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自我復刻計畫_他HE_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李松霖

2015/09/06 19:30

點閱率:328

110.500

劇場最可貴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當下的、直接的溝通,《自我復刻計畫_他HE_》以成長中的孩子的視角,嚐試與成人世界溝通,但可惜的是,創作者在自己和觀眾之間築起了一道牆,不是第四面牆那種牆,而是作者有意識、或無意間選擇了一種混亂、零碎、打破邏輯的表現形式,讓人難以理解,削弱了觀眾的共鳴。

文本由作者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零碎記憶拼湊而成,兩名演員一男一女,穿著學生制服,看似是彼此互補的同一角色,又像是同病相憐的兩個人,活在社會規範的箝制之下,被僵化的教育體制所禁錮,必須符合大人們的種種期待,成長過程滿是艱辛、痛苦,忍無可忍之下,對他們眼中歪斜的社會發出怒吼和控訴。

台詞皆是破碎、斷裂、似詩非詩、非一般語言邏輯的文字,彷彿是將不同人物、不同時空下的意念,剪貼、拼湊而成。我相信這不是創作者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好好說話,而是刻意選擇的語言風格。想控訴這個社會,也不想以社會所教導的有秩序、有邏輯、有系統的敘述方式來呈現。或許在這層意義上,本劇的表現形式也切合了它的主題。

然而,這帶給觀眾的感覺卻是,作者心中有好多話想控訴,卻一句話也說不清楚,想怒吼,但全都化為驟雨狂風,一陣囫圇而過。只知道台上演員很憤怒很爆炸,不斷重複堆疊著「你們說對的事,真的是對的嗎!?」「這不就是你要我做的嗎!?」之類控訴的台詞,但他們為何憤怒?並無具體事件的描述,也並無交待前後脈絡,讓人不禁疑惑,你們到底在氣什麼?兩個演員雖然不斷說著一樣的台詞,但彼此的丟接、關係十分薄弱,比較像是同時在台上各演各的獨角戲。

大人以「為了你好」的名義管教小孩,有時候的確傷人。就算小孩已經七老八十了,大人也一定還會把他當小孩,每天找新話題教訓他,或許這就是大人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這樣想,也許會好過一點吧?)藉由創作抒發成長的心情,很健康,很值得鼓勵,創作絕對是療癒傷痛的一種途逕。但除了作者本身得以發洩之外,作品還能帶給觀眾什麼觸動?觀眾不一定要看得懂,但至少會被挑起某些情緒、會有共鳴,否則淪為作者的自言自語,那就很可惜了。

其它意見:演出到了一半開始下起大雨,團隊卻沒有任何雨天備案?觀眾就在大雨中看戲,演員在雨中演戲,效果大打折扣。日後戶外演出應該把天氣因素考量在內。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山城劇場/山城排練場

林立雄

2015/09/06 19:30

點閱率:214

11100

《他HE》是導演李承曄的自我復刻作品,在這個復刻的作品當中,用了囈語、呢喃的方式,把這個世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問題、狀態,都用了破碎的文字書寫出來,如同詩的語構,但詞彙與詞彙的連結卻不像詩一般具有畫面感或一定的連結,能夠抓住的是,原點、成長、期待、疼痛等名詞,有時候顯得跳躍而漫無目的。作品中心主旨淺顯易懂,這些名詞在著學生服且服裝塗上藍、紅二色的一男一女的演員(理所當然的,男生是藍色、女生是紅色)的嘴邊不斷訴說,大力的控訴著成長的代價,以及社會的期待框架年輕人的痛苦。

導演的處理手法相當有趣,用了很多有趣的元素,例如各色的水球(表示著人與人之間的美醜等二元標籤),演員憤力的砸破水球,甚至在某些片段不斷著撕毀課本、扯壞吊掛在舞台後的氣泡衣,像是在抱怨這個社會給予他們的各種限制等等,在畫面的處理上,都相當有趣、特別,演員最後的脫去帶有刻版性別色彩的外衣,也表現出導演亟欲逃脫外在框架的束縛。

但,這個作品的基調一直處在一個悲傷、憤怒的情緒當中,其中有太多太多是以控訴的方法來呈現出來,也或許成長必定乘載著相當大的重量,只是在相同的基調呈現下,或許會讓觀眾疲乏,如果有些片段可以以幽默、嘲諷的方式呈現,或許會有更不一樣的結果。再者,噴水這件事,雖然會讓觀眾感到驚喜,但觀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或許會感到憤怒或者等等,當然這也是假設,不過或許在玩水槍、丟水球之前,讓觀眾再有心理準備一些,告訴觀眾第一排觀眾可能會濕透,或甚至讓觀眾在更有心理準備(例如準備雨衣)的情況下與台上演員一同互動,而參與互動的部分,或許也可以再好好思考,觀眾應該從什麼樣的角度進入或參與。

最後,在「雨落下了」這句台詞後,也跟著在山城劇場下了場雨,雖然很明顯的是措手不及的狀況,但,這場雨卻也來得剛好,台上台下正好呼應成一片,我們都在成長的洪雨季大水中,濕透、乾涸、濕透,又乾涸,反覆地循環著。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山城劇場/山城排練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