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臺北藝穗節特別企劃「Fringer人物線上誌」,邀請23組不同背景、不同表演類別、身處不同生命階段的演出團隊、看戲大隊和工作人員接受訪問,與劇場工作者陶維均和陳雅柔細聊他/她們眼中的藝穗節、劇場、創作和生活。影像特輯則自訪談間淬選出六大主題,呈現受訪者參與藝穗節的各種面向及思考。
今年臺北藝穗節來到了第十年,而連續四年擔任協同策展人的林欣怡,對於這份每年都必須砍掉重練的工作又是抱持著怎麼的心情?而策展人在藝穗節這個沒有明確主題的活動中究竟扮演著哪種角色?
短波15+計畫始於6月底,歷經繳交資料、面談、看戲、討論會、獨自撰寫文章......,隨著2017臺北藝穗節即將落幕,此計畫也將進入尾聲。對於這些過程,練習生們有哪些心得或雜想呢?
這次計畫的參與者共有五位,讓我們來認識他們吧!
順從與霸道互相引爆,反抗的結果是彼此原諒。 意義相反的詞語,能並存在一齣戲裡。
「職業無貴賤」在課本上印得斗大,大的好像想蓋住什麼東西一樣;黑手老爸回家後,蝦著背使勁洗手,好像想把什麼東西洗掉一樣;兒子女兒們都把課本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好像在背什麼提款密碼還是脫身術語的東西一樣。什麼東西是什麼東西不重要,因為大家無不心知肚明,職業無貴賤。
《你們他們我們》試圖以遊樂的方式玩出自由肢體感的舞蹈,並從中詮釋宇宙力量的自然法則。開場前舞者們就一起在台上玩遊戲暖身,看起來有趣又活力。
在艱困下找到勇氣, 在原諒下遇見更多可能性!
為什麼這次的計畫名字要叫做「短波15+」呢? -->「短波」是極易受干擾的頻率,卻能作為廣播工具向全世界傳達訊息。 --> 取諧音「短po」,是現下社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等年輕世代手上用來和社會對話的發文長度,字數少卻密集。
十歲的藝穗,迎來另一個新企劃,先是找來表演文字工作者鄒欣寧、劇評吳思鋒帶領前導寫作工作坊;後經面試招集五位高中生參與,他們將以新一代劇場觀眾身份,書寫關於自己看見的劇場表演。
宛如桃太郎在旅途中以飯糰收服小白狗、小猴子與小雞後,共同前往鬼島征戰惡鬼的故事一般,對團隊來說,下定決心報名藝穗節前也需收服各方人馬,包括編創者、演出者、技術人員與行政人員,一句「ㄟ今年要不要一起參加藝穗節啊? 」,便與夥伴們共同展開一段長達半年的藝穗之旅。
你也許會問,什麼是「無障礙?」我的觀眾會需要嗎?這要花很多錢嗎?又有哪些小撇步呢?臺北藝穗節自2016年起力行推廣無障礙藝文,新增身心障礙服務標準,並為演出場地實施無障礙資訊透明化。為讓更多表演藝術團隊進一步認識何謂「無障礙」特別規畫專屬講座。
什麼是「無障礙」?我的觀眾會需要嗎?我有一顆熱忱服務的心和卜派般的力氣不夠嗎?無障礙要花很多錢嗎?無障礙的需求是什麼?我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要怎麼運用到前台服務啊?有哪些小撇步呢?臺北藝穗節自2016年起力行推廣無障礙藝文,新增身心障礙服務標準,並為演出場地實施無障礙資訊透明化。為讓更多藝術行政工作者進一步認識何謂「無障礙」特別規畫專屬講座。
劇場製作經驗豐富的陳汗青,以操作實例及行銷概念,提供更多不同的思考刺激,行銷不只是賣票,行銷還可以玩什麼?
香港有香港民化藝穗節,澳門有澳門城市藝穗節,台港澳的文化交流其實相當密切,臺北藝穗節許多國外團隊也都來自港澳呢!來杯鴛鴦配豬扒包吧
觀眾選擇購買演出節目,選擇走進劇場,這每一張票不只是代表收入,也代表著觀眾對於你的作品的心意,如何尊重和善待購票的觀眾將是票務最重要的任務。票務講座邀請到現任人力飛行劇團行政總監兼製作人張寶慧來開講,她以破題的方式開場,點出「票務」工作的核心:「每一張票影響觀眾對作品的看法,賣票就是客戶服務。」
根據World Fringe Network (WFN)統計,過去二十年間世界各地的藝穗節有著驚人的數量成長,無法得知各個藝穗節誕生的原因,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股藝穗潮,且正在持續發酵中。2015年2月,第一屆馬尼拉藝穗節正火熱進行,同為亞洲國家,臺北藝穗節策展人林欣怡前往馬尼拉藝穗節,才剛誕生不久的藝穗好朋友,我們當然要好好認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