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其他

倒•留

觀眾大心
11100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簡韋樵

2019/09/08 13:00

點閱率:309

11100

巨者盤古開天,倒下後肢體分界化為萬物。宛如生命承載著厚重包袱,卻有人隨手一拋,就此永遠睡去,空留他人在旁的悲戚。《倒•留》(When He Fell)以旁者的傾訴作為自殺人的見證者,演員是多麼無力、拚搏回首過往的痛楚,試圖進而體會睡著的人在凡間的無助。舞台上除了一位主要敘事者外,還有兩位毫無情緒、保持中性態度的角色,如同空靈,主角不斷想和他們對話,卻永遠得不到解答,這會是生命無常的表現?劇始之際,其在舞台上整理著無名氏的行李箱,宛如這些都是被死者拋下的包袱。然而中間的故事以繪本皮影的呈現,有意喚回觀眾的童貞,敲醒生命的無邪可貴。

此次製作為草稿階段,因此筆者特別想問,為何西方人會寄託東方的文本作為對生命的叩問?又,作為對現實自殺情況的指涉,創作者為何以盤古開天作為故事的基底?重構、協商後的記憶,還有幾分是真?許多評論人將此戲歸類為某種治療的隱喻,說出來就一種療傷嗎?生命故事的道出連結他人的苦難,觀眾確實不是被隔在一旁,但若在單一層次的悲傷,卻只是集體失望大會而已。

演出場地:艋舺龍山文創B2-展演廳

簡韋樵

2019/09/05 19:30

點閱率:244

11000

《瑕疵品》的「自虐」是不斷重複的,在一種毫無目的的迴圈裡。劇中所呈現偏執式地欲彌平瑕疵,訴諸暴力儀式,如被性侵後、胡亂減肥、不斷吞藥,驗證對殘缺的如此有罪悪之感。台上女演員之情緒極為冷靜,並無對自己的瑕疵而心有憤怒,沒有吶喊、吼叫,只有提琴聲瀰漫全場,聲大貫耳,詭異而麻木,更是使觀眾達至與現場演出的疏離,我們的感應就此停頓。然而除了配樂,真正使筆者感到陌生化的,則是創作者的意象依然停在寫實層面、理性且世俗規範裡的去脈絡化梳理,完全沒有撕開人類內心深處的陰暗心靈,毫無衝突與破壞的成分,眼下只剩下肉體被抽離的靈魂在舞台上遊蕩般,內心彷彿已經死去,順勢否定對抗體制的能度性。筆者相信,創作者有對社會現實的反思並加以解構,但若只是停留於複製表象,反而有氣無力,也難有辯證的空間。

演出場地:柏林廢墟

簡韋樵

2019/09/04 19:40

點閱率:167

11100

在《Dear God》裡曾言,「這世界都被止痛藥淹沒了。」,我認為《無眠》著實道出「這世界都因安眠藥窒息了。」

無眠,時常是憂鬱的侵擾,夜晚跑到他們腦海裡的會是什麼?情感性疾患飽受身心孤獨、罪惡的摧殘,而自殘、自殺的意念隨之而來。為何人會想自殺?劇中有一句話:「先生,你的日子會不會過太爽了?」我們時常質疑患者、自殺者憑什麼就這樣了結自己。但人沒有決定生的權利,至少可以選擇死的時間吧?當然這些問題從人類存在以來一直被討論著,只是《無眠》給予無眠者安穩睡眠的權利。劇中從事遺物整理工作的吳凡,不僅對生活疲倦、毫無目標,童年又目睹父母因被高利貸所逼而集體跳海的創傷,記憶與意識流的交錯場景對他而言皆是患處,似乎靠著收拾別人的遺物、生活的遺跡,也讓自己過往的悲傷得以清除,難道我們應該就此忘卻、逃避嗎?或者該像後來的吳凡去正視傷疤並且學會何以真正傾吐故事。

即便文本的張力與衝突充足,卻讓我鮮少感覺到好看或者感同身受處。創作者其實極為誠實將劇作好好地搬上舞台,甚至有點照本宣科式的製作,我無法明顯辨別夢境、心境的描摹與寫實場景的差異、囈語的耽溺和獨白的敘事手法之不同,甚至是角色所承受的孤寂氣息,在場上並無瀰漫著,少了臨場幻覺建構,劇場稍嫌乏味。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簡韋樵

2019/09/01 18:30

點閱率:313

11110

《利西翠妲》(Lysistrata)在西洋文學與戲劇史上,首次以女性作為要角,兩性為主題的文本,當陰性身體只能是被男人凝視、語言羞辱,鞏固陽具主體地位的他者,然而卻在此劇產生顛覆:男人臣服於陰道、女人難以戒掉陽具,真正保有希臘安穩秩序、守護家邦的不是那些戰士,而是利西翠妲。回過頭來看《幹0糧母豬滾喇》,取自PPT母豬教教主obov(自稱是公豬)所立的教義,有厭女、仇女之嫌,因而在板上引發男、女板的戰爭。不過到底誰才是母豬?是那群為了讓男生戒掉戰爭(電玩競賽)而啟動「性罷工」的女大學生們,逼著母豬教的男性要發動聖戰拿回性主導權?觀眾有如公親,聽著男、女雙方的抱怨,看著他們打鬥吵鬧,兩性相互爭辯自己的立場。

《幹0糧母豬滾喇》的經典轉譯其實玩得聰明,我們不難看出來兩劇的對照。原著的佔領大廟變成宿舍、雅典財庫改為當代展現男人雄風的電動玩具、和談代表警察局長便是校園教官,象徵體制裡的權威形象,充滿著殺豬心態的歧見;演員時常直接和觀眾對話,充當歌隊而表達立場,其實皆毫無違和。只是在主題上,《利西翠妲》的前衛性在於女人能以性與身體作為抵制古希臘體制、規範,如今在台灣的社會脈絡,兩性情慾自主情況下,離經叛道的反撲似乎小了些,因此身體籌碼只剩下讓男人抑制玩電動玩具,和談後又回去當他們的乖貓咪,與原著的利西翠妲之身價差遠了。

整體而言,觀眾與評論人的評價是高的,著實呈現大學生男女之間逗趣的一環,將時下流行的網路用語、聊天、交友等放進戲中,為《利西翠妲》增添獨有台灣年輕人之氣息。

其它意見:對我而言若要玩得更瘋狂,應該能將古希臘喜劇之扮裝融入戲中,性器外掛,尤其是《利西翠妲》的女角原本就是由男生扮演,用女裝來閹割直男、挫敗雄風,使性別界線趨近模糊,自然性別反串或者社會性別的顛覆都是在挑戰既有權威規範,「性」可以玩到什麼樣的程度,是頗有發展性可言。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山城53號

簡韋樵

2019/09/01 15:30

點閱率:174

1110.50

玩具,時常是人類童年的陪伴者。教育家蒙特梭利將幼兒視為一種精神的胚胎曾言:每個嬰兒有一種創造的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築一個精神世界。因此,孩童之際,時常賦權(empowerment)於物質性的偶,使其擁有主體性、自由意志的存在,甚至是作為進入社會前的預演夥伴。《達達拉拉》便是將泰迪熊達達人性化的創造與展現,伴隨著拉拉成長,甚至兩者產生對話,或許也有傾聽內心的療效。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我們似乎再也不需要這些玩偶。

猶如電影《雲端情人》(Her)或者《玩具總動員》(Toy Story),不管非人性的物質的意識、情緒是被創造或者擁有者自己賦予,我們總是在問與無生命的交流是否為真?還是只是病態的情感寄託、暫時的依賴?難道會真的捨不得嗎?當然《達達拉拉》並非在辯證上面做出解答,而是道出人生旅途上似乎唯有犧牲某項重要事物,才會進而往前一步。

還有一號人物宅宅,是拉拉真實的朋友。雖是重要角色,卻像是功能性般的出場,並未讓劇情有起什麼樣的轉折。筆者以為,宅宅反而能夠與達達相襯,兩者被需要的存在價值何異?如此將本劇的層次能再深入探索愛的本質。

演出場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知音劇場

簡韋樵

2019/08/31 18:40

點閱率:283

10.5000

《惘戀》取自網路戀情的雙關用語,「惘」有失意或困惑之意。如今N世代全年無休的交友,網站、軟體是極為方便、無需見面的模式,尤其發展出匿名(化名)式的文字交流,使用者的形象得以重新被塑造,原真與原創宛如一線之隔。又,顧名思義,真實似乎困頓於人的迷惘之中,情感的語言的再造如何誠實?

《惘戀》以高中時代作為故事背景,以三人的友情、情愫交雜作為戲的主軸。不僅呈現網路聊天的實虛辯證,更點到網路暴力的行徑,他者以文字誹謗女主角,造就受害人的心靈崩潰。確實校園霸凌不只涉及肢體衝突、語言羞辱,更是包括匿名謾罵、被肆無忌憚的肉搜之可能性。可惜的是,此次製作的出發點和可討論性是有潛力的,但是顯然戲劇性和效果都是頗不成熟的作品。不管文本對於生活的粗糙描摹,霸凌議題的層次只停留於平面化的展演;人物形象也走向幼稚化之嫌,過度情緒化(如刻板兒童劇般的演技法)、尤其角色痛苦輕易就被撫慰,輕易妥協毫無信服力。

觀眾角色是什麼?最後演員下台詢問觀眾,當朋友不理我怎麼辦?若以「論壇劇場」來檢視,這絕對是壞的「兩難」問題,甚至沒有必要。或許創作者並沒有野心欲表現社會寫實的道德控訴,然而將主題漣漪般的模糊帶過,反而淪為在議題上的消費行徑。

演出場地:紀州庵文學森林-人文講堂

簡韋樵

2019/08/31 14:30

點閱率:183

1110.50

磚木取夥故事劇場在近兩年的藝穗節,皆選擇以台灣元素拼裝,轉化為主體而闡發。去年的製作《點香》,創作者黃博鈞意圖尋覓日漸式微的傳統祭祀精神;如今《豐禾日曆》則是展現人與萬物共生、共存、共榮的和諧之景,欲從彼此共通性而深化土地社群關係,強調自然皆有靈、有機體,遏止人類無止盡為了利益犧牲物種空間,並且維持自然該有的平衡、法則,也順應古言「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舞台上多媒彩象徵性地建造鄉野之景,一畝田、一條河、小小伯公(客家人所稱)亭、落葉滿地,流水潺潺搭配著紀州庵古跡情調,著實呈現既有雅緻風味,看戲時觀眾也能體會短暫的閒情逸致之感。在觀眾進場之際,一位青年林明和(黃博鈞飾演)便在台上認真看著「豐禾日曆」忖摸,整齣戲便以日曆上的四季、節氣而變化、轉折,也紀錄著角色一步步的成長。

黃博鈞以獨角戲自白、飾演撐起全場,包括一人飾演多種動物彼此進行對話、交往,敘事裡不時出現對自然、人性進行叩問,最終人物依然要面對「孤寂」的本質課題,唯有遠離都市塵囂,才漸漸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問題也不斷的被意識著。然而對筆者而言,整齣戲濫用口語,而忽略身體所能展示的詩意性、勞動意象,加上演員時常情緒過份,反而打破自然該有寂靜美感,尤其動物又違和用人語講話,語言充斥舞台,使得想像難以建構,聽覺也產生疲勞。

筆者其實肯定創作者對於土地意識的關注,尤其像亞馬遜森林遭受非法的砍伐、採礦、開發等等,甚至飽受大火蹂躪,野生萬物、土壤漸漸流失與消逝,為了己利永無止境毀壞自然生態,造成無法挽救的悲歌,對於它們的愛與尊重顯然蕩然無存。或許整齣戲的共榮之景過於樂觀,不過依然傳達有意義的教育意涵,使大人得以傾聽大地的心聲,更引發孩童藉此擦拭自然的眼淚。

演出場地:紀州庵文學森林-古蹟「大廣間」

簡韋樵

2019/08/28 19:00

點閱率:444

0.50000

《我有病,但我不需要醫生》,從劇名解讀,以為此劇探究著患者因為被標籤化及污名化的牽絆而忌醫,或者欲討論關於抑鬱者自願沈溺於悲傷的無限輪迴,結果都不是,反而是一齣情節荒唐、毫無導演理念的懸疑劇。此劇以醫生的問診打開情節的潘朵拉,演出四位自殺未遂的病患受到校園、媒體、家庭、情人逼迫或者勒索之回憶。最後院長指使醫生洗腦自己的女兒,將上述的回憶都導向她一人所為,並診斷其為「多重人格」,目的卻是要毀掉讓他家族蒙羞(只因成績太差?)的女兒,令筆者感到匪夷所思。

校園霸凌、假新聞、情緒勒索甚至強姦,都是如此沉重且不好道出的議題,這些主題皆被創作者輕易的依托,如此空洞單薄、刻板呈現、隔靴搔癢,導演理念如同虛設。人物敘事書寫極為膚淺,一幕時間不到三十秒就暗場,導致整齣戲毫無節奏與堆疊可言,觀眾情緒不斷被迫中止,破碎不堪。

設計與技術也是悲劇。大稻埕曲藝場的大紅色布幕完全吃掉舞台元素,即便舞台毫無設計可言,加上LED燈莫名、突兀的變換顏色,導致舞台看起來極為醜陋和骯髒。筆者坐在第五排(中間位置),卻被前排觀眾擋住,只要演員一坐下來,便完全被遮蔽,場面甚至沒有調度可言,導致整齣戲幾乎以「廣播」般呈現,讓人感到不耐。

筆者無意想強烈苛責沒有什麼資源的年輕創作團隊,也許資源與人力無法與正常團隊相比,但如果連對自己的藝術、作品都毫無誠意之心,只會讓人覺得根本在敷衍了事而已。

演出場地: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

簡韋樵

2019/08/24 19:30

點閱率:286

11110

佛學時常探析,六根何以清淨?人心時常受於「貪、瞋、痴」三毒之攻,五蘊(色、受、想、行、識)便難以皆空,必定執著慾望而產生妄念。《死角》以想像,宛如呈現無間道的殘暴而懲戒懷有罪孽者。起初,熾熱焚燒的烈火聲不斷響起,舞台上被血池般的紅燈照著,五位演員以中性狀態正禪坐著。漸漸的,全體演員有了騷動,轉動原本靜如止水的身體,進而被意念催眠而產生暈眩感。角色從空的狀態,卻動了妄想,便出神和他者之肉體進行誘惑、交纏、脫序,情感逐漸沸騰,呻吟聲不斷傳出。然而撫摸之餘,卻不斷搥打其中一位演員,打破魚水之歡的情境,讓忘我遊蕩的自我與感知有了痛覺(當然痛感也能產生上癮、歡愉之感),喚起被懲處的意識,像一次次愈來愈急促的灼燒、電擊,摧毀慾念並掏空心智。導演不斷在製造殘酷,用塑膠袋止住演員的呼吸、餵食滿滿塑膠質料,在演員無盡迴旋的掙扎和嘔吐中,讓表情顯現扭曲、變形,刻意挑釁觀眾使其產生本質上的亢奮、懼怕、噁心感,直搗內心深處的惡念業障,試圖解開被慾念纏住的桎梏,達到極致真實的解放。

演出場地:柏林廢墟

簡韋樵

2019/08/25 14:30

點閱率:255

11000

酒吧宛如都市人的Green World,在被生活反噬的困頓裡,有了宣洩與暫時逃避的出口。在公共場域裡,角色們得以大放厥詞對生活的不滿與怨嘆。然而褪去色彩的舞台,映入觀眾眼簾的像是白茫茫一片的厚重塗料,無垢中卻有無法喘息沉悶感,映襯出市塵喧囂的詭異寧靜。

《誰碎了我的未來》情節安排與角色形塑極為簡單,維持家計的計程車司機、賣保險卻想表演的年輕人、被家人冷落的主婦、被霸凌的學生,以及失去重要妹妹的調酒師,有意反映、濃縮社會中的小人物。但創作者的操作過於粗淺且毫無日常細節之痕,僅淺淺讓角色輕易地道出困境,毫無鋪陳與堆疊。雖演員情緒極為飽滿,卻難以說服觀眾。

一台碎紙機能夠解決甚麼?過往悲歌犧牲與消滅換來的重生就是通往美好?小人物對於社會抵抗性在此劇是薄弱,無力反撲,甚至是妥協的。我想,故事與記憶的重量沒有那麼容易拾起與放下,「再現」則需要精細考究和訴說。

演出場地:Step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