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紙罪驚謎

平均心等
110.500
查看演出內容

王妍方

2015/09/10 19:30

點閱率:365

11100

一場謀殺案,兩個嫌疑犯,三個男主角,四演員上場。

以推理為經,解謎為軸,《紙罪驚謎》帶了點類戲劇的風格,走的卻是兇殺案的路線。

場內在開演前布置為命案現場,週遭拉起的警衛線,靠近觀眾雙人床上的血跡與證物,以及開場前類記者口吻的提醒廣播,在在都提醒著觀眾們,此地可能正是一場謀殺案的案發現場。演出開始於一椿銀行經理的死亡案件,嫌疑犯只有二個人,警方在逐步抽絲剝繭下以意外做為結案,殊不知另有其他版本的事實真相。

編劇讓台上的三位演員(張夢潔、莊博旭、黃琮徽)分別在不同的情境裡套入被害者的身份,被害者的妻子(范寧鷳飾)是個記者,與被害者之間為契約婚姻,被害者是同性戀,與男小三往來密切(莊博旭飾),案情由兩位警官(張夢傑、黃琮徽飾)進行偵辦,穿插著戲中戲的情節,從被害者的視角,從他認識妻子到結婚,男小三出現,最終留下了死亡謎題進行陳敘的標的。

被害者的存在與出現套用於台上的三位演員,除了妻子的角色人選固定之外,被害者經由不同的演員詮釋,換上了不同的外表,在妻子與情人間周旋。編導在這一塊連結了前後劇情,由上一景連結到下一幕,從妻子做筆錄開始連結到兩人相識為一組演員,轉到小三做筆錄開始又換為另一組演員,在演員調度上相當靈活,三位飾演被害者的演員各有不同呈現,當中又以黃琮徽的表現最為出色,被害者的角色在他的表現中詮釋的相當飽實,運用講話方式的不同,在被害者與警官間的角色切換十分流利;編劇運用犀利且充滿挑逗的性器官字彙(用乳頭換取新聞,表明雙方只是打砲床伴,吸屌調侃對方),企使營造出被害者與妻子的契約婚姻交易,以及與小三間的慾海沉淪。但由范寧鷼與張夢潔所詮釋的妻子與被害者這一組,肢體接觸實在放不開,理應充滿性暗示的愛撫變成單純的撫摸,充滿強烈現實慾望,聽來理應如刀刃般銳利的對白,聲音力道反而無法施展,甚是可惜。在與另一組由莊博旭與黃琮徽小三與被害者的組合相較之下,劇情張力與角色飽實感明顯較足,雖然對於床戲部份往往是燈暗了就換景,傾向類戲劇的手法,兩位演員的表現卻令人驚艷,亮點滿分。

這場演出存有類戲劇與推理性的元素,優勢是利用演員調度,來呈現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真正被害者,劇情雖不致撲朔迷離,卻也難在一時之間得到解答,場次換景時間拖得略長,crew為了移動道具與定位花了不少時間,造成劇情節奏延宕,宜再思索道具運用的多元性,音樂部份沒有產生過場帶景效果,氣氛營造上略顯空泛,容易讓人覺得沉悶難耐。

劇本在題材上的選擇與編寫,著實已為這場演出拿捏到一定優勢,結局的安排可說是讓人既錯愕,細思一番又覺得似乎應在意料之中,部分演員的飽實詮釋也為這部戲添上幾分色彩,惟最後導引出推理的關鍵點略顯薄弱,使前敘舖陳的情節反轉無力,倒是有些可惜。

演出場地:空場Polymer四樓 - 室內或露臺區域

王妍方

2015/09/09 19:00

點閱率:303

10000

演出拆解成幾個部份,大抵是以年紀較輕的小女孩為主敘事者(筆者現場聽說有套票,在演出後的十五分鐘還有另一場,角色相同劇情迥異),老女孩為參與者。兩個女孩從外地移居台北,是住在同一層樓但不同房間的異鄉人,平時老女孩藉敲打牆壁的方式與隔壁的小女孩對話,直到搬家的最後一刻。小女孩是個設計人,搬到台北來經歷了戀愛與工作,本來預定要結婚的,但卻在某天發現自己的未婚夫劈腿,而劈腿的人居然是她搬了三次家都相同的隔壁鄰居,而且她與對方都懷孕了。

團隊將場地整理成一個L型的演出空間,演員自四面八方都有可能出現,開場時以現代舞的手法說起了一個關於爬山的故事,這個故事貫穿了演出頭尾,編劇利用拆解的方式將兩個女孩的人生、工作、戀愛片段式的做出演繹,小女孩不願當台北人卻住在台北,為了生活,夢想,愛情,換得的是疏離與寂寞的過程,載上了不屬於自己的面具,得到的是未婚懷孕結果及一個劈腿的男人。

整場演出一直呈現抽離現實的狀態,演員們四處跳脫切入於不同情境的對話裡,要抓出劇情邏輯實則不易,加上演出場地視角障礙略多,很多時候只能用聽的方式來了解演出,演員會配合情境與觀眾進行應答,但與劇情關連不大,泰半淪於一種無意義的問答,偶爾引來幾個笑聲,對於企圖與觀眾互動的關連性與用意在何處,似乎也無法道出個所以然。

整場演出的疏離感相當明顯,跳接式的劇情連結雖然藏有蛛絲馬跡,在抽絲剝繭中雖然可以讀出異鄉人在台北的遊離與反叛,卻也讀出了更多屬於兩位女孩在異鄉的人生過程中,所選擇的蒼涼與茫然。

雖然讀出了本場演出背後可能存在的意涵,但本劇演出方式宛若迷宮般曲折,大量的象徵性手法令人容易迷路,是故筆者在解讀上,極高的不確定性與迷茫的困惑感,直至此時此刻,這樣的感覺還是一直在發生。

其它意見:1.請前台工作人員於提醒觀眾入席及演出注意事項時,盡量簡單扼要說明即可,不需一再重複說明相同事項。
2.有部分觀眾席會在冷氣出風口下,請提醒觀眾記得戴頂帽子或圍巾與外套加強保暖。

演出場地:滴咖啡福州館

王妍方

2015/09/08 20:00

點閱率:399

0.50000

對這檔戲所有的環節,筆者產生了高度的疑問。

演出由一群黑衣人的舞蹈開始,在星球生成與時空轉變間,兩名偷兒接連上場在對話中發生爭執,女偷兒在死去母親所化為意念之聲的帶領下踏上了絲路旅程尋找終點,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們,最後仍然擺脫不了男偷兒的追尋而受縛,故事也就到此結束。

演出劇情東缺一塊西缺一塊;在女偷兒尋找絲路密碼的旅程中,安排了只會說固定台詞「水在沙漠是很珍貴的」呼啦圈特技少女、在綠洲築起高牆的村長、進入敦煌洞窟內,與壁畫先知的應答、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商人,以及換場中出現的飛天舞者與樂隊,看似什麼都有了,但點與點之間根本毫無連結,最後安排男偷兒出現的橋段,更令筆者有種看到主角精神分裂產生第二人格的錯覺,更不禁想問,這段旅程是為誰而去?旅程的最後又得到了什麼?

毫無邏輯的劇情,偏離脫軌的內容,完全不知所以的場面調度,已令筆者甚為不耐。燈光的運用更是讓筆者撫額嘆氣,台上演員多半處於逆光或是七彩燈光的照耀下,在飛天出場跳起長綢舞與反彈琵琶等舞蹈時,燈光更呈現著一種變成康樂會現場的氛圍,舞台兩側的旋轉角燈轉來轉去,時不時還會照到觀眾席,打到演員身上及臉部發生藍綠不接,由紅轉黃的狀況。其他如MIC爆音、演員走到投影片切景,臉上都是投影片的畫面,飾演樂師的舞者只是拿著樂器看似演奏,實則完全沒有肢體動作等等,理應不該出現的狀況層出不窮,全部輪番上陣,無一遺漏,演出還沒看到一半,筆者已在頻頻看錶,考量著是否需要提早離場。

團隊的文宣做得十分精美,文案亦寫出幾分特色,但實際演出內容卻與文宣推廣的部分差了十萬八千里遠。飛天舞蹈或許值得一看,但劇情編排舖陳的斷裂、技術層面的失常,演員無法恰如其份的把戲「演」出來,說好這個故事的等等問題,確實給了筆者一場難以言喻的震撼教育,找不出對這場演出能夠給心的理由。

其它意見:演出單位於開演前廣播並未告知演出時應遵守相關事項,僅二次廣播宣傳團隊演出檔期與作品,演出過程中有數位觀眾於觀眾席間拍照滑手機,造成現場干擾,請演出團隊在演出前務必盡量在開演前廣播說明本次演出應遵守之規定,避免造成其他觀眾困擾。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

王妍方

2015/09/07 20:30

點閱率:450

11111

這是一場貓與人的對話。

一位名喚曼曼的母貓說這場演出是她的回憶錄,從出生到死亡,用了九十分鐘的時間說了一個屬於她自己的故事。

編劇運用擬人化的技巧,用貓的視角來陳述這一切。從生下她的母親開始,在收容所時認養牠回家,給予牠「曼曼」這個名字,總是沉迷於網路世界,認為對方是真愛的宅男主人;去看醫生時遇到,強調吸引力法則的半吊子貓咪諮商師;在家裡遇見的流浪貓(男),啟動她掙脫牢籠出外流浪的開關,浪跡天涯後終於明瞭宅男主人的心思,決定回家在此終老一生。

這部戲以貓的視角做為敘事主軸,用回憶錄的形式由飾演曼曼的演員來舖陳展延;從她自母體出生到被領養賦予名字的經歷,身為家貓的曼曼在遇見老鼠時,野性本能被觸動,折磨玩弄老鼠至死,還把牠當作禮物送到宅男主人手上,造成一人一貓間的對立;為了與喜歡的流浪貓出門闖天下,二人二貓進行了一場荒謬的動物溝通,宅男主人希望曼曼單純,曼曼希望宅男主人懂她,再攤上個半吊子水桶的貓咪諮商師與破窗而入的流浪貓攪局,雙方就此僵持許久。現場雖有四人對話,實際上卻是二人二貓互相叫囂,筆者腦海裡隨即呈現出一種人與貓僵持不退,人言貓語四處翻飛,十分有趣的火爆場面;最後回家陪著主人夫妻直到年老的曼曼,因器官衰竭而死去,她的一生也就此結束。

演出地點內部原就設計一分為四,僅有一出入口相通,觀眾席以前後兩側排列,中間留存僅供一人行走的通道,一側是劇中宅男主人的房間,經過中央走道(觀眾席),另一側的兩個空間,最靠近觀眾席的部份為客廳,再往前則是戶外場景。製作團隊運用燈光與音效設計,加上刻意擺設的家具及演員的肢體動作,將空間切割的非常清楚;編導運用貓的視角來觀察人的世界,營造了許多屬於貓內心的OS,又加入一個相信宇宙吸引力法則突然開竅的貓咪諮商師,突顯主人與貓兒之間的溝通障礙,在貓與主人無法取得有效溝通時,貓咪諮商師當上了翻譯的角色,當雙方越吵越火熱的時候居然心靈相通,主人與貓之間開始能夠溝通,甚至於各說各話;如同雲霄飛車般的劇情轉折,也令許多人會心一笑,甚至深有同感。

現實生活中的貓奴們,或許在與愛貓共度的日子都未必這麼心驚膽跳,但想知道自家貓兒的心裡在想什麼,多半是身為貓奴的主人們最大的心願吧。

對貓奴們來說,貓除了是貓,同時也是家人。

演出場地:Woolloomooloo Xhibit

王妍方

2015/09/05 19:30

點閱率:382

1110.50

鳥組人演劇團繼去年藝穗節《芭芭瑪劇團之哈姆雷謀殺案》演出後,今年《原來,真的有執事!?》是由晉升芭芭瑪劇團首席程秀珠因工作倦殆臨時請假消失所開啟的新篇章。

身為偵探的馬力遠(吳維緯飾)延續了本系列一直以來的偵探身份,接受了芭芭瑪董事長尋找首席程秀珠及另一樁某富家千金尋找未婚夫的案件,家道中落的紀鈴鈴(丹鈴飾)來到馬力遠的偵探社,告知父親已歿的消息,並尋求未來工作的方向建議,在馬力遠接連打槍後,紀鈴鈴的追求者朱安俊不顧她拒絕婚事的意願,送了一位執事安德烈(程阿介飾)給她,搞不清楚狀況的紀鈴鈴跟著安德烈的指示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在馬力遠的誤會下才發現安德烈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朱安俊,並且與程秀珠為面貌相同的孿生兄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朱安俊的未婚妻白西西(荷希飾)在此時找上門,為兩人之間的感情添加變數,劇情於此更為錯綜複雜,此時朱安俊卻又因為家裡的一通急電而神祕消失。程秀珠也結束臨時決定的假期,回到芭芭瑪劇團繼續演出,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本劇分別於兩個場地演出,並且分為《真假執事篇》與《勇闖芭芭瑪劇團篇》,本篇幅茲就《真假執事篇》來給予評論與建議。

以芭芭瑪劇團的首席程秀珠為開端,本劇用一種番外篇的模式進入了新篇章,帶入新的角色成員(朱安俊、紀鈴鈴、白西西),再以馬力遠做為一個說書人的角色,附加旁白說明帶動劇情發展。受限於現場空間配置,演員的行進與出入皆大多會經過觀眾席,換裝大多運用觀眾席後方休息室與樓上的咖啡廳空間,觀眾與演員間產生接觸的程度非常高,等於是接近緊密貼合的程度,劇中所有的演員不帶MIC即上場演出,身為男女主角的兩位演員在前面三分之一劇情進行時,多有音量較為收斂的問題,不知是否因為體力因素考量,直到演出的後半段,兩位主角的音量與聲線方較為明亮與清晰;飾演馬力遠的吳維緯在角色變化上格外有一套,利用聲線變換及部份的小道具輔助,即能流利的切換為各個角色之間,令人驚艷;飾演白西西的荷希與克拉拉的韓愷真表演能量飽實,亦有出色表現。

劇中有三位演員一人分飾二角,在切換角色的關鍵點上,替換服裝及身上配件是演員角色變動的符號指引,一開始程秀珠與執事安德烈在服裝部份僅就下半身與鞋子進行替換,上半身補上了黑色西裝外套,雖然朱安俊有刻意強調執事胸針的動作出現,但造型上的高度相似性,曾讓筆者一時間有點認不清究竟現在出場的是哪一個人物。(朱安俊/程秀珠,紀鈴鈴/胡桃)這四個角色因外表及髮型上的相近,在視覺上產生極高的重疊感,卡在調度分鏡與換裝時間上,未能產生有力的形象切割;音樂部份擷錄了過去四年劇組的系列作品中的精華歌曲,片段式的運用在演出裡,但在情境的編設舖陳上,整合度顯然有所差池,部份歌曲反過來加重了主要角色在刻板印象上的重複度,尤以紀鈴鈴選擇未來職業前來尋求馬力遠協助時所唱的咪咪之歌最為明顯,與上一檔演出的女主角胡桃,在形象切割度上並不算高,對紀鈴鈴選擇想當偵探的理由相顯薄弱。隨著劇情的持續進行,方能解開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點,在角色的切換與認知上也比較能隨之明朗。

這次演出裡面套用了一些關於執事在漫畫與小說在設定上的哽點,例如執事的訓練過程、千金與執事的戀情、壁咚與被壁咚、兩小無猜的青春回憶;浪漫甜蜜的元素有了,搞笑快樂的點也有了,但本劇卻遺留下許多未完待續的問號,等待著下一週的演出,再繼續向下發展。

若說《真假執事篇》是開啟問題的大門,或許《勇闖芭芭瑪劇團篇》才會有一切的答案吧。

其它意見:坐得越近,看得越細,請劇組再發想小道具運用及服裝造型上的變化,避免因視覺的刻板印象,造成不利於角色形象的轉變與切換因素產生。

演出場地:索引文創

王妍方

2015/09/06 19:30

點閱率:162

11100

一進入場地,台上兩位身著日式浴衣的外籍演員便先在地上貼上一條封箱膠帶,為觀眾席與表演區劃分為兩個區域,之後開始整理服裝儀容,做起了自我介紹後,開始說起了關於鬼界島的故事。

整場演出的切換開關多少有點帶有想像意味的扮裝風格,演員利用了四處架立的日系和服,有的時候化身為劇中人對話,有的時候再切換回現實生活中,接收來自生活中的其他訊息。

現場運用燈光、和服、斗笠、及音效的轉變,流利的變化切換時空場景,演員的半臂袖子在抽脫之間,在演出時建立了一種制約性的規則;但由於筆者學藝不精的關係,泰半時候聽著兩人對話總有一種茫茫然的無趣,只能自服裝及道具上的調整與演員動作,去感受此時究竟是現實世界或是身處於故事中的狀態。加上今日演出時外頭正巧下起大雨,空氣中的泥水味搭上音效轉換,對於現場氛圍也達到一種身歷其境的加乘效果。

微遠虎山的特殊性在於它本身原有的中式廟堂建築,搭上團隊這次帶來的日本故事,卻選擇以英文對白來做為敘事載體,在場地、視覺、語言上都達到了衝突效果,卻是又十分有趣的跨界混搭,相當有趣。

其它意見:由於演出形式並非肢體劇場類路線,選用題材也較為冷僻,可擷取重點以紙本用中文做劇情介紹,能使觀眾更為熟悉演出劇情脈絡,減少對英文較不熟悉的觀眾可能造成的解讀障礙。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王妍方

2015/09/04 19:30

點閱率:365

11111

事實的真相永遠只有一個,推理的方向卻有萬種可能。

《冷門專案店》這部戲,採用近年來在劇場開始興起的美式影集路線,以在偵探書屋所舉行的讀書會為起點,讓主角群帶領與觀眾們一起進行推理的過程。

本次挑選的案例是一九五○年代發生的「十三號水門命案」,該案在當時可說十分轟動,團隊會挑選此案進行推理重組,除了該案是早期舊案,時代背景與現在相隔甚久之外,另一個重點應該在於地緣關係,因地設戲的成份非常明顯。

由於書屋設計本就以推理複合式餐廳為主,長條型的空間被一分為三,中間區為觀眾席,前後方為演員演出區塊,觀眾在有限的視角內跟著演員們移動,空間運用非常精實,每一個角度都可能是舞台,演員會在觀眾的身旁對話,偶爾將觀眾帶入演出中,但許多觀眾的反應大多不知如何應對(某些層面上觀眾若回應的不甚妥適,反為演出產生變數),因此演員大多是用單一問答或是倒水等小動作的方式邀請觀眾對應。劇情上除了針對案例內容給予線索進行推理外,亦將案例中的主角張白帆與陳素卿帶入演出中,以戲中戲的方式演出重點劇情,同時帶入讀書會成員間的互動,在親子與愛情部份產生前後映照,當然兩個時代所處理的方式亦截然不同。

就本劇而言,最值得被稱讚的當屬場地應用,由於大稻埕商圈獨特的地理因素,使演出就算移動到戶外仍不覺突兀,加上演出場地主打推理書屋的風格,氛圍營造十足;比較讓人在意的幾個部份在於,編劇企使重現張白帆與陳素卿的過往,選用了戲中戲的手法來模擬當時情形,但張白帆與陳素卿的部份卻「說」得太多,刻意將觀眾引導至某個方向,侷限推理思考的空間,變成兩人間只能按照編劇所規劃的流程,中規中矩的將戲中戲的部份走完,尤以在戶外演出時,大量的對話破壞了劇情平衡,推理的可能變成編劇所希望導引的方向;另一個部份在於讀書會成員間的關係連結,因女兒曖昧而導致的親子對立占了劇中相當重的份量,兩造間的連結將推理元素降到最低,可惜了特地設置的部份道具;燈光部份在法庭戲時曾讓筆者產生疑惑,運用手電筒搖移照明的方式,造成觀眾焦點無法集中於任一區塊,卻有眼花撩亂之感;在音樂運用上並未聽見令人驚喜的舖排,雖運用了現場演員的動作來做為部份重點音效,卻少了切換時空的明確感,建議可節錄當時的流行歌曲,運用聲音元素再做加強。

該劇在場地運用上開啟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式,劇情或許並未抓擢出新意,卻為場地在演出運用上帶來新思維。但跳脫地緣因素所帶來的優勢後,在其他案例解讀上是否還能再生新意?反而是團隊接下來應該要努力發想探索的方向了。

期待團隊下一次的演出,那時才是正式的開始。

演出場地:偵探書屋

王妍方

2015/09/03 19:00

點閱率:270

11110

這是一場完全不需要開口說話,只需要專心傾聽的音樂會。

微涼的秋夜,團隊運用場地的戶外庭園,七位演奏者齊整的一身白衣加上黑西裝褲,眾人臉上戴著不同的狐狸彩繪面具,在光亮的戶外平台上開始以西方直笛合奏演出。

十一首歌曲裡(含安可曲),選擇演出的曲目大多歡快而溫馨的調性,沒有多餘的花式技巧或是刻意的炫技,順著音樂的節奏走,心裡的感受是溫暖的。閉上眼專注傾聽,笛音中的真誠早已融入其中,鋼琴聲做為前方引導者,不斷地指引著演奏者正確的方向,曲目之間的替換僅需一張紙板載明即可進行無聲的交流。

安可曲時,眾表演者取下了面具,有些靦腆,有些緊張,卻絲毫無損這場表演的優秀,毫無嘩眾取寵的安排,整場音樂會在他們的樂聲中,在這一刻,在這一方空間迴響著,簡單而純粹的快樂與美好。

其它意見:演出為戶外場地,建議觀眾可穿著薄長袖或備齊防蚊藥劑,以備不時之需。

演出場地:滴咖啡福州館

王妍方

2015/09/02 19:30

點閱率:439

11110.5

看著這齣戲的演出過程,筆者居然覺得嘴角失守的狀態正在不斷發生。

取材自契訶夫的喜鬧劇《熊》,將主要重心放在三個演員身上。喪偶七個月的波波娃夫人(劉語柔飾)正在不斷的向管家盧卡(張世暘飾)宣誓著她將為死去的丈夫守貞,與一名突然上門造訪的債主斯米爾諾夫(楊承燁飾)發生衝突,在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的荒謬對話中,斯米爾諾夫對於波波娃一見鍾情,兩個冤家就此看對眼,最終在盧卡的傻眼目送下進入房間繼續談情說愛。

整場演出充滿了矛盾又衝突的對話邏輯,三位演員展現出絕佳的表現能量,勢均力敵的你來我往,誰也不讓誰獨占鰲頭。服裝設計上並未延用原時期的所有設定,斯米爾諾夫造型頗具台客風格,管家盧卡則符合場地氛圍,整體風格頗像服務生,波波娃夫人雖然一襲黑色長洋裝,暗紅色帶亮片的披肩及誇張化的腮紅,在在都表現出主角外在形象與內在性格上的反差。

本劇巧妙的在台詞上做了一些變化,有在地化的生猛髒話,也有濫情無比卻又令人覺得莞爾的自我質疑與對答;其中波波娃夫人拿起桌上的相框開始宣誓自己對丈夫永生不渝的愛(相框裡放的是原作契訶夫的照片),斯米爾諾夫坐在沙發上對著小熊娃娃傾訴著心事,在與波波娃夫人看對眼時強烈的追求並且壁咚她,與最後管家盧卡為了拯救差點犯下殺人重罪的波波娃夫人,拿著防狼噴霧卻發現事情早已不如原先認知的安排,都令人覺得十分有趣。

在劇中,每個人都如同熊一般的奮力想表達什麼,躁動狂烈的極欲表現出自己對於愛情的不在乎與在乎,一路失控的最終以喜劇收場。雖然滴咖啡福州館為日式傳統建築,但內部卻是充滿西式風情的裝潢,與這部戲的演出風格頗為相搭,演出時間掌握的非常精準,毫不拖泥帶水,是甚為妥適的安排。

其它意見:1.現場空間有限,因此座位較為擁擠,建議座椅可有三種類型,利用巧拼地板、小型折凳、高腳椅做高度上的調度。

2.演員在急速講話的時候偶有口條不太清晰的狀況產生,難以一氣呵成,就此點可能需要在講話速度及語調上再做細部調整。

演出場地:滴咖啡福州館

王妍方

2015/09/01 19:30

點閱率:396

10000

本場次由Just Vocal Band(只有人聲樂團)演出,團隊定義這次演出是「向偶像致敬」的演唱會形式,挑選的歌曲大多以VOCO NOVO爵諾歌手的自創歌曲加上流行歌曲為主。入場時團隊發給觀眾每人手上一張小紙片,請觀眾寫下想要詢問團員的任何問題,並安排於每首歌的間隔時間抽選解答。

此次演出包含安可曲一共演唱八首歌曲,也許是主題定調為向偶像致敬的關係,加上台下亦有業界人士(含原主唱VOCO NOVO爵諾歌手成員),台上的演唱者在解答觀眾提問的時候,刻意以一種熟稔搞笑的方式活絡現場氛圍,但現場有一半以上並非熟稔該團隊演出形式及成員的觀眾群,導致許多對話變成有些刻意為之的牽強,過場時間顯得十分乾澀,宛若親友同樂大會。

演唱部份主要大多以女高音吳羿葶(壞壞)為主唱,但所選搭之歌曲並非每首皆能顯露主唱聲音特質,中間偶有因音域關係導致聲音變薄,而被其他團員的人聲伴奏掩蓋,力道偶顯不足,在演唱末端聲音已略顯疲態。倒數第二首歌曲選用組曲形式演唱,但曲目銜接間顯得速度過快,使演唱者在跳到下一首歌曲演唱時有些搶拍的狀況產生。

本場演出的內容少了一種計畫性的編排,變成是片段式的演唱著團隊所挑選的歌曲,在編排上顯得零落而不一致,加上場地安排的關係,觀眾席座位除沙發區外皆十分擁擠,讓團員回答並非所有觀眾都好奇的問題,加上毫無主題性的計畫及不知用意的抽籤問答,難以感受到團隊如何能以阿卡貝拉音樂中帶來的放鬆與舒服感,只讓筆者覺得坐立難安,看不到團隊強烈想要表達的特別之處。

其它意見:本次票券上所載明的開演時間為19:30,但團隊僅在臉書的粉絲專頁上告知觀眾19:30為入場時間,實際演出為20:00。在現場開演前,演出執行單位並未明確再次告知入場時間及演出時間。大雨中觀眾們只能擠在場外不算寬廣的遮雨廊下苦苦等候,而團隊前台連現場告知的動作都沒有,售票網頁及票券上亦沒有相關訊息,對於像筆者這類型完全沒在關注團隊相關動態的觀眾來說,是一種相當不尊重的行為。請團隊在日後辦理相關活動時,能根據現場狀況進行靈活調度及告知觀眾現場狀況,避免造成觀眾認知困擾。

演出場地:A House

王妍方

2015/08/31 19:30

點閱率:388

11110.5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位英雄,在你心裡的英雄又合該是什麼模樣?

戰鼓聲響敲醒演出序幕,本劇以一個封建式的部落族群為主軸,部落祭司相信以活人獻祭能將會換來部落的和平,否則將會發生難以言喻的重大災難。一名女孩被迫替代自己的哥哥成為祭品,從懸崖落下幸運的逃過死劫,被差點同為被獻祭者的男子亞當所救,亞當的父親為了不使兒子喪命,反變成部落裡的背叛者,在祭司的指示下被當作活人獻祭的犧牲品,女子與亞當前後分別回到部落,卻遇到東來族侵襲,對於神開始發出質疑的,除了女子與亞當外,就連當初信仰神而選擇活人獻祭的祭司也發出了疑問,究竟他們所信奉的神,真的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嗎?

演出人員皆為台藝大出身,演出水平一致性極高。音樂與道具的一體多用,是本劇最令人驚艷之處,音樂著重在打擊樂器上,營造出戰鼓的緊湊感,配合人聲搭唱,在幾幕戰鬥場面的氛圍營造渲染相當完整;人工樹枝與演員間的搭配,木筏可以是山坡道路與懸崖邊緣,化繁為簡的想像運用免去了大量的換景時間,三位民眾演員以對話講述劇情的手法,使觀眾可以把重心完全放在演員的表現上不致拖泥帶水,劇情流暢緊湊,兩側觀眾席可由不同角度一窺演員的賣力表現,著實是相當妥貼的安排。

《Hero》本以劇中部落所信仰的神為領頭英雄之意,但在演出中逐漸被挖掘而出的是,當人對於所信仰的方向產生質疑的時候,神是否仍然可以被信任,在劇中發出了許多的問號;更深入一層的用意是,劇中人對於神的詰問,也是對於社會當權者的所做所為,及未來將何去何從所發出的反問。

演出最終以亞當選擇自殘雙眼,保住女孩性命的行為,與女孩開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未來新道路,創傷後展延新未來是必然的結局。雖少了點新意,但過程中的幾個觀點,倒是適合觀賞本劇的觀眾們在看完本劇後,能有不同的思索方向。

其它意見:1.只要是特定的角色,就該有個名字(除民眾及戰士等多人角色之外),雖然可以理解編劇試圖淡化其他人的痕跡,以亞當做為翻轉事件的契機,但最大的變動因子實則存在於該劇被活人獻際而倖存的女孩身上。她或許不重要,但也該有個名字。擁有屬於自己的名字,靈魂與外在形象也就隨之豐滿飽實。

2.對話部份不要使用太多至理名言式的類型,容易陷入一種宣教式的情境,少了自然對話中的樂趣,透出一種刻意為之的做作與匠氣。

演出場地:華山1914文創園區 果酒禮堂

王妍方

2015/08/29 19:30

點閱率:374

11000

演出自觀眾入場便已開始。

一名演員坐在一樓的樓梯口旁擲著骰子,到了演出時,四名演員二男二女皆身著白衣玩起了十八骰(台語音近『豆』)仔【註1】。劇情往後推延,一對母子提著菜籃對話,在回家的路上,母親阿滿疑似看到了一群(無形)人在路上出現,導引出兒子面對母親先前產生異變時,所經歷不愉快的回憶。

有幾幕戲講述仙姑身為神明乩身,指引信徒解決困境的辦法,但大部份的信徒仍舊在苦海中浮沉,對於仙姑所帶來的神明指示覺得無效而產生異議,在神壇前發生爭端,破碎的劇情編排接軌令人摸不清接下來的劇情走向。在混亂當中,主線導向阿滿接受仙姑轉達太子爺的指令,太子爺稱阿滿本身帶天命,必須為太子爺服務,當起乩身方能使家運發達,全家因為太子爺指示設定神壇,不斷協助太子爺辦事造成家庭秩序混亂,最後阿滿因出現暴力行為而被丈夫強制送醫就診。

《離神記》劇名取得巧妙,就民俗觀點來說,其一來自於乩身為神明附身,本身元神需暫時退離或走避,避免影響神明降靈,導致元神受損,其二就科學立場而言,精神解離所產生的多重人格確實是心理疾病偶見的一種狀態,編劇選擇了以阿滿小時候的記憶來埋藏屬於太子爺人格的起因,但其中所隱藏的問題點也相對的被凸顯出來,對於神鬼宗教信仰的判定,是否亦有異於其他的不同解答?

本劇採用台語文寫作,演員對白有90%皆為台語發音,但在交談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劇中人的對話方式,仍舊是以國語的架構為主,缺少台語爽利的語感。筆者在聽著演員的對話時,考量這些對白的內容是否合乎一般生活使用對話時的口語方式,發音正確度尚不在此論(台語在不同地區腔調不同),但許多硬用國語字彙轉化為台語發音的方式,不若直接國台語混搭,或略帶一些台灣國語還較能提升對白的流暢度,否則只會彰顯演員在台話對話上的不熟稔,適得其反。

開演後三十分鐘,本劇演出重心才逐漸明朗,演員在角色切換上沒有明顯的提示,每個人都可能在下一幕換化為不同的角色,道具部份倒是可以化繁為簡,大多可利用象徵性的物品代表,如神明金身、生米等未必需要有實體存在,桌子建議可以僅留一張,讓觀眾能集中焦點在演員身上。

本劇較為特別的點在於精神療養院的醫生為了與身上白衣做出區分,改穿一襲黑袍,手上戴著黑色手套,在醫師對於阿滿不斷施打鎮定劑,企圖否認阿滿眼中所見的太子爺神尊時,是否也在精神層面反喻,這一切對於主角們來說,只是一場黑色幽默?

太多的問號在本次演出中產生,卻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解答,殘存的是發生過的事件,以及為數眾多的未完成習題。

【註1】十八骰仔是一種賭博遊戲,參與者有莊家一人及閒家數人。開玩前閒家先各自下注於自己面前,完成後由莊家先擲骰子,再依序由各閒家逐一擲骰子,均以所得點數大小與莊家分勝負。
計點方式係先扣除兩顆正面相同的骰子,其餘兩顆點數合計即為其所得點數。若有兩組骰子正面相同,則以點數較大者之合計為其所得點數。因此,所得點數最大為12點,稱為「十八」(sip⊦-pat),最小為3點,稱為「扁膣」(亦稱BG)。若四顆骰子正面均相同,稱為「一色」,不論點數多寡,均以勝計。若所擲骰子正面均不相同,稱為「無面」,應重新擲至有點數為止。
若莊家所擲為「十八」為「一色」,則立即「通吃」所下之注,閒家不應再擲。若莊家所擲為「扁膣」,則立即「通賠」,閒家亦不應再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5%85%AB%E4%BB%94

其它意見:1.後輩對長輩的稱謂建議修飾一下,很少有小孩在自己的父母親面前稱父母為老北跟老木的,整體感聽來著實不雅。

2.演員對話聲音偶爾顯得並不清晰,許多對話在混亂中聽不清楚內容,可再做修正。

3.如非必需,道具可盡量一物多用,簡化觀眾視線焦點,將重心放在演出上。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邊境52號2樓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