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祭場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葉助偉

2015/09/13 19:30

點閱率:424

11100

劇本架構尚稱完整,議題的遁入或角色的鋪陳也有一定的熟練。但或許是整體團隊的經驗不足(從宣傳品上看來是創團首作),無論是導演或演員,在段落的剪裁、空間的調度、以及角色的鋪墊(包括動作、語言)各方面都有待改善,所以整個演出80分鐘看下來稍嫌呆板、平淡了些。

以第二場戲桑與外來旅人的對談為例,所有移動和身體運作都很難辨識角色的動機:為什麼蹲下?為什麼撥弄稻草?又為什麼來來回回?這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旅人在跟玥說故事的段落:旅人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向前方,背對玥自顧自地說起故事,然後繞了一圈又坐回椅子上。但是,我們在咖啡店裡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會突然站起來走向隔壁桌晃來晃去又坐回去嗎?好,如果會的話,那原因是什麼呢?心理過程又是什麼呢?是因為想要隱瞞什麼嗎?或者被別的事情吸引了呢?這些才是真正的角色細節而不是背走位呀。又有一段愷與茜的戲:愷回到家,坐到桌前說著:「格勞呢?」太太甫回答完畢,他又問了:「院子裡那些花長得還好嗎?」當我們將這些話語視為文學閱讀的時候,也許能夠自行腦補這兩個問句之間的脈絡,但當它們從一個活生生的人口中說出來卻缺乏推動他說出口的徵候時,那就只是在把劇作家的台詞用一種好像有fu的方法唸出來而已。換句話說,真相可能是這樣的:

看戲大隊:為什麼他要問這三個問題?
演員:因為......角色想知道答案。
看戲大隊:那為什麼要照這三個順序問?中間的關聯是?
演員:因為......編劇是這樣寫的。


再者,從劇場的規劃看來,這個場域所能提供的技術條件應該是比較完備的(甚至有電腦燈啊~)。但我有點不解的是,都已經到了最後一場了,燈光/音樂的進出、節拍與鬆緊還是顯得匆忙與錯亂;又或者說,導演對於亮暗場與開啟/結束一個段落的處理,似乎都過於直白了些,導致整個作品缺乏呼吸,演員常常在台上「等燈暗」真的很尷尬。最可惜的是,舉凡妝容、道具、音樂,戲中的種種元素都可以看得出是花了相當的心血準備過的,但組織在一起時卻沒有發揮最大的共振效果。未來若有機會再次搬演/推出新作品時,也許不走藝穗節的遊戲規則,紮紮實實地採取一般劇場作業的步調(比如說裝台演出一個星期),好好磨戲、細細整合,整個團隊的表現會更上一層樓。

演出場地:The Lab Space 實演場(空場Polymer三樓展場)

葉助偉

2015/09/12 15:00

點閱率:293

1110.50

老實說,這次的藝穗節選戲我完全是以場地的特殊性為考量,越是陌生的空間越是叫我期待,也因次作品與場域的結合程度便成了我最主要的觀賞重點。單就這個層面而言,我認為這個作品是相當值得推薦給一般觀眾進場欣賞的。

別有風情的溫泉路旅館三樓,被布置成三個風格各異的房間。在開場的第一個房間中,三個男女被鐵鍊縛身於同一張床上,時而掙扎時而呢喃,隨著角色們分別移轉不同的房間,表演也在這三個房間中同時進行。首先,空間細節的處理實屬用心,無論是在光線、聽覺、擺設、空調的溫度與地板的觸覺,甚至是半戶外場景的陽光,都將氛圍營造到位,場上物件所可能隱藏故事細節/隱喻也被考量在內,幾乎是到了當電影美術在做的地步,不怕受觀眾放大檢視。其次,導演為演員設定了許多抽象的情境,諸如與芭比娃娃的性愛畫面,或以戴套的玫瑰花自我撫慰等,在這麼近的距離下,觀眾進進出出逛來逛去,演員的表現還能穩健專注,對詩意的建構功不可沒。

然而,雖然觀眾在進場時就被告知演出中可以自由走動的遊戲規則,但在缺乏合適的引導下,越是自由就越無所適從,只好人潮往哪走就往哪跟,加上通道狹窄,導致房門外的三岔口經常堵車,什麼也看不到。除了中間穿插的幾次電話聲響,以及角色從A房移動到B房這樣的變化,可以精確引導觀眾的焦點外,實在很難好好地情境連貫起來,因為無論再怎麼強調隨機,觀眾的時間感終究是線性的,只能從短簡殘篇中組織出一些破碎的想像。一直以類似死亡筆記本的路克般存在於空間之中的小丑,就像是一個全知的惡魔,代表了劇中人的心靈樣貌,時而輕挑地吹泡泡、時而勾動角色的慾望,作為觀眾與故事的介質,這個選擇的確成功地塑造了詭譎的壓力與懸疑感,不過似乎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讓他成為某種引言人或帶領者的功能呢?

P.S.泡泡一直飄到觀眾席滿困擾的都沾到眼鏡上了啊啊啊而且很黏有點不適。

演出場地:Solo Singer B&B

葉助偉

2015/09/10 19:30

點閱率:277

11100

一結束我立馬手刀衝到前台拿了張DM&上藝穗節網站,想搞清楚我是不是真的沒慧根到沒有看懂這個戲的企圖,還是它其實就是一個把團隊拆成三組的短劇聯演。

啊,DM寫著以下幾個關鍵字:「肢體劇場X畫音分離X虛實交織」。第一段的雙人舞顯然是有那麼些肢體劇場的意味(就是很現代舞在雪花中下腰的那種;而畫音分離,開場的微投影與複聲交叉扮演多媒體勉勉強強擦到了邊;至於虛實交織的部分,我實在是悟不出個所以然。換句話說,這個叫做《What?Water!》的製作,若上述的三個關鍵字中間的那個「X」代表的是表演形式上的連結/組合,那麼這個命題之於我,結果是失效的(包括劇名在內亦同);又或者可以衍伸討論的是,這幾年來被氾濫使用的「X」(諸如賴聲川X王偉忠、京劇X搖滾樂)到底有沒有人搞清楚自己在X什麼?或者最終只是行銷話術的一種支票?而當這種走偏掉的業界壞習慣被剛出學校的年輕創作者們有樣學樣時,不免讓人掛憂。

無論架構作品的企圖為何,才拙的我只能把它們當成各自獨立的小主菜來理解。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我所看到的所有的主菜與主菜之間的關節,似乎都是為了「銜接」的功能而被製造出來的,卻找不到意義上的肌理,諸如灑花瓣(羽毛?)、擺置杯盤、交叉扮演等。其次,號稱改編自《杏仁豆腐心》文本的段落,也不過就是地名上的置換、職業上的暗示以及剪裁了部分情節作為挪用。然而,除了挪用,我並沒有真正讀到現有版本以兩對女女交叉演繹的關鍵理由,反而因為文本刻意閃避原本戲中小夜子流產的設定,卻沒有挑揀掉「吃軟飯」此類仍舊指涉男人的字眼,而顯得十分矛盾。此外,演員們大多為了服務台詞,特意製造一種類似綜藝節目短劇的效果拍(但是不好笑),即使我自己幻想這可能是某種文本的解構拼貼、性別的反思,也都難以被說服。其實,如果能夠真正地感受故事當下的流動,即便這些表演者不符劇中腳色年齡、即便表演技巧是生澀的,也都比在台上強調過多的手法動人得多。

劇末時,四位表演者拿出了洋蔥,或剝或啃,正如同我感受這個作品的心情。
如果內在不是真正踏實地感受到愁的話,那麼就算有淚水也是硬擠的吧。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葉助偉

2015/09/10 14:30

點閱率:345

1110.50

1. 空間的選取十分切題:將觀眾擺設在神龕方位的處理,既像是陪審團又像決判者,演員們像是在對著無形的神祇進行關於誠實/詐欺的自白;始終在演員背後的兩個門神像,更加強了肅穆與幽默感;此外,我所觀看的下午場,演員頭上的鼓鐘與從建築體外映射進來的光束,讓整個空間都渾然天成地參與了劇中的事件而不需做任何矯飾地陳設,可以看出文本特別為該場域量身訂做的巧思,值得嘉獎。
 
2. 承上,也因為是下午場,午後的陽光始終亮晃晃地將演員平板地突立著,較難有視覺/走位上的變化與發揮,加上空間被作為單一場景處理,但文本結構卻有其時空轉換,想像效果有限。不知若是晚場,附近鳥不生蛋的詭譎環境偶而加上幾聲狗吠,且演員得以透過真正的黑暗,時而隱身、時而現形,不會讓氛圍加分到最高點?

3. 演員們雖然年輕,口條、能量卻都相當飽滿;但吳宗恩似乎特別在一種誇張、類周星馳式的表演技法內,在如此觀看距離下時常有些溢出過頭,且與其他人較難平衡。若該角色一開始就不能得到觀眾的信任(因為看起來太油條了),那麼後續的發展與辯證便很容易一面倒地禁不起咀嚼,故事所要傳達的意旨也容易走向扁平化。此外,研究生似乎走向一種近乎愚昧弱智,類似莫里哀喜劇中的符號化形象,但實在有點太不寫實,連帶也擠壓了思考的空間。(因為這麼笨的人笨死活該啊)

4. 騙/被騙的母題其實有點老套,但扣合穩當,穩紮穩打。惟將同情的形式,以金錢的給予來表現時,多少還是有點挖不深,若能再度重製,將事件擴大延伸,將「證明」(同情)推向各個角色的面相,諸如記者的證明、研究生的證明,而不只是鎖在腿到底有沒有斷,相信作品的格局會再可觀些。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葉助偉

2015/09/01 19:30

點閱率:252

11110

千生易得,一丑難求。女丑更難。
大概用這樣當開頭差不多可以形容我對這位女演員的久仰。

化名蘇美艷的主創者,將其在北京中央戲劇學院生活、求學的種種體會與觀察,諸如語言、文化的差異與個人對戲劇的信念等,以自傳性獨腳戲的方式演繹出來。表演者很清楚地知道該如何掌握她最大的優勢,將不完美的部分轉化為最大的自信--將自己好好地幽默嘲弄一番--,並博得觀眾的歡笑。是故,看戲老屁股多年已然冷感如我,也不免受她幾招臣妾不敢娘娘昏過去了而不爭氣地動了嘴角。

然而,在文本的架構上,我實實在在地以為,一個異地遊子懷抱著遠大志向赴京築夢的這個設定,即使打著無關乎政治只想散播快樂的名號,在現有的文本剪裁結構下,即使已經很努力在影像、音效、道具、精確的喜劇節奏上豐富了其可看性,仍是不免流水帳了些,以致最後匯集成川要推動演員落下挫折的淚水時,那脈絡是失衡的。現在的蘇美豔,若放在一個劇場女丑的名單上,絕對是已經準備好了的,但這個丑的高度,是否能從諧星脫胎換骨提升到更大的格局比如某一種卓別林,還是需要有一個層次夠厚(並不是一定要深或艱澀)的文本來支撐。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葉助偉

2015/09/01 14:30

點閱率:432

11110

因為時間、空間與各種裝台技術條件的種種限制,參與藝穗節的作品能在總體劇場概念之上於導演表現勝出的作品並不多;相對的,能因應這種嚴苛規則的,這要不就是場地特色的高度嵌合,要不就是選一個可以用表演完全撐起演出水準的劇本,例如去年的《全家就去你家》,或者是今次所看到的《杏仁豆腐心》。

沒錯,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很吃演員的好劇本,不僅適宜做為表演課堂的磨功之用,也是在人力、物力、進場時間都壓縮的藝穗節的好選擇。首先,兩位演員的表現值得鼓勵,對語言的掌握、生活動作的編織與鋪墊,遊刃有餘地呈現了劇本中描寫細膩的角色關係,邢懷碩所緊抓的軟爛、范曉安的敏感,都是頗為精準的切入點。再者,恰如其分的視覺元素,將空間處理得看起來雖便宜卻不廉價,也是讓作品得以成為佳作的助力。此外,在我的這個場次,戲演到一半時外頭下起了午後大雷雨,滂沱的雨聲打在納豆劇場古屋的瓦片上,又錯落的雷聲,幾度化為達郎與小夜子沉默停頓的逗點時,劇場無可取代的時空感真正地成為了演出的一部分。

當然要挑剔也是有的:大偶的段落起拍刻意了些,小節動機的轉換偶有斧鑿,語速和劇本的剪裁是否需要進一步考量呢?(噢簡介上寫80min結果是120min啊...)

不過,這一切在筆者個人經驗的耽溺投射下,一切都不重要了(遮臉)。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葉助偉

2015/08/29 19:00

點閱率:434

11100

雖然說是認識的但我要公正我要客觀我要公正我要客觀(以下重複三十次)

1. 也許是今天的技術條件不佳影響了表演者的穩定度,前半場的表演一直都在一種油門催不破40的龜速加溫中,但你們應該已經算是最不需要管技術條件就能在家先準備好的表演了啊~~

2. 承上。在comedy club看表演通常是放鬆地邊吃邊喝邊聊天邊聽台上嘴砲,但今日遊艇上亮晃晃的情境反而將劇場感放大了。一旦觀眾沒有俗務干擾,當下不得不倚賴表演者的哏以獲得滿足,對表演細節的要求就會提高,沒有做足功課的話立馬就冷場到爆。

3. 承承上。艾董的壓軸表演拉桿非常成功,對我這個沒花半毛錢就大搖大擺來坐霸王船聽霸王脫口秀的觀眾而言算是撿到寶;但對花了500元買票還要冒雨趕場的一般觀眾來說,整體製作的平均值應該是可以再有誠意些的。

4. 這是我第一次現場看六塊錢表演傳說中的硬幹式笑點,強大。

演出場地:大稻埕遊艇

葉助偉

2015/08/29 14:30

點閱率:319

11000

就是啊,雖然不知道背後的真相為何,但這大概是我此生看過的第五齣以「創作團隊的崩解與重生」為主軸的戲了,所以很難不萌生自己又莫名其妙當了「友情見證人」的百般無奈啊。

整個表演大致拆成兩個部分:其一為幾個高中時代的好友們,因為藝穗節排練的狀況鬼打牆,延燒出彼此的不信任進而爆發友誼的危機;其二為演員穿插講述的一個關於小琪與小志的愛情故事。單就執行面來看,這群20歲左右的女孩們(如果她們出生於1995年所言為真)的表現其實是偶有亮點的,諸如將享巷的裝潢格局加以因地制宜劃分成三區,讓被關在兩側櫥窗內的觀眾有了私密/公共的兩種時空感受,也很輕巧地適應了表演空間腹地不足的狀況;此外,在發展文本過程中,因為「標籤/分類」的命題,顯露出該世代對社會面貌的觀察,雖略顯浮面,亦尚誠懇。

然而,光是靠「我們有在反省」並沒有辦法逆轉故事結構薄弱所造成的無力感,生澀的表演雖有素人的可愛,仍滿佈坑坑巴巴的破綻。最重要的是,即便「自我診斷」在節目單上被凹成創作焦慮的一環,但觀眾何苦被拉來看你們吵架呢?到頭來,尚不如場上那隻一直存在,但事實上從未到場的「朋友」,那樣幽默的看著。

演出場地:享巷 Rhythm Alley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