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其他

做夢好好玩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0.50
查看演出內容

陳明緯

2019/08/29 15:00

點閱率:229

11110

先肯定本作品的創作動機、概念與形式,以及演員的真摯、前台行政的親切與場內每個被安排妥善的小細節,再加上因現場氣氛而熱烈反應的兒童觀眾們,成就了一次成人觀眾亦非常愉悅的觀賞經驗。

先跟讀者簡介本作品之結構,結合多種偶戲形式與互動策略,第一部分為玩具劇場與物件劇場(的雛型),演出小扁(小蛇)的惡夢,朋友小鵝(企鵝)被壞巫婆抓走了;第二部分則由演員引導觀眾畫出自己的惡夢場景或感到害怕的事物,再由演員即興呈現;第三部分邀請觀眾與小扁一起打敗惡夢中的怪物,並運用光影偶元素與觀眾產生互動。

接著,想跟創作者聊聊作品本身。

在入場前,每位觀眾都會先挑選一個玩偶,可以發現直至開演前,幼童時而以個人作為玩偶的載體,扮演、模仿玩偶可能的聲音動作,還加入事件(想像物體等)發生;或作為玩偶的代理者,賦予其生命,並透過玩偶來說話,這些都屬於幼兒的自發性扮演遊戲,作品開演之前,好戲早已開鑼,而演員也自然地參與其中,陪著觀眾一起想像、扮演。然而,在「做夢好好玩」中,此玩偶的意義為何呢?或許是呼應演出過程中使用玩偶作為表演媒介,但在演出開始後,這個玩偶卻似乎暫時失去了意義。

回應上個問題,並討論「做夢好好玩」的情境設置,「做夢」這件事情似乎沒有被特別處理,包括呼應這個作品的對象是幼童,「儀式」是蠻重要的元素,或許能邀請觀眾一起入睡,營造夢的場景,並以入場時所挑選的玩偶作為「做夢」的引子,兒童睡覺時懷中抱著的娃娃,更能讓觀眾進入情境。

再承接進入情境這點,觀賞完第一部分的演出後,就能比較順利地請幼童藉由繪畫將惡夢的場景表達出來。在我觀賞的場次中,明顯感受到演出是吸引兒童觀眾的,但第二部分則因為引導與情境建立不足,所繪出的「惡夢」(或引導者有補充是讓你覺得害怕的東西)過度憑空想像,在接著被問到圖中的細節時,多數幼童是較難直接回答的,我們可以理解幼童的抽象思考與豐富的創造力,但此部分比較偏向幼童並未理解這部分的指示,而在當下創造了一個會讓人覺得恐怖的東西(怪獸),達到的效果與作為成人觀眾所觀察到創作者想引導、討論的並不盡然相同,是個人覺得最可惜的部分,也就不能說台上兩位絞盡腦汁想完成觀眾惡夢場景的演員,實在無法在這般難以捉摸的描述中完美呈現。

看到大家(成人與幼童)皆能主動又熱情地參與,可知這個作品著實吸引人,又因特殊且多重的互動模式(演員-觀眾、引導者-幼童、幼童-家長),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關於「做夢」,若是在鋪陳或是情境建立可以有更多著墨,不只是在劇情中敘述,而讓觀眾在進入空間、觀賞演出的這些行為,也被包裝在「夢」中,幼童可能會更感同身受;而關於「好好玩」,我想,真的就是好好玩!

其它意見:非常開心團隊願意在藝穗節或未來創作中,以幼童作為主要對象(而且看起來親子票房也不錯,是我對於藝穗節感到意料之外的事),建議可以多觀察幼童(長時間的陪伴與相處,能更加瞭解),或參考相關戲劇教育、幼童心理學的論述或著作,應該可以幫助創作者們未來的作品更加成熟!

演出場地: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

鐘煒翔

2019/08/28 15:00

點閱率:224

11110

以夢為題發想的此作,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以偶戲為主,敘述小蛇「小扁」與企鵝「小鵝」的惡夢;第二段交由觀眾畫出自己的惡夢,演員們則即興模仿;第三段回到故事,讓小朋友們一起打敗惡夢怪物。故事情節不複雜,不過包含相當多互動環節,演出有即興有偶戲有皮影有物件,效果皆不錯。整體的場面調度雖然很簡單,但偶有相當有趣的手法,例如,先使用手電筒讓小朋友動起來,再接上投影畫面再轉換成皮影;以及開演時觀眾一起拍手暗場,簡單直接地宣告這齣戲的調性。

整體而言,是場相當舒適的觀戲體驗,在這個藝穗節中少見的兒童劇場,很符合目標觀眾的喜好(建議三歲以上七歲以下,本人雖老了三倍不止卻也被場中小孩們感染快樂)。而進場時每一位觀眾都要選擇一個娃娃,看似很理所當然但以這樣簡單的物件也能讓成人觀眾放鬆下來。同時,此作也避免了多數兒童劇場硬要帶出教育意義或廉價道德教訓的窠臼,好好玩就好,而孩童們的笑聲代表著確實很好玩。

最後有一個題外話,小扁讓我想到魔法阿媽。

演出場地: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

黃馨玉

2019/08/28 15:00

點閱率:208

110.500

結合了說故事、偶戲與繪畫遊戲互動的親子演出。

用椅子圍成的方形空間內鋪著軟布巾或瑜珈墊 ,每個進到場內的大小觀眾,都可以選擇一個枕頭或是玩偶作為一同看戲的夥伴,演出前由演員帶領互動的方式讓小朋友漸漸適應燈暗的劇場空間,以及隱藏在周圍椅子下的燈條照明,用很溫柔與溫暖的方式關照著小小觀眾,營造令人安心的空間場域。

以夢作為發想的故事,引導著觀眾把自己的惡夢或恐懼的事物畫出來,並透過演員表演詮釋,重現轉化這些讓令人恐懼的事物。偶戲的部分很可愛,簡單的手指偶很好的輔助的故事的呈現。可惜的是故事本身並不有趣,惡夢如何被處理,如何幻化成美麗蝴蝶,夢境如何帶我們進入無垠的星空,故事與互動環節的設計編排鬆散也結束的草率。與觀眾互動的部分,也常常顯得尷尬而隨機。

在大人漸漸感到無聊的同時,看著依然興致高昂,追逐著光跑就感到開心的小小觀眾,想著這個演出會在小小觀眾的心裡留下了什麼?是否會讓他們有更甜美的夢境?

演出場地: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