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說幾個本劇聰明的地方:
1.設定劇中的室內電話共有36種不同鈴聲,不止增添笑果,更能在合適的時機,非常合理地將合適的音樂推進場景裡。
2.使用定格的手法,讓每個角色能夠有橋段來直接敘述出自己的心聲。不失為在較短的演出時間中讓觀眾快速理解人物故事的快捷手法。
3.用簡單的一句「這是我家耶」,串起頭尾,如果要細說(或想多一點),句中「我」和「家」兩個字若透過語氣強調,就能同時表述角色對家庭兩種對比心情:期望與失望。
雖然整個作品完整度很高,索引文創的空間也渾然天成,但我還是想提出以下幾個想法:劇作挑選了四個明確的版型角色:在道德上有所堅持的哥哥、懷抱理想而投入直銷的單純弟弟、狂熱投資的媽媽,還有光鮮亮麗的代表-直銷上線馮馨。這四個版型原是可以很衝突很糾結的,但在此劇中卻沒有各自走出更深的線條,僅是在平面上你來我往地兜圈子。整齣戲從頭到尾,劇情並沒有推進多少,批次暴露的「隱情」也早在戲開始的十分鐘內,就可以預料到九分:哥哥不同流的個性讓他在社會中失了業、弟弟的一頭熱讓他沒先賺錢倒欠了卡債、媽媽的貪念讓整個家庭趨向破產,最光鮮亮麗的一位當然也有自己的苦衷,很易解的設定讓人很快理解到其中的諷喻,但正因為這些景象就真實地存在在我們之中(久未聯絡的同學忽然出現是為了叫我買直銷產品,這種情況可能十個有八個人遇過),編劇或導演就更應該呈現任何一種屬於創作者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些事情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呀!
劇中,「我可以現在馬上收東西搬出去」「你就當成是投資弟弟」「哥你不要太過分」等台詞像是人物各自的招牌句,總沒隔多久就又重複出現,話語的鬼打牆暴露出角色的思緒沒有前進,人物面對問題的回應沒有更多線索,導致我也解讀不到他們的掙扎在哪裡;又可能是為了搭配角色版型,表演方式的選擇也偏向風格化(這可能就是台詞鬼打牆的原因或者結果),所以就算兩者加乘,也沒有幫助我區分出所有隱情對人物而言的身心影響程度,好笑就忽然搞笑到底、生氣就一定氣到怒吼、苦惱就所有人不發一語,每件事情都一樣嚴重,每件事情都想要一口氣打擊所有角色到谷底,但卻未見任何一個人物的目標或欲望「真的」被影響,直至戲尾,什麼也沒有改變,沒有毀滅,更沒有振作,只迴盪著「我家很糟」的無奈。
幾位演員在各方能力上是不容置喙,又歌又舞,又得在技術限制下無法變化的燈光中自行跳進跳出,一下跟旁邊的人物對話、一下以角色跟觀眾對話、一下又跳脫角色在後設的後設之中搞笑,執行度非常高,切換也乾淨俐落,但整體來講,就會是看到演員的能力,而不是看到角色,更不是看到故事了。
另外,在劇本編寫主幹上,直銷似乎代表惡,所以弟弟夢想的偏鄉教育則代表某種比較好的價值,但我也認為這樣的比喻卻不甚精準且略有牽強。劇末四人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苦衷所以大家都真的沒錢了的真相困境,弟弟卻得到通知喜獲偏鄉教育的補助,這兩個對照物,也陷入某種社會價值的表象理解。
最後,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劇中也暗暗想呈現某種至親卻不理解彼此的現代冷漠,與一個外人卻反而會觀察到別人家庭的真相(媽媽的疾病、兄弟的個性缺陷),但這個,也是蜻蜓點水而已。
在整齣戲極度高昂的能量往來中,我只想著:這一家三口加上一個外人,今天大概度過這輩子情緒密度最高的一天了吧。
其它意見:在節目單上沒看到燈光設計,猜想是預算或者想儘量從簡,所以由導演自行擔任或者直接用場地原配,不過依著本劇目前的編排,燈光應是至關重要的,雖然觀眾可以自行腦補,也可以不要在乎這麼多,但既然分類上有心定義為歌舞劇,那麼也許應該再想想燈光可能提供的加分效果。
停格的手法雖然好用,但有幾個橋段讓人分不清楚ab角色是正在「非常認真的聽c講話以至於看起來沒在動」,還是又停格了,導致在吸收劇情的時候會很混淆,哪些是其他角色正在得知的,哪些是觀眾才能知道的?一方面也就影響演員能琢磨的情緒細節。這樣的狀況一部分可歸因于燈光沒有變化所以不好辨識。建議也許就安排清楚的規則,例如,沒有要定格的時候真的就要一直碎動?或者其他什麼吧。
演出場地:索引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