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界島,如果帶著一個聽鬼故事的心情來看這場演出,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這是個說故事、談故事的演出,跟鬼的關係並不深。
「鬼界島」本講述西元1177年,鹿谷陰謀事件發生之後,陰謀推翻平家的藤原成經、平康賴、俊寬僧都被逮捕,流放到鬼界島的事件。此次《鬼界島》的演出,兩位演員扮演其中兩位,另外一位則是由披掛在木架上的和服代表,演出的舞台簡單,僅有數件披掛的和服、桌子、鼓等,幾乎沒有氛圍式的配樂,多數為音效式的雷、雨、鳥聲,演員扮演角色、指物為實,也快速進出不同的故事空間,同時也接露自己正式敘述故事的演員身份。
在故事與演出當下切分的規則非常明確,和服僅穿半邊的時候,演員回到一側的台前,緊盯著電腦螢幕上,播報劇場外的其它訊息,穿回和服,就回到故事的世界裡。有趣的是,現實世界的資訊也是虛構的(比如一座遺世獨立的小島上發現活生生的恐龍),而故事裡的世界也不能僅以「虛構」兩字定讞,裡面涵蓋了更多、更複雜的時空,有「鬼界島」故事裡三人在荒島上如何生存(比如為求生而設陷阱殺鳥),有可能是口傳、野史或是古書記載的故事(比如獵戶死後悔過殺生、小男孩與天降鼓器),也有著名的歷史事件(比如黑船強硬開放鎖國政策),多重時空交錯,不僅是故事,歷史事件、現實也在轉述的過程中,也被扭曲、捏造,成為待認定的時空選項之一。
開始建立虛實交錯的段落,是從開演前制式宣導手機轉靜音的口號,進而延伸陳述截斷了個人通訊,在演出場地大門之外的世界仍舊照常運行,仿佛我們早已習慣的虛擬網絡,與眼前戲劇時空,個人與兩處的關係其實是同樣疏離的。而到底是演員講述了故事?還是過去事件的人物成了故事角色,正在預言後人的書寫記錄?熟為真實?孰為虛構?答案個人限定,僅存於每個觀眾心裡,但橫濱劇團利用簡單的技術條件, 準確表達完整的作品概念,達到虛實錯位的效果,拋出漂亮好球。
另外, 看兩位西方人全英文搬演日本的故事,衝突感十足,但幸好演出沒有成為賣弄日式風情的展示會,也沒有拋售西方人穿和服之類文化歧異產生的惡趣味,或許是因為這檔演出並不是非這個故事不可,物件可是此物也可是它物,人可是此人也可是別人,換成其他的故事,想呈現的概念同樣存在,反而可以讓(西方)演員、(日式)物件、(台灣廟宇)空間彼此關係更加開放。
其它意見:為全英文演出,劇中有大量的日文時、地、人名,會造成蠻大的解讀障礙,建議想去看的觀眾可以線上先查詢鬼界島的故事。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