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24小時車輛進出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陳明緯

2018/08/19 15:00

點閱率:451

110.500

一個喜歡觀察、紀錄別人,找尋故事靈感並恣意創作的年輕全職母親。
一個有著藝術家靈魂卻與理想分道揚鑣,妥協於生活的科技工程師。
一個熱衷於整理垃圾分類並從中尋找各種商家點數的餐廳工讀生。
一個滿腔熱血,積極投身於各大社會運動的憤世青年。

四個人總是不約而同地在凌晨1點,到某棟逐漸沒落的大樓地下停車場。
這個時間與地點能讓他們卸下所有責任,做自己。
他們都在逃,逃避現實,逃避現在。
管理員不見了、電梯壞了、地下室漏水、外面在抗議、販賣機壞了、日光燈壞了、心中僅存對生活的眷戀也逐漸動搖、消失、殆盡了。
地下室又安靜了,像這四個人不曾來過。

看的當下直覺聯想到台南人劇團的《無差別日常》,觸碰的議題相近、表現手法相似,不過在台詞的掌握上,無論是編劇或演員似乎都缺少了更細膩的詮釋,倒是場景的選擇蠻適合的,從劇名與對話中也可感受到人來人往到隔壁大樓興建後居民們逐漸遷出的荒涼,更顯衝突。角色故事於餐廳工讀生完整度較高,導演在年輕母親上下比較多功夫,社運青年則是表演上比較完整。

可以了解這些人在劇中的社會裡不斷扮演著不同角色,好媽媽、好員工、好丈夫、好青年,這都是別人期許自己成為的,但也無法/不想去改變的,對應真實生活中或許也是這樣,不過,為什麼要突然岔出一段彷彿劇團在排練的插曲,感覺是沒有辦法信任自己能做好所欲探討的議題,做出了劇中劇的安排,讓觀眾、創作者都能與作品拉出一段距離,若真的要這使用這種手法真應該要多用幾次,改變一下那種不知所云的沉悶節奏,也能讓情節更好懂,不然就認真做完,一鼓作氣呀!比預期多演了20分鐘又好悶,已經到了一種~比起坐在裡面,我更想聽外面街道正在進行的大型法會誦經聲在講什麼的爛觀眾心態了。

其它意見:1. 既然要使用「我操你媽的台北」,當下又有電線桿、吉他,沒有重現海角七號的砸吉他畫面是完全不到位的,不要說還比較好,畢竟這句話也非必要。
2. 投影機、日光燈的使用意義是?(曾看過空間設計者作品《馬利亞情竇初開》,對當時同樣的設計比較認同,這次的使用則有些困惑)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

王健任

2018/08/19 19:00

點閱率:550

11100

《24小時車輛進出》的故事發生在一個「24小時車輛進出的停車場」,該停車場每天晚上有四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分別是人妻、科技業上班族、餐廳服務生、社運人士)於固定的時間在此出沒。某天,這個停車場漏水不止、管理員因不明原因消失,四人被迫開始對話,試著想要找出這裡(或者自己的人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劇本看來頗有幾分荒謬劇的味道,劇作家設定了一個「平凡卻又有幾分古怪」的場景,把一些對於自己的人生有著各式各樣細瑣煩惱的角色關在一塊,逼迫他們產生有些荒謬的互動情境,逐步揭露每個角色背後的困境。想要直言的是,雖然閱讀得出本作亟欲想要表現某種「人生在世,無所事事」、「日復一日的重複」的糾結,但整個作品卻給我一種對於自己的形式選擇不夠有自信的感受。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開場五分鐘使用了「新文本」的形式,每個角色肢體的重複、夾敘夾議、並不時有著一些靈光乍現,令人耳朵一亮文學性滿溢的語言,但形式規則尚未被很好地建立便被倏地打破,突然進入一種介於「寫實」跟「非寫實」之間的荒謬情境(還試圖營造類型電影式的懸疑感),在一切懸而未決的情況之下,又讓劇中角色一轉進入了彷彿劇團正在討論、質疑故事跟角色的狀態,這些跳躍都缺乏銜接,讓整體作品看來顯得有些凌亂,演員們或許也因為太過年輕,對於這樣的轉換多半都表現得有些侷促。

感覺劇作家(或說整個團隊)也許太過擔心自己所想要關切的事情不夠重要、放在舞台上不夠精彩,而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手法跟形式去包裝,但我覺得應該可以更有自信一點的選擇一條路直直衝到底,整個故事要拆解不拆解的自我質疑少一點的話我覺得會更好。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