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別讓我失去愛的能力

平均心等
11110
查看演出內容

李銘宸

2015/09/01 20:00

點閱率:695

11110

很多時候我覺得「劇本」最好的狀態並不一定是它被搬演在舞台上,有可能是單純被念讀出來,有可能是或坐或站地捧在手上閱讀它,有可能是坐在電腦前用滑鼠滾動著 Word 頁面一頁一頁地看它,有可能是被錄製成有聲書一邊做許多其他事情一邊聆聽它。文字、語句、情節從紙面/螢幕上,自腦內的聲音脫離變幻在人們眼前的立體事件和經驗現場,雖有無數種的可能但,每個不同的劇本每個不同的故事每個不同的文字組合,都有他適合或不適合的載體。有的好故事好劇本僅適合在紙面/螢幕上以文字的方式存在;而有的即便不是最好的,則可能造就精采出奇的舞台觀演。

《別讓我失去愛的能力》呈現了仿若床邊故事錄音帶的聽覺劇場,同時安排了不失可看性的表演和空間畫面。穆勒藝文小小的空間被布置得昏黃溫暖,四周圍繞的黑布幕為演出帶來了一種帳篷或床單中的簾幕氛圍,表演者自在地在場上穿梭移動,放鬆又專注。演出的內容以數則截選自劇本《變形記》的神話故事為主要素材,一人分飾多角,時而說書,時而搬演,時而吟唱彈奏樂器BBOX,時而以真情對戲。不管我們對這些西方的神話故事熟悉與否,寓言及神話總是不脫那樣的內容與目的,比起思考演出想要訴說什麼,我更關注於演出的呈現細節。聲響、音樂、各種聽覺的元素是這個演出明顯不過的重點,表演時表演者同時演奏樂器或敲打節拍,使這個演出的現場性多過於魔幻,能夠帶我們前往魔幻與聯想的,其實就是那些聲音,除了音樂節拍旋律外,更包含了表演者對於故事及台詞的語言詮釋和聲音表現。當魔幻與現場的企圖同時出現時,要如何取決和分配,要如何借現場性前往魔幻,或轉魔幻為現場時空,成為觀看演出時路上的小石子,偶而被他絆倒,偶而被直接擋住,也偶而看見因這些小石子而生的風景。表演者在投入有第四面牆的劇場魔幻角色時,聲音和樂手的位置要如何擺放?樂手或 vocal 投入炫技或抒情的口技或演唱時,故事敘事進行到怎樣的狀態?這些狀態間的表演者和場上安排可以如何過渡或相互作用?穆勒藝文的小與親近以及故事的簡單易懂讓這些事情其實需要更多更精細更複雜的安排和處理,表演者的破綻也因此更顯而易見,不到一秒的心虛不篤定或 Auto-run 就能夠讓接下來的一整段不具意義進而影響到下一段(不過劇場也的確就是這麼一回事,場上之真章)。

演出的最後如同開場,將左右對開的簾幕在音樂之中慢慢收闔,表演者工作人員們在布幕後繼續說話唱歌收拾東西,好像有更有趣的事情在後面發生,讓我想到辛波斯卡的【劇場印象】,我同時也想到如果觀眾是一群小孩會如何?或者一群老人?或者一群外國人?這個演出散發出平易近人的氛圍和意圖,這個平易近人是否有可能如同演出的現場性,是有彈性的因地制宜的,或者他其實並不具有,那可以怎麼辦?如果把他想做一個吟遊樂隊會如何?如果把他想做一台工地秀會如何?這是一個舒服療癒的晚上,或許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必須脫鞋入場觀看。那...如果這個演出發生在戶外可以如何?在公園草地或在街頭?如果說,每個劇本都有他最適合的載體的話,同樣地每個載體也都有他最適合盛裝的。這個演出使我期待他可能成為一種像是音樂盒一樣的東西,想到他的時候可以打開他聽見他的聲音一聽再聽,其他時候他被放在身上或某處而我知道他一直都在。

嗯......,或許他已經是了?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王詩鈺

2015/09/02 20:00

點閱率:289

11100

如果有神存在,你想許甚麼願望?

兩位串場引言人揭開序幕,鼓聲響起,整場表演者就位。

以希臘神話故事作為演繹主軸,或許是表演場地的限制加上坐在後排的視線,表演者或蹲或跪時的許多姿態難以感受看見,好在這場演出敘事每一段希臘故事關於富商麥德斯的親情、奧菲斯及後來一對老夫妻延伸成一顆樹的夫妻之情、及愛神邱比特的出現...時,現場打擊以及現場演奏混音和演員的Vocal Percussion,讓聽覺成為欣賞這部戲的重點方式。

藉由希臘神話故事探討各種情感的殘酷,以類電音、民謠、節奏、實驗音樂傳達表現,若能在更具體流暢串接,相信可以更加呼應劇名及開場刻寫在牆上的問話。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許哲彬

2015/09/02 20:00

點閱率:324

11100

開場,表演者在白板上寫下「如果神真的存在,你想許什麼願望」這個問句,揭開了接下來的演出。

演出敘事由一男一女的說書人來掌握,引領觀眾出入其實與我們半生不熟的希臘眾神故事,將演出調性始終維持在冷靜偏暖的氛圍之中。從「說書」的策略出發,表演者利用各式物件所製造出的聲響與現場器樂的演奏,以「聽覺」作為敘事、表演、語言、空間的連結樞紐,為整個演出建立了明確的形式,也體現了在口說語言之外,運用劇場元素「說」故事的企圖。創作團隊對於劇場性表現的掌握能力成熟,展現自信且沈穩的氣質;微微散發出的排練感說不上是缺點或優點,倒是演出中難以忽視的特質。

然而,不知是否因為希臘眾神的寓言性所包含的說教本質過於理所當然,除了「聽」進這些故事之外,無法產生更多觀者的自我共鳴或議題之當代對照。其演出形式和劇場性在戲的最初為觀眾開闊的想像空間,卻隨著敘事越趨單調薄弱和漸生的可預期感,反而成為不時提醒觀眾「這是表演」的疏離。

即使不一定能預料到白板上的問句的答案就是劇名,但是當結尾表演者寫上「別讓我失去愛的能力」為演出作結之時,心裡也只冒出「嗯」的一聲。這一切非常正確:愛人是必須的;被愛是必須的;擁有愛人的能力是必須的;愛的存在是必須的。這一切正確得我也無法反駁了。

是嗎?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陳小藍

2015/09/02 20:00

點閱率:439

11110.5

來舉個例:獨自坐在咖啡廳裡最偏僻的角落,只想暫時不要理誰,反正看起來這店裡的誰也不覺得自己和你相關,一間咖啡廳頓時變成了許多隔間。忽然,從頭頂上傳來某首樂曲,也許是一段薩克斯風什麼的,或者只是電流流過喇叭那種不成樂的嗞嗞聲,它們持續著、持續著、持續著,聽著這些聲響,再抬頭就會發現,此刻我們已經無法否認咖啡廳裡的所有人就正身處在同一個空間的事實。若是那首樂曲正好是初戀場景的主題曲,那麼我們更是立馬又飛越到了從前的時刻。

聲音,扎實地具有縮放所有空間和凌駕時間的能力。

《別讓我失去愛的能力》由Ovidius《變形記》中幾則耳熟能詳的故事組成:獲賜點物成金卻把女兒變成金像的麥德斯、幾乎要從地獄救出亡妻卻忍不住回頭而至失去的奧菲斯...等,一段接著一段,關於人的索求與欲望、關於懷疑或者信仰,無論這些故事在涵義上是否真的有一以串之的軸心,我卻都感覺到有一隻手,輕巧並仔細地牽著我踏過每個故事的景象;劇中所有的聲響,就聚集成了那隻手。

最後一個故事中,一對牽絆深厚的夫妻許下同一天死去的願望,他們在自家門前,望著對方的身體開始長出葉子,在漸漸變成樹木的同時,他們伸出手來,擁抱著彼此,互道永別。此時舞台上的燈光漸暗,音樂反而漸漸強大,相擁的兩位演員融在音樂裡放射著濃烈的情緒,一個瞬間,音樂戛然而止,整個空間迴盪著無聲,然後,從角落的CD播放器,再幽幽傳出同樣的曲子,微弱的燈光中我們可以看見兩位演員/那兩棵樹依舊環抱著彼此,靜靜地佇立在舞台中間。我剛剛非常確信自己就站在這棵樹的面前,此刻我卻已經身在非常遙遠的地方,就像在看一幅時空已經很遙遠的畫了。一切的安排如同這樣,流轉地非常細緻,使人心思放鬆地入勝遨遊。

回到整個戲來,經過一個個悲傷結尾的故事,最後這個故事終於露出一點Happy Ending的樣子,而化作樹木長相廝守的老夫妻,當然也不會獨享Happy Ending。在戲的結構上,劇組讓這最後一個故事的結尾,圓滿了第一個故事的麥德斯,讓他在樹下許的願實現,再見到他的女兒。此時,舞台背牆上那個一開場就被寫下的提問:「如果神真的存在,你會許什麼願?」,也才有一個美麗的答案被寫上。

沈穩的微笑與堅定的眼神,可以用來形容今晚的一切-當然不是說演員們在演出中只是一直對著我笑,或者是盯著我之類的(那樣的話就變得有點驚悚)-這戲不單只靠著暴烈和溫柔兼具的音與樂牽引情緒,演員穩實的呼吸與默契,更完整了整個呈現的氣質。

看著缺口被補上的結局,就看見做戲的人何等寬容,而這已經是我很久沒有在小劇場裡看見的景象了。我猜想,劇名,就是編導曾歆雁深深溫柔的企盼與祈禱,為他愛的所有陌生的人。

其它意見:一些技術性:
1.演出還沒開始前,兩位演員探頭偷窺的確有破冰的效果。(如果當天的觀眾都是結冰型的話)
2.麥先生的麥克風有點暴,演講的時候就開始B了的感覺。
3.看戲過程很舒適,所以場上的破銅爛鐵究竟都是些什麼,也不是很令人在意 (畢竟可能只是聲音考量)。不過如果要仔細想,高腳杯跟實驗杯雖然都是透明,但形象還是有差距;水槽跟金色鐵桶,雖然都有發揮功用,但又好像有點不搭調。會讓人稍稍分心去「想太多」。物件被遮蔽或者裸露(是說物件啦物件)的選擇,也許可以再玩玩看?但如果真的不需要眼睛,那也許就說得通了。

演出場地:穆勒藝文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