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2017/09/07

藝術就是不能滿足於此: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 林欣怡

原文出處:SUNMAI.Life 餐酒生活誌|藝術就是不能滿足於此: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 林欣怡

 
Words : napkin編輯部 艾莫西
Photographs : 賀美西



臺北最自由開放的藝術活動《臺北藝穗節》,於今年的8/20至9/10舉辦。每年臺北藝穗節都吸引到超過百組的各類藝術團隊共襄盛舉。今年臺北藝穗節來到了第十年,而連續四年擔任協同策展人的林欣怡,對於這份每年都必須砍掉重練的工作又是抱持著怎麼的心情?而策展人在藝穗節這個沒有明確主題的活動中究竟扮演著哪種角色?一瓶啤酒的週間空檔,我們跟林欣怡好好聊聊。


策展人在台灣是個氾濫的詞


臺北藝穗節十年光景,林欣怡則與它相處了四年。雖然職稱上掛著的是「協同策展人」,不過林欣怡認為在藝穗節中這個職稱確實很難解釋工作內容。「我覺得策展人目前在臺灣是個氾濫的名詞,好像什麼都要掛個策展人,其實不該是每件事都需要有人告訴你怎麼作。就像藝術,藝術應該是自然生成的。」
 

身為標榜創作自由為最高宗旨的臺北藝穗節策展人該如何勝任,林欣怡認為這個角色最重要的是拿捏,而最大的本事就是得不怕麻煩。「畢竟臺北藝穗節還是個公單位辦的活動,但它的精神是自由。這兩者其實是很牴觸的。所以我的角色就是要兼顧兩者,但同時又不能用制式的方式來規範。因為一但出現了框架就會變質。我不能試著去控制這個活動長成什麼樣子,但必須製造出能讓它生長的環境,或說成氛圍應該更為恰當。」
 

創作都是自私的

說穿了這些無法定義的都是麻煩事。表演藝術工作者出身的林欣怡,自然也能懂得藝術創作中會經歷的種種過程。「創作都是自私的。」林欣怡認為這是藝術的特性也是迷人之處。策展人每年得面對近百組的藝術團隊,難免還是會發生各種狀況。無論是行政、硬體、票務、演出等,對這些團隊來說,藝穗節的存在比較像是互助,「這些團隊人員或許不多,藝穗節把大家拉在一起,共享資源,並且讓他們確信自己的創作可以呈現。」

林欣怡舉例像是場地的部分,由於臺北的展演場地落差過大,小型演出場地嚴重不足,每年臺北藝穗節在空間上也下了許多功夫。例如位在臺北市信義區的微遠虎山就是臺北藝穗節的演出場地之一。微遠虎山過去是處廢棄的宮廟,距離捷運站有一段距離,甚至還必須爬坡才能到達。林欣怡說大家對場地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交通方便,最好附近就有公車站。但這些是否也侷限了表演的可能?「交通方便的場地長的都差不多。」林欣怡說相對交通不便的微遠虎山卻給了她驚喜感,「記得第一次去到那裡時,要爬的那一段山路讓我覺得表演其實從這裡就已經開始了,因為它與你熟悉的東西不同。」而今年的另一個場地臺北水窗口則是位在環河南路上鄰近華江橋一處老宅的公共連通道。林欣怡說藝穗團隊每年都會去找各種不同的演出場地,然後再由各表演團隊自己決定在哪個場地演出。「有些場地並不是正規的表演場所,但如何能結合該場地的特性其實也考驗著這些藝術團隊,而這些就成了臺北藝穗節最有意思的事。」

提到比較深刻的例子,林欣怡舉了去年拿下永真藝穗獎的《他媽的茱麗葉》為例,演出地點是在一艘遊艇上,在這個行進中的封閉場域,表演團隊則安排了讓觀眾感覺到無處可逃的演出戲碼;而船上觀眾聽見忽近乎遠的聲音,其實來自一位演員瘋狂騎腳踏車追趕遊艇的實際喊聲。「每個當下都有事情正在發生,而每個位置的觀眾感受都不相同。」


林欣怡建議觀眾挑選藝穗節節目的方法,就是千萬別選你猜得到那會是什麼的節目。
 

亂,很迷人


是怎麼開始喜歡上表演的?林欣怡說應該是在高中,高中時發現自己蠻喜歡在舞台上演出的感覺。「我第一齣知道的表演應該是國小時聽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我當時是聽錄音帶,記得內容是在說北一女要跟建中合併,我當時還不知道這叫段子,我以為是真的。」

真正確信自己要往表演藝術發展則是大學,當年報考臺北藝術大學的欣怡最終沒有考上,理由很羞愧,「考術科那一天我睡過頭了。」不過這並沒有成為她的阻力,大學畢業後她前往倫敦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取得劇場導演創作碩士,一路筆直地走上劇場之路,不僅成為編、導、演全方位的劇場工作者,更曾參與過愛丁堡藝穗節女節的演出。林欣怡覺得表演藝術最令她著迷的是在創作中的各種不可預測,充滿著生命力。「亂,其實很迷人。」林欣怡笑著說。

不過,亂是否等於毫無章法?身為售票活動又該如何說服觀眾去看這些未知?林欣怡認為藝術的亂並不等於沒有中心思想,甚至就是因為比任何人都更強烈所以才成為表演。「藝穗的創作團隊普遍都很年輕,但他們的主題卻經常與認同有關。顯然大家都面臨到這個問題,但每組團隊詮釋這個問題的角度與方式都不相同,這就是表演好玩的地方。但本質仍是一個現況的闡述。」林欣怡認為藝術是認識現實最好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最不無聊。
 

藝術就是不能滿足於此

作了四年的藝穗節策展人,提到有無心得或感想時林欣怡則搖了搖頭。「時間還不夠長,還不夠。」對於活動來說林欣怡覺得藝穗節還很年輕,但就自己而言林欣怡則認為自己的耐性多了很多。問到工作時會怎麼處理負面情緒?林欣怡表示自己不太會生氣,沮喪時會想吃大量的蛋白質。偶而喝酒。「我們都是在做事的人,忙亂起來需要的是耐心而不是脾氣,因為耐心才能把事做好。」

參與臺北藝穗節這些日子以來在自己身上最大的轉變是什麼?林欣怡說創作需要的是自私,但對於目前的她來說,「我已經很難再成為一個自私的人。」此話說出的同時彷彿也像是失去了某些部分但稍縱即逝。受訪時的藝穗俱樂部場內正在準備晚上的演出,約訪過程中有時也會有外賓來訪與林欣怡討論演出細節,有人佈置有人上妝,一切都正在進行中。前進的本身就是失去的開始。或許像林欣怡這樣不斷地砍掉重練,而非選擇把自己複製貼上的劇場人生,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註:何謂策展?
根據國際策展人Jens Hoffmann對策展下的解釋為,策展是關於形成一個理論或觀點的過程,此過程是基於展覽製作目標之下,透過挑選作品或其他物件,呈現給大眾。(取自國藝會線上誌「策展 (Curating) / 策展 (Curation) ?」一文)

------------------------------------

【2017臺北藝穗節 | 協同策展人私心推薦】

 

1.《致深邃美麗的》
一句話推薦:「為何演員一定要演?」打著演員就是不演戲的表演會是什麼樣子,你難道不想瞧瞧嗎?

2.《鯨魚在小城2.0》
一句話推薦:來自澳門的團隊在大稻埕遊艇上演出,看似說故事實質卻是澳門的真實歷史。搭配淡水河岸的夜景行進,一定很美好。對了這檔演出得準時發船,觀眾千萬別遲到。

3.《那裡長出花》
一句話推薦:因為這齣戲的演員就在你後面(當晚要演出的演員BuBu採訪當時正在後面化妝)。他就是個很好玩的人,你完全猜不透他腦子的東西,看完可能也不確定自己看了什麼。但他絕對會令你感到驚喜。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