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不要叫我禿頭女高音,叫我禿頭女高音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5
查看演出內容

許孟霖

2018/08/17 20:00

點閱率:494

11110.5

好久沒看到這個劇本被演出了,還以為這劇本此後只能在課堂上呈現。除了有待商榷的英國風,這文本似乎有越認真演越不正確、演得越刻版卻越加荒謬完美的感覺。生硬翻譯的台詞文字,在這場演出中竟有如卡提諾狂新聞常用的google語音般貼近現代社會、現場環境音、木造建築甚至演員跟觀眾的距離,也為這齣戲大大地加分,難不成,這時代是這劇本重出江湖的最好時機?

不過,在看完之後,除了佩服團隊的勇氣外,還是忍不住去思考關於整體演出成敗之外的事。不得不誇的是導演調度相當到位、團隊演出的節奏感掌握得也很好,舞台道具也很有想法……不可思議的地方,反而是觀眾的反應常常落拍,無法像單看文本時精確,但這可能不是團隊的問題,而是這文本有許多地方已不合時宜(就像《犀牛》裡面對於邏輯的辯證)造成的落差。

一般喜劇會先建立起應有的邏輯再加以打破,而這劇本的邏輯建立並不是在文本之中,而是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流行的話題,所以,從第一幕第一場第一句開始,就是一路打破、打破、打破……因此,少了期待看到禿頭以及期待聽到女高音唱歌的觀眾,可能就無法體會這劇本的深度幽默。換言之,當今社會的荒謬可能已超越了這個劇本,讓我在走出劇場時,打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英國式的冷顫。

演出場地:阿嬤家- 2F

許孟霖

2018/08/11 10:30

點閱率:497

10.5000

明明是要打破刻板,卻淪為刻板的俘虜。本劇本集結網路流行用語、時事之大成,卻只停留在口頭上的取巧,少了背後關於人性的探討,也鮮見母女、親子關係的省思。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境外,許多台詞聽來格外刺耳可鄙,加上不熟練的呈現及舞台的單薄,成就了一場難以下嚥的體驗。雖標榜「親子關係劇場」並加上了會後座談,但以劇本跟演出本身來看,親子兩造和解的路還相當漫長。

看戲的時候一直想到邱琪兒(Caryl Churchill)的《心之所欲》(Heart’s Desire),一戶看似平常的家庭在客廳等待女兒歸國,卻因為大家話語中的「歧出」而不斷重來,在這重複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大家內心的恐懼、複雜的關係、家庭的壓力,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愛,提供給創作者做參考。

演出場地: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許孟霖

2018/08/10 19:30

點閱率:468

110.500

雖然看來像是成果發表,值得誇獎的是演員本身的可愛與熱情,希望這熱情能持之以恆、繼續精進。在短劇部分,除了演員本身的基本功、投影技術以及丟接的缺失外,故事也說不上精彩,一些奇想妙念應該可以發揮得更好。即便是來自於演員本身的故事,但缺乏主題與建立規則,讓整場看下來有些一頭霧水、摸不著頭緒。除了一些誇張的聲音肢體外,有趣的喜劇在「情境」上的衝突更加重要,不然很容易淪為鬧劇。

即興的部分讓人比較放鬆,有了主持人,目標也比明確,演員基本功力跟魅力優劣立判。但即便是即興,為什麼要在這裡玩即興遊戲?除了取悅觀眾之外還有沒有更深一層的內涵?例如可以加入競爭的元素、或是結合之前的短劇來個變體,不然一旦演員能量鬆脫,讓觀眾體驗到現實感,就很難拉得回來。即興很多地方的節奏與反應上仍待加強,例如「專家訪問」的環節,give and take還有幫助對手等即興細節上似乎還是差強人意,或許可以參考藝穗節其他的即興節目,彼此交流分享,讓整體演出更加精緻。

演出場地:伊日講堂

許孟霖

2018/08/10 14:30

點閱率:338

11110

本劇源自於《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我相當喜歡的一部電影,也曾經想過把它搬上舞台,不得不說當時的猶豫在這次的演出中得到了驗證:第一是不得不提的在地化,既然是改編、又是以辯證為主的內容,文化差異絕對是個問題,搞得不好就會卡在中間,台上台下都尷尬;第二則是缺少出入場又無法使用鏡頭語言與細微配樂讓觀眾聚焦,要如何維持高強度的可看性?除了對真相的渴望,這齣戲在舞台上能夠好看、甚至超越電影的精彩嗎?如果不行,那為什麼要改編呢?難道只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知道這個(原本更有趣的)故事嗎?

值得讚賞的是這次的演出,演員表演質地相當統一,甚至年紀、資歷上的表現我覺得都令人信服(畢竟劇中特意設定了好幾位專家)。但在搬演時我不停思考,導演其實可以再大膽、有野心一點,許多電影辦不到的,舞台有更多技巧、技術可以處理,如果我們是透過一層玻璃或薄紗來看這整齣戲、如果我們就是那些原始人就是John口述的那些時代的居民、如果這個納豆劇場(原製茶工廠)能跟神農氏結合,多點台灣文化虛實參半的歷史……會不會更能「刺」進觀眾的心裡?如何讓這齣戲跳脫知識份子間的閒聊,讓它更接地氣?能不能讓我們跟劇中人物一樣,感覺到自己的信仰被冒犯,而不再事不關己?

找出台灣人的信仰,再想辦法打破它,沒有做到這一點,這劇本就很難在台灣成功。而這不單只是本戲創作者的選擇、也不只是近期台北藝穗節的狀況,更是所有台灣藝術家所面臨到的挑戰。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許孟霖

2018/08/07 19:30

點閱率:778

11110.5

首先必須大力讚賞演員們的咬字及嘹亮聲音,這或許應該是劇場演員必備能力,但在偶像劇年輕演員、網紅的模糊咬字和無力發聲大量轟炸下,不禁想稱讚台上年輕演員熟練地兼顧常民語言及劇場專業。清晰口條加上每位演員易於辨認的聲音、不過於複雜的故事軸,即使閉上眼睛當成廣播劇收聽也能完全理解劇情。除了聲音歌聲精彩之外,同時飾演事務所案主劉小姐及「偷偷TALK TALK」交友APP的演員表現相當亮眼,兩個角色聲音轉換明顯,同樣是笑容,卻有憨厚老實和性感調情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切換得相當漂亮。另外劉小姐第一次在事務所得到離婚的建議時,人前保持著微笑不讓場面尷尬,但轉身離開時隨即露出擔憂神情,微妙的表情也讓人十分驚豔。

整場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歌詞,應該是不停出現的「以愛之名」。似乎是要告訴觀眾,婚姻問題不是因為沒有愛情,而是太多以愛之名的壓力最終把人壓垮。更弔詭的是,這個「愛」並不是夫妻之間的愛情,而是女性肩負著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母愛」。劇中的媽媽們(律師媽媽/陳太/劉小姐)在面臨婚姻問題時,都像是餐桌上擺放的那一支塑膠康乃馨,永遠不(能)凋謝、永遠不能放下對孩子的愛。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燈光。前幾次演員臉上follow慢拍有些干擾、但尚能接受,而最後陳太告訴律師離婚不是唯一選擇的那場戲,結束時演員已停格,準備燈熄漸暗,竟然轉為漸亮,雖只有短短幾秒鐘,卻打斷了原本的惆悵氛圍。最後全體演員歌舞表演時,後方演員臉上身上更不時被打上黃光綠光等五顏六色……這對劇照師來說應該也很頭痛。

整體來說,《離婚事務所》瑕不掩瑜,好聽的阿卡貝拉和接近生活的劇情,絕對是適合下班後放鬆的小劇場娛樂。

演出場地:艋舺龍山文創B2-展演廳

許孟霖

2018/08/05 20:00

點閱率:543

11110.5

很喜歡這個劇本跟華江整宅這個演出空間,尤其今晚天橋下又有慶祝關公生日的野臺表演(?),各種吵雜的聲音跟來往的人群,搭配上偶爾經過的警車還有突如其來的鞭炮聲,反讓演出增添不少生活趣味,有什麼比得上夏夜吹過天橋的晚風呢?

劇組零活運用了各個空間,讓劇本更有流動感,除了有的演員聲音聽來吃力外,視線引導的非常流暢,視覺上的驚喜更是接二連三,喜歡在天橋上騎腳踏車、撐傘還有拿白布條抗議的畫面。不過,這劇本在搬演上,形式還是比較偏向一般鏡框式的想像,觀眾還是比較被動地在欣賞這個故事,注意力也難以持久。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原本劇本就有的,段落之間「解釋」的獨白稍微多了一些,反而跟觀眾的互動稍嫌不足。要如何讓觀眾本身也對於「幹傘」這件事更加有感,說不定可以直接操作?例如把觀眾寄放在前台的包包......噢,當我沒說。

劇本本身是我很喜歡的題材,有些猥瑣有些狂想,由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成為足以動搖國本的大事,令人想起了《比薩的滋味》、《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等作品,只是故事發展應該可以再飆得更瘋狂些,感覺這概念停留在雨傘幫就結束了,後面有些後繼無力的感覺,騎虎難下的主角後來的反省跟逃避顯得有些多餘,不得不說我非常喜歡裡頭警察這個角色,尤其開場給人的軟爛與壓迫感真的是台灣獨有,只是這個角色後來就消失了(還有白粉大哥跟口吃抗議人士),反倒是三位雨傘幫跟外景主持人陪著主角到最後,變成歌隊般的角色最後各奔東西,這結尾在感情上也較難取得觀眾的認同,不知道原劇本是不是真的在這裡結尾還是仍有後續?

綜而言之,劇本內容頗有黑色幽默的味道,在華江整宅上演街頭逃亡更有貼近台北市井生活的獨特質感,放鬆地觀賞一個有趣的故事,是個令人享受的夜晚。

演出場地:臺北水窗口 (華江整宅)

許孟霖

2018/08/04 18:50

點閱率:377

11100

內容有些發散,台詞也可以再精練一些。這幾年看了不少SOLO作品,大多以個人經驗出發,除了演員本身的功力、誠懇說故事的吸引力外,好的結構更是能讓SOLO加分。可惜的是本作品拼貼感太重,在主題上,「電玩」與創作者本身的連結有點淺薄,除了曇花一現的超級瑪莉與生死體悟的關連、以及過去感情的小片段外,其他諸如仙劍奇俠傳、庫洛魔法使(這應該算動畫?)都有些硬湊的感覺。如果能更進一步對電玩的類型、電玩的敘事方式、體驗與沉浸感加以深入探討,應該會有更有趣的火花產生。

舞台的佈置是令人期待的,只是除了揚帆出海那段之外,並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出現、道具也使用得有些勉強。或許,最後的大悲咒可以在布幕後面使用麥克風吟唱,更能讓人恍若處於現實與虛幻的中界、更有超脫死生之感。

演出場地:URS127玩藝工場(2小時場地)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