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舞蹈

是的,關於現今媒體的現象,我在進行一個剪貼的動作

平均心等
11111
查看演出內容

阮丹青

2015/09/13 19:30

點閱率:664

11110.5

周日頭昏在家躺了一整天後,細雨中趕搭小黄...來到一間宮廟改建的表演展場看演出~這場藝穗節最後一檔壓軸真好看。或許是幸運的,原本應該是要看下午在大稻程的兩部小戲,因著精神欠佳而延至晚上這齣意外的驚喜:『是的,關於現今媒體的現象,我在進行一個剪貼的動作』。

當我一進到這表演空間,不知怎地有種福至心靈的感受油然而生,好奇妙...當下馬上進入舞團演員營造的氛圍裡...

劇情結合了時代反諷臉書同溫層的追捧,肢體衝撞的趣味,配樂雜燴卻恰如其分,有時流行快歌的背景還有媽祖繞境的嗩吶音樂令人會心莞薾...拼貼事件絶無冷場,節奏感層次分明,讓我一入場便覺得好歡樂...精神為之一振之頭疼不藥而癒!!

表演場域的空氣磁場很特別,只要一播放沈靜音樂便令人不自覺地感動起來...

戲的內容到後來,末段節奏漸趨緩慢陰暗,彷彿隱喻這一切社會亂象的背後其實都是來自渴望愛與被了解。。

觀眾或許稍微沉思後,隨即劇情又在一連串快速拼貼戲謔搞笑為之一絕的笑聲掌聲中結束~~

期待演員們的下一次驚喜!非常聖靈充滿的夜晚。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鄒之牧

2015/09/11 14:30

點閱率:631

11111

終於有機會給出五顆星了!這是一個從北一女的「波綠」時代即連年參加藝穗節的熱愛舞蹈的台大地質系的男生的作品。他去年的上個作品我沒看懂!但今年......,擊掌叫好!

去年在波綠與馬卡龍舞團的獨立創作嘗試:「快樂鳥日子」,三個大男生(含他自己)反映當兵時受到的「非人」待遇。不斷重複的話語、不斷一樣再來一遍如loop的動作,「非舞」的成分,看得我霧煞煞。但他的堅持中,看得出這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今年,他走入人群,不再在兜圈子,而表現他對社會的觀察!選擇微遠虎山,本身便是個極有趣的反差:這是一個再台灣不過的場地, 而且是個廟堂,但又充滿了施工一半人卻不見了似地未完成感。張可揚便在這兒進行他的顛覆!

起先是中英文版本都來一遍的演前須知:免費wifi,歡迎照相打卡上傳臉書(so I did)。這是真的,因為節目單都要加入LINE群組才看得到!張可揚起先不留情地瘋諷智慧型手機,滿場飛的自拍神器,人死了給的讚是一個個大拇指串連起的手勢,甚至緬懷默哀十秒鐘時,音樂都不放過地切換成網路廣告再跳回”You’re so beautiful”這首歌!音樂的選擇是好的,作品中反映出對動作呈現的敏感性。

「社會觀察」(他所謂的「媒體現象」)不只是這些;當表演者對每場觀眾喊出每一個社會熱門話題時:柯P、落後為何還要反服貿、閉關三日、照片放在悠遊卡上、同性戀需要治療...都在其中。張可揚進而進行他的瘋癲嘲諷、想像力大暴走...。女生穿上含「當獨裁成為事實」的太陽花圍巾等服裝走秀後(是的,走秀),男生也一一換上黑色西裝,開始展現男生「宅」的一面。兩男坐在神壇上看似讀著倚天屠龍記、歷史課本...,唸著唸著卻原來是對女生的思春。三個男生的追逐隨著音樂突夾雜了慢動作,動靜有味。而其中一個(主持人)突像中邪一樣,「三秒鐘變格格」地需要解乩了!那畫面實在好笑。安心亞(?)的舞曲背景壓著廟會的嗩吶聲,三男拿著泡泡槍,又在如周星馳「功夫」的配樂中對決,實在很愛演,狂放的想像力!

後段是三個男生開始初初對女孩子表現關心,矇眼的女孩也天真地接受導引,後來有些變調,男生一一出現了不懷好意的心眼,但女孩子看不到。這段可能張可揚又跌入了自說自話的巢臼,但情境的塑造、鋪陳,是很有感染力的,舞者的表現很好!

再後段便是一個驚喜的轉折:張可揚上場,差勁的唱歌成了個口齒喏嚅的「村民」,卑微地陳述自己的「村」受到了什麼不平的災害,而後原西裝的男與女頓時成了坐台上權力在握的仕紳或媒體,說著不著邊際的patronizing安慰話。張可揚在一分鐘之內表現所謂「民俗技藝」將整個演出從頭到尾說地rewind一遍,舞者奮力全速搬演,是噴飯的最高點,辛辣破表!

張可揚這部作品夠諷、夠有態度,是我理想中最有藝穗節精神的節目so far!至於他的舞蹈部分,嗯,我已經看出他的潛力,聽說他要進北藝大舞創所了,那就交給學校吧!祝福他,也希望他沒有包袱,走下去。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劉姿君

2015/09/11 19:30

點閱率:286

11110.5

我這人呀,喜愛精緻的法式料理,但更愛在大樹下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暢快感。 這表演就是令人意外地美味又解饞的後者!

自從今年轉入社會運動的後台領域,身邊的人常常說,「好像蠻像你會做的事情」。是呀,當藝術可以赤裸裸地批評、嘲諷著一些社會現象的時候,那總可以帶出一股最最令人珍惜的高潮感。

這齣戲就充滿了這樣一波一波的熱流。由年輕人的嘴裡,尖銳地歸納了目前的社會現象:臉書、懶人包、反課綱、到對日抗戰的身份認同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因為你們年輕的身體彼此撞擊以及吶喊而在我的心中產生撞擊。或許肉體的折磨,總是最直接的呈現方式,所以在你們從互相控訴彼此到互相捂住對方的嘴巴,不讓人說話時,有那麼一秒鐘,我幾乎要掉下眼淚。

但我沒有。

也慶幸著你們並沒有進入一種催情的模式。而是往下一個不知道是誰拋出的議題打諢插科去了。是好,但或許也不好。

神佛保祐,你們可以繼續以這樣輕鬆的方式嚴肅地看待這個大千世界。 若是明年有幸,帶著你們的作品再回來給我這個本來對世界已經有一半失望的老人看看吧~

也請不要看太多大師的作品,相信自己的身體相信自己最原始的獸性以及理性,去衝撞吧!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鐘煒翔

2015/09/11 14:30

點閱率:350

11110

觀眾一走進微遠虎山的廟堂,看見堂上三個壁龕裡三尊人像擺弄著肢體配合廟會音樂,歡迎觀眾一起合照,順便捐獻香油錢。這是三尊走進科技時代的神,只是在這個人人崇拜自己的時代淪為被消費的符號,萬事萬物都可以是臉書塗鴉牆上的動態與標記。就連劇場也是,所以劇團貼心備有WIFI,歡迎拍照上傳社群媒體,手機沒電與火災地震一樣危急,發生了不要驚慌請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求生。

《是的,關於現今媒體的現象,我在進行一個剪貼的動作》,歸類舞蹈,也是戲劇;透過敢曝手法呈現現代的(鄉民)網路文化現象之謬,就連劇名也是毫不客氣的諷刺現代口語之冗(順便自稱是一個跨界科技文創互動劇場)。這一群數位原民世代(Digital Natives)的創作者,精準掌握當代資訊其爆炸、片段、廉價、一閃而逝、需要爆點、內梗幽默、需要觀眾、人人都要說等種種特質;透過身體還有嘴裡的語言去爭奪一個「麥克風架」(多高明的反諷),享受推爆,享受粉絲頁人氣飆升,享受臉書同溫層的追捧。

數位原民活在一切資訊都被快速剪接的超真實內,從頭到腳地了解網路不是工具而是生活本身,鍵盤參戰讓政治像遊戲一樣好玩,水才不止載舟覆舟也能煮粥;這個習慣多工的世代讓戲裡一幕幕從觀眾眼前流過且零散的片段,不是反敘事而是具體而微地讓觀眾看見跳耀的思考線路,每一個片段或社群媒體/網路時代的「梗」之間可以完全無關同時卻又在形式上相連,例如六八九遇上死亡之握後劇團團員們展現銅鋰鋅也不忘來個selfie(告別式還要插播spotify的廣告真是一絕),或是搶奪胸罩手裡拿著泡泡槍來一段安心亞的呼呼居然是媽祖娘娘下凡。

在這個將許多網路爆紅現象(meme)複製貼上的表演裡,充滿著眼花撩亂這世代所熟悉的符號及聲音(各種現成的音樂片段拼貼),過大聲的音樂與互相重疊的語言作到了真正的眾聲喧嘩,混亂沒有個焦點的場面調度是這個世界真正的樣子。眾所週知的梗發展出來的片段也能輕易被轉化或是延伸成對社會的批判,例如戲仿中華一番龍蝦三爭霸的蒙眼橋段(我確定最後那part有提到小當家),也在女子將「看世界的能力」交出後從一開始的快樂到最後自生自滅而帶給觀眾無盡聯想。

最後一段,透過擬仿好聲音選秀節目,快樂夥伴們來了一記精彩的回馬槍,選手選的歌曲是古巨基那首KTV壓線必點拼貼大雜燴的情歌王,真是太適合作為收尾了;接著是展現一段一分鐘快速說故事的才藝,讓整個演出被化為一個在各國複製其製作模式的跨國資本主義下製造明星神話的電視節目裡的一項記在智慧型手機中的故事(同時舞台上一切快動作重播)。

劇團用最大的幽默感將這個高速、消費、巨量、符號、的時代重新拼貼成像是巨幅報紙裡的分類廣告欄一樣,使人眼花跌進漩渦。觀眾和演員/舞者身上的手機與無所不在的微波提醒著即使身在藝穗節最偏遠的場地,仍然不能斷線。

其它意見:燈光直直打向觀眾有點不舒服,下午場的自然光也讓打光這件事變得蠻尷尬的。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貧窮男

2015/09/11 19:30

點閱率:457

11111

才剛於「關於」與「卡」的兩篇評論,談談關於對舞蹈創作這件事情的看法,馬上就看到一個好的示範。創作是要有內容有想法,技巧(不)只是語言,身體(不)只是工具,但想法是這個時間點的一切感受,可以寫實可以抽象,如果你夠厲害,可以純粹用舞蹈與身體的語彙來傳達;也可加入其他的創作形式來輔助,文學結構或形式,電影語言技巧,或戲劇性或視覺等等。當然還可以思索這個作品5年後、10年後、20年後、50年後的人來看,是毫無價值還是仍具有意義?

在微遠虎山的「廟」裡,有充分發揮這個做為廟堂的階級意義,將現今的媒體現象,透過語言吵雜快速的交疊,混亂多焦的場面調度來凸顯亂象,同時也透過了當今種種社會議題,彰顯了所謂權力與暴力,違反意志與意願…。聽請來好像很嚴肅,其實卻是透過了一段一段輕鬆的表演,像是喜鬧劇一般。也像是基頓的默劇般,以一種遊戲打鬧般,帶出深刻議題,比方推進來掛滿衣服的衣架,一直將衣服強加在女舞者身上,她掙扎逃脫,但衣服仍是一件一件以各種方式吊掛在她身上,最後眼睛被蒙住,跌跌撞撞的過程,隨便都能對照到今日社會上的任何事件,當然也可以導回作品名稱,是媒體的強迫與盲目。

全場觀眾是笑著看完,但帶走的也許是許多深刻的反省,要如何將社會現況,轉化成詼諧的表現方式,創作者聰明的運用許多拼貼,讓作品充斥著各種解釋的可能,滿場的「泡泡」、安心亞的呼呼配上廟會音樂、電影慢動作的應用等等等。這樣拼貼的段落或是畫面,好像都缺乏動機,但今日社會的種種,都有動機嗎?這作品的聰慧也就在此,如今社會的亂象,怎樣都行,音樂催下去,直接來就是了。但音樂的大聲壓過演員的台詞,觀眾坐在演出區域的兩側,是無法完整聽到演員在說啥?但聽不到又怎樣嗎?語言的作用到底何在?看吧!這真是一個聰明的作品。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