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舞蹈

群同構

平均心等
110.500
查看演出內容

鄒之牧

2015/09/07 19:30

點閱率:324

11000

挑戰這麼一個正式的舞台演出便是很大的勇氣,但是舞蹈很可惜地沒有支撐起全場。在沒有布景、服裝、燈光的特殊支助下,舞者身上肩負的,便是莫大的注意力與訴說責任。稍一有缺失,觀眾便會不知你要講的是什麼?

作品一開頭,很明白地表示目前社會最大的問題,便是手機、網路,造成人人的疏離,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接觸。不單用實體演出,還有大大的字幕、兩次。姑不論現今社會還有其他的問題,這個主題,卻是在手機隱去後,便不見蹤跡。一個貝斯手、一個吉他手、一名鼓手(原計的主唱這場好像不見蹤跡)組成的樂團,無論在表現或是成績方面,反而更見搶眼。

舞蹈方面,女孩群舞的那段,使用了可能是Philip Glass的音樂及銀幕影像,舞作編寫的企圖明顯,卻是動作語言不夠新意,勝任、但覺得似曾相識。而第二段舞蹈編寫,貝斯手在前調音,女子獨舞在其身後,身手有根底,但舞要講什麼?除了情緒、訊息不明。而後兩個女孩對峙的關係,鼓打得精彩,但女孩除了滿場跑的張力,可惜沒有更多舞蹈細部深度的編寫,來呼應鼓點那豐富的精彩層次。

之後是一段群舞表現痛苦的情境,我是覺得舞至此表現得太多負面了,那之前聲稱的應有的正面呢?甚至張口無聲呼喊、被犧牲似地高抬出去,好似都像很多舞蹈作品而不是這一支要說的!

反之,三個男生後來飆了一段自寫曲,飆得很爽,好像也跟這幾個女生沒關係;反正,他們從頭到尾好像都像超然的存在。

這是場很有心的演出,但似乎該想清楚自己想講的是什麼?或,你真正想講什麼??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

貧窮男

2015/09/07 19:30

點閱率:213

11100

以數學名詞作為舞名,看來創意十足,但真的有法如此理性的用舞蹈或藝術來證明或演繹群同構嗎?

看來是將音樂與舞蹈當作兩群,樂團與舞者們當作是同構的概念,但僅此而已。樂團與舞蹈的部分都很不錯,但樂團被解構成單一樂器時,打擊、貝斯、電吉他、電子鼓,分別為舞蹈伴奏,其實並非伴奏,演出者只是SOLO,挑戰極限,沒有顧到舞者其實跟不上節拍,仍持續加速,舞者也無法為音樂伴舞,超過身體的可能,只好維持自身原本的節奏。反而之後有一段群舞不是現場的配樂,舞者反而跳得比較順。

節目一開始,投影投了兩張「問卷」,密密麻麻的字,反思著手機網路帶給我們的種種疑問,然後關燈落大幕,沒錯是落大幕,落完下一景又要再升起來,因為是電動幕,每次要花超過10秒以上,升投影幕升翼幕,每次升都要暗燈等十幾秒。鏡框前的舞台大約佔了整個舞台一半,內區的燈只能照到一半的舞台,加上內區燈沒調而明暗不均。我認為就算外區的燈從頭亮到尾,也比那零零落落無法控制的狀況與畫面來得好,根本也不需要投影,不需要落大幕,這些額外因素沒有加分,反而影響進行的順暢。

關燈落大幕後的第一段所有人低頭滑手機太直白, 但我喜歡那之後群舞的編排,其他各段的編舞,各有各的企圖與展現,但因為都不長,企圖蠻多又有轉折,不明白但好看,樂團最後的合體,實力很不錯,無線的電吉他走位太遠,喇叭的音量因而衰減,反而電子鼓直接接線,音量壓過其他,單顆喇叭在這麼大的場地,聲音太悶,效果打折。

演出場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三樓演藝廳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