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有兩句臺詞深得我心,第一句是「推理就推理,演什麼戲?」另一句是「激動什麼,慢慢來。」恰巧點出本劇的兩大問題。
一群陌生的「推理愛好者」跑到一個模糊的空間玩了一場推理遊戲……不像約唱歌或看電影,這麼「不日常」的活動,卻沒有好好建立起遊戲規則,以致於整齣戲(推理部份)都有種自己跟自己玩的感覺。這些人來這裡幹嘛?為什麼要玩推理遊戲?輸贏的風險在哪裡?看完後我依然沒有答案。一群扁平的角色突然開始進行推理活動,疏離感也就油然而生。如果推理本身夠精彩也就算了,偏偏這過程又不想讓觀眾參與,桌上擺放的線索跟一開始的屍體都只是個幌子,牆上的地圖更是曇花一現,明明有那麼多可以利用的道具跟戲劇手法,觀眾卻只聽到場上的人做足情感各說各話,以非常幼稚的方式直接推斷兇手,主持人給的提示也只是重述歷史資料,最後以「沒有真相只有事實」作為結論,這是什麼推理?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沒架找架吵」,劇中角色推理到一半,還會因為一些刻意安排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硬是要把案件裡的父女關係套用在自己身上,無來由的激動、刻意營造的衝突,都讓人如坐針氈。
此外,這次看戲受到相當多的干擾,演出時一直有不明所以的雜聲從四處傳來,工作人員圍繞四周,成為某種奇妙的壓迫感。看到一半,還會有工作人員從背後拍拍你提醒說可以站起來看(一具躺在地上不久後卻站起來走動的屍體)。印象最深的是,劇中當黑衣人發出沉重呼吸聲疊上張陳二人身上,如此具有張力的一場戲,卻清晰可見一位工作人員正擠進他們身旁,準備拔燈光的插頭……諸如此類的技術問題,大大削弱了戲劇空間難得的魔幻感。更別說最後把觀眾跟演員全部拉到戶外,陳張兩人的殉情戲在圍觀買愛玉的民眾旁顯得脆弱而尷尬,沒有好好控制,對演員跟戲本身都是非常不安全的。
其它意見:雖然推理跟戲劇兩者結合的不夠成熟,但「推理劇」的野心值得讚賞,如何在舞台上呈現或隱藏線索、如何引導觀眾參與推理,都是龐大的考驗,這次有了非常好的材料,也見到劇團做足功課,期許該劇團能再接再勵,繼續推出屬於臺灣的推理劇。
演出場地:偵探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