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鬼界島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劉育寧

2015/09/01 19:30

點閱率:446

1110.50

兩位西方面孔的男子,穿著日式服裝,說著英文(和夾雜專有名詞的日文),在幾乎沒有更多裝飾、設計的「原樣」中式廟堂演出,戲還沒開演,斷裂、片面與時空分歧的不連續性便先迎面襲來。

這股刻意為之的斷裂顯然是創作者要的,更有甚者,在劇本編排上,也明顯「斷裂」成兩塊面,其一為以日本「鬼界島」為主的故事、其二則是兩個演員跳出戲外,以現代人的身份在滑臉書、上網等等。但同時,在這些斷裂間,主從關係並不明顯,或者說,我們無法就此區分出「強勢塊面」與「弱勢塊面」,而我認為這正是這齣戲最成功的地方。

當文化碰撞時,我們竟沒有辦法區分誰影響誰、誰改變誰、誰使誰屈服?多重的碰撞所展現的僅僅只是碰撞本身,「碰撞」的本身就是意義,失序的衝突並不是需要歸序、價值體系的衝突並不需要化解,因為衝突造成的「流動性」本身就是力量。

儘管演出仍顯過於素樸,在平面場地的活用與語言與翻譯與否的選擇仍能有更多進步的空間,但光是這個允許不確定性、流動性的這股勇氣,就讓人相當期待未來兩位創作者更多的創作。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蘇達

2015/09/06 19:30

點閱率:188

1110.50

兩名外國人,身穿日式浴衣(一般外國人都覺得浴衣就是和服,其實不是喔!),口操英文講著日本的故事。

場地是在一個被掏空的臺灣小廟,這一切令人感覺很拼貼或是跨領域,但是當空間與物件沒有被好好的處理運用之下,所以的物件就會流於隨便。比如說龍柱竟然成了只是被用來掛斗笠的衣架...這會讓人很想開一個活動:一句話惹毛東方人大賽。「你們東方人不都是單眼皮嗎?」「你們東方人的廟不是都長一樣嗎?」

臺灣人的濫情通常會回應著:「哎,算了啦,遠來是客呀。」

但是,遠來的人客呀,你們說的那麼落落長的英文臺詞竟然沒有任何字幕,理解上真的有困難,包含民情、包含慣用語法。難道真地是「誰叫你英文這麼差,加油,好嗎?」讓我們消化掉這一切嗎?節目單上沒有說明啊...

以演出形式來看,觀眾進場時演員已在舞臺上,隨意走動、喝水、整理道具,然後開始演出時便把原本脫去一邊的袖子套回去,以此手法暗示觀眾如何分辨「戲裡還是戲外」的遊戲規則。但因為表演者在身體與語言的詮釋上並沒有太大差別,所以感覺只是圖一個「方便」的手法,視覺效果上並不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戲中有一段兩人躲雨的場景,音效是下雨聲。但躲雨的戲結束之後,劇場外真地下起了傾盆大雨,屋外的雨聲磅礡,令觀眾起初都以為是音效再起,但卻不見場中演員做剛剛躲雨的戲劇動作,於是大家紛紛分心地四處張望看看場外是否真地下起了雨,雨勢甚至大到演員必須有意識地要把聲量拉高。

戲外戲的現實意外,讓剛剛躲雨的情景,及場外真地下雨時場上的戲,都糊在一起了。無法控制的技術慘況,但著實影響了。

戲中唯一精彩之處,是一名演員被鬼附身時「不停打鼓」的設計,此時不論是燈光、音效、演員的專注力都相當精準,電扇在此時剛好吹起演員的衣角,一切技術配合得極佳,一時間雞皮疙瘩四起。一個擁有115年歷史的劇團招牌,在這一刻總算沒有掉下來。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于善祿

2015/09/06 19:30

點閱率:194

110.500

老實說,在觀賞這個演出之前,沒有特別去查詢或瞭解「鬼界島」是否有何意涵,只當它是個有日本風味的可能虛構的島名;再加上由兩位旅居日本的Andrew Woolner和Graig Russell以英語演出,聽得出來台詞裡頭有提到一些日本歷史人物或小說人物的名字,但只約略瞭解這是個關於發生在十二世紀的故事。

後來才以節目單所附的故事簡介,其中的三組關鍵字Kikai-ga-shima、Kyushu、The Hieke Monogatari,查得其意為「鬼界島」、「九州」、《平家物語》,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在說、演的,其實是改編自《平家物語》的一段描述,即「鹿谷陰謀事件」,藤原成經、平康韻、俊寬僧都(就是故事簡介裡的「three men」)等人密謀推翻當時的太政大臣(有點類似首相)平清盛,但失敗了,並流放到鬼界島;後來,藤原成經及平康韻(Andrew Woolner和Graig Russell,演的應該就是這兩個人物)獲釋,俊寬則未獲原諒而死在島上。

這是一齣敘述戲劇/後設戲劇,框架當中又有框架,兩位演員一開始便告訴觀眾,當劇場的門關起來時,我們所有人就和門外的世界隔絕了,並藉此提醒我們要暫時關掉所有與外聯繫的電子通訊設備,在劇場裡頭的一切才是真實的。他們藉由穿脫和服的袖子,以及偶爾檢視臉書及網路消息,來表示他們介於現實與故事之間,可以自由來去、進出二者之間,他們有時相互輪替述說著故事,有時會為了不同的意見而有點爭吵,時而進入故事,成為角色,時而又得跳脫角色,搬動道具;其實這就像是《平家物語》的作者一樣,經常會對依年記載的史實加以評論,提供不同的觀點。

整個作品的創意概念其實還不錯,演員的表現比較散拍,刻意地從與觀眾閒話家常,慢慢地轉進到敘述者與表演者,但觀賞的視覺層次變化較少,觀眾對《平家物語》的故事不見得熟悉,眾多角色姓名的英語讀法也容易混淆,當下比較有趣的多半都是兩位演員的鬥嘴或插科打諢,審美所獲比較平淺,稍嫌可惜。

不過,當兩人描述到流放鬼界島時,劇場外的天空突然真的下起了一場驟大的風雨,情境氛圍極度到位,簡直是神來一筆,堪稱絕妙特效!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烤金魚

2015/09/06 19:30

點閱率:174

11100

這個作品選在微遠虎山也是對的,從101大樓到這裡不到兩公里的距離,已經是另一個市鎮的感覺,沿路上山,嚴然一個奇幻的所在,神明居住的廟宇,些許錯落的民宅,打烊的攤子,在山裡,好像發生任何事都是可能的,越是自然越接近鬼神,傳說也越豐富。

演出的空間是修復後的廟宇,兩位西方的演員,身穿日本和服,用英文講述日本鬼界島的故事,這來自不同時空的人事物並置在同一個時空是有趣的。在觀看的心理上已有一種衝突性。在故事講述的進行中,演員運用單手穿進穿出和服,來轉換時空和身份,這原本應該是一種趣味,讓觀看的過程中隨著切換與進出,把這些視覺的聽覺的符號一起攪和後,產出一些什麼因人而異的觀點想法。但因為全程英文口述,且鬼界島事件的冷僻和兼有的專屬辭彙,都將這個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了。

微遠虎山這個廟宇,並不是一個容易運用的空間,它呈現正面窄長狀,前方牆上仍留有龍形壁畫,雕砌華麗的龍柱,平台與階梯,這些都是搶眼的存在。這個團隊用和服,讓它是個演員,道具,也是裝置,和服的遮蔽性與文化符號,對於這個視覺強大的空間,是一個還不錯的安排。這些和服裝置像幽魂般,在張開的雙臂中,吐露他們被設置的存在。這種虛與實,過去與現在,一直在作品反覆的出現。連結觀眾在入場後,還看到演員正在裝置和服衣架,戴帽子,放道具,最後貼上膠帶,劃開觀看區和表演區等等行為.......是誰在演戲?是誰在說故事?是誰在看戲?說的是誰的事?現在又是什麼時空?是我看這件作品最好的事了。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王妍方

2015/09/06 19:30

點閱率:162

11100

一進入場地,台上兩位身著日式浴衣的外籍演員便先在地上貼上一條封箱膠帶,為觀眾席與表演區劃分為兩個區域,之後開始整理服裝儀容,做起了自我介紹後,開始說起了關於鬼界島的故事。

整場演出的切換開關多少有點帶有想像意味的扮裝風格,演員利用了四處架立的日系和服,有的時候化身為劇中人對話,有的時候再切換回現實生活中,接收來自生活中的其他訊息。

現場運用燈光、和服、斗笠、及音效的轉變,流利的變化切換時空場景,演員的半臂袖子在抽脫之間,在演出時建立了一種制約性的規則;但由於筆者學藝不精的關係,泰半時候聽著兩人對話總有一種茫茫然的無趣,只能自服裝及道具上的調整與演員動作,去感受此時究竟是現實世界或是身處於故事中的狀態。加上今日演出時外頭正巧下起大雨,空氣中的泥水味搭上音效轉換,對於現場氛圍也達到一種身歷其境的加乘效果。

微遠虎山的特殊性在於它本身原有的中式廟堂建築,搭上團隊這次帶來的日本故事,卻選擇以英文對白來做為敘事載體,在場地、視覺、語言上都達到了衝突效果,卻是又十分有趣的跨界混搭,相當有趣。

其它意見:由於演出形式並非肢體劇場類路線,選用題材也較為冷僻,可擷取重點以紙本用中文做劇情介紹,能使觀眾更為熟悉演出劇情脈絡,減少對英文較不熟悉的觀眾可能造成的解讀障礙。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穆芹

2015/09/04 14:30

點閱率:201

1110.50

鬼界島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總共有三個層面,第一層是從日本平家物語中發展出的故事,講述三名在12世紀被流放到鬼界島的平家臣子,他們與外界隔絕,一直期盼著從遠方來的船隻,最後船舶帶來了消息:三人中有兩人得到赦免可以回到京都,但有一人將終老在現在被稱為喜界島的鬼界島;第二層故事是這三人在流放的過程中,講述一個個具備鬼魅影子的聊齋故事,他們用故事取悅神明以求能夠離開此島;最後一個主軸,則是兩位演員以真實的創作者身分,從營造劇場神奇氣氛開始,討論著創作者和角色,以及舞台上的世界和外界(真實)世界的區隔,作品從兩位表演者一開始在演出舞台的四個角放置象徵驅魔的鹽,即像設定結界一樣,劃分了舞台的世界和另一個世界(無論是與觀眾的、或是劇場外的),表演者跳進跳出的在這三個層面中,也直接挑戰每個創作者都會問自己的問題:故事如何被創作?如何結尾...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表演者比較像是在講述故事,而不是演繹故事,再加上一般台灣觀眾對於平家物語或是聊齋、甚至是日本離島地理並非瞭如指掌的熟悉,在觀看過程當中容易出現霧裡看花,反而失去欣賞本身作品幽默的樂趣。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王詩琪

2015/09/01 14:30

點閱率:211

11110

鬼界島,如果帶著一個聽鬼故事的心情來看這場演出,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這是個說故事、談故事的演出,跟鬼的關係並不深。

「鬼界島」本講述西元1177年,鹿谷陰謀事件發生之後,陰謀推翻平家的藤原成經、平康賴、俊寬僧都被逮捕,流放到鬼界島的事件。此次《鬼界島》的演出,兩位演員扮演其中兩位,另外一位則是由披掛在木架上的和服代表,演出的舞台簡單,僅有數件披掛的和服、桌子、鼓等,幾乎沒有氛圍式的配樂,多數為音效式的雷、雨、鳥聲,演員扮演角色、指物為實,也快速進出不同的故事空間,同時也接露自己正式敘述故事的演員身份。

在故事與演出當下切分的規則非常明確,和服僅穿半邊的時候,演員回到一側的台前,緊盯著電腦螢幕上,播報劇場外的其它訊息,穿回和服,就回到故事的世界裡。有趣的是,現實世界的資訊也是虛構的(比如一座遺世獨立的小島上發現活生生的恐龍),而故事裡的世界也不能僅以「虛構」兩字定讞,裡面涵蓋了更多、更複雜的時空,有「鬼界島」故事裡三人在荒島上如何生存(比如為求生而設陷阱殺鳥),有可能是口傳、野史或是古書記載的故事(比如獵戶死後悔過殺生、小男孩與天降鼓器),也有著名的歷史事件(比如黑船強硬開放鎖國政策),多重時空交錯,不僅是故事,歷史事件、現實也在轉述的過程中,也被扭曲、捏造,成為待認定的時空選項之一。

開始建立虛實交錯的段落,是從開演前制式宣導手機轉靜音的口號,進而延伸陳述截斷了個人通訊,在演出場地大門之外的世界仍舊照常運行,仿佛我們早已習慣的虛擬網絡,與眼前戲劇時空,個人與兩處的關係其實是同樣疏離的。而到底是演員講述了故事?還是過去事件的人物成了故事角色,正在預言後人的書寫記錄?熟為真實?孰為虛構?答案個人限定,僅存於每個觀眾心裡,但橫濱劇團利用簡單的技術條件, 準確表達完整的作品概念,達到虛實錯位的效果,拋出漂亮好球。

另外, 看兩位西方人全英文搬演日本的故事,衝突感十足,但幸好演出沒有成為賣弄日式風情的展示會,也沒有拋售西方人穿和服之類文化歧異產生的惡趣味,或許是因為這檔演出並不是非這個故事不可,物件可是此物也可是它物,人可是此人也可是別人,換成其他的故事,想呈現的概念同樣存在,反而可以讓(西方)演員、(日式)物件、(台灣廟宇)空間彼此關係更加開放。

其它意見:為全英文演出,劇中有大量的日文時、地、人名,會造成蠻大的解讀障礙,建議想去看的觀眾可以線上先查詢鬼界島的故事。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王輅鈞

2015/08/30 20:00

點閱率:192

110.500

兩位演員分別在21世紀當下的表演空間和12世紀鬼界島故事空間跳進跳出,分別講述著演員自身的生活瑣事和扮演說書人重現鬼界島亡魂的故事......

好像很複雜......

其實舞台上說出來和演出來的其實很「單薄」!

演員建立了「進出」不同時空的邏輯:把手臂從和服中拉出即表示回到21世紀的當下,僅只如此、看不出表演詮釋的差異與文本的意義......單薄!

微遠虎山很美,佈滿舞台的和服很美,開場一分鐘的「儀式」很美,令人期待!

之後數十次頻繁的「時空」轉換令人皺眉,還好有幾度迷人的短短片刻出現在「鬼界島」!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李松霖

2015/09/01 19:30

點閱率:295

1110.50

台北山上有一座廟,廟裡有兩個白人演員,分別來自英國與加拿大,他們學日本武士半穿和服,以英語演出十二世紀日本的故事。《鬼界島》,是以上各種文化元素的奇異拼貼。

兩名演員開演前即在台上遊走,有時喝喝清酒,有時打打電腦,看似以日常狀態為演出做準備,但又是演出的一部分,真實與虛構之間曖昧不明,此時就已開始展現。他們和服只穿了一邊,另一邊胳博伸出領外,衣袖就這麼垂著。這時,他們是演員「自己」,演出也從他們介紹「自己」開始。直到開始說故事,他們才把另一隻袖子穿上,成為「說書人」及「角色」。藉由服裝的穿與脫,為演出確立了遊戲規則。台上擺放和服數件,有時代表不同角色,有時是建構場景的道具,供演員靈活運用。

故事本身並不複雜——很久很久以前,有三個人被放逐到一座島上,其中一人死了,化為鬼魂,請一名僧侶幫忙捎信息給他的妻子。說故事的形式卻挺複雜——演員時而是說書人、時而是角色,有時兩人都是說書人、扮演不同角色,亦或兩人扮演同一角色,各種排列組合,推演故事。但故事又不斷被打斷,只要其中一方覺得哪裡不對,便把衣袖一脫,回到演員「自己」,與對方爭辯起來。甚或,另一方仍不肯下戲,就這麼卡在「角色」裡,與對手「演員」爭論不休。

演員還不時丟出來自現實世界的訊息,比如金正恩、小賈斯汀等似假似真的新聞,或提到自己可愛女兒的照片,或今天是對方生日,或當場用電腦和老婆傳起訊息。種種安排,都為了打破戲劇幻覺,打破台上和台下的界線,模糊真實與虛構的疆界。兩人最後甚至說起一樣的話、做起一樣的動作,究竟誰是誰?孰真孰假?一切都混淆不清了。

正是此種「打破虛實疆界」的形式如此強烈,以至於故事內容究竟是什麼,似乎沒那麼重要了。「形式」完全掩蓋了「內容」,若將任何故事套用在這齣戲上,似乎都能成立。或許,這種形式也呼應了創作者本身,在不同文化之間的飄移、進出的一種不確定的自我身分與生命狀態。

建議團隊準備中文字幕,畢竟大多數觀眾的母語是中文,少了語言的隔闔,台上台下的界線才真的能打破。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米亞花花

2015/09/01 19:30

點閱率:217

11100

九月,季節轉進了秋天,一開門走進了綿密的雨簾裡。雨中,行入微微遠離城市的虎山上,山上的孤島,跨進似廟宇非廟宇(前身真的是廟宇)的表演空間裡。這是今年看的第一場藝穗節節目《鬼界島》。

鬼界島三字的組合吸引了我選擇此節目,想像這來自最會說鬼故事國度的演出會帶來何樣的驚奇。只是粗心的我未嘗看清楚演出細節,於是我未留意到是否有翻譯。於是乎一腳踩進廟門,同時亦踩進了異國他鄉,我將自己流放到一個以英文累疊起的孤島上。

表演團隊是創立於1900年的橫濱劇團,來自有很多鬼故事的日本,而兩位演員則分別來自英國和加拿大(據悉此劇團廣納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人才)。於是這又是個與我原本想像全然不同的故事起手式─白人演員穿著和服說日本的故事。
這一切對我而言,即成為一個談論「演譯」、「真幻」、「實虛」的故事。在一個似真還假的空間裡,由不同文化滋養出的人在一個被觀者與演者共同合意認可的時空裡,說著一個他文化的故事,時間留在這虛擬空間裡,時間也在廟門外「真實」世界繼續著。

表演空間裡以木架子展示男女和服數禎,他們是被流放的失意和尚、是孩兒、是妻子、是天皇、是森林、是火山、是屋門。演員在和服衣袖的穿脫之間於敘事的時空跳進跳出,走進十二世紀《平家物語》因意圖謀反推翻平家失敗而被流放的俊寬(Shunka)和尚身體裡、站在俊寬身旁、跳出俊寬的世界回到現在的IBM筆記電腦前收取文本裡編寫出來的臉書訊息。演員提醒著觀者們暫停與門外世界的連繫,留在這裡,不去管外面發生的事。而這裡將發生的不見得是你原本以為的那樣。那麼,該是哪樣呢?手還是手嗎?誰跟誰說的故事?誰聽來的故事?故事怎麼樣才是真實的?那麼真實世界裡(臉書)裡的新聞所提到的小恐龍有多大?今天對著什麼對象說的故事?是向著天界說的?還是人間煉獄? 演員離開了劇場,那麼留在現場的觀者還是觀者嗎?

表演本身在角色的切換較不清楚,角色刻畫不深刻,在故事之間進出頻繁有時反而造成觀看上疲乏,感到無聊。或許以說書的方式進行原本就不該太苛求角色雕琢吧~ 但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他們選擇平家物語這個我沒讀過,只好借助谷歌大神在維基百科裡查到的資料,了解其內容不似源氏物語多述及的貴族故事,而是多數述及武士沒落與精神,且書中的主要精神即在於佛家的無常、實虛盛衰轉換之理做為作為發想。演員試圖在此文本脈絡裡貼上表演本身的真實與虛構性。

文化與文化之中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那曖昧不明的幽微空間是我今晚的想像孤島。在整場英文文字匯集成龐然故事巨流中,我有如伏按河底的暗流,以自己的想像和誤解來演譯他們極認真述說,以他們自己文化角度為底看見的日本鬼界島。人類的共業,那千百年來未曾稍歇的爭戰在鼓聲砲火聲中,煙硝味猶在。

是日,台灣猶原是鬼月。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鐘煒翔

2015/09/01 14:30

點閱率:220

11100

鬼界島,日本九州南部的孤島。西元一一七七年,平安時代,三個男人被流放於此,這是他們的故事卻也不是他們的故事。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個日本風像桃太郎一樣的日本民間故事。其實不,演員們是說書人,說書的同時也玩解構,不斷地向觀眾說就是這些人的故事,卻也僅止是故事;故事之內與之外才讓這齣戲完整。演員們在戲的一開始警告觀眾不要與外界有任何聯絡,進到劇場後外面的世界與劇場再也無關,這個空間像是獨立遺世的泡泡,一個浦島太郎的龍宮(微遠虎山的場地真像龍王的宮殿,雕梁畫棟與壁畫配上外面的大雨,世界彷彿只剩下這裡)。

兩位演員,與舞台上到處掛在架子的和服,合力演繹三個男人的過去與未來,觀眾看著幕府時代的歷史故事,說書人卻時不時的回到第三者眼光,來到左舞台放置著筆記型電腦的桌子區域,為觀眾更新「真實世界」的消息(彷彿是確認龍宮的時間流過了多少,我們會不會一夜白頭),不過若是能將Justin Bieber換成昨天剛結束的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時事應該會更有趣。

隨著戲劇的開展,故事內外的分野漸漸模糊,離不開角色的演員,無法停止的戲;而這齣戲裡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手法莫過於故事裡被託付交給男人的信,最後打開居然是印了FB的塗鴉牆。漸漸演員也自我懷疑,口操現代英文演一個十二世紀的日本故事給非英語系國家的觀眾,在劇場名下什麼都可以?

演員們表演方式刻意地誇大,又進出角色時常常被身上和服阻礙,太耽溺於解構劇場這件事沒有與觀眾對話,雖然觀眾事先已知無字幕但語速過快使得接收上增加難度是可惜之處。

微遠虎山本身位置的限制,我第一次遇到觀眾人數如此少的演出;但這齣戲卻又非常適合在這個台灣廟宇整理而成的場地搬演,外國演員選擇日本的故事與日本元素的舞台設計,卻又有些非常當代的笑點,觀眾像是被邀請進入現代版的龍宮聽說書,尤其外面下著大雨增加神秘感,是個難忘的看戲經驗。

其它意見:微遠虎山真的很遠,戲結束後觀眾被大雨困住大約一小時,回不了現實。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謝鴻文

2015/09/01 14:30

點閱率:208

11100

根據記載這齣戲所述的「鬼界島」是真實存在於日本九州島南部的一座孤島,因為島上滿佈硫磺,所以也被稱作「硫磺島」。在平安時代屬於薩摩國轄下,1177年,鹿谷陰謀事件發生之後,陰謀推翻平家的藤原成經、平康賴、俊寬僧都被逮捕,流放到鬼界島。島上荒涼而衍生許多妖怪鬼魅傳說,姑且不論傳說真假,就故事本身來說,就如柳田國男《遠野物語》這樣的書,寫照了先民與自然、神靈溝通的神祕迷離。

有意思的是這齣戲,用了兩個現代男子說書重述當年被流放到鬼界島的亡命者的故事。這樣的結構再適合不過,饒有興味的是,兩位說書人是來自加拿大和英國的外國人,穿起日本和服,演繹著充滿日本鄉野奇詭之事。這當中略有異國他者窺奇的意涵,從他們兩人直接對著筆記型電腦上的資訊對話、朗讀念出故事,讓這齣戲的調性顯得很生活化的自然,對故事興奮或疑惑的情緒都無太多造作。聽到其中一人一邊念著,還不忘提醒「請把手機關機」,雖有突兀,但也讓人莞爾。

演出場地本是一座寺廟,又隱在山腰下,很契合戲中情境,可惜燈光太過明亮,氣氛上又打了點折扣。一件件掛立在木架上的和服,不知肉身誰屬,沒有依附亦似鬼魅,在戲中時而被當作人的替代,時而像遮物屏風,也成了避雨的樹…......,物件賦予的想像,恰似和服穿著總是一層又一層,層層疊疊疊出的想像,即使說書人停止說書了,彷彿還在空間中徘徊。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緣綺

2015/09/01 19:30

點閱率:237

110.500

到了現場才知道沒有中文字幕,聽不懂的語言,搞不清楚故事的邏輯下,只好感受演員的能量。

演出開始前,演員就已在台上游走、交談、佈置道具,這些也成為演出的一部分,兩位演員講述故事時,不時的對著台下觀眾,似乎是想把觀眾也抓入、融入到故事裡,而台上的架子上放置在各處,上面都有不同款式、大小及花色的和服,這些和服變成了故事中的人物。

就見兩位演員不時的一下是現代的說故事者,一下是故事中的人物,隨著燈光的不同,感覺就像是隨著進入了不同的時光,演員也很厲害,利用和服當成故事中一角的同時,自己本身還分飾多角,一下是自己的角色,一下是和服的角色,整個角色變換之快速,看的讓人眼花撩亂也佩服他們的演出。

整體演出,有輕鬆詼諧也有詭異荒誕,某些段落甚至能感受到角色哀傷的心情,不過因為筆者英文非常不好,以致在沒有中字的狀態下,其實是很不清楚劇情走向的,但看他們的肢體、臉部表情、聲音強弱等,可以感受到這個劇團的演出能量蠻強,演員本身的能量很飽滿,詮釋的角色都很分明,只是,能有字幕弄懂他們在說什麼會更好。

其它意見:建議微虎遠山這場地可以在左右兩側門上放上中文字幕,因演員大多在兩側演出。既然是在台灣這個國家演出,雖然這塊土地上有各色人種及語言,但最普遍的還是中文,而演出語言並非說中文時,就應該配中文字幕,尤其這齣戲的台詞非常多,沒聽懂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說什麼。

演出場地:微遠虎山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