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2016/08/17

藝穗俱樂部系列分享會《港澳喉嗨森》


節錄自 8/9藝穗俱樂部舉辦之「港澳喉嗨森」講座
主持人:于善祿
與談人:陳巧蓉、王蘊芝


隨著藝穗潮流的滾動,台、港、澳之間的藝術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因為交流所以發現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藝穗特色,例如台灣藝穗節的表演場地非常多元,有咖啡廳、展覽空間等等;澳門藝術節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團隊可以專注在自己的演出。而對參與團隊而言,除了作品上的分享,在幕後的執行製作上也有很好的借鑑,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藝穗文化吧!





澳門城市藝穗節的演出團隊可以透過官方徵選的方式或受邀演出來參加,而今年澳門城市藝穗節是澳門文化局接手舉辦的第一年(原先由民政總署主辦),從以往十一月舉辦改成一月,對表演場地也多了歷史建築的選擇。澳門可以說是由環境劇場起家的,這是澳門城市藝穗節最特別的體驗,像是除了開幕活動也有很多街頭演出,或是表演場地會在工業大廈裡面,外觀是非常普通的大廈結果裡面卻是一番完整的劇場天地。可以說,澳門城市藝穗節的表演空間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趣。

香港民化藝穗節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也是採自由報名及邀演的形式,會針對當年主題來邀請劇團演出,藉由主題可以認識今年策展人對城市的想像,而藝術家們也會透過主題激發出新的靈感。最特別的是只要想要參加香港民化藝穗節的團隊,在活動期間都可以隨時加入,即使是到藝穗節的最後一天也可以報名參加。于善祿老師分享一個曾經參與過很特別的演出,是讓大家在街區內行走,由表演者帶領觀眾一個個介紹周遭的環境及其發生過的故事,讓參與的表演者可以完整的熟悉藝穗節演出的場地。



臺北藝穗節最特色的地方是沒有任何限制的表演以及多元的空間,例如咖啡廳、酒吧、畫廊等等,這些生活場所與表演的結合打破了對空間的既定印象,可以說臺北藝穗節是全民運動,就是像這樣的沒有限制每年才會有新的場地、新的團隊願意加入藝穗節的行列,讓活動更加多元、開放而自由。 
 
空間,在藝術不設限的藝穗節裡佔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僅是對表演者的挑戰也是給觀眾一個新奇的體驗。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