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策展

幹掉她

平均心等
110.500
查看演出內容

林乃文

2015/09/09 19:30

點閱率:391

11100

從劇本發想舞蹈是我想看的動機。不料「舞者」真的開口講話講很多話,音量還不錯,跟王嘉明的理查三世一樣玩「身聲分離」並且是不同的解離法。扣合劇本女主角「她」是由眾口各自形塑合成的謎樣女子,就像20世紀後藝術到底是什麼般地謎樣。有點傑宏.貝爾那派的所有元素都被還原為粗糙原始,以凸顯表演的本質是什麼的質問。愛憎兩極。

每一呈像都至少裂解為身體、光影、錄像、聲音多軌,難道在跟柏拉圖和亞陶的「複像」比誰難懂嗎?有趣的點子很多也有不明的,七手八腳一股腦噴射令人撩亂疲憊也易顯破綻,加上沒有冷氣所以結束時還是很慶幸只有60分鐘。

演出場地:The Lab Space 實演場(空場Polymer三樓展場)

林乃文

2015/09/06 16:30

點閱率:1107

110.500

進場前右手先青綠了一塊。

中古紅磚房裡已有潮男潮女在暖身,加上鍵盤手畫家音控攝影師一共十二人,一起發功說不定可以撐爆老屋但他們不會,因為他們是既文明優雅健康又可愛。

雖然下班後生活公司但他們一點兒都不廢,看起來就像廣告設計公司的青年團隊,有時落單有時結伴,有時搭公車摸牆壁折信封裝箱。他們很得體好像永遠都不會下班。

輪流秀舞功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獨舞鍵盤獨奏,三男最流暢表情投入不用動腦就快樂。男女雙人舞也頗有默契。如此活力而友善先送手作咖啡包最後還跟觀眾大合照。舞跳完了畫畫還沒撕完。

只是想問:誰代表誰又為什麼在這裡之類的問題。其實「這裡」可以是任何地方而並非稻舍。

其它意見:建議不要大大字貴賓座一整排有點像公司尾牙最後可能要致詞或抽獎令人緊張。

演出場地:URS329 稻舍

林乃文

2015/09/04 14:30

點閱率:270

110.500

其實這部戲有三星以上潛力但很多技術失誤我又無法視而不見,否則對那些沒犯過錯的團隊該如何交待呢?(自我審判機制啟動不幸啟動)

「薛丁格的貓」怎麼看也看不懂,不過這戲簡單來講就是平行世界:一個是「密室無法脫逃」一個是「家庭不宜久待」。兩個世界共用一個空間頗囧的,因為空間很小,簾子一拉,人人都看得見密室明明不是密的嘛。

密室氣氛昏黃,而台詞粉彩。家庭令人心有戚戚,因為誰家不都有個愛講溝通其實難溝通得要死的長輩?戲中這個甚至難搞到變態,但跟無濕滑不一樣,無濕滑難溝通是因為背後有靈此路不通,這個難溝通完全出於自我阻塞鬼打牆,猶如活體移動迷宮;超詭異的所以滿好看(像那隻死雞十字架令人又想吐又不願錯過)。

但澎湃的情緒並不太適合在這種size的房間內爆炸。大概電視上類似的謾罵太多,高潮太廉價,所以我對此類型暴力一律免疫。唉說穿了看戲就是存心來害一場病,如果看完以後不痛不癢我們心裡就不痛快。很那個我知道。

分飾有把角色區隔開來(很開很挑工),不過到底是演員不夠用還是另有用意?如果有續集期待可以好好交代這點。

演出場地:Solo Singer Life

林乃文

2015/09/03 14:30

點閱率:442

11100

俊男美女刻意裝平淡如凡人雖然什麼奢侈品都沒有但超商一應俱全還是買得起像杏仁豆腐這種在日本可能很尋常的盒裝甜點充當聖誕大餐便宜又簡單但我特別為你挑選的配合你喜歡什麼口味泡麵雖啥營養但我還特地切了蔥花有用心喔你的我的愛都分配在這些大量生產無限複製的凡人生活點點滴滴要分手時能說的也只有這些因為重要的我們全都說不出來重要的我們全都沒有全部都沒有我們只剩下一顆容易受傷像豆腐不堪一擊的心這個你懂或許你比別人還多懂我那麼一點兒所以約好了不要太兇狠對彼此.......有點太自然到有些話我們聽不清楚......舞台我必須說黑盒劇場的意思並不是非黑不可啦逗點寫實與不寫實的拿捏尚待精準句點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林乃文

2015/08/30 19:30

點閱率:257

11100

一場樸素而純粹的舞蹈,在咖啡館的地下室,壓低的天花,黑帘四垂,暈黃投射燈,打出舞動的影子,時而映在紙上。肢體、物件、光影,加上以天鼓(tank drum)、手鼓、祈雨棒、鋼琴等各段單一伴奏,氣氛寧靜而集中,腦內α波(大概)於是汨汨而流,令人聯想陶馥蘭一派的身心靈舞蹈。

這種舞蹈,舞技往往不是重點,而在身心狀態是否一致、心理能量是否夠強、具有氣場/感染力。本作的畫面構成已有所節制,但舞者的技術、心理能量,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紙,可以成為書寫或繪畫的載體,不具本質;也可以是主體,當它在空中飛翔或與身體一起摺曲成花。紙可以覆蓋一切。

身體亦然,可以作為思想、情緒、甚至敘事的載體,也可以自為主體,啟動流變之源,無以名之,身體自成篇章。

兩者一起對話,從紙的外形、材質、重量,漸漸互為載體主體,交換角色,頗具巧思。雖技術還不到位,但在消費時代娛樂當道,如此不刻意討好觀眾的演出,靜靜然從意念的探索出發,還是令人覺得誠意可感。暖心

其它意見:1.後排觀眾看不到地板動作。
2.全暗時,位於前台的電腦螢幕很亮。
3.全靜時冷氣機啟動的聲音頗噪(但應該也無法避免)。
4.換場變冷場,情緒斷掉不連貫。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林乃文

2015/08/29 14:30

點閱率:514

11110.5

一則舊報紙上的社會新聞,應為「冷案」無誤吧?非也非也,當年「淡水河十三號水門」命案可是社會版頭條,還引得台大校長傅斯年親自題字,幾度被改編成電影,主題曲《河邊春夢》還紅極一時……,根本就是六十五年的「熱案」嘛!

但時間可以把一切都變冷。選在淡水河圓環附近的「偵探書屋」內重啟辦此案真是太理想了。利用常形街屋,以「物證」的陳列桌和觀眾席分隔成頭尾兩個演出區,加上吧台、廁所、吊燈、玻璃門、巷口,無處不可以是劇場/案發地點;相當掌握偵探書屋的場所特色。觀眾與演員同處一室「偵查」(而且好像「業餘」的程度也差不多),也頗有沉浸劇場(immersive theatre)的味道。

「男」主角一出場,很有偵探精神的我立刻「懷疑」1950年台灣廣播電台有「台語」節目嗎?身為外省人的他怎是台語播音員?私下估狗了一下,原來陳白帆是福建人,可能會說台語;而各電台禁播台語歌曲的法源「動員戡亂時期無線電廣播管制辦法」是頒布在1955年,可能正好是短暫的多語混用時期;從李敖和管仁健的文章都說張白帆當時在位於新公園的「台灣廣播電台」任職,前這具體寫到「節目部」後者寫職位是「編審」.....好啦,我承認是龜毛挑剃的細節狂;但要「翻案」靠的不就是這種細節狂精神嗎?對推理迷來說,總覺得幾個關鍵點未免說得太隱晦.......,不過為了後面場次的觀眾,這話題就此打住吧。

畢竟這齣戲的編劇對「感情」戲的興趣勝過推理,而導演對以一些劇場幻覺手法烘托氣氛興致盎然,而所有人都還年輕,包括演技。很難真的「相信」在眼前晃的不是2015年的年輕男女而是1950年的「古早人」,暗中偷窺的現實觀眾比劇中人還肖似鬼魂,真假形成詭異的反轉。劇中的「現代人」也怎麼看都是演員「扮演」的類型化角色,不過以「那陳素卿下輩子不就是張白帆的女兒?」來回嗆「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點明「理所當然」的老調正是推理的禁忌;而只有「事實」在這裡但真相不知道的態度也耐人尋味;這案件一開始就因政治正確而被操作,幾乎超越了偵探劇的範圍而碰觸到「詮釋權」的政治哲學,於是,就此打住。

書屋牆上貼著推理小說家宮幸美幸的文字:「因為是很普通且很善良又溫柔的人,為了保護那份溫柔,才會萌生犯罪的意願。」。這齣戲無法滿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善良」太多了一點,因而使它的溫柔不太冷酷。

演出場地:偵探書屋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