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離神記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吳思鋒

2015/09/13 14:30

點閱率:398

1110.50

離神如失魂,家庭、西方醫學與民間信仰,在阿滿一家人身上,是割裂的傷,阿滿從九太子附體退下,受診斷為精神病,她必須服藥,也因而離神。

「我們要怎麼相信聽不見的聲音?」此句宛若全劇中心,演出選址微遠虎山,一來切合文本題旨,二來為還嫌稚嫩的演員群以及口語化的文本找到不必遮掩以及增色語感的場景,不過「聽不見的聲音」如此饒富流動感的關鍵詞,卻在情節走到一半時便趨滯緩,往後不見更多驚喜,過程亦未撿起更不惹人注意的的細節,結局因而來得太晚。停留在親情的真,相對錯過庶民日常與西方文明,神明信仰與精神醫學的探索及辯證。

我想,這時局是需要這樣的本,常民生活,廟宇香火、庶民信仰,在城市邊陲說島嶼邊緣,在不正常的日常演日常的不正常。可是創作一向殘酷,感動留在情裡,留在原初都好,可不能盡倒入戲裡,容易溢滿。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吳思鋒

2015/09/07 19:30

點閱率:277

1110.50

人與時代如何在劇場合奏?《雜生少年》拌出的像是一碗雜碎麵;不讓它的食材單一(不固定於單一事件取材)、價格平民(不以特定意識型態為預設立場)、舞台也沙沙亂亂的(任何社會現場與歷史都不會是乾淨的),編劇未讓劇本超前於創作者,而是選擇本與人同步前進,探索時代。

身兼導演及演員的林靖雁,「他人做為編劇」把他同時扮演的兩種身分隔開,就獨腳戲的創作結構而言,一方面有可進一步探索的境地,一方面他於演出過程同時呈現出「戲劇的動作」與「不戲劇的動作」的兩種作動邏輯,讓這導-編-演的三角對話形成一種帶點粗糙的,野性的質感;創作者本身不知有無意識到,但從觀者的角度,這兩種作動邏輯的混合,也給出了「雜生」的意涵。

但以這樣努力的演法,紙箱、童畫佈滿的舞台空間最終並未被演到「活」起來,舞台做為「物」的死或非活,致使結果留下了一個缺口,這是此劇的未竟之處。

演出場地:牯嶺街小劇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