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相當期待這場演出的。
對於人們印象中傳統的國樂,跨出了一大步,與社會議題結合,光是這樣的跨界與野心,就相當值得嘉許,一直期待著傳統音樂能與社會有著緊密的連結。
而現場,出了相當完整的國樂團編制,有影像有舞蹈,想要用很多的藝術型式帶出死刑的省思,然而影像的跳接與現場樂團、舞蹈的穿插,卻讓故事的軸線變得相當破碎,影像原應可帶出故事的清楚模樣,替無法表達言語的音樂加重意念的力道,常常期待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時,就轉到樂團了,我本身比較少聽國樂,所以只能在各個樂器中的情緒裡,假想這段故事的模樣,然而節目單中未有樂曲曲序和解說,會讓自己的假想成了薄弱說明(簡單來說,是腦補卻補不起來)。另,舞蹈的穿插,看似詮釋了故事中的情緒,然而反覆的肢體模式與律動,也讓我抓不到主軸中想要表達的掙扎與關懷,整體製作很有誠意,但表現出來的模糊不清,削減了意念的傳達。
另,針對死刑這樣的議題,有很多種層次可以探討,從關懷身旁的人是一種角度,不過要撐起這個龐大的議題,需要更廣的視角,死刑牽涉到的層面廣泛,涵蓋司法、哲學與身而為人的思索,期待這樣的概念繼續發展下去,讓國樂有著更不同的面貌,也能與社會脈動有著更為緊密的連結。
其它意見:此次的製作,用了許多手法呈現,但未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統整性論述,需要有一個總導演的角色,將音樂、影像以及舞蹈三者串起來,用舞台張力去把故事說清楚,才不會發生此次各自展現但未能統合意念的情況。
另,很希望明年能繼續看到這個團隊在藝穗節發聲,畢竟,全體表演者的努力是看得見的,能將這樣的跨界概念持續發展下去,相信假以時日,創作會更臻成熟,而你們想說的,能透過舞臺得以完整呈現。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