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哈姆雷特(或是任何劇中的任何一個角色)已經成為一個符號,對於許多人而言本就是個不爭的事實,重點是如果敘述這個事實給觀眾知道?導演使用了大量的問答、中台粵英四種語言交替的對話、多媒體的素材,甚至於現場煎魚的效果。對觀眾而言,這些應該都是新鮮有趣的部份,也突顯了藉由不同符號的陳述,其背後的道理仍然是一致的,並不受呈現方式及語言的限制。但,令人好奇的是,「演化」在此劇中的意義為何?
對我而言,也許是要告訴觀眾,哈姆雷特及奧菲麗亞已經隨時間而演化,飾演他們的演員也在不斷的重製而演化。哈姆雷特在劇中澎湃的情緒,也許也是演化而來的結果;但最終的,即便他們跳脫了故事本身,符號仍舊是一個符號,就如同每個人對於每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其它意見:在自問自答的部份,導演也許可以讓演員的情緒轉折再豐富些會更有表現力!
演出場地: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