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幾乎是唯一的民俗特技專門學校,我對於戲曲學院學生的雜耍技巧沒有大太的問題,但是從以往看過的表演到這次的喜悲秀,會有一樣感嘆的是這些技巧很好的學生,缺少導演或是編劇,讓他們的一身好功夫在更有趣的橋段可以被顯現,總共九段演出,除了最後一段雙人耍帽的類戲劇的劇情和雜耍結合在一起有點意思,其他都還是略顯不足。我們在看國外新馬戲之所以好看,除了豪華的道具、布景,和精彩的特技,近年的風潮其實是馬戲演出有明確的主題作為架構,特技是架構上的肉或是讓架構更有價值的利多。過去幾年來自戲曲學院的學生幾乎每年都會參與藝穗節,我也期待最後終會有一個團隊能夠找到貫穿的主題。
其它意見:小小的提醒,雜耍需要有夠高的場地,行政人員在選擇場地時,應該要特別留意,今天好幾次的失誤不是因為表演者不行,是因為天花板太低。
無論是課堂呈現還是對外演出,只要亮相了,就是正式的表演,大家還是要注意衣裝,明明可以很飄逸的舞衣,上面都是皺褶,可惜了。
還有掌聲不是討來的,當大家的演出真的夠精彩時,掌聲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
演出場地:雷克雅維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