有點緊繃了。

當然又是從頭笑到尾的表演了,只是幾個段子的屬性有些雷同,不是阿宅的失戀經,就是參加面試的經驗談,不過表現方式各異,每個人也各自展現屬於個人的風格,不過這也就是脫口秀的迷人之處,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表演方式,今晚的演出我喜歡馬克土司與馬丹娜的演出。

演出貼心的準備了可免費續杯的飲料與零食,但沒提供廁所,憋尿遊艇趴也是個梗嗎?

演出場地:大稻埕遊艇

貧窮男

2015/09/10 14:30

點閱率:326

11111

這完全是我喜歡的類型,當代歌劇的舞台風,導演的手法,非劇場燈的極簡現代感,空間場地、物件的運用與舞台的意象都趨於完美。

一入場的白色幡布佈置在四周牆面,就有一種靈堂的感覺,但一開始在白布後面的燈光造成的人影晃動,很像是西班牙電影導演索拉愛玩的手法。沙發茶几的普通客廳場景,令人驚奇的茶几桌的白布一掀起,原來是個透明的水缸,裡頭LED燈照明,然後男A整個躺進去,翻一圈,全身浸濕後爬出來狂舞,擺身旋轉四濺紛飛的水潑灑向觀眾。

這戲一開始是由一個劇作家在創作角色開始,運用了重複的角色,紅衣與白衣女子的功能性使用,第二部還出現一幕夏卡爾式的繪畫,頭戴白紗飄在半空的紅衣新娘。安排著一位拿著白傘(內部傘骨有著發亮的LED燈)的工作人員,出來疏離劇情,提示著劇作章節的進行順序。又有一段黑白投影,男女演坐進觀眾席,像是為著台上無聲的影像配音,視覺上的疏離與聲音的貼近。當然還有太多的細節與手法,都深得我心。

再來談談舞蹈的部分,嚴格說來戲劇與舞蹈的比重大約7:3到 6:4之間,由於都非專業舞者,在動作的設計上以群體為主,讓整個畫面有韻律以及結構的美感,有幾段群舞都非常獨特。作品最後又另掀高潮,有歌有影有驚奇(不爆雷)~

講了半天好像基本上都在視覺上打轉,並沒有直指戲的核心或是舞的核心,倒底是戲是來烘托舞,還是舞來襯托戲?文本是具體存在,容納得下舞蹈的發聲嗎?因文本而發展出來的舞蹈,可以獨立的存在嗎?模糊的文本、被放大的肢體、文本斷裂處加入的舞蹈,也許彼此都來襯托視覺。

演出場地:華山1914文創園區 果酒禮堂

貧窮男

2015/09/09 19:30

點閱率:337

11110.5

舞蹈的創作我拿繪畫創作來舉例,舞者的訓練在於習得運用身體的方法,開始創作自然會從模仿開始,從經典,從上一代身上去學習,但世代潮流的交替,再去仿效20年前來創作,會顯得尷尬,多觀察當代舞蹈的趨勢,思索轉換成自己的語言與形式,每一門藝術的創作都要經過艱熬,如果好看或是討好觀眾只是美學唯一的標準,那芭蕾舞劇就很好看啦,寫實也有相當大的市場,或向錢看的商業劇場。

以上半場的三支舞來解釋上一段的文字,第一支舞詼諧有趣,有走出個人的特色,動作上的設計沒有因循傳統,整體好看有帶來歡樂的感受。第二支男女雙人舞,就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上,好看但沒特色,廿卅年怎麼跳都這樣,然後被男人甩掉後的歇斯底里,張狂而可怕,只要雙人舞,就永遠得這樣嗎?那何必要多這一支作品呢?有那邊是獨特比所有人都厲害的部分呢?第三個作品也算有獨特,兩男一女,有角色上的特色,有如三部和聲的節奏層次,角色建立起來了,只是收尾沒有力量,想要幽默卻草率結束。

下半場就很不錯,有物件的運用,一男五女有著場面的調度交錯與構圖,有著這個年紀所面臨的議題思索,這個很重要,活在當代,要反映出世代的流行與面臨的問題,真實的感受。最後模仿了康寧漢的機遇,用水瓶在地上轉出真心話大冒險,以動作取代語言,然後用機器人發音解釋機會與命運。

整體而言我覺得他們有用身體技巧來跳脫窠臼,玩出年輕世代的想法,也許不成熟,但至少已經嘗試,比躲在傳統保護傘下的創作,更踏向未來一步。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山城劇場/山城排練場

貧窮男

2015/09/09 14:30

點閱率:264

11100

這場的順序是「椅後」「遇見桌」,就字面上的讀法,完全不一樣,名稱上玩出了時空上的趣味,不論先椅後桌還是先桌後椅,兩支舞還是兩支舞,沒有因為順序調動而有感受上的不同。

桌與椅是舞作中的物件,上半場的椅子是屬於節奏快的舞蹈,三位女舞者,跳著一日生活的種種,在空間中拉出三角的關係,椅子具體的存在,在作品中發生不了太大的抽象意念,加上燈光過於昏暗,看不清許多快速的動作,音樂都非常動聽,但是音樂所呈現的情感大過舞蹈想表現的,就淪為為音樂作嫁而已。

下半場的桌子的份量很強大,與一女兩男三位舞者,形成一種兩兩和諧,但卻也拉扯出對感情的投射,但同樣的問題是音樂傳達的比舞蹈來得多,還使用了一首中文的流行歌曲。最後面猛男在斜立起桌腳內的失落憤怒也太過直接,而且一直用手摩擦桌腳是什麼用意呢?舞蹈來處理憤怒也很多方法,不一定要用綠巨人這招!

演出場地:The Lab Space 實演場(空場Polymer三樓展場)

貧窮男

2015/09/08 17:30

點閱率:268

11110

有著極為精彩的演出,踢踏舞非常厲害,比藝穗另一齣以踢踏為名的表演還要精彩,跳鋼管舞的男生也非常吸睛,與另一齣鋼管表演「剛好」的男舞者是同一人,但這裡的鋼管是上下固定,因此比「剛好」裡的演出還要狂野好看,兩位以打擊見長的樂手也非常厲害,一個徒手打空箱,完全的職業水準,另一個像電子鼓皮的平面玩出許多效果,也負責了整場的伴奏,在適當時機發出聲響催化演出。

這樣看來互不搭嘎的表演,卻是透過一個設計劇情將其貫穿,一位老先生來到這間同志酒吧,追尋著過去的回憶,尋找過往的愛人,年輕時也表演過飾演忍者,真的有一名黑衣忍者爬上了吧台,扮演老者的演員微妙微肖的模仿,孤獨、嘮叨,想當年,卻帶熱整場觀眾,跟隨著他經歷了一場奇特的演出。

演出場地:Commander D.

貧窮男

2015/09/08 19:30

點閱率:201

1110.50

這大概是今年我目前看到最舞蹈的表演了,最舞蹈的意思並非指最「現代舞」,而是最純粹,也許淋漓盡致,或是沒有受到空間限制,被器材綁住,有著剛剛好大小的空間,從獨舞到六人群舞都恰到好處的空間。

但事實上從看到節目單的九支舞作的名稱,就可以想像到今晚的演出了。全部都是女生,都是大學舞蹈系,若從小學舞開始,大學將是舞者們最後發光發熱的舞台,這是舞蹈人生的最顛峰時刻,不論是在體能上,或是無後顧之憂的專注,未來很不容易有現在這樣的時刻。

舞者將其所學創作出一晚賞心悅目的演出,只是我並不滿足,這些漂亮流暢的彎腰屈身旋轉,訴說著少女心情,個人摸索,未經歷練的內在迷失,好看卻沒有靈魂。當然吃喝拉撒睡經過巧妙設計轉換也能成為好作品,好看與好作品仍由有段差距,巧妙設計轉換要從挑戰「不一樣」開始,為何會光舞名會被看穿?

因為一成不變,因為沒有驚奇,也就沒有期待,好看的作品很重要,但離好作品還很遠,不要以為還年輕,能夠恣意揮灑的歲月其實不多,要好好把握,多多充實,如果想創作的話。

演出場地:Changee噪咖

貧窮男

2015/09/08 14:30

點閱率:358

11110

加拿大電影導演艾騰伊格言在1999年「Beckett on film」的計畫中,執導了約一小時的「克拉普的最後一卷錄音帶」,終於原著的呈現,精準傳達貝克特對語言的失望,以及老人陷溺於回憶的孤獨。去年羅伯威爾遜在北京自導自演了貝克特的「克拉普的最後一卷錄音帶」,硬是變更了些許的劇作家設定,以紅襪子取代髒白鞋,寬鬆黑褲取代了短了點的黑緊褲,以及些許外在形象,但在空間上仍舊玩出他拿手把戲。有時想想在劇作家嚴格的限制下,能夠掙脫那束縛,大改只剩下舞蹈了。

演員除了白臉有符合要求外,其他都不一樣,但有了紅眼睛,該有的香蕉剝皮也沒少,但多了服裝人型立架,似乎想透過立架假扮成年輕時的愛人,讓克拉普更加孤獨,錄音帶重複播放著三十九歲的錄音,老人重複著。以肢體展現著年輕時的活力,極限的音樂完美搭配,演繹著老人內在澎湃的衝突。

很少看到舞者還能演戲詮釋台詞的,一開始還猜想難不成是劇校出來,平日練功吊嗓子,才能如此發揮。但要演這個角色還是相去太遠,連羅伯威爾遜演出都被噓,這舞者的聲音也不對這齣戲。甚至我覺得也許連台詞都不用了,可許正合貝克特的意。

台詞、錄音與舞蹈共存,是比舞台劇豐富好看,但三者共存反而彼此干擾,舞蹈是導演對克拉普這個角色的理解嗎?若觀眾還是要透過演員來理解貝克特,那舞蹈的作用會不會重複了?我還是覺得也許沒有語言會更好。

演出場地:華山1914文創園區 果酒禮堂

貧窮男

2015/09/07 19:30

點閱率:213

11100

以數學名詞作為舞名,看來創意十足,但真的有法如此理性的用舞蹈或藝術來證明或演繹群同構嗎?

看來是將音樂與舞蹈當作兩群,樂團與舞者們當作是同構的概念,但僅此而已。樂團與舞蹈的部分都很不錯,但樂團被解構成單一樂器時,打擊、貝斯、電吉他、電子鼓,分別為舞蹈伴奏,其實並非伴奏,演出者只是SOLO,挑戰極限,沒有顧到舞者其實跟不上節拍,仍持續加速,舞者也無法為音樂伴舞,超過身體的可能,只好維持自身原本的節奏。反而之後有一段群舞不是現場的配樂,舞者反而跳得比較順。

節目一開始,投影投了兩張「問卷」,密密麻麻的字,反思著手機網路帶給我們的種種疑問,然後關燈落大幕,沒錯是落大幕,落完下一景又要再升起來,因為是電動幕,每次要花超過10秒以上,升投影幕升翼幕,每次升都要暗燈等十幾秒。鏡框前的舞台大約佔了整個舞台一半,內區的燈只能照到一半的舞台,加上內區燈沒調而明暗不均。我認為就算外區的燈從頭亮到尾,也比那零零落落無法控制的狀況與畫面來得好,根本也不需要投影,不需要落大幕,這些額外因素沒有加分,反而影響進行的順暢。

關燈落大幕後的第一段所有人低頭滑手機太直白, 但我喜歡那之後群舞的編排,其他各段的編舞,各有各的企圖與展現,但因為都不長,企圖蠻多又有轉折,不明白但好看,樂團最後的合體,實力很不錯,無線的電吉他走位太遠,喇叭的音量因而衰減,反而電子鼓直接接線,音量壓過其他,單顆喇叭在這麼大的場地,聲音太悶,效果打折。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

貧窮男

2015/09/07 16:00

點閱率:280

110.500

我還蠻喜歡這個小演出的,是主角的SOLO,關於他的踢踏人生,這個演出應該要報名戲劇類的,卻因與踢踏舞有關而報名舞蹈,但事實上真的表演踢踏舞的部分大約只有一分鐘。

從一開始在門外洗玻璃,工作人員拉起窗簾遮檔,在場外跑了幾圈帶進遲到觀眾,一切都展現俏皮的一面,接著將選擇踢踏舞的糾結拉扯,將踢踏舞比擬成養狗的精譬,以及自己的人生歷練,都在工作人員與現場吉他伴奏的輔佐下,以個人獨腳戲的方式完成:學習、打工、當兵、學吉他的人生各個階段。以個人生命史的方式詼諧呈現~這些部分都非常誠懇卻缺乏力道,最後卻以一句,就這樣我跳了12年的踢踏舞,就結束了!

至於錯報成舞蹈類,該怎麼給心心呢?那就(戲劇+舞蹈)/2好了。

其它意見:個人的生命史大概2/3都在當兵,到底與踢踏舞有啥關係?雖然以有生命的狗來比喻踢踏舞,但那做出抉擇的點到底為何?也太過於草率,嘻嘻哈哈的人生,少了厚度

當兵期間的中秋晚會,被同袍拱出表演喜怒哀樂,在唱完一首歌後,就褪去軍裝重拾舞鞋,這裡轉折過於草率,那又是什麼動力,堅持了12年呢?

笑看人生,要選出關鍵時刻,放進洋蔥;笑點重要點綴穿插即可。拉雜一堆,重要一擊卻未出現,整體就輕飄飄。要是最後來個十分鐘雷霆萬鈞的踢踏舞,重點有了,其他話都不用多說,前面的輕,立刻豬羊變色,成就完美~

演出場地:享巷 Rhythm Alley

貧窮男

2015/09/07 14:30

點閱率:272

10000

街舞的舞台在街頭,要轉換成室內或劇場裡的一場演出,就要經過設計,包容劇場的限制與可能。

演出場地是狹長如禮拜堂的空間,一共有十排座位,演出空間在最前方,而事實上大概第三排後的觀眾就看不見了,只能看見舞者的頭和舉上來的手。而大約三十分鐘的演出,真正表演的部分大概10分鐘多,還包含了兩首自彈自唱沒有舞蹈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就是影像了。

影像的部分也沒有經過設計,像是家庭錄影帶的組合,單機一顆鏡頭,沒有太多的影像語言,沒有推軌移動,沒有特寫,甚至連目的都沒有,只是將在街頭跳街舞的影像紀錄,簡單的拼湊而已。

第一個演出是唱歌,後面的影像連MV都稱不上,跟歌詞也無關,只是出遊的影像。到底這場以紐約命名的演出,跟紐約有什麼關係?拍攝紐約的街景美食與在紐約街頭SOLO跳舞拍攝下來,就這樣嗎?原本以為有紐約當地團體一起交流或Battle。

是就整場演出來打分數,而非個人的才華。

其它意見:建議舞台改成三面式,或圓形舞台,讓觀眾沿著兩邊長長的牆壁坐,既能看到影像,背部也能靠,舞者們也有更廣的空間。
影像要為了這個演出而設計,舊有的紀錄可以是題材,但要有一個觀點,一個邏輯,而非搶了舞者的光采,雖然影像裡也是舞者本人,但人都在現場了,是想要同步演出,看有沒有跳錯嗎?進入劇場演出和街頭的FREE不同,要利用劇場的全黑來創造驚奇,是要加分,而不是造成障礙。還有演出是給觀眾看的,要從觀眾的角度來思考。

演出場地:CAM193

貧窮男

2015/09/06 19:30

點閱率:311

11110.5

其實我對於經典有一種畏懼,因此我喜歡天馬行空的改編,場景可以搬到大賣場,外太空...。我不喜歡大都會歌劇院穿古裝演出的歌劇,卻很愛薩爾茲堡藝術節改成現代版歌劇。莎劇也是如此,我不喜歡果陀中規中矩的《針鋒對決—Othello》,卻超愛將場景搬到美國高中校園的電影《千方百計》,若一定要古裝,起碼要像肯尼茲布萊納的《都是男人惹的禍》。

我也曾經想過將「仲夏夜之夢」改成外星人版,莎翁這類有「仙子」的奇幻劇本,其實很不好改編,今晚的《仲夏夜派對狂歡》其實是中規中矩忠於原著的演出。但我喜歡那台詞的轉換,加入了語言的韻味與豐富感,用字精準簡白,再予以修飾豐富,加上韻腳,像是陳建君播報職棒時的遣詞用句一般,既俏皮又有語感,相對於大多數的新聞播報,不斷重複,一句話可以說完,卻用了五六句話來加字描寫,透過傳播力量,逐漸拉低我們的語言素質。

透過這齣戲反而能還原當年莎翁劇本受到歡迎的原因:故事上的弄巧成拙、亂點鴛鴦譜,語言趣味與豐富語感,還有演出的形式。像我這樣不愛原典的觀眾,都能夠看得津津有味。今天這場因為一開演就下雨,越下越大的情況下,觀眾進了室內,演員卻還在戶外淋雨,導演臨場的應變以及隨機反應都非常好,與觀眾的互動,邀請觀眾上台來參與演出的部分,這應該是其他改編版做不到的部分。演完後參觀了沒能參與到的戶外演出空間,要是能在戶外看,感受一定更不同。

經過設計的語言韻味,加入時事與臨場發揮,有扭轉我對原典的畏懼,同時我覺得也能夠對如今大眾無味的語感,帶來提升的可能。

演出場地:關渡山行巷弄劇場

貧窮男

2015/09/06 16:30

點閱率:304

11110

節目單做成報紙的形式,但若用報紙紙會更好,字體編排是老蔣早年堅持的由右到左,一進劇場,穿著旗袍的舞者遞上茶水一杯,牆上放著懷舊電影的海報,播放的音樂是三四零年代的老歌。

兩男四女的舞者各有服裝,軍裝、西裝、旗袍、鳳仙裝、服裝帶出來角色,時間軸倒數的口白,交代了故事,從城市依照時間後先的順序,依序淪陷與解放,一直向前推到1949年的五月上海。國共間的矛盾與衝突,是淪陷還是解放?在大聲吵鬧後演變成暴力推擠。簡單開場卻隱涉了今日紛爭的禍源,原來要回過頭來到歷史的關鍵時刻。

6個舞者坐在四張大桌前面,整齊的繁複手部動作,如五線總譜般地和諧、錯拍、分部與多變,後來再加上了紅酒杯的運用,讓動作有了更多變化。

每個角色開始述說著各自的故事,以舞蹈詮釋他們各自的心情,在「玫瑰玫瑰我愛你」的老歌中,以群舞重現大上海舞廳的風華。到這邊我都覺得可以滿分推薦了,那樣的角色代表性,語言裡點到為止的恰到好處,加上動作的有趣好看,很少有舞劇能夠有如此的現代感,以及背後衍生的暗喻。

但故事的述說由1949年往回拉到了抗日的轟炸,這部分我覺得跳遠了,若能鎖定在一個時間點來表現,舞蹈不用說太多,就能讓人動容,最後躲空襲轟炸的戲劇性就太OVER了。

演出場地:Solo Singer Life

貧窮男

2015/09/06 14:30

點閱率:390

1110.50

提早十五分鐘入場時,場內已有電子琴的現場伴奏,還有一位畫家面對畫架背對觀眾,舞者們穿梭在表演區熱身,服裝很Dandy,男生有的穿背心、有的打蝴蝶結、打領帶、戴帽子,帆布鞋,整體俏皮整齊,搭配著JAZZ輕快的現場伴奏,與懷舊的老歌,八位舞者各自展現不同風格的舞蹈,或Solo或雙人三人四人群舞,有Jazz、Sswing、高速的交際舞、街舞(上半身的輕快風),展現的是一種生活風格,自在卻精準的節拍,是一場令人愉悅的演出。

雖然不知道舞名為什麼有「廢棄吧! 這裡」,整個演出是偏動感與陽光,展現的是青春洋溢的美好人生,段落之間轉換並不突兀,因為共同的方向是清楚的,所以不會讓人感覺到這段是爵士這段是街舞。畫家自顧自的作畫,到結束都還不知道他畫的是什麼,最後把畫倒轉過來,像變魔術般地帶來驚奇。

舞作一開始是空場,現場JAZZ的伴奏,像是序曲一般,因為開演前已經聽了15分鐘,沒想到正式開始,還來一段序曲,有點乾,有幾段中間停頓時間長了點,可以接得更為緊湊些。

演出場地:URS329 稻舍

貧窮男

2015/09/05 15:30

點閱率:411

11111

今年依舊是滿分推薦,真是每年都有驚喜之處,想說經歷過去年「芭芭瑪劇團之哈姆雷舞台謀殺案」龐大華麗的歌舞排場,又是推理又是莎士比亞,很難再超越了吧?
那個驚喜來自於整齣音樂劇竟然是由過去四年五齣音樂劇中的曲目架構而成,就像「媽媽咪呀」由ABBA的金曲構成的一齣戲一樣,這比全部新創作還要困難許多,同時由過去曲目拼湊起來的劇情,一體成形,看不出拼湊的痕跡,不得不佩服這劇本的創作。
一開場就延續著「芭芭瑪劇團」,同樣的偵探登場,看來又有推理劇的戲碼,演到一半真相已經明朗一半,原來是龍鳳胎,這讓我又想入非非,難道要變成《第十二夜》了嗎?
相對於去年的龐大,今年的路線反而走起詼諧的路線,正經耍帥完又搞笑的眼神與動作,詼諧又迷人,將日本的「執事」還有「壁咚」在正經與搞笑間取得很好的平衡。
演完後才知道原來今年兩個場地,由不同的特別來賓演出,內容也因地制宜,因人因角色而改變。

演出場地:索引文創

貧窮男

2015/09/05 20:00

點閱率:262

110.500

這是一齣鋼管舞的演出,如何判定鋼管舞的好壞?即使你沒看過比賽或真正專業的,我想大家都會知道誰跳得好誰跳不好?厲害的一出現,馬上就把其他人比下去,怎樣是厲害呢?如果鋼管舞是在展現力與美,難度與技巧是其一,要能在鋼管上爬上爬下翻轉旋轉,順暢熟練,但美感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也許性感,也許是線條。

這次採用的是底部固定的竿,上方沒有固定,這樣的竿會晃動,也許難度比較高,第一位男舞者技巧高超卻失手兩次,第二位女舞者也失手一次,男舞者有很好的舞蹈底子,線條優美,他的老師爆發力強盛,在竿上下的功夫十足,比下其他人,其他的在竿上時間都不長。

但這並不是比賽,沒有要比誰臂力強,比誰耐力夠。比誰技巧好,這是表演,要看到的是鋼管的各種可能,花式、雙人、賞心悅目,節目的安排與緊湊,但好像都不太夠,就那幾招,比賽裡頭除了好看還有創意的部分,就完全缺席,舞者們勉力做到基本動作就下竿,或是幾組POSE到位就沒了,前面2/3都過於制式呆板,最後的三分之一有稍微救回來,最後的演出,表演性就很強,男舞者穿著高跟鞋的表現就很吸睛。

要思索一下這場演出的目的何在,然後放手去做,整體感覺是都做了一半,要呈現?要招生?還是要一齣精彩養眼的表演?頭洗了一半沒水的感覺是很悶的~

演出場地:華山1914文創園區 果酒禮堂

貧窮男

2015/09/05 13:30

點閱率:257

11110

演出場地的周圍像是書櫃般堆疊起小王子的百寶箱,有模型、立體書、草圖等等,演出還沒開始,身穿飛行員服裝的演員,已在四周遊走。這是一獨腳戲,搭配著多媒體的呈現。

由安東尼聖修伯里開始的故事,改編自小王子原著,而且好像小王子的音樂劇,這部分可能有些爭議,遊走於抄襲或改寫,到底需不需要取得授權?暫且先不談這部分,就改編上的種種來談。

演員一人要分飾多角,一下聖修伯里,一下小王子,一下子是玫瑰花,還有兩首歌,甚至整個故事的各種聲音都是由一人所扮演,裡頭也有像是表坊「台灣怪譚」裡與錄像默契十足講相聲,演員與影像的對話,無時間差的自然,也許是科技進步,也許是訓練有素,我並不知道,但效果非常好。

技術與動畫也是一大亮點。透過舞台前面一個箱子,後照投影在立體書上創造了一個想像空間,加上前投影的輔助,創造了奇特的幻覺。

整個故事在設計上在表演上整體呈現都趨於完美無懈可擊,當然也有很大的部分歸功於「小王子」的魅力~

演出場地:華山1914文創園區 遠流別境書店

貧窮男

2015/09/04 20:30

點閱率:444

11110.5

相較於去年在水電咖啡非常小的場地,這次在牯嶺街小劇場,終於可以一展身手,相較於去年被列出來的缺點,今年完全改善,去年為了與背後的動畫投影互動,身體全部被制約來配合動畫,舞者們成了動畫的工具與道具,今年完全改善,而且動畫的3D效果更為豐富。

雖然今年還是以整個投影幕為主軸,但是在主從的設計上,大大改進,雖然也要配合動畫投影,顯然經過無數次排練後的訓練有素,看得出那默契與流暢,甚至還加入了主題「偶爾不平凡」的設計,將成長的軌跡,各自的興趣嗜好,以及現實面,有對過去的懷念,割捨不掉的興趣,而也許在夢境中,完成那不平凡的夢想,是一場完美的呈現。

整個演出充滿創意也熱血奔騰,雖然已經很棒,不但在服裝上、物件與配件上都有大幅進步,但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動畫投影很棒,今年沒有完全依賴,讓舞者有發揮的部分,好好發展,也許有機會從藝穗走入藝術節!

演出場地:牯嶺街小劇場

貧窮男

2015/09/04 17:30

點閱率:431

0.50000

是姚一葦老師說的吧,詩、小說會出現許多天才,但戲劇沒有,戲劇是透過生命的經驗累積而成。雖然這戲的創作者們都還年輕,但不至於會相信:精神科醫生會為了五十萬元就出賣職業道德,兩天沒吃飯是藝術家在異鄉打拼最深刻的記憶?為了證明自己為藝術犧牲有多大,就拿出斷絕親子證明書,是民視八點檔看太多嗎?怎麼不去看看李爾王呢?

一個去酒吧只點果汁的人,上班被聞到有酒味,同事就立刻拿出戒酒協會的名片給她,這......。為什麼是電訪員?電訪員在做什麼?電訪員之死,若要推理,工作內容一定佔相當份量,結果觀眾只看到「OL之死」。

在不到五十分鐘的戲中,要用兩個演員演出女主角與她的精神分裂,還要演出她學生時代離家的片段,會不會太複雜些?對精神分裂的瞭解有多少?好驚訝這一切種種的不食人間煙火,膽顫心驚地上了一課。

戲中有兩三場酒吧戲,「Commander D」就是酒吧,卻將觀眾安排坐在吧台前,完全浪費掉現成的景,謝幕也只謝吧台區,另一區的觀眾不但只能看主戲的側面,連謝幕也沒有。

演出場地:Commander D.

貧窮男

2015/09/04 14:30

點閱率:337

11000

看完「乳與卵」的回程中,我一直在想著到底是什麼地方毀了這齣戲?這麼好去的題目,一個蒐集味道的人,一個蒐集衛生棉與保險套的人,這麼好的設想,這麼好發揮的主題還能夠搞砸,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衛生棉與保險套也都有味道,跟蒐集味道的人重複了,雖然兩人的目的不同,是了,是目的,有了目的,就有了故事,故事一展開就削弱了這難得的設定,偏離了這另大家矚目的議題。

故事不好嗎?若沒這些怪癖搶戲,也許是個好故事,只是缺乏戲劇性,兩個鄰居認識聊彼此心事不可告人之事,卻是平淡相互打氣而已。結果戲一開始,端出了禁忌,準備好接受震撼,再下一景就煙消雲散,我想是這樣的落差使然。

回頭來看戲的本身,票卷的設計有趣,用來分隔鄰居兩戶的窗簾,變成洗澡的浴簾,投著背光,兩個演員露出頭來,這個設計很不錯。音樂的音量壓過演員的口白,襯底的音樂也太多太搶戲,講話講太急有些專有名詞聽不清楚,而且有許多對話,聽得一頭霧水,無因無果,劇本也是大問題,為什麼捷運最後一班車,還有媽媽帶嬰兒坐捷運,不是不無可能,但感覺裡頭有戲,但只是蒐集味道的時間記錄而已。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貧窮男

2015/09/03 18:00

點閱率:226

11110

相較於藝穗節學生類的舞蹈作品,這個作品相對地成熟與完整,但也意味著在動作與觀念上趨於制式,受限於現代舞的技巧。

因為是香港團隊,又以「傘」命名,同時也是第二段舞最重要的物件,很難不讓人往佔中事件去聯想,以致於於第一段舞一開始,一男一女兩個舞者遊走凝視於這間SM BAR的空間中,那種尋找、撲空的意向,都會往佔中事件去做聯想,但才過一會兒又會發現好像是多慮了,怎麼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所有的動作都有所指涉的企圖。

在「Commander D」的空間運用中,有著香港人的聰慧,整個吧台前方全都是表演區,原本的舞台區拉上黑幕,等黑幕拉開時,原本的舞台被掀起,成為一面黑色高牆,原本SM的吊具,變成了搖擺的單槓,簡單的就地取材,立刻改變原場地的風貌,也與佔中事件彷彿有了連結。

不過若一個作品刻意地圍繞在單一事件,直白的大做文章,反而顯得俗不可耐,這樣不著痕跡卻逐漸累積力道,似有若無卻也讓人乾著急,到底與雨傘革命有何相干?

盼著盼著第二段有很多雨傘出來了,和梅卓燕的雨傘舞很不一樣,但雨傘這物件用在舞蹈裡總是很有看頭,「Singing In The Rain」、傑克德米「秋水伊人」,或是白素貞與許仙等等,偏偏這個作品中用了許多壞掉的傘,又有了一個想像的畫面,這是被暴力鎮壓弄壞的嗎?如同被操控傀儡的動作,又補上一槍。

其實整個作品是是輕重緩徐的好看。但一直疑神疑鬼對佔中指涉的猜想,左思右推,搞得整個心神不寧,是受舞名的影響嗎?若改成「港都夜雨」會好一點嗎?

演出場地:Commander D.

貧窮男

2015/09/03 15:15

點閱率:323

11100

這次使用了北投Solo Singer B&B三樓的兩間房間,一間很小,一間大一點,但事實上扣除一張大床後,兩間能使用的空間大概不到一坪和兩坪,也就是說舞者和觀眾非常接近,因為有開冷氣不至於被汗水潑到,但只要甩個頭髮,就有風吹向觀眾。

這麼進的距離對觀眾而言非常新鮮,對舞者也是很大的挑戰,但空間小其實發揮有限,動作若太大有可能失控撞到桌角、檯燈,又不能一直賴在床上,其實難度相當高。

編舞要因地制宜,在小空間現代舞的旋轉跳躍甚至移動等技巧使不太開,是否要轉換成細部的關節或肌肉運作,而不是全部轉為內在情緒的即興結構,即使有了命題,觀眾也不易進入編舞者的「心上事」。舞作中有用到雙人的錯拍與合拍,一致的動作相同或相反,這個適合小空間玩。除了第一支作品有念白,最後一支三人舞因為詼諧有趣,較能引起共鳴,其他兩隻或是這四個作品,都太過於內在層面,動不動就倒在床上。

既然是在旅館演出,何不好好利用這個空間的特色,過去在旅館演出的戲劇節目,故事就發生在旅館內,發生在旅館內的舞蹈,就不應該使用原本編舞的思維,這四個作品是不是在旅館演出好像也沒差別,若觀眾不是那麼近,這個作品的特色又在那邊呢?

演出場地:Solo Singer B&B

貧窮男

2015/09/03 20:00

點閱率:558

11110

劇名很有趣,感覺還可以補一集前傳,集體恍惚 (在她不吃香蕉以前),沒想到故事先從她瘋狂迷戀上香蕉開始。

這是一個很後設又不太後設的作品,像是卡爾維諾書中的主角就是正在讀這本書的讀者一般,這個作品是在演出一部舞台劇的過程,所有的演員就有了三重的身份,有劇中的真實人生,與劇中劇裡的角色,當演員與認識的觀眾打招呼,到底是演員本人,還是劇中飾演的演員本人,這些部分就成了這齣戲最有趣的部分。

當然對香蕉有著過于直白的指涉,泛指所有會讓人迷戀到不可自拔地步的事物,以今日來說,手機,網路等等都是。萬一沒有會焦慮發病,需要戒斷。

這是一個有趣的空間,一共四個房間,由中間的走道貫穿,主要表演區在最裡面一間,其他空間用LIVE的影像無線傳送到頭影機呈現。透過導演的解說展開這齣戲,但又不斷地疏離,演員會跳出角色,工作人員也不斷介入,甚至還有演後座談會,也都在建構這是一齣戲的概念。

另一個非常好的部分是群戲的部分,宛如舞蹈般的動作編排與整齊,場面的調動與構圖都非常有看頭。

香蕉真的很好吃,為什麼她就不吃不用了?看完還是不知道?在她不吃(用)香蕉以後,因為無法聯絡,所以也沒人知道「在她不吃香蕉以後」的任何事,所以指的是這90分鐘啥都沒講的集體恍惚嗎?

演出場地:Woolloomooloo Xhibit

貧窮男

2015/09/02 20:00

點閱率:336

1110.50

作品名稱是「時間,盛開」,但表演區後方放了許多啤酒的空瓶空罐,男舞者在前兩段舞作中,呈現醉酒的步伐。一開始他已躺在舞台上,女舞者手持全網工作燈從樓梯走下來,雙人展開第一段與物件共舞,物件是這個尾巴有著長長電線的發亮工作燈,光線從舞者的身體流過,彼此爭奪,巧妙在兩人不斷轉身交錯之間還不會被電線纏繞。

第二段,男舞者褲子綁上發亮的耶誕燈光,躺在也纏繞著耶誕燈的酒瓶間,慢慢爬起,在黑暗中浪蹌地舞著,那像是宿醉般的身體,失去重心的步伐,快速的手部動作,都得靠著年輕的身體,才能達成快速又流暢的獨舞,我們看到了身體的「盛開」。

第三段又是物件的使用,一長塊黑布圍繞住她的頭與上半身以及他的下半身,黑布成了一股張力一種隱喻,他與她的拉扯舞動,在重金屬音樂的強烈節奏中,卻有著現代舞最沈重的糾結。作品在四聲鐘響後暗燈結束。

雖然不明白時間盛開所指為何,倒是中規中矩運用了現代舞的符碼,標準的物件運用與象徵,同時也用了強烈的音樂,不管是雙人舞或是獨舞,這樣的嘗試已經踏出第一步了~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山城劇場/山城排練場

貧窮男

2015/09/02 14:30

點閱率:317

10.5000

1.故事過於簡單,雖然音樂劇不需要複雜的劇情,取了「倒轉」的劇名,卻是個簡白的劇情。

2.曲風過於一致,故事只集中在男女主角還沒萌芽就已消逝的戀情之中,所有的歌曲大致維持相同的頻率,太過平淡而沒變化,建議要加入詼諧輕快等不同的歌曲。

3.場免調度不夠緊湊,演員常常變成木頭人在等待音樂或燈光的CUE點,演出場地過大,也拖慢了換場的速度,不一定要暗燈才能換場,換場仍然可以設計音樂與場面調度。

4.音樂主要是男女主角在唱,雙人合唱的部分偏低,全部一起唱也太少,Casting聲音特色不夠鮮明,女配角與女主角的音色接近。

因為以上,整體相當沈悶,劇情架構彷彿是為了音樂而存在,音樂不是因為情緒的水到渠成,單薄的劇情也讓演員的情緒無法到位,雖然音樂的渲染力夠,反而莫名其妙,那個悲傷那個愛情都只存在唱歌之中,而每首音樂的TEMPO大致相同,情感也差不多,太過OVER也讓整體缺乏變化,全部只服務一個概念:愛不到的愛情。

演出場地:華山1914文創園區 果酒禮堂

貧窮男

2015/09/01 14:30

點閱率:326

11110

由於事前完全沒做功課,連「娜芙蒂蒂」也不知道,就先看了。

「娜芙蒂蒂」是西元前1370年代的人物,她的丈夫是法老王,他們一起進行宗教革命,後來德國人在埃及挖出「娜芙蒂蒂」的雕像,放在柏林美術館。

先拋開這些不管,這是個外國團隊的演出,SOLO舞者是德國人,現場薩克斯風伴奏是法國人,其他樂器是預錄好的。舞者的服裝看得出有非洲的色彩,帽子以及爆炸頭的髮型,一開始以肚皮舞的形式,搭配手勢與移動,彷彿有著舞劇的敘事,雙手反覆拉弓,手肘如蛇般的蠕動,也有旋轉移動,或如捕獲獵物般的向前撲去,逐漸到達一種出神狀態,組合起來的片段向在述說一段奇特的旅程。

然後打個噴嚏後下場,換薩克斯風SOLO,再一個噴嚏聲後,舞者登場,這個打噴嚏的設計挺有趣的。接著的這一段落,速度增快許多,有著強烈的節奏感,誇張的動作,充滿Passion,感覺是發源自非洲各種部落的舞蹈總匯,而這些動作比較常在台灣表演的非洲舞中見到,甚至在夜店中也被發揚光大。之後帶有著中東,神秘主義色彩,結合西方的技巧,擬態成了風雨中的樹木,伴奏用了一種圓盤,傾斜圓盤來製造風聲與雨聲。最後以蘇菲旋轉舞作為結束。

這個民俗色彩頗重的表演,完全像在紐約Hunter college的舞台,結合巴黎Théâtre du Châtelet看到的演出,現在在臺北也能看到。我不熟悉非洲舞的來龍去脈,但看得出來是融合非洲與中東一帶的民俗類型舞蹈,重新進行的創作,若再搭上作品名稱的「娜芙蒂蒂」,肯定有更多有趣的意涵孕育其中。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

貧窮男

2015/09/01 19:30

點閱率:312

11110.5

藝界人生之人在北京,就像是好萊塢的續集電影,第一集已經交代完所有的原創與趣味,續集的尷尬就出現了。蘇美艷的藝界人生在前年藝穗節大放光彩,結合簡報式的個人的生命史,不知哪來的自信與同時自嘲式的幽默,一緊一鬆之間,推展出喜劇的層次與高度,演出中隨時疏離跳出來的真實自我,與觀眾互動,面對生命的真誠與真實,讓所有觀眾喜歡上這個演員與作品。

上一集有趣的地方還有,她的個人生命經驗是觀眾熟悉的,但透過他個人的演出魅力與說故事的能力,卻把觀眾逗得開心得像是初體驗,但這次面對的是去北京念中央戲劇學院的中國經驗,從大四到北京的生活,課堂上的點滴,北京大街騎單車,練普通話殺價,甄環傳的想像...等等,蘇美艷說故事的能力依舊,只是兩岸文化語言所衍生的趣味,大多已經熟知,即使是她個人式經驗,差異也不太大。

但不得不承認她的演技又更上層樓,北京話、國台語,CUE點與劇情設計精準。但這集的自嘲少了點,轉換成一種輸人不輸陣的認真,喜劇的成分降低了,反而有些淡淡的憂傷。整體劇本的結構紮實又加強了,連演出場地,舞台設計,道具都好過上集,但上集的初驚喜與趣味仍舊佔了上風,這是續集的宿命啊~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貧窮男

2015/08/31 19:00

點閱率:644

1110.50

如果要脫光光才能夠看戲,應該沒有太多人敢去,但是當你發現旁邊的觀眾是脫光光的,在屋頂天台看脫光光的演出,那樣無拘無束,對照自己的大包小包還有衣服雨衣的累贅,想說如果大家都脫光光,好像比較自然。

嚴格說起,今晚的演出略顯傳統,彷彿隱忍許久,對於同志約炮等種種社會現象從來沒有被正視,一口氣就卯起來,將現實的經驗,遇到的形形色色,全放進劇中,中規中矩放進女性的對照組,但描寫的部分偏少。

全裸演出在台灣也非見怪不怪,吳俊輝的「情歌愛曲之男囚版」、但唐謨與紀大偉在台大全裸坐姿性愛,林奕華《戀人絮語》全裸唱KTV,近期還有江源祥在破空間的演出等等,外國團隊更多,但是觀眾全裸看戲,至少在我的經驗中,這可是頭一遭,排隊入場時,有一排就是排隊等著脫衣服。

可惜天公不作美,開演前小雨綿綿,演到結束時,月亮已從滿天烏雲中露臉,天台的演出,伴隨著山景與呼嘯而過的淡水捷運,要是有夏夜晚風與滿天星空,這演出的感受一定更好。

超過兩個小時的演出,可以再精簡,從舞台的佈局配置,導演是懂劇場的,但不能過於放任自己,該取捨的還是要顧好,以免太過於流水帳的記事,也許有助於情感的鋪陳,但已過於重複和瑣碎,不舒服的座位,穿著雨衣的觀眾,一小時剛好,90分鐘都嫌長,內容可以再取捨,或是更大膽些,更重口味一點!既然褲子都濕一半了,只忠於現實,也太不值得了吧!

其它意見:我喜歡觀眾也脫光光,以及肯定這樣對於脫光的嘗試,性器官也是我們的器官,不需要遮掩的開放心態。
但劇情上略顯保守,缺乏設計,也少了激情,少了幻想,這些部分要強到可以駭人。不光只是脫光帶給觀眾震撼而已~

PS:觀眾沒有真的脫光,都還有穿鞋!

演出場地:空場Polymer四樓 - 室內或露臺區域

貧窮男

2015/08/31 14:48

點閱率:404

11110.5

這個演出是由六位演員在多齣短劇中建構起的現代愛情故事,開頭與結尾用了信任感訓練,看起來是首尾呼應,也會覺得:我的媽啊~這是個劇場初學者嗎?但看完全部演出後,想說搞不好這也是個哽,故意用這樣的落差,來凸顯之後的演出。

一段段的的短劇,動作表情豐富,喜感十足,節奏輕快,不論是彼此的默契,甚至casting,高矮胖瘦,都各具特色,一男五女,包含了好多種性別,不只是性別議題,主要還是圍繞在愛情的形形色色,一段一段之間也許有超過十幾種角色,但主要還是六個角色的貫穿。

喜劇的編排不落俗套,各種喜劇技巧的運用都相當成熟,幾個演員表現很棒,有冷面笑匠式的,也有演技派,當然整體上每個人的特色鮮明,趣味性就已經存在。

演出場地:雷克雅維克實驗室

貧窮男

2015/08/30 18:30

點閱率:279

110.500

這又是在大稻埕碼頭坐船遊河看表演的享受了,但等等,去年參加「傷心遊艇」卡拉OK之夜,被蘭貴老師神描述成在船上的大一迎新團康活動,去年還好有月圓與飛魚相伴,今年上船前心中還是有「傷心」的陰影,今天也逢月圓,但綿延不絕的小雨,既遮月又無魚。

簡單一句難聽話講完「搖擺狂想曲」,這是繼以往假借藝穗節場地,舉辦舞蹈班成果發表會之死灰復燃,這次是假借藝穗節場地,在船上舉辦舞會之實。

「傷心遊艇」好歹有學長姐精心策劃活動帶熱氣氛,「成果發表會」好歹還有學員兩光的表演。「搖擺狂想曲」演出時間6:30,真正觀眾兩位,兩位看戲大隊,其他同好都知道8點漲潮開船才過來,原來到開船前就是SWING的教學時間,詳細介紹了SWING的起源,與近年來的再復興,基本舞步的教學,讓我們有了起碼欣賞SWING的基本能力,SWING能夠歷經快百年再度風行,在於其簡單的舞步與自由發揮的精神,不過主辦單位給我滿意的答案,現代人的宅生活少了人與人的真實接觸。

總之是一場豐富的岸邊船上教學與推廣SWING之旅,等到船一開,就是歡樂舞會!這…這不是表演吧,這分數要怎麼給呢?「傷心」完現在要「傷腦筋」了!

演出場地:大稻埕遊艇

貧窮男

2015/08/30 14:30

點閱率:331

11000

過去幾年看藝穗節一般大學舞蹈社團的演出,總有些驚奇的收穫,他們沒有科班的包袱,帶進個人所學,賦予舞蹈這件事情全新的想法,在創作上不同於專業科系的思維,偶有練家,大多的身體還是無法與專業舞者相比,但他們會用盡創意去彌補不足,呈現好的那面,不會去硬碰硬挑戰不擅長的部分。

「萬花筒裡沒有花,猜一物」除了作品名稱有意思之外,並沒有帶給我驚奇,這代表著他們努力想要變成和科班專業一樣,但身體是騙不了人,舞台是殘酷的,觀眾要的是特色,是山不轉路轉的聰慧,是逆境下的出奇制勝,而不是連自己也無法感動的創作理念。

開頭用了腦筋急轉彎的謎題謎面,一如作品名稱,但是這些鬆散的謎題並沒有引導到企圖呈現的主題,有些可惜。手搖杯的運用也不錯,象徵意涵有出來,帶出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但這個是透過文字與語言,而不是舞蹈。身體技巧不如舞者沒關係,但是企圖與想法也缺乏創意或深度的轉換,特色在哪裡?

演出場地:URS329 稻舍

貧窮男

2015/08/29 14:00

點閱率:407

110.500

連同現場伴奏共12位演員,在南海藝廊的二樓空間演出,場地可說發揮得淋漓盡致,前面的舞台與後面吧台,兩側沙發,甚至觀眾席的正中間也有一區,讓歌聲與和聲可以從四面八方傳來,還包括躺在地上唱。這麼近距離的音樂劇,實在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演員與觀眾非常近,以致於得小心翼翼穿梭其間,有許多動作大一點的場面施展不出來,雖然不知道為啥叫現代版,卻一點都不現代,裡頭完全沒有手機網路,那是屬於石器時代的愛情故事,雖然以「戀夏五百日」與花語作為故事核心,卻與現代完全脫勾,愛情故事刻板而毫無驚奇。

雖是音樂劇,歌曲的份量占得太少,而且許多是現成的流行歌曲。感覺像唱KTV,劇本的結構大多是演員各自的內心獨白,對話的比例也相對變少。雖然安排了四位和聲坐在沙發區,像是酒吧的顧客,與觀眾一起看著這個藝文腔很重的表演,有著頗為不錯的安排,但90分鐘好像也只有和聲兩三次,完全浪費了這個疏離的可能。

演出場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南海藝廊

貧窮男

2015/08/29 18:00

點閱率:459

11110

阿卡巴萊取得極好,結合了阿卡貝拉與卡巴萊(Cabaret),變成了小酒館裡的阿卡貝拉,不僅於此,他們企圖在小酒館裡,用阿卡貝拉「演」成音樂劇,不得不佩服這瘋狂的企圖。

入場與演出完後時的宣告,全部用唱的給你聽。阿卡貝拉明明是音樂,要怎麼變成音樂劇呢?看似很大的挑戰,卻非常巧妙的丟出真實情境的假設,讓這設定帶動劇情:今晚是「阿卡巴萊」的最後一晚了,曲終人散後,這八位歌者,多年來建立的情感,在這一晚,要怎麼辦?

幾個段落,從歡唱阿妹組曲的慶功,到內心難過彼此歧見所衍生出的劇情與角色安排,用歌聲唱出各自的性格與不捨,今天之後各奔前程,8人各有不同反應,非常真實,沒有戲劇性的轉折,就是別離夜的理想與現實間的拿捏與掙扎。

但場地的運用有些失敗,狹長的空間,狹長的表演區,受限的視角,昏暗的光線,動線調度與安排,顧的了正面顧不了側面,都讓演出打了折扣。

其它意見:座位安排的失敗,可以用場面調度來挽回,演員移動可以拉大到左右,不要大多停留在正面,空間的受限有時可以激發更大的創意~

演出場地:Commander D.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