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那些還未說的...》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1
查看演出內容

米亞花花

2019/08/28 19:30

點閱率:261

11111

故事的開始,青年們拿著一個又一個每個人手上一個如同夢想,就如同我們的夢想一樣,一個又一個的白色汽球,像夢幻一樣的泡泡,他就這樣握在護在每個人的手中。如同我們誕生在這個世上時,大人告訴我們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我們自己人生的道路要去走。
然而這個氣球隨著我們長大音樂急轉。
破了。
夢幻都是假的,因為現實是殘酷的。

這齣戲是香港的表演團體,一位資深的劇場工作者,也是一位老師,他帶領的一群青年,將香港現在的青年、香港的下一代正在面臨的問題,以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表現出來。
在寶藏巖的小小場地裡,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什麼道具,就是這麼精彩以演員搭配精選過的音樂,以簡煉的肢體動作、表演的節奏,以及語言之間的關係,就可以表現出一個又一個,讓我們看了很沉重,但是我們知道,這就是一個華人社會正在面臨的一些問題。
其中目前香港現況裡教育的問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問題、青年孩子如何做自己、要如何去衝破家長的期待,他如何的放下這些來自於大人、成人社會之間的期待。也反應了香港年青人與所謂「成人」們之間難解的歧見。這些成人們對青年們的成見,在他們眼中青年們好像什麼都扛不住,而事實上,青年們心裡面的焦慮,沒人想了解,壓力與愁困。其中也演出了性侵、霸凌等事件。
我想,放在台灣的社會也是一樣的。
而當然,現在香港青年們最重視的一個問題,也就是現在只是此刻正在香港發生的反送中的事件。他們利用3位演員演出一個校長帶著學生上山健行,休息時吃橘子的段落來呈現,劇中劇是三位演員吃橘子的段落不斷被導演喊cut重來,因為面對演員怎麼吃有要求,因此,他們不能自由發揮,要吃下橘皮,吃下那份苦,不得抱怨。因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中國人。
戲末,每一個演員可以自己的身份對觀眾說著自己的內心話,其中一位演員對她的男友說著:我並不像你這麼勇敢佔到最前線,而我時時都在擔心著你,會不會什麼時候你就會不見了。。。

這個表演裡面,他們非常的利用一個又一個非常經典過的語言,在配合上音樂來
完成他們的故事。他們呈現他們生活現況的表演,而這個表演要讓觀眾們能夠更了解香港。
導演說,他會一直把故事一個又一個的放進來,因為生活就是這樣不斷的正在進行中。
劇末,張國榮演唱的「我」,其中一段歌詞是整齣戲的核心:「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天空海闊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當來自於成員間,來自於社會,施加於我們的下一代身上的壓力與期待,讓夢幻一地破碎了。然而,演員們手持著另外一顆氣球,他們打開了這小小空間的一扇鐵門往外走出去,讓手中的氣球飄出去,就如同告訴我們生命裡的氣球,被你的夢想仍掌握在我們手中,而我們是可以讓我們的夢想昂揚的,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下去,即便生活是如此現實而殘酷,我們都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邊境71號

阿丁伯

2019/08/30 14:30

點閱率:272

11111

在最後,跟著演員大聲嘶吼的,是我感同身受卻又無能為力的淚水!
我必須說,這是我在今年藝穗節看到現在,演員功力最為紥實的一個演出。我指的不是演員的肢體有多完美或是多厲害,而是張力及持續度最為飽滿的一個演出。導演希望呈現年輕人那些未說出口的想法,內容從親子、求學、交友、家庭,最後才是國家;這樣的漸層的確讓一開始就沈浸其中努力聆聽廣東話對白的我中了招,情緒也不由自主地隨著劇中的角色堆疊,最後在結尾潰不成軍!我很久沒有看一齣戲在最後這麼失控了,哈哈!我還是要誇獎一下編導的視角及設計,最讓我有感觸的有兩點:第一點是被強暴的女性為了擺脫自己的罪惡感,常常會愛上施暴者,因為有了愛的性就不再那麼骯髒了!第二點是在最後大家在獨白許願及道歉時,有一位女性演員淚流滿面地大喊:她很愛她的男朋友,她知道他現在為了香港好每週都會去參加反送中的遊行,但她真的不敢想像有一天會沒有他的日子,所以她向上天祈求她男朋友不要死!再加上其它許多人我未曾想像過的訴求,深深感覺自己目前的幸運及無能為力!所幸,開演時的狂風暴雨,到最後鐵門打開氣球釋放之際停了,似乎連天氣也在祈求最後的好結果,對我而言,這個巧合和演出場地的結合給我們對未來仿佛增添了一絲希望~
#天佑香港!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邊境71號

程阿介

2019/08/30 14:30

點閱率:259

11110.5

這是一場情感非常濃厚且真切的戲劇演出,令我看到後來跟著演員一起淚如雨下。
2017年臺北藝穗節,我欣賞來自香港的愛麗絲劇場實驗室作品《香港三姐妹》,演後座談中,身兼行政總監以及主要演員的陳瑞如不斷提到「香港是個劇場」,當時還不大清楚她這句話的意涵,自六月起,香港反送中事件延燒,多少個夜晚,盯著直播看著一場場怵目驚心的場面,香港本身帶著濃濃的戲劇性,在此劇迎來在台最末場演出時,香港民運青年鬥士黃之鋒被當眾壓上私人車,眾目睽睽下遭到逮捕,在未來不明,前途茫茫,充滿失望的氛圍中,千載一念的藝術總監、青年導演馮世權堅持以戲劇,回應當下,這次帶來的《那些還未說的》原創作於2016年,導演帶領體制外實驗教育的兆基創意書院的年輕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而這次來台灣的演出則是第四度的公演,導演特別徵選了新的一批演員,並且適時調整了戲劇一些細部段落,以便更貼近表演者本身。
演員的情感張力十足,其中吳凱詩(同時是千載一念的助理藝術總監)表演非常亮眼,無論是一開始父母離婚的橋段,與妹妹的親情對話,揪著觀眾的心,再來演繹完美乖乖牌的獨白,以及陳述遭到性暴力的無助、幕落前的清唱,真摯感人。形體與編舞也是這齣戲另一個亮點,非寫實的肢體以疏離感拉出層次美感,不至於因為太狗血的劇情,陷入自溺危機。
幾點想建議的地方,Me too的part,一開始的男女共舞過於直白,女性必須以性感的肢體,成為男性霸權下的「他者」,肢體語彙的敘事感稍微薄弱,加上表演者能力不一的肢體,顯得零散零亂,雖以光影手法帶給觀者想像,但最後以對峙、獨白結束對於性暴力的探討,過於狹窄過於單一,且顯得有點便宜形式的媚俗。
反抗中國集權(街頭抗爭)與探討升學壓力、人際霸陵之間的戲劇比例也可以再調整,我看到升學考試段落一再出現,但段與段之間的串聯可以再思考順序,戲中有三大段討論到考試的荒謬,女神乖乖女的獨白、名流母親與前三名的女兒在教師辦公室的對話、三個比慘的十歲小學生(其中還有一個被性騷擾),為何三段戲劇錯落在其他橋段,探討、嘲諷的事情如此接近,不太清楚這樣的選擇,因為不是線性戲劇,所以拼貼的形式、比例更需要精準。
戲末了,演員穿好鞋,打開鐵門走出室外,是一個巧思,讓這個作品有了喘息的希望,似乎還有好多還沒說的話語,隨著氣球隨風飄蕩著,很詩意的意像。
雖然寶藏巖空間非常小,但特殊的地理環境加上當天演出下著雷陣雨,雷聲大作的背景音變成一個加分的天然音效,這是藝穗節特有的風景。
演後導演非常努力說著不勝標準的「普通話」,期盼可以再來台灣說他們想說的故事。請務必要再來啊,我們願意聽!在台灣的我們一直關心著香港的處境,
天佑香港。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邊境71號

宇琪

2019/08/28 19:30

點閱率:213

1110.50

那些還未說的…

不論在哪裡,似乎都是別人說的太多、體制說的太多,而我們說的呢?

以青年作為主題發想創作,不算是個太特別的議題。但是在現在這個敏感的時機,由香港關於青少年的議題被拿出來討論,而這不是只會發生在香港,全亞洲應該都是。

此劇結合戲劇、舞蹈及音樂的表演,雖然討論的內容很深層、甚至是有點對這個時代、社會感到無可奈何,但卻以相較起來輕鬆的方式呈現,讓人印象深刻。劇中所使用的流行歌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雖然,說了那些曾經還未說的,但,好似從來未說過,這難道就是現實中無法處置的無限輪迴嗎?值得讓人深思。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邊境71號

方靜琦

2019/08/28 14:30

點閱率:334

11110.5

關於,那些還未說的…?
那麼,哪些已經說了…?
或者,哪些可以說?哪些無可言說?

大人說的太多,社會說的太多,旁人說的太多,制度說的太多……?
那麼,是不是也應該換青年(*註:依據聯合國青年議題官方中文網站定義為十五至二十四歲之間)來說說……?

當「青年」作為編作劇場(Devising Theatre)的創作核心議題時,我們不得不先回頭審視創作團隊所處的生活環境與成長背景,藉以試著梳理該演出的發展理路以及所欲呈現呼應的現實;甚或亦可說是,當「劇場」作為創作成員生命的自我追尋與辯證、作為社會的集體挖掘與療癒的一場儀式之外,「可以說的」和「可以做的」還有甚麼呢?

香港,作為這個演出的背景,本身就極具故事性了,無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是當下正在邁向的時刻未來。這齣於2016年首演,以當時香港青年自殺事件頻傳為創作關照的緣起,在歷經數次成員的更迭,拼貼重組並加料社會時事而成目前所見的四度版本,其間亦可窺見此部作品存在持續發展的可能與力道。誠如曾經所見許多「青少年劇場」(相較於香港的「青年劇場」,臺灣多稱如此)的作品內容所提示的,所謂大人與社會主流價值眼中的爛草莓,真的僅是不堪壓力所造成的無端敗壞嗎?還是如主創者所明示的:「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人」呢?——單就此一視角,我們即可深深感受到,當代香港青年成長過程裡所遭逢的種種不可承受之輕與重,儼然業已普遍存在於所有華人社會,甚至是世界觀點中的亞洲生活圈。於是,那些還未說的,狀似老生常談的Cliché;然而也因為如此,卻愈發令人省思,何以那些還未說的,似乎即是那些已然由歷代青年一說再說,卻依然無能改變、一再借屍還魂的無間現實?

一如多數編作和青年劇場所經常體現的精神,拋出問題的本身並非在於得以獲致單一答案,更具價值的乃是在於追求答案的過程中,所引發的種種思辯以及更多的疑問與命題。馮世權編導帶領著【千載一念】提供了一疊拼圖,其中除了有共創成員所真誠赤裸呈現的吉光片羽,值得玩味的是,現下(抑或曾經)是青年的我們,或許也可以在那些還未說的、以及無可言說的佈局其中,找到我們生命角落裡相似或雷同的那一塊Missing Piece……。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邊境71號

黃蘭貴

2019/08/28 14:30

點閱率:549

11111

在昔日為住家空間、坪數相當小的寶藏巖藝術村邊境71號,表演者與觀眾之間就如日常生活中人際互動距離。在如此親密的劇場距離看著年輕表演者演出,能量一波一波打過來,讓人正視著未來要撐起這世界的年輕人正在面對什麼樣的人生。成年人,無論身為父母、老師、上司,甚至廣義的長輩們,可能曾經或正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未能理解或拒絕理解年輕朋友們的所思所想與感受,而逕自以成年人權威造成年輕一代的困境。在觀賞過程,時而泛淚,時而會心一笑,但隨即意識到殘酷事實,時而想問:這個社會是怎麼了?

這齣戲源自2016年由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學生,在老師,亦是本劇導演馮世權帶領下編創的作品,上週才剛在香港完成第四度公演,每一次再演出,會依當時情境再調整議題內容。雖然創作起源是當時香港青少年自殺案例增加,但這幾年青少年所面臨的困境並未改善,舊的問題仍在,新的問題又出現。其實劇中所呈現的議題,不單是香港特殊狀況,可以看見許多是現代青少年共通面臨的人生課題。

整齣戲是由一段一段演出帶出青少年所面臨的不同課題,表現形式結合戲劇、舞蹈及歌唱。很喜歡演員的表演,真誠又動人。也喜歡對於歌曲的運用,絕大多數是採用貼合情境的流行音樂,例如《浖誇》、《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用得非常貼切。表演者清唱著《我》時,令人動容,結尾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讓人在厭世情緒下仍保有希望。

受限於演出空間的侷限,表演者必須調整原先在劇場演出時,可以更放開的肢體與能量。字幕也是被迫要投影在對觀眾視角不是最佳的方位。團隊已經是就場地條件之下,做出最佳的呈現選擇,如果有機會,我會想看到它在空間合宜場地的演出版本。然而這個特殊空間也讓這齣戲的結尾可以有個在黑盒子劇場做不到的效果。

劇場是讓人看見自己與他人的場域,無論年輕人或成年人都能透過這個作品得到多些理解,或許能多些對自己、對同儕或對晚輩的關照。藝術的力量就在此。

演出場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邊境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