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舞蹈

FAKE

平均心等
11110.5
查看演出內容

李奧森

2015/09/04 20:00

點閱率:343

11110.5

潛力之作。

空場的結構非常挑戰,一進入《FAKE》,就得到兩種截然不同感覺的訊息。

一是工作人員非常親切地(年輕男性阿姨化)鼓勵我們到處走動、到處打卡。這很可怕。因為如果表演自由到這種境界觀眾應該會自我感應開始打卡、吃旁邊人的雞排或卡煙蒂。這有點像是前台意志的怪物無限放大到會走來走去直接與我們對話的感覺。

二是編舞家在四、五根白色工廠羅馬柱周邊安排了一圈圈的紅色椅子。

進到《FAKE》,我立刻感覺到這不是一個超刻意的毀滅之作,就是一個真的滿實驗的作品。

既然圓形巨柱的任何位置都自我了斷成為不完美的觀看位置,我相信,編舞家已經設定好開放的視覺結構與表演流動。兩名編舞者兼表演者的狀態很奇妙,很隨意。罕見的,她們沒有許多表演者身上那種歐美大師的影子,她們沒有背負人類歷史的包袱、全球化資本流動所製造的戰爭困境,她們沒有將任何當代藝術論述弄成一杯濃濃的藝術松茸藥酒給觀眾喝,然後給我們筆記回家思考一下女性議題、反安保條約與新自由主義都市地景。總之,她們沒有運用任何早已習以為常的模板論述,對「FAKE」這件事,提出非常個人的點對點攻擊。

編舞者運用空場的不同空間,進行包裹屍體、亂跳(真的滿鬆在亂跳的,有一度編舞家滑倒我直接笑出來,因為還滿過癮的吧)、打拳以及一整套從個人生活改造而成的意義符號,巧妙而精實,猛往穴道擊打的感覺。其中一個段落表演者莫名認真開始跳起非常東方味道的舞蹈,隨後螢幕播放阿喀朗的舞作,這一個瞬間不管編舞家意指虛空的是被過度消費的阿喀朗或是表演藝術界的大師膜拜熱潮,但是批判表演藝術圈本身,已是相當少見的舞蹈段落。

《FAKE》巧妙的運用了空間的不便性,甚至運用此點更加強化了作品本身的自由度與難以預料性。表演段落充滿突發感,令人感覺置身集體行為藝術現場,像是一群行為藝術家就同一主題在同一空間發表的自由狀態,身體意圖的轉換難以預期。此外,表演動作雖然缺乏爆發力或精準度,但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編舞家沒有大師陰影,沒有模仿,沒有複製可以很快達到情緒強度但過於常見的表演段落,沒有論述別人已經論述完的議題。《FAKE》的編舞家代表表演的原點,回到表演真實的狀態,並離開表演藝術界的密室。

演出場地:The Lab Space 實演場(空場Polymer三樓展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