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舞蹈

戀戀紅塵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
查看演出內容

2018/08/19 19:30

點閱率:475

1110.50

舞作的結構是邏輯、可窺探而完整的,自開頭的歌舞昇平,伊人離去的哀愁至盼不回歸的憤恨乃至聲嘶力竭的哭喊,起落完整平順,角色的情緒透過肢體展演的十分明確而精準,尤其二段的雙人舞蹈更是讓人投入其中。

可惜的是,四十分鐘的演出,在節奏上掌握的稍有欠缺,很多部分就是差那麼臨門一腳,開場的艷麗青樓表達了卻不構膨脹,歌曲的重複性不夠悠長遙遠,更衣的部分讓我覺得觀賞的過程被打斷了,張狂的男舞也顯得不夠合理。

在表達橋段與彰顯情緒的企圖心上,表示的夠明確但卻讓人有三成應可更上一層的缺憾。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2018/08/19 14:30

點閱率:440

11111

這是今年藝穗所有看到的演出裡面,最能深深打動我的作品。

故事頭與尾的呼應,一直到劇末才讓人顯得大夢初醒,驚覺自己已經度過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不論是沉浸在劇場,又或是沉沒在自己的回憶之中。起初一段捷運意外事件,觀眾還沒準備好,演員也還在朗讀的生硬的詞語,直到拉開了透明布簾,刷的一聲好像宣告著:我們來了,要把心臟掏出來給你看了。

三名少女之間,演員在彼此不同的關係、人物、說書人等不同角色中飛快而不著痕跡地變換,情緒上加強了主線角色的情感張力,功能上上也讓演出順遂的走下去。演出中捕捉了太多生活中 - 青年生活中太枝微末節的細節了,好像透析了每一個寂寞、脆弱、缺乏未來與踏實卻又懷抱希望的青年,生活中的掙扎與努力,還有無數個錯誤的決定集結而成的現在。

空蕩的舞台透過適度閃爍、調色的燈光,簡單卻鮮明的交代了場景,透過技巧性地晃動燈管甚至取代了聚光燈的功能,也搖曳了角色的情緒。難以名狀的角色情緒或是章節註解,使用了FEMALE字句的交錯與排列組合,簡潔卻饒富趣味。原本想這樣空蕩的劇場沒有麥克風的幫助,會否最終演員會沒辦法持續發出宏亮的聲音表達情緒,直到麥克風上台才理解,沒有耳麥是為了凸顯出站在麥克風前面更激烈、強悍的情緒,更堅毅或是更歇斯底里的吶喊。

若要用一種可視的畫面來形容這齣劇,我想那會是微小又混濁的漩渦,一個又一個,層出不窮的誕生,最終成為一道無人可以窺知全貌的巨大星懸,旋轉、混濁、汙穢,又帶著一點微不足道的光芒。

演出場地: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2018/08/18 15:00

點閱率:322

10.5000

或許是文宣的關係?我一直期待這是一個音樂與戲劇魔幻交錯的劇場,但是實際上它是一個演奏會。ok,不要帶著過度的期待進入劇場,既來之則安之,但是最終我仍然是非常坐立難安的狀態直到演出結束。

以一個專業的演出,我想僅有在演奏上這是一個到位的演出,其餘的部分,不論是舞台後方的投影、台前的裝置,都讓我感覺得有點零落。左邊編織的青年雖然在劇場最末有作出解釋,但是事實上它放在舞台的那個位置,沒有表現與互動,其實是有點不明所以的。投影的影像也很難讓人投射任何心裡,並且過度的未經設計,顯得很粗糙,甚至負片效果的插畫,當初在網路上看到預告片我以為那是預告片情況下所以低成本、快速以求先行上線廣告的成品,萬萬沒想到那竟然就是正片。曲目的編排也給我強烈個人精神的散發的感覺,或許以獨奏會的角度來看,是會非常討人喜歡的,但是當她該是一個完整的演出時,卻顯得鋒芒畢露,整體規劃不夠完善。

前台的裝置也顯得粗製濫造,缺乏故事交代的功能,最後整齣曲目的意義顯得太過自我了,而且心境上顯得有些侑志強作愁,我想這算是個人喜好所以感到反感,但回歸到一個多人專業及成的劇場製作,或許某些部分還是應該撥給專業的人來製作會更好。

演出場地: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2018/08/17 18:00

點閱率:426

11111

近幾年在手機遊戲市場常常出現一類接近文字遊戲的類型,在宇宙中探索,卻像是一個鮮明、美術精湛的成人童話繪本。在觀看《psyche》時不停給我這樣的聯想,一個藝術高度驚人的成人童話。

在節目單中揭示,製作單位僅有三人,卻完成了這麼高水平的戲劇舞蹈讓人讚嘆。演員一身非典型"機器人"的服裝,卻透過開場動作的預告上揭示了這是一場默劇演出,在舞蹈動作的編排上似乎設計出了一套讓所有觀眾都能進入、融入而不覺突兀的教學SOP,第一次說明角色、第二次演示事件、最終創造美感,同樣的舞步中微妙的變化堆疊而成的高度,和淺白的劇情推展與豐滿的表情,因為是默劇而不顯得突兀,三者融合成為一齣精妙、簡潔又雋永的演出。

演出場地:思劇場

2018/08/16 19:30

點閱率:301

11110

背景的設定值覺得讓人想到地下社會,但是兩者呈現的手法與慾表現的意涵截然不同,在一連串自白式的演出中,持續的營造了壓抑、冷澀又驚狂的氣氛與緊縮感。

演出的畫面是非常好看而精彩的,略帶青光的空蕩場景伴隨著劇情推進而自然轉變的裝置佈景,透過精實的設計讓整場演出推進毫不拖沓,燈光與音效的運用也很好的烘托了氣氛,特別覺得三位女性演員的演出特別精彩,猙獰的面容讓劇場的恐懼與壓迫感籠罩而上。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2018/08/12 14:00

點閱率:358

11000

我想對大部分觀眾來說這會是一個正面評價,並且會覺得好看、有趣的作品,也確實在這齣作品上,觀眾現場的反應、整個看戲的過程都是愉悅的。從起頭的地理介紹慢慢帶入到角色(或說創作人)本身的心理情緒,最後到劇場人的掙扎與迷惘結束,以笑中憂鬱的方式來表達,我想這會是成功且愉快的作品。

但是回過頭來檢視戲劇本身,我認為這是一種偷懶取巧的做法,從自生劇場的經驗來編劇,太多的時間訴諸呢喃於自身的經驗了,以一個藝術創作的角度,這樣的作品究竟想傳達甚麼樣的核心價值呢?即使同樣是訴諸於個人經驗的演出,或許也可以從這些內容中理出一些主旨與脈絡,但在這次的呈現中,尤其至最末段彷彿變形記的模擬,卻仍讓觀眾觀看著創作者在自我認同的掙扎之中,不免對於購票進場的觀眾不太負責。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2018/08/11 18:00

點閱率:378

11100

如果是一個很熱愛這樣儀式性舞蹈、聲音與演出的觀眾,我想是會蠻喜歡這個作品的,包括場地的設置、自然天光的變化和斜角燈光製造的效果,樂器的使用和舞者與樂器之間的配合,同時精良的音響設備和披掛荒原感的服裝,各方面都足足的襯托了這個表現女性化、歇斯底里、社會性壓迫以及和解等氣氛的演出。

但相對之下,節目的演出節奏過於緩慢、舞蹈本身似乎不夠到位,是我認為節目不夠好看的原因。從開場到漸入動態,中間的過程非常久,製作單位大概也不能忽視場中已經陸續有觀眾忍不住拿出手機來刷的慾望。其次是舞蹈本身,在會社員上班橋段,因為肢體與日常生活有連結,可以做很好的想像,但是當穿著制服的女舞者來到歇斯底里的掙扎時,舞蹈本身似乎缺乏韻律與肢體的靈活性,另外兩位面具舞者的演出也給我這同樣的感覺,甩動臉上亮片掛珠的動作也顯得稍稍有些刻意,燈光色彩的使用與沙石的印象因為在作品中缺乏線索而顯得不明所以,流於形式。

或許這樣希望看到一個較為豐滿、靈動的演出是自私的想法,對演出單位來說這樣的評論是不公平的,畢竟這些空白與緩慢,在演出來說可能考量是必要的設計,針對這點我想就就不宜多做評價,回歸到個人喜好吧。

演出場地:臺北國際藝術村_頂樓

2018/08/11 14:30

點閱率:326

11100

戲劇本身的情節明確、合理,美術燈光等各方面都到位,開場席滿且多半是社區人士的情況讓人感受到團隊在社區邀請部分應是下足苦心。

雙舞台的應用雖然有帶入,但是在對白與情節商缺乏呼應顯得有些可惜,特別喜歡女兒一角的演出,把子女對母親那種擔心、操煩卻又帶著不耐煩、不諒解的矛盾與衝突表現得很好,相較之下母親的演出顯得比較平面一些,語調、抑揚頓挫都讓人感到平穩慵懶,不甚喜歡。

除了以上,對於情節還是稍微有點微詞,家中家境狀況和賣房的行為,收租收勞務費、賣藥(假藥嗎?還是)等小細節,似乎不那麼具備邏輯性,女主與男配的互動應該是針鋒相對、衝突的,但是卻又沒那麼強烈,顯得劇情推展有些情緒上的懷疑。女主的創作計畫在名詞與計畫內容的解釋另外顯得有點尷尬、不入世。

整體來說是一齣製作精良,企圖明確且到位,並且帶入了相當良好在地性的製作,雖無大起大艷之處,倒也算是劇場佳品,只可惜套路過度單純,很容易預測到劇情的發展,也因此情緒的引領就顯得比較欲振乏力。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2018/08/11 15:30

點閱率:441

10000

不是非常喜歡這場演出,尤其在謝幕後看到演出團隊參與了《我的50呎豪華生活》的製作,對於這樣的製作結果覺得有些驚訝。根據簡章的介紹,這個作品嘗試把觀眾帶進屬於「他們」(這邊我想是創作者)的記憶房間,如果這是這個演出的企圖,我想針對我自身的感受,結果是失敗的。

這場演出的空間設計給我一種儀式性的氛圍,如果這樣灰暗、沉靜、冰涼、儀式性的空間是團隊想要傳達的,這部分是成功的,但是以詩作為主旨,詩歌在裝置播放下其實是聽不清楚的,而能讓觀眾進入文本的詩全文紙卡卻是在演出最後發放,以至於這個引子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接收到。

其次這個能夠自由走動的空間,讓觀眾有觀察的空間,但是除了那一直不停運作的tap帶之外,其實也沒甚麼好看的,所以這個開放式空間就顯得很沒必要或是浪費了。

其三是演出團隊應該是三人,演出期間在空間的移動 (女性的自由移動、兩位男性操作裝置),感受不出這是因為技術上的必要而出現,還是這是演出的一部分。如果是技術上的必要,那他是打斷演出的,應該可以克服讓這樣走動、操作、交頭接耳的部分消失在舞台。如果這是演出的一部分,那我感受不到他要傳遞的訊息,穿著日常的服裝甚至掛著工作人員牌也讓人感覺不出這些人是演員。

雖然演出的主旨是空間、環境、記憶點的營造,但是卻有諸多營造的細節沒有細心經營,使得主旨傳遞失準。但是迴聲和裝置的應用,以及最末聲音的呈現讓人越顯舒服,漸漸進入佳境,享受與沉浸在噪音環繞的空間之中。期待演出團隊能夠在花費更多心思在「呈現一場完美的演出」上,相信會有更棒的發展。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

2018/08/06 19:30

點閱率:435

10000

姑且先不論優劣成敗,在這現場如此水準的燈光、音響、收音硬體的限制之下,我想再好的演出與劇本都很難成就其應有的發揮,暗幕之後沒有馬上解決硬體問題,更讓我頗為訝異。這慘不忍睹的失誤,就不多提了。

戲劇本身部分的表現頭初是可圈可點,第一幕角色之間各自的電話交談,不僅交代了角色的身分同時也顯現了其中角色的個性。因此開幕戲之後我是非常期待的。在選材上其實有點限定了在相關領域稍有認識的觀眾,才能夠進入其中,這在拉近觀眾上是有點吃力不討好的,不過角色之間的個性、工作內容的交代,能用短短兩幕就交辦清楚,也算是表現不俗。但是其後或許因為過度冗長,承接就漸漸顯得欲振乏力,甚至可以感受到角色情緒面的疲倦,到了終末幾場戲甚至接近棒讀的狀況,不僅演出疲軟、作為觀眾我也漸感不支。

換幕的太過頻繁,轉場時演員進出又無法在情節橋段設計上做到無縫接軌,導致情緒不斷中斷,並且眼睜睜的看著演員來去,可惜了可惜了這個左右進出場、玻璃屋似的有趣空間。
其次劇情面稍嫌太過平面化了,人生的可能很多種,如劇中一脈相承的職涯規劃與角色個性,實在讓人難以相信,演員為了自始至終持續這個角色個性,而沒有角色的成長、變化或突破,也讓劇本失了真實與邏輯性。

其次部分橋段幾乎可以省略,比如換場時的指令、令人納悶在劇情推展上有甚麼意義的一千萬支票,成了到了最終也無法解釋的謎團。和黑帽造型宗教式的吶喊顯得歇斯底里,這樣的角色個性似乎更適合在有限的情節推進中交代,可能是更不留痕跡的作法。

整體而言,黑色懸疑的情節與"後來的我們、從前的我們"這樣的結構稍嫌老套,雖然這樣的本也有機會表現亮眼,但是這次我想即使是精準到位且風格統一的服裝設計,仍然是難以力挽狂瀾了。

演出場地:濕地Venue- 5F

2018/08/05 19:30

點閱率:382

11000

婚後動物感傷以自白式的演出,五位演員分別演繹出個性與經歷不同的五位女性角色與其愛情心事,四個章節談到不同的主題,但是五位演員、四個段落圍繞的主題太過單一,氣氛從第一段就一路維持高點直到最終,讓人聯想到園子溫《這不是色情電影》中,被資深演員以嘲諷手法指責的高張力演出。
對著遠方大喊的橋段個人蠻中意,彷彿電影《情書》中的藤井樹,向著過去的自己揮別,感受到了些微心情的平復,但是接二連三的使用這個情節,以及同樣高張力的大喊,使演出讓人疲累,可以感受到演員努力表現與用力,但是導演沒有好好地掌握情緒的間歇、節奏,甚至讓人都替演員感到有點尷尬,非常可惜。

在美術部分,演員的服裝算是掌握明確,但是諸多不夠細心的小缺陷,比如衣服的熨燙整理、面料質感是否符合角色的形象,包含衣服脫線等小毛病,在小劇場演出時都非常醒目,不可不慎,尤其五位角色的黑色內衣,若是要統一的服裝,盡量不要選擇各自帶有不同logo的品牌服飾,以及會反光的尼龍面料,都會讓觀眾無法融入。若有強烈的奔跑動作,也必須選擇包覆性好的服裝來減少對表演的干擾。

角色的面妝並沒有針對服裝或是角色特性規劃,選擇了裸妝的形式,在此形式下妝髮定型可以多下一點苦心,演出到後期凌亂的程度非常嚴重,若導演沒有想要追求這種凌亂狼狽的感覺,可以適度的調整。場景的布置與與道具使用個人給予正面評價,尤其空間氣氛的營造,十分融入劇本想要呈現的故事,道具尺寸與意義也算是恰到好處,十分成功。

聲音部分,背景音樂十分動聽且選擇得宜,風格多樣而優美,值得推薦,但是演員沒有配戴麥克風,音樂的 in/out 又缺乏設計,讓演員嘶吼的非常吃力,需要謹慎思考。

整題而言,整齣戲劇的重點明確,圍繞著主題從旁發展,但是五位演員的比重、情節節奏的掌握,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私心特別喜歡第二段「情人物件」,讓人覺得短短十幾分鐘濃縮了五部《東京愛情故事》等九點檔愛情劇的情節,如果喜歡這種都市愛情小品的觀眾,衝著這一橋段可以考慮進場欣賞。

演出場地:藝・風巷- 2F

2018/08/04 19:30

點閱率:1210

11110

離婚事務所以A劇團著名的阿卡貝拉音樂貫穿全場,以歌舞劇的形式演出,三條關係線分別為"女主/會計"、"爸/媽"、"客戶/丈夫"分頭發展,並透過單一故事線交會貫穿,段落分配恰當且鮮明,整場演出故事節奏明快、清晰,為一編劇、邏輯、音樂製作與製作皆屬精良的小品。其中幾曲樂曲帶著濃厚的2000年華語金曲的影子,尤其讓我聯想到無印良品的前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摩登感,作為七年級末段的我,代入感十足,回味無窮。

其中提出幾點拙見:

和聲與主聲的音量與編曲音量控制可再做調配,襯樂與主聲有互搶的問題,導致部分歌詞無法聽清楚。同時,部分歌曲作為引領氣氛、貫串主旨的重複使用,可以有更多元的編曲,稍作區別,能夠更顯作品的精緻與完整。

場景部分,十字架、桌椅的擺置使用,在最有限的硬體設備內創造出鮮明的廠景,精簡卻高明,讓人讚許。燈光的運用可以看見回憶橋段、夢境與現代時間軸的錯別,但可以在色調上有更活潑的使用。舞蹈部分稍嫌薄弱,可以有更精彩的發揮。

故事情節部分,以一言說明的話,這是一部「我以後怎麼教小孩」的故事,作品主軸明確且採取半開放式的討論,帶到了教養、原生家庭、情侶與開放式關係、多元成家等議題,編劇企圖心強烈,實際演出的體現亦是不俗,以親子取向的話,資訊量算是充足完備且圓滿收尾。但因故事線多且廣,若要嚴格批判,以探討"家庭關係的無限可能"來當作主軸,還是稍嫌深度不足。

片尾類似彩蛋的預告可能可以發展續集,透過接續性的單元劇模式,豐滿腳色背景,開創更多的主題探討,不論在社會意義或是戲劇本身的進步空間,個人都是非常期待。

演出場地:艋舺龍山文創B2-展演廳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