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古林肯比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0.50
查看演出內容

馬慧妍

2018/08/16 15:45

點閱率:457

11100

真摯動人、氛圍突出、編導時有巧思,卻因為細節不到位及敘事拖沓,使演出的效果大打折扣,真是滿可惜的。

在炎熱的夏日看到冰天雪地的開場,小女孩在白布上馳聘,與北極熊相遇嬉戲,包括我和坐在前面的小孩都滿開心的,對接下來的演出充滿期待。然而隨著故事開展,場上的白布使用完畢就平平地躺在舞台成為礙眼的風景,然後觀眾發現演員對操偶頗為生疏的:小女孩走路時總是呈現一種肢離破碎的感覺,奶奶雖然驅幹處有布料預留的想像空間,活動起來時驅幹部分卻完全不存在似的,熊的行動看起來太像演員本人,它們都一直提醒觀眾「我是假的」⋯⋯使觀眾每每要投入劇情,就一直被什麼東西拉出來。

另外故事的旁枝(如郵差或工廠)在篇幅及力度也好像著墨過多,其實直到演出結束後幾天,我跟幾個朋友討論過某幾段戲在演什麼,但三四個人論出了五六個版本,大家好像都不太明白某些段落的意思⋯⋯當然不明白不代表這演出不好,詩意及無語言正是我最喜歡這演出的地方,但這也說明了整個戲的編導及表演方式呈現的狀態,當意向模糊的訊息太多,觀眾就會一直劃錯重點,久而久之就跟不上故事
,一不小心就失神了。

其它意見:場上的三個箱子高度一樣大小也一樣,有點單調,或許可以考慮使用三個不同形狀的箱子製造高低落差,或者三個一樣的箱子也可做些排列組合,使箱子的發揮可以再多一點。

演出場地:URS127玩藝工場(2小時場地)

馬慧妍

2018/08/16 19:30

點閱率:612

10.5000

老實說,《漫遊少女》讓我看得頗為痛苦的,不(只)是因為這戲關於女人活在社會的悲劇,這些我都很有同感,身為女人我也為自己和其他女人很悲傷,但觀劇當下更讓我痛苦的,是整場演出下來,我只看見演員賣力非常地表演悲傷,整個演出都是悲傷、悲傷然後悲傷,這樣的過份單一及用力過猛,偏偏又遇上一個有點刻版的劇本,裡頭所的人的身份、對白、說話方式、情節、互動、反應等,都是最容易聯想或垂手可得的,只有在手天使忽然怒吼「為什麼!」(是這句嗎?)時,我才有一剎真正感受角色的生命力,但除此以外,整個演出都在以刻版的方式演出刻版的劇本,這就讓人難受了。

我喜歡極簡的舞台上只調動英文字母來劃分不同的段落,某程度上也呼應了女人(FEMALE)的隨時改變和讓人無法預測的特質,但也正因為此,上述的缺陷就更為明顯了,此外圍繞舞台兩側的透明膠簾,似乎沒提供更多的涵意。觀眾的注意力是很殘酷的,即使台上的戲碼非常悲傷,但整個晚上坐在我身旁的男子只在意他手機裡幾隻股票的升降,他刷手機大概有十幾次吧。我們心中都很洶湧的悲傷要被述說,那些的確也值得被好好述說,但過份的煽情有時是頗為致命的。

演出場地: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馬慧妍

2018/08/17 14:30

點閱率:473

10000

若有似無的情節、多變的燈光、有時詭異有時凝重得詭異的氛圍,它們成功在納豆劇場塑造出怪異的氣氛,隱約勾勒一種生存苦悶、生無可戀的處境,但老實說我沒有被說服。

一方面當整個戲的調性是以象徵去逼近某種狀態時,它卻沒有成功創造有效的溝通,不管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下意識的還是意識的;二來是場上的燈光轉換過多,聲響設計太多,讓人覺得它們只是很努力地做一些畫面及情景出來,然後拼湊起來,卻組不成更大的意義組合,中間還有為數不少的全暗時刻,但這是否必要呢?可能可以再想想。看完後,我只記得幾個聲響極大、把觀眾嚇得跳起的時刻,例如頭從二頭跌到一樓衝擊地板,演員瞬間傾倒一整嬰兒上的湯匙,但都以瞬間感官來震撼觀眾,其實有點像鬼片裡故弄玄虛的音樂,大多數觀眾怕的不是鬼也不是戲裡所要說的,只是單純被嚇到了。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馬慧妍

2018/08/06 19:30

點閱率:595

11110

這是個政治意味濃厚、旗幟鮮明,可以說是很藝穗的演出。

舞者蘇品文從頭到尾頂著一本《美的歷史》表演各種動作及身體樣態,配以幾乎零設計的燈光及古典音樂,有時顯得怪異,有時又覺像尋常日子的女子日常,沒錯,全裸是很日常的。她高度的身體掌控力及技巧,使人不知時間已過,居然就這樣定睛看著她四十分鐘,從中我們看見了一個女性的身體的多種可能:挑逗的、挑釁的、陽剛的、抵抗的、溫柔的、嬌羞的、自制的、嫵媚的⋯⋯這些多種多樣、相互衝突的樣態共處於一個舞者身上,正正是對她頭上那本《美的歷史》及後來選段朗讀的《少女須知》的回應。如果我沒有自作多情的話,在《少女須知》中我看到她試圖以當下在劇場表現的這個女人身體,抵擋社會、歷史與藝術對女人形象的定型與禁錮。

然而在看戲中及結束後,我腦袋中仍不免感到困惑。在動機上它絕不是一個不知所云的創作,蘇品文甚至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起了《奶頭拍攝計劃》,我十分佩服這樣的熱誠及決心。然而回到作品的鋪排、設計,也包括眾多符號及其處理,有時顯得發散、傳遞無效,以致整個演出看後,其實很難說它到底最想說的是什麼,只能說它們都能被收攏在可被稱為女性主義的理論或概念底下,又有點難以理解,因為重要的應該是回應及詮釋,而不只是單單表現它,我想,我是在期待能看到更多表演者本人的感受和態度、創意及觀點吧。

演出場地:思劇場

馬慧妍

2018/08/04 20:00

點閱率:407

11100

全戲不乏創意及靈光一閃的時刻,例如以警察開場,後把處於驚喜/嚇之中的觀眾與三名罪犯一起困在狹小的空間,以快而有效的方式介紹了人物、背景及故事,後來我們觀眾與罪犯一同獲得釋放,一觀眾不禁嘆說「外面好涼快」,一進一出之間,它成功喚起了觀眾在華江整宅這個空間的身體感受,這個開場是很有意思的。

幹傘這事具有以小見大的潛力,當演員手時「還我傘」的白布,眼神淒楚,從天橋遠處緩緩朝觀眾走來,吞吞吐吐為自己失去雨傘而追討公道,然後離去,留下觀眾欣賞T裇上寫滿各式標語的背影,啊,這時刻真叫人十分動容,也就是在這一刻,我心中認同了此戲的命題了。

只是整體而言劇本與調度都太多太亂,一方面讓人越來越困惑於全戲的主題,另一方面隨著演出推進,演員在華江整宅的各個角度神出鬼沒,就如前面的評論者所言,觀眾雖然很配合,卻總處於尷尬的動線及距離,進退失據,後來就因各種原因而感到疲憊,失去耐性了。

其它意見:1. 這演出多少名觀眾算是合適呢?以我觀看的那天而言似乎過多了。每次演員表演空間改變,觀眾都需要時間與空間調整,但那天聚集的人太多使調整都處未完成階段,讓人覺得整個戲都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觀看位置。

2. 如果全劇都沒有讓人坐下稍憩的時刻,是否可以在演出資訊中先告知觀眾?雖說沒人規定看戲一定是要坐著看,但如果先行告知,或許就可讓不同年齡層或體力程度的觀眾有個心理準備。

演出場地:臺北水窗口 (華江整宅)

馬慧妍

2018/08/04 14:30

點閱率:533

10.5000

我必須說,這個旨在成為「探討親情的感人小品」,沒有讓我覺得感人,反而是驚悚,且與場內其他滑手機、睡著或打哈欠的觀眾一樣頗為坐立難安。

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意圖讓觀眾理解家庭傳統與現在的角力,方法卻是把台語與國語、過去的簡樸跟現今的浮華、拜神與無信仰、西式與中式等元素統統對立起來,於是有了野蠻任性的妻子、非常符合傳統價值的可憐婆婆,與一個只負責上班下班及不住要求妻子孝順他母親的丈夫。這樣的親情是怎樣的親情?作為一名已婚的女人,是否必須用拜神、煮飯、徹底服務家庭、複製她婆婆失去自己的人生,才叫一名對得起親情的女人?

全劇裡真正面對世代交替的衝突的人其實是夾在母親與妻子之間的兒子,然而故事最後讓母親偉大地提起行李離開,妻子終於提起香對婆婆遲來地悔改,觀眾如我所能理解的只是一種世代相傳的對女人的壓迫,只看到了驚悚的家庭悲劇。

另,演出使用了麥克風但是雜訊頗大,除了飾演媽媽的演員有刻意調整了說對白的語速及咬字,因此相對清楚,其表演也較自然可信,其他演員的台詞很多時只成了含糊的聲浪,或許團隊可以再思考一下要如何調整。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