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齣講述長大的同時如何好好道別的戲,融和解謎與時下流行的密室逃脫,我也才發現原來牯嶺街小劇場比我想像中大得多了(觀眾席的安排讓滿座也不至擁擠)。六位玩家與八十位觀眾,劇團的設計讓觀眾在觀看實境與偷窺中擺盪,與玩家同樣地解謎,為何是這六個陌生人被選中?究竟他們能成功破解彼得潘遊戲嗎?
隨著線索一個又一個被丟出,六位玩家發現他們的交集在一位名叫「潘彼得」的人,那是一位在六個人的生命中留下重大傷痕的人。到此時觀眾大致可以推敲彼得潘遊戲的原初概念與玩家究竟要如何破關了:修補過去然後繼續長大。而六位玩家其實是三組他們各自不願承認的關係:約翰與麥可的童年在遭受潘彼得一群人的霸凌中度過、溫蒂與婷可的友誼因為潘彼得的關係碎成片片、虎克與鱷魚曾是一對戀人也因為潘彼得而分開;乍聽之下潘彼得是那種群體關係中總是顯眼的那類人(稱之為風雲人物)、是在你生命中留下的只有痛苦又輕輕飄走的那種人、當有一天重見時搞不好他已經忘記你的那種人,而六位玩家帶著各自的悲傷或憤恨來到這個遊戲,期待救贖。
當玩家唱著阿卡貝拉,那些傷口一個又一個被掀開,要修補過去首先要直視它;我不禁想著這齣戲其實不是殘酷的成長故事,潘彼得百分百是個溫柔的人,玩家與觀眾在樂聲裡找到治癒過去的可能。為何潘彼得選了這六位來參加遊戲,這是他所能做的補償,他不否認自己的壞,他唯一能做的是在這個永無島的密室裡,就讓他造成的傷口留在這裡。當年紀最小的麥可卻是看見潘彼得眼裏愧疚的人,觀眾就已然明白潘彼得/彼得潘之所以舉行密室遊戲正是在向所有陪他一起困在時光裡的人/角色道歉,除了「彼得」,其他的人都要繼續長大。
這齣戲感染力是如此強大,觀眾根本不會煞風景地去思考每個玩家觸發條件都會被心靈控制這件事合不合理,這是劇團將阿卡貝拉唱成音樂劇的劇情設計,而畢竟「唱」的永遠比說的好聽,那就足夠了。劇團以阿卡貝拉為核心的表演將原本已經很扎實的劇本,能夠帶給觀眾的療癒感翻了好幾倍,音樂果然真有魔力。
在舞台設計與劇本上劇團也真實地呈現出一個密室,包括那些其實很沒有邏輯的線索(座標組成的數字是開鎖密碼),不過這就是密室遊戲的醍醐味啊;又比如溫蒂用手把娃娃機裡的娃娃拿出來那幕,真的是玩密室遊戲時玩家會硬幹的事情,根本是玩開了(當然少了虎克的鉤爪勾出娃娃在戲劇中的象徵)。最後當玩家找到了最終線索,麥可發現遊戲的獎賞其實自己已經擁有,溫蒂與婷可明白雖然跟想像不一樣但是的確是獎賞,其他人知道少了過去的陰影,獎賞可以自己去爭取了。每個人都可以長大,彼得的心願完成了,終於變成星星,終於長出翅膀;眾玩家帶著離開永無島再也無法回來的決心,成功逃脫有形的密室與無形的過去。
謝謝創作這齣戲的人們,教會觀眾仍然可以相信童年那些故事,相信相信本身。
其它意見:表定19:00其實是19:30才開始。
演出場地: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