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仲夏夜派對狂歡

平均心等
11110
查看演出內容

鄭宜芳

2015/09/06 19:30

點閱率:352

11110

莎翁的經典魅力總能讓人一看再看,也期待每一次搬演的不同。

隱藏在巷弄之間的小劇場,在夏日尾巴的夜晚,在半戶外半室內的空間裡上演一場「仲夏夜之夢」。突如其來的暴雨雖讓人不得不提前進入室內觀戲,然而在演員機敏的反應與敬業地冒雨演出下,依舊是愉快的夜晚。

令人驚喜的是,庭中的小葉欖仁樹下意外地適合仙后的寢宮,雨水也讓露珠意外地成為真實。觀眾成為巴先生劇團的一員也讓這在劇中令人發笑的劇團更有笑果。而令人疑惑的是,飾演兩對情侶男性角色的演員服裝,明顯地帶有濃厚的東洋味(包含所謂的匕首),可在整個故事發展中卻看不出其中人物設定的關聯。(其它女性角色的服裝只是較為削弱)

最後,即然名為派對狂歡,那是否應該更加大膽地瘋狂呢。

演出場地:關渡山行巷弄劇場

貧窮男

2015/09/06 19:30

點閱率:311

11110.5

其實我對於經典有一種畏懼,因此我喜歡天馬行空的改編,場景可以搬到大賣場,外太空...。我不喜歡大都會歌劇院穿古裝演出的歌劇,卻很愛薩爾茲堡藝術節改成現代版歌劇。莎劇也是如此,我不喜歡果陀中規中矩的《針鋒對決—Othello》,卻超愛將場景搬到美國高中校園的電影《千方百計》,若一定要古裝,起碼要像肯尼茲布萊納的《都是男人惹的禍》。

我也曾經想過將「仲夏夜之夢」改成外星人版,莎翁這類有「仙子」的奇幻劇本,其實很不好改編,今晚的《仲夏夜派對狂歡》其實是中規中矩忠於原著的演出。但我喜歡那台詞的轉換,加入了語言的韻味與豐富感,用字精準簡白,再予以修飾豐富,加上韻腳,像是陳建君播報職棒時的遣詞用句一般,既俏皮又有語感,相對於大多數的新聞播報,不斷重複,一句話可以說完,卻用了五六句話來加字描寫,透過傳播力量,逐漸拉低我們的語言素質。

透過這齣戲反而能還原當年莎翁劇本受到歡迎的原因:故事上的弄巧成拙、亂點鴛鴦譜,語言趣味與豐富語感,還有演出的形式。像我這樣不愛原典的觀眾,都能夠看得津津有味。今天這場因為一開演就下雨,越下越大的情況下,觀眾進了室內,演員卻還在戶外淋雨,導演臨場的應變以及隨機反應都非常好,與觀眾的互動,邀請觀眾上台來參與演出的部分,這應該是其他改編版做不到的部分。演完後參觀了沒能參與到的戶外演出空間,要是能在戶外看,感受一定更不同。

經過設計的語言韻味,加入時事與臨場發揮,有扭轉我對原典的畏懼,同時我覺得也能夠對如今大眾無味的語感,帶來提升的可能。

演出場地:關渡山行巷弄劇場

馮勃棣

2015/09/04 19:30

點閱率:275

1110.50

莎士比亞終究不會讓人失望,經典終究內建了力度!《仲夏夜之夢》雖然再熟悉不過了,但再次觀看仍是敗給了莎翁的幽默與浪漫。此次表演命名為「仲夏夜狂歡派對」,使我對其「狂歡」的詮釋觀點頗有期待,看了之後卻發現仍是保守與傳統的演出。溫馨有餘,狂歡不足。莎士比亞的劇本被搬演最有趣的即語言的處理與再製,但此次演出採取的翻譯有些生硬,語言未被轉化而與演員的口條略顯格格不入。此外,像是巴先生偶爾跑出來的日文,或許是演員個人的突發其想,卻無前後文的關連,無法抓到統一的脈絡。

空間運用算是這齣戲較為「狂歡」一點點的地方,室內室外能用上的空間幾乎都用上了,個人喜歡坐在天臺以及仙后坐於樹下休眠的場景,跟原本空間結合的非常好!在引領轉場時或許可以再多些驚喜,甚至增加一些與觀眾的互動,例如運用扮演月亮的觀眾帶領大家到下一個場合、扮演獅子的演員追趕觀眾之類的。觀賞的方式也可以打破鏡框限制,或許可參考近幾年盛行的浸淫劇場(Immersive Theater),讓觀眾自由走動,會更名副其實的「狂歡」!

演出場地:關渡山行巷弄劇場

許孟霖

2015/08/30 19:30

點閱率:296

11100

看完戲後居然滿懷感動,莎翁的劇本歷久不衰確有其原因。好個仲夏夜居然下起大雨,能穿著黏呼呼的雨衣跟一群演員在雨中共處在是很難得的經驗。

演員質感十分統一,隨機應變的能力也不在話下,偶爾會有過於年輕、肢體跟聲音被莎劇臺詞吃掉的危險,但也表現的恰如其份。唯一可惜的是改編的不夠瘋狂,每個角色都還有可以發展的空間,感覺導演跟演員似乎太嚴肅看待此劇,以致於在愛情的悲喜拿捏有失準頭、許多臺詞都沒有發揮到應有的功效。

雖然找四位女演員飾演兩對男女的用意不明、關於巴先生的詮釋也有些奇妙,不過整體來看,空間運用、服裝設計與觀眾互動的設計都相當有趣。最喜歡最後一場,觀眾從大雨的頂樓躲進屋內,一同坐在床上看戲,有種歷劫歸來、結局好萬事好的舒暢。

演出場地:關渡山行巷弄劇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