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如此寫著:「一對男女,在分手前的最後一夜,一邊整理房間,一邊回顧過往,最後吃起便利超商的杏仁豆腐。」看似平凡無奇,卻在日籍韓裔劇作家鄭義信的筆下,有了相當值得經營與挑戰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接下來,就看導演和演員的功力了。整體而言,這場演出剛開始時,兩位演員仍有些尚未進入狀況,台詞的拋接與戲的節奏掌握皆不夠好,直到劇中角色達郎(邢懷碩 飾)向小夜子(范曉安 飾)提議為何不把媽媽接來同住的橋段,兩人互動才漸入佳境,讓人信服場上雙方是曾交往七年的情侶,並隨之進入逐漸揭開兩人為何分手真相的劇情。
在如此寫實劇情下,角色的扮演便更需著重於人物的塑造與情感的建立。就這點而言,范曉安的小夜子一角,因文本設計緣故而有較多可以外放表現發揮的空間,而范曉安在情感掌握與表達上也相當得宜,得以理解並同情角色在流產事件過後所受的傷,看見角色本身的豐富性與動人的一面。相較於小夜子較為內斂的達郎一角,扮演難度則較高,先天上就沒有給角色太多足以外露情緒與想法的表現空間,後天上演員對於角色形象與情感建立,也稍嫌不夠深入立體,太過雲淡風情,少了內心更深層的刻劃與呈現。雖說以台詞份量與故事背景而言,小夜子的篇幅大於達郎一角,但事實上達郎才是兩人關係之所以走到盡頭的關鍵。那些面臨流產事件而在內心深處刻下卻又獨自承受的傷-包括目睹醫生抱在懷裡不知該確認什麼的紗布團、孩子僅有17.8公分與98公克的身高體重、獨自面對的葬禮與火化等等,這些都深深烙印在達郎的心裡並獨自承受。這不僅讓有意挽回的小夜子無法重回那個看星星許下永遠誓言的夜晚,也讓兩人終究因無法遺忘傷痛記憶而只能走向分手一途。當達郎這屬於角色「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無法成立時,眼前這戲裡兩人無法復合的原因,看起來就只能是因為無法作愛而分手而已了。無法藉以襯托劇末兩人擁抱時,那「悲到底,美感就出來了」的意境。
就整體演出節奏而言,則有可再調整與進步的空間,時而仍會感覺場上有些落拍與空白出現,110分鐘的演出即使再怎麼專注,總是偶爾有些容易讓人出神。演出本身既是設定忠於原著,不管人名地名皆以日本為主,場上道具擺設就該配合場景設定統一基調,不要讓女主角讀的既是日文版的契訶夫「櫻之園」,又出現印有「台糖玉米罐」中文字樣的紙箱,動搖觀眾的認知。演員不帶舞台腔的表演方式讓人感覺清新喜愛,將人為表演痕跡與表演能量調整至自然不造作的位置,但在此同時也需注意屬於表演基本功的音量,有幾句話都聽不清楚角色在說什麼,像含在嘴巴裡說。幾次劇情上的角色往來與衝突呈現算是有得分,掌握住劇本在情感上的重點與大原則,劇末真相揭開的情感衝擊與角色掙扎亦打動到我,是這戲加分的重要關鍵。角色情感與形象塑造雖已有七八成輪廓,但仍希望有更為細膩的刻劃,好還要更好。在這個午後打雷卻未降雨的日子,欣賞了這麼一場演出,得以品嚐杏仁豆腐心般的人生複雜滋味,我只能說,多謝款待。
其它意見:1.節目單上的劇情簡介載明故事背景發生於2000年的聖誕夜,可場上裝載物品的食物紙箱,卻印著2015年的製造日期(例如明太子)。雖不是什麼太嚴重的瑕疵,但仍希望創作者連這種小細節都能注意到,尤其是在這麼一個觀眾離舞台如此近的表演場地裡。
2.喜歡節目單的設計,簡單之餘不但點題,亦富有設計感。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