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其他

喜悲秀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李奧森

2015/09/08 14:30

點閱率:323

1110.50

若實地參觀戲曲學院才能體會該校學生所擅長的表演技術、練家子絕技與編劇概念,實在很難與藝穗節合作的場地作結合。以網路資料為參考,過去戲曲學院學生參與藝穗節的動機,多半期望將雜技、京劇等傳統表演與小劇場做結合,將其所學規模縮小比例,收入特殊場地。

《喜悲秀》也是類似走向的嘗試。表演者為民俗技藝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各有專精項目,普遍也呈現了雜技功力,面對觀眾的穩定度與台風。最後一組的表演者運用聲音特效進行流暢的混合雜技與喜劇的表演,相對純然配合類型音樂的結合,突出許多。雖然系所發表以分段呈現並不意外,但是若能在結構上多加突破,應能加強可看度。

今年進入過戲曲學院觀摩,其民俗特技、體操與雜技表演充滿可能性,大學部學生也不乏喜劇、編劇人才,若未來藝穗節能提供更為獨特的場域給特殊表演團隊,譬如:空中舞蹈教室或大型倉庫等,應該更有實戰可能。儘管藝穗節組織者與評論團隊仍以小劇場或舞蹈圈為主,但是仍舊期待外圍環流的殊異性能大肆刺激現有場景。

演出場地:雷克雅維克實驗室

穆芹

2015/09/07 14:30

點閱率:215

11100

身為台灣幾乎是唯一的民俗特技專門學校,我對於戲曲學院學生的雜耍技巧沒有大太的問題,但是從以往看過的表演到這次的喜悲秀,會有一樣感嘆的是這些技巧很好的學生,缺少導演或是編劇,讓他們的一身好功夫在更有趣的橋段可以被顯現,總共九段演出,除了最後一段雙人耍帽的類戲劇的劇情和雜耍結合在一起有點意思,其他都還是略顯不足。我們在看國外新馬戲之所以好看,除了豪華的道具、布景,和精彩的特技,近年的風潮其實是馬戲演出有明確的主題作為架構,特技是架構上的肉或是讓架構更有價值的利多。過去幾年來自戲曲學院的學生幾乎每年都會參與藝穗節,我也期待最後終會有一個團隊能夠找到貫穿的主題。

其它意見:小小的提醒,雜耍需要有夠高的場地,行政人員在選擇場地時,應該要特別留意,今天好幾次的失誤不是因為表演者不行,是因為天花板太低。
無論是課堂呈現還是對外演出,只要亮相了,就是正式的表演,大家還是要注意衣裝,明明可以很飄逸的舞衣,上面都是皺褶,可惜了。
還有掌聲不是討來的,當大家的演出真的夠精彩時,掌聲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

演出場地:雷克雅維克實驗室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