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藝7穗直播

觀眾大心
11100
平均心等
110.500
查看演出內容

陳明緯

2019/09/08 18:30

點閱率:428

11100

不知道這個作品,藍鑽級主播陳群翰花了多少時間籌備?團隊真的有憑著超級消極的精神在做即時點評嗎?其實不然,想著要跟團隊談直播,還有一些肖像權的問題;啊手機請友團行政順便架著就好,怎麼還需要特派員;直播現場的投影設備、技術問題真的怎麼了還不是要解決;是不是粉專都有持續更新推票;最後一場在演出前還沒有被賣出去的票,搞了一個直播來創造可能的觀眾。這樣真的有消極嗎?雖然主播一直掛在嘴邊,也強調簡介裡有提到消極,當然現場也有討論消極到底可以多消極,但依照這些情況來說,我覺得還不夠消極,這個態度還不夠被實踐,所以關於「超級消極」一說,作為觀眾/看戲大隊/自詡有客串的表演者之一的me都不贊成。

那我要來說如果觀眾不理會「超級消極」一說,這個其實也在搞標籤、分類、界定的詞,其實整個演出好像該有的都有。

按照彼得布魯克的說法,表演者就是主播陳群翰(雖然我們不知道在作品發生的當下,陳群翰有沒有在扮演,但因為有些節目我們也搞不清楚表演者到底是以角色還是自我在舞台上),有時候還有一些本來是觀眾的人們;表演空間就是豐鑄早午餐(東西不錯吃,老闆人看起來很好);觀眾可能來自多方,因為這場有開直播,所以有少數的觀賞直播的觀眾,跟很常變成表演者的看戲大隊觀眾,與因為別人在說話而變成觀眾的主播陳群翰。

那不然換個定義好了,這個演出算是即興劇嗎?(Tag新生一號劇團)只是沒有採用我們熟知的即興劇的展演策略,但不是即興嗎?難道我還先去跟群翰Re稿啊?只是觀眾都剛好很溫馴,沒有做出難以想像、理解的行為,所以主播都很safe的接招,該有疑問的也都現場直接處理了,大家都在即興,對嗎?

因為這個作品發生的同時,在直播另一個作品──城裡嬉戲《怪異思維》,他裡面有跳舞,所以這個作品也算是舞蹈囉?或是說因為有開直播,所以算即時影像?現場特派員被動式地接收一些訊息再做出相對應的指令,有互動式劇場的概念在裡面對吧?當然,工商時間一直提到的即將要進行上半場試演的音樂劇因為在作品快結束時,有上傳新的試聽Demo在自己的粉絲專頁,進而讓本來在觀賞這個作品的觀眾有極大可能也有去聽到了一個音樂劇的片段,更遑論觀賞你直播我們在被直播的鏡頭前的觀眾,是以不同媒介在觀賞這個作品,我想這個作品一點都不消極,也太豐富了吧,是不是策展呢?

想說我也藝7穗嘴一下,就講了那麼多,所以到底我在說工蝦米?對啊,不解為什麼這個作品這樣搞,偏偏跟創作者對話也是這個作品的一部分,所以我就在對話的過程中詢問了一下陳群翰,為什麼這個作品要放在戲劇以及為何消極地做了這個作品?他好像是回覆我,他想打破/挑戰「戲劇」這兩個字的框架,但我們在討論框架的同時,甚至我們在你想要打破框架的作品的過程中,我們也都在某些框架中討論某些框架的事呢!

但到底可不可以打破呢?真的見仁見智了,也沒看過有人廢話一長串、幹話連篇地發表在藝穗看心心吧?那我這樣有算打破評論的框架嗎?(然後被說這是流水帳、心得、隨筆、亂寫等更多可能待確認的框架中)就好像我在演出前看了其他看戲大隊的評論,再看到粉專說今天晚上沒有觀眾打算開直播直播看直播的作品(因為不知道會有看戲大隊,還有兩位,其中一位就是我),先在自己的臉書轉分享求陪同觀眾,結果還是沒有,就讓我思考我要不要也很叛逆地來當個有票但不入場,透過看直播看看直播的作品(中文真的好有趣),如此一來,我也是一個具有實驗性、試圖打破一些框架的觀眾了,不是嗎?

好啦,不小心落入框架,因為怕這篇這樣貼出去讓人無言,我還是要說一下理性的看法(所以前面那一千五百字都是在??),說不定有其他創作者也有這種讓人在見怪不怪的世界中仍會抖一下的想法,但並沒有人去實踐!今天陳群翰去做了,自然具有實驗精神,值得鼓勵,而且大家對他並沒有一面倒地說很爛或很讚,所以還有很多可以被討論與延續的東西。但是,他今天在他的創作歷程中開啟了這一個支線,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被發展的可能,因為這始終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看你怎麼處理了,但我這個晚上認識了一些人,也過得蠻舒服的。

其它意見:所以說好的加碼再加碼,一場演出講出一個爛笑話的部分??這是我看到最消極的部分,視而不見就算了,該不會是搞忘記這招吧??另外,我這樣寫評論消極嗎?不!!我花了好多時間啊…!!

演出場地:豐鑄鐵鍋早午餐

沈敏惠

2019/09/07 18:00

點閱率:261

110.500

多元包容、見怪不怪、積極融入、正向鼓勵,如果以上心態都是藝穗觀眾應該具備的參與條件,這節目也勉強算是一場「實驗」。
現場僅兩名觀眾,團隊主講人(是的,就是全程負責跟觀眾對話的人)首先開出話頭詢問觀眾的觀賞動機,話題一開,竟無意拉出一連串比較像是劇場人之間的專題討論,而這將近150分鐘的討論過程,是用來同時旁觀當晚另一個在西門紅樓演出節目準備開演及正式演出的現場直播。更明確地說,用一張票進到《藝7穗直播》節目現場,團隊提供簡單餐飲後,由主講人隨意與觀眾聊天,可能純聊天,也可能隨手撿起話題,又或各自靜默看直播投影,團隊對於所有的發生都不設定也無預期,觀眾可隨意進出走動或中途離席,無所作為之下等候著觀看另一場演出。一票雙戲再加上演前幕後花絮皆看似福利,但當被問到這種型態是否經由「正式授權」時,團隊簡略以「雙方已口頭協議」帶過,仍不免感到有些草率輕忽。
總共停留了兩小時四十分鐘,現場的觀眾和團隊人員加起來也不過個位數,但竟然全是台大、北藝大、文大等校相關科系畢業生或在學生,話題不斷也相談甚歡,至於稱不稱得上確實有「創作」和「演出」這兩件事,我真的答不出來。
先不論這個「作品」的成效如何,還是希望主創者真切而明確地有說出這項「實驗」接下來將往何處去。

演出場地:豐鑄鐵鍋早午餐

鐘煒翔

2019/09/06 18:00

點閱率:244

110.500

團隊簡介很直白的表達了這個作品,「欸沒有啦我沒有要出藝穗啦」,那直播別人的藝穗好啦。只是為什麼今年有這麼多「其他」類型要選擇分在「戲劇」呢,一群人在台北市的另一端透過手機直播看現場演出,邊吃點心邊聊,很後設很不戲劇餒。另外,我同意另外一位評論人說的,邀請一群看戲大隊感覺就超爆精彩。

這場的直播是劇聚GG CLUB的《在月台上》(那到底要不要說一下這作品裡面真正的那齣戲啊?)觀賞直播最有趣的事情是,《在月台上》是個沈浸式的演出也就是觀眾可以在空間中自由移動,於是直播畫面也在剝皮寮的場地裡上上下下移動。而且,我們舒服地觀賞著一些真正在那個現場的觀眾看不到的角度。比如裝台的過程(時間這麼趕應該會delay吧,結果聯絡那邊的場地經理還真的會)與拆台的過程(同時訪問了設計群跟演員),還有演出過程裡直接跟在演員背後(真正的觀眾才不敢離演員那麼近好嗎)以及不可能的視野(把穩定器伸長直接從一樓拍閣樓)。

而此作的實驗性在於一切未知,演出三天的直播對象都不一樣,每一場都是未知(甚至藝穗節的宣傳手冊出來後再來找有沒有團隊願意加入直播計畫);演前只能看過整排,所以進場後會長怎樣也是未知(今天的直播演出是藝穗節的極限兩小時場地)。而直播結束後各種工商與聊天,相當有趣(聊到藝穗節人員都離開了)。以一個非劇場人的觀眾角度與在場的劇場工作者聊一些台灣劇場的問題,直接吐槽台灣音樂劇難看居多等等等,好開心啊。我覺得這個作品體現了我心中的藝穗精神,因為未知所以一切都是真的。

最後,我不知道心心要怎麼給的時候,我都給一半。

演出場地:豐鑄鐵鍋早午餐

葉助偉

2019/09/06 18:00

點閱率:384

11000

真是讓人不知道怎麼評啊。

與其說這是一檔戲劇演出,它更像是某種觀念藝術或是吐槽藝穗的外圍活動。整個過程可以拆分成3.5個部分:首先是同步觀看藝穗其他演出(本場是剝皮寮所演出《在月台上》)的裝拆台與演出直播,其次是聽主持人陳群翰對該節目的介紹、分析與詮釋、最後則是跟主持人的閒聊/工商服務時間,其中0.5個部分則是食用茶點。真要嚴格檢視,真的是一個偷懶到不行的作品啊~團隊實際上所需提前籌備的功課,就是去看該演出的整排,然後進行簡要的消化(如果是情節的同步播報,那又會是類似辯士的功能)。

但放在藝穗節的脈絡裡,又覺得這樣子的反串活動非常的理所當然不是嗎!?一群人躲在螢幕後面,超脫於劇場觀演關係之外,用彈幕似的幹話與毒舌彼此交流,超適合邀請整批看戲大隊來參加的啊!!真的不考慮讓官方收編,發展成固定企劃,變成藝穗節版的NT LIVE嗎?(不過前提是主持人的嘴砲功力需要再做鍛鍊跟提升啦)

基於分類在戲劇項目的評判標準,我只能給2顆心。
但後面的問題「您認為本節目有創意嗎?」我給5分。

演出場地:豐鑄鐵鍋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