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日常起居

平均心等
10.5000
查看演出內容

鐘煒翔

2015/09/08 14:30

點閱率:332

10.5000

側面瞭解團隊做這齣戲是為呈現給特定對象,希望對方有接收到創作者要傳達的話了;因為對於其他觀眾而言這齣戲真的是乏善可陳,在平淡如水的劇情裡唯一的亮點只有主角的淚水。

一個老人陷在過去的記憶裡,無人瞭解的悲傷籠罩著他,故事是適合開展與探索的,無論老人的孤獨,或為何早已死去的友人卻始終在腦袋裡活著等。而這故事裡那些可以被挖掘更深的部分卻僅僅在戲裡輕點一下,有關老人照護的議題甚至覺得創作者有點天真。

扮老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演員們又如此年輕更是考驗功課有沒有做足;演員們的表演徒有外在形式,看得見太過用力的痕跡但一鬆懈破綻馬上露出來,三人關係就算靠嘴裡說出口或是肢體的動作讓觀眾知道,那關係卻非常生硬,也令人不解三人為何會兜在一起。導演讓三人年輕時的互動不開口說話是不錯的手法,只是一樣的尷尬卻依然存在,又演員從頭到尾的疏離使得該是劇情轉折之處的真相被揭露時(老朋友是幻影)當下我只覺得錯愕。

空間與燈光完全沒有辦法為演出加分,尤其燈光在這齣節奏緩慢的戲裡缺點被放大,演員們的臉太暗(告別式一景甚至完全沒有面燈),使得觀眾不僅看不清楚演員也在劇情的真實與虛構之間做不出任何差別。舞台將一個藝穗節中還算好發揮的場地,缺點盡現,有露出的冷氣機與被看見的舞監(直接伸手調整音響),不僅坐在側台的工作人員位置尷尬,還有冷氣與電風扇過大的聲響蓋住演員的聲音與音樂。

雖名為日常起居,一開場也追求偏寫實的表現方法,舞台幾乎只定在一個類似客廳的地方,後來演員卻幾乎不與空間互動了,護士與老人的對話更是像只把台詞念完(結尾時的護士與醫生橋段聲音太小不知所云)。這些讓劇團想呈現真實的努力呈現出來卻是力有未逮,再現日常卻只看到刻意的痕跡。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馬士比亞

2015/09/08 14:30

點閱率:326

0.50000

這半顆心,僅獻給那首百聽不膩的《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劇情約略如下:
一位獨居老人,在兩位好友因車禍逝世後,一直處在自責中走不出來,不管談話對象是他的女兒還是醫護人員,他只是自顧自地講述腦中僅存的畫面,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而花瓶裡剛換上的玫瑰才正要開綻...。

乍看是個很浪漫的生命故事,讓我想到江濱柳,尤其是老人哼唱著《玫瑰人生》的時候。

但請在每一個看起來像是角色名稱的名詞前,加上「好像是(該角色名稱)的......」幾個字。(比如「好像是獨居老人的」獨居老人、「好像是好友的」好友,以此類推......)

因為這才是演出的真實樣貌。

主題看似為「年老」的戲,但演員對年紀的詮釋除了講話慢一點、動作慢一點之外,別無其他細節,更別說有多少回憶、多少遺憾或愧疚壓在肩頭,我絲毫感受不到歲月的殘酷。

劇中雖然有提到友情,但三名好友的玩鬧之間盡是尷尬。看似兩名損友在「調戲」乖巧老實的主角,但「調戲」得很沒默契,而在之後的車上玩耍段落,也看得出兩名損友對彼此的身體還很陌生。

再者說,既然主角這麼不喜歡吸毒又率性的兩位「好友」,又為何會想跟他們在一起?

更絕的是,劇情走到後半,主角突然被告知說那兩位好友都是他幻想出來的,這讓我不禁感嘆,主角的想像力也設定地太過薄弱了吧。

劇中還提到了親情,但一開始就藉兩名「好友」幽魂之口點出主角並無子嗣。隨後出現的「女兒」角色似乎想製造一些懸疑效果,該演員卻不管是在演「女兒」還是「醫護人員」都一樣疏離,反倒是最後對突然出現的偷情對象異常親暱,不知是在嘲諷還是根本沒做好角色功課。

弔詭的是,戲裡一方面自以為言詞犀利地批判了現今長照制度中對醫護的不公,一方面又建構出根本無心工作還不屑社運學生的「醫護人員」形象,真不知他們是要挺勞方還資方。

結果不管是友情還是親情,都飄蕩了將近整齣戲的長度,於是就算編導在告別式時藉角色之口說出了多少人生思考、又安排了怎樣動人的畫面調度,角色情感既無法在觀眾心裡紮根,也自然不會跟角色一起感到傷痛。

可惜了主角演員極其真誠的哭喊以及他從頭到尾的努力與專注,雖然他本身的演技也乏善可陳,但就算再厲害,遇上激不起火花的對手也是孤掌難鳴。

最後,老人呼出最後一口氣,如同這齣戲在我心中留不下半分重量,唯有那首雋永的歌,輕聲哀悼著一個就這樣逝去的生命故事。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王詩琪

2015/09/02 14:30

點閱率:297

10.5000

我感到困惑的是劇本對於「老」、「狂放嬉皮式生活」等不同生活面貌的想像,「老年」或許在社會學、世衛等相關組織條例有各自不同的定義,但外在條件的定義之外,當一群老年人聚在一起,必定只能談論老與回憶這兩件事嗎?他們的感覺會是什麼?他們的生活是什麼?

相對的,嗜酒嗑藥的年輕人,如果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反覆談論?花了篇幅談論這些是好還是不好,但又並未深入,僅是呈現「因為年輕才可以做啊」,三位年輕人的對話仍停留在初次見面自我介紹的狀態,既看不出三人相熟的默契,也感覺不出濃厚的情誼。 對白鋪陳著三人對於生活的歧見,其中兩人車禍身亡,獨留下的一人至此封閉在懊悔之中,終至產生妄想,分不清虛實,可以感覺到整齣戲想講日常與虛構邊界的曖昧錯位,跳躍式的場景安排也呼應記憶的失序狀態,但因為台詞十分清楚地把話說明白,使用的都是十分完整、健全的句子,演員身體表達絲毫不凌亂,所以整齣戲看下來,真的沒有這麼紊亂,反而顯得片面,突顯了對於不同生活面向的刻板想像。
費了較大的篇幅在講台詞對白,一方面是在想透過語言,《日常起居》到底複製了「日常」的什麼?也因為演出的視、聽覺部分沒有太繁複的變化,每個燈亮之後,都需要花時間確定現在到底在哪個時空之間,前面兩場的跳換還可以感覺是劇組想要營造的效果,到了後面,反而造成了理解的阻礙。

其他意見
1.導演說這是他為了一位女生做的戲,那位女生也在現場,其實這和戲好不好看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如果有戲好不好看外,有更優先的考量和念頭,那或許就真的有關係了。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陳小藍

2015/09/02 14:30

點閱率:328

11000

看戲過程巧遇現場觀眾情緒崩潰的插曲,使人思及此戲內有隱情的可能。不過我會將戲從ab兩個平行的角度來起始討論,我想問演出團隊:這齣戲對你們而言,只是療傷,或是你們明白它會是一場有陌生客在場的登台表演?

a.如果這齣戲對編導來說,只是對逝去戀情的告白,那麼我願意自行消去自己今日坐在觀眾席的意義,並真心期望至少創作者有透過這齣戲得到紓解(但其他觀眾願不願意,我並不知道)。然後因為告解已完成,所以天外救星這個團往後再也不會有演出了,那麼,今天這個演出也許就沒有什麼被談論的必要,它是一次性的。這樣的話,更沒有什麼改進可言,下面的角度就可以完全不用看。

b.如果編導有意識到這一切並非只是療癒,未來還希望這個團隊繼續製作演出,那麼就有很多選擇要重新思考。如果要我選,我並不覺得它只該是個療癒。身為編導,把演員推上場,責任就不能脫手了,當然沒有別人替你哭替你氣憤(可能還要替你承擔演得爛的評語),只是為了為你爭取解脫的這種道理。

上述ab難道不能並存?我認為有b的同時絕對可以有a,但只想著a的同時,b就永遠離你遠去。

再來,戲中一直在討論真實與幻象,但整體的空間與燈光運用卻沒有跟上腳步,造成觀賞時的混沌;不仔細的妝容也讓台詞失去說服力;走位稀少導致觀眾除了集中在聆聽劇本之外,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但劇本卻又夾雜了許多太過日常的台詞。雖然劇名是「日常」,但將真正的細瑣放到舞台上,是會令觀眾一點頭緒也抓不到的(因為那是很個人化的經驗)。

總之,也許團隊應該先想想a與b你們是要走向哪裡,如此,你們就可以很明白地發現問題所在。

其它意見:1.飾演老劉的演員是其中最自在也最穩健的一位,但二十歲的皮膚、四十歲的臉妝、六十歲的行進速度使人時而抽離且尷尬。一位真正的老人會告訴你他不用是那個樣子的,另外是,也許你根本不用老妝,只要那副眼鏡的穿脫就夠了。
2.如果僅一人上老妝是為了區分虛實,那麼就僅能留下這個變數,才會好理解。但目前同時在台詞也有時空的混雜,兩相抵觸,就難發揮預期的效用。要取捨。
3.實在沒必要提到同性戀。
4.也許不用北京腔(除非這戲還有暗示政治議題)。
5.如果有可能,再仔細考慮一下劇本的編排吧。還是要取捨。
6.黑色垃圾袋登場那場最好看。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