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喜劇/歌舞劇

家政少女-上鎖的房間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沈敏惠

2018/08/16 20:00

點閱率:585

11110

「單人表演」之不易,在於觀演關係和觀看位置如何適度而不過度、過程中刻意或不意間互動情節(肢體和心理)的自在而不至勉強尷尬、一人分飾多角的進退節奏與形象說服不感到脫序或突兀;當然,採用單人表演型態,應該不在於炫弄演技或自我滿足,其中必定要有表演者選用題材的理由、觀點和態度。

演出場地被佈置成凌亂待理家居現場,演出者妝扮成鐘點幫傭女僕萌樣遊走招呼,觀眾被引導席地而坐還有每人一份小零嘴和玩具球一枚,導演和技術人員共五名可愛男孩面對觀眾擠在角落工作檯輕鬆待命,演出前一切的看似從容自在、無事笑談,相對演出內容透吐的幾分神秘懸疑、魔幻推理,也是一種反差趣味吧。

一名家政婦女(少女)的如常出班日,有工作心得有日常抱怨,也不乏小小驚喜和小確幸。當劇情轉向戲中戲的電視談話節目並邀請觀眾現場參與票選,選邊站的投票結果只是二選一的戲劇路徑那不重要,劇中角色雙方辯論內容是否強而有力、言之有物也不重要,倒是過程中現場觀眾的公開表態是否顯現出真實人心與人性?劇場裡的虛實遊移是否在此刻提供了一種掩飾與迴避的當然性?這些才是之於觀眾和主創者最重要的挑戰是嗎?

被上鎖禁閉女孩的命運已經被決定,也想知道,那家政少女後來怎麼了?

演出場地:伊日講堂

沈敏惠

2018/08/16 15:00

點閱率:471

110.500

這個節目的成效如何,相當程度取決於團隊對場地空間的認知程度和處理手法。

空間回音多半硬體問題也不易排除,因此,演員們在發聲方式、語言速度、語意表述等技法上就應特別留意;尤其部分關鍵性獨白的吃字滑詞,尤其有些片段歌隊合鳴齊唱的參差錯落,尤其飾演中年哥哥演員較似商場演講而非舞台表演的投射拿捏,是否由於對空間狀態未能掌握並克服,因此暴露出這些表演上的問題?

觀眾席採扇形排列,並貫穿中央留出一條寬道供進出場或表演,是有些趣味的,但沒有高低也沒有錯位,不少地面上的地板動作(包括舞台上和舞台前緣的地板動作)因為角度因為距離未能設想周延,一些觀眾時而搖頭晃腦時而挺胸伸脖才能不錯失畫面。

演出中不時提到的「鬼方」,若解讀為「心魔所在」,似乎較可稀釋節目簡介所言是個「鬼故事」,也或可提供更寬容的想像與詮釋。兄與弟兩角色的對手篇幅不少也是重頭戲所在,但兩人不斷你來我往之間,缺少意念的深掘或脈絡的釐清,也不見情感堆疊後的驚覺或逆轉;兜著圈子不停問答,同樣的問題一樣的話語,重複重複再重複之後,讓人看得也麻痺了。

節目開演時間表訂15:00,演出現場在15:10開放驗票,約莫15:20正式開演,觀眾們在酷熱午後戶外排著長龍被不明原因拖延著無法入場,猜想也是脫離不了場地駕馭能力的相關問題吧。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沈敏惠

2018/08/12 19:30

點閱率:334

11110

45分鐘,4個角色,一景到底,一個如常早晨公園裡的人生巧合;結構清晰,節奏輕巧,確實適合如導演所言是團內所有演員必須經歷的一部基本練功戲。

劇中扮演孫兒孫女的兩位年輕演員,真實年齡猜想應與角色相仿,但困於角色描寫過於扁平以及篇幅太過有限,僅功能性短暫上場無多發揮有些可惜。相對之下,另兩名扮演高齡長者的青年男女演員,外在扮相難得不顯得矯情尷尬,角色厚度的內化功課做得足夠,自始至終語言形體與情境心態的細膩關照幾無閃失,頗為吸睛。

這節目因為是團隊的早期舊作重製,約略感受到在舞台樣貌、表演風格、甚至演前場宣和演後座談的導演話語中,都隱含某些對傳統的遵循,是否也算是對這號稱「封箱之作」的致意,只是當導演回應觀眾提問為何要將此作品「封箱」的原因,說出「封箱」之後是為有機會再「開箱」!所謂「封箱」竟是這個意思?

另外,在此微型演出空間,全數演員全程使用mini mic,不知有何特殊原因,透過持續機械化近距離的擴音效果,始終有著一種「臨即卻不真實」的隔閡感,稍嫌困擾。

演出場地: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沈敏惠

2018/08/10 13:30

點閱率:441

1110.50

年輕女孩,一心想當演員,一意上台表演,誠摯而堅定;同時,為了生活溫飽,兼職飲料店時薪店員。簡單的敘事,平易的結構,如何「小題大作」提煉出深刻動人,而不致流於「大同小異」的日常寫實,是這節目最大挑戰。

藝穗節策展類「我好揪節」系列,策展英文名稱《I’m struggling》註記著其中每部作品的樣貌氣味。這齣45分鐘單人表演的《杯傷茱麗葉 A Cup of Sadness》,貼近著主軸與命題,包括理想與現實的選擇掙扎、一杯杯手搖飲料背後的心酸苦淚、戲劇與人生的虛實幽幻等,情境具體,訴求明確。一人分飾多角的企圖強大,但在轉換節奏與形象描繪的拿捏仍差強人意。

劇中出現幾段仿影視作品的橋段,包括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中林青霞避兇追逐戲以及王菲搖晃備餐戲的經典畫面,與演出內容並非全無關聯,但嚴格來說,因為前有「經典之為經典」,模擬仿造若無法在意義上超越或創新,就顯得有些多餘了。

演出場地:大可樂 Duck Lab

沈敏惠

2018/08/10 15:40

點閱率:404

11000

看戲過程中不斷想確認幾件事:
1.這是一場「漫才」演出型態的閉門練習嗎?

2.所有段落好似都有個主題,但表述觀點在哪裡呢?

3.包括我在內的觀眾都有發出笑聲,但大家都是因為笑料和笑點而開心,或是其他「可笑」的原因?

4.是的,當前臺灣的政治社會經濟種種亂象和怪相確實讓人無奈又無力,但,假使複製模擬已然存在各日常媒體中荒謬醜態事件的手法也是一種創作的話,會不會教人更沮喪崩潰啊?

5.猜測團隊組合來自大學表演藝術相關科系(台詞中閃過),若此猜測無誤,一方面為各位在此酷暑期間願意為所學尋求精進參與藝穗節而鼓掌,但同時,也真心真切很想說,戲劇藝術和舞台表演需要「技」與「藝」的並肩齊步,尤其在多數同溫層和親友團的觀眾群面前,能否讓他們體會,劇場,是個「娛人」而非「愚人」的地方?

演出場地:URS127玩藝工場(2小時場地)

沈敏惠

2018/08/08 19:30

點閱率:503

1110.50

不似劇本,也不算讀劇,是一場私密的文字書寫分享會吧。

一位寫作者(也是這部文本未來演出導演)和一名朗讀者的互映,一張方桌和一盞燈泡的相依,極簡也極減之下全然凸顯口語筆墨下一字一詞的意象空間,觀眾可以自然也自由地建構著屬於各自的想像。

與契坷夫的劇作《海鷗》其實關聯不多,除了現場朗讀的六幕文本有部分借論《海鷗》劇中角色狀態,以及兩者皆描述與劇本寫作相關情節,明顯倒是編劇本身所懷抱的劇場夢與人生夢,似乎必得經由創作書寫,方得出口,作品深藏對自身情緒的療癒和尋求認同的善意。
包含誦讀、獨白、對話、議論等不同表述手法,是否使用麥克風以及由誰使用麥克風發聲,約可區隔出語意中內外虛實層次。文本論及不同亞洲(華語)地區的遊歷體驗,但每提及一處仍不外彰顯著書寫者對於戲劇藝術的全然浸潤。

一個邁向成品前的階段性呈現與檢視,未盡成熟、完整,但面對主創者誠懇並開放地聆聽與溝通,惟樂觀其成,期待來年。

演出場地:阿嬤家- 2F

沈敏惠

2018/08/08 14:40

點閱率:392

1110.50

挑戰臺北藝穗節首度「兩小時場地」確實需要些勇氣,由觀眾所能眼見的進場準備到散戲離場,現場觀感不失從容有序,自在愉悅。

一男一女表演者十足親和,人力有限之下身兼觀眾席接待到隨性邋遢「過於家居」的舞台裝束,雖然猜想表演者的刻意不拘也是創造風格,仍覺得在面對「表演」這件事上,需要心態的多一份慎重和約制。

三段漫談內容加上段落間的小串場,不同主題皆呼應尋常生活中的小確幸,沒有嚴肅說理但不乏人生哲理,吃喝玩樂話題中不缺當前議題探討,放眼觀眾席內共感度不低。

演出者創作意圖強烈並且認真,未來可就舞台表演的穩定度與節奏感再予加強,而最重要的是,請細心體會和確切關照所謂的「觀演關係」,節目稱之為「漫才」型態,究竟是「兩個人日常閒聊」或是「舞台上雙人表演」,在形式表現上仍有待精準拿捏 。

演出場地: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2小時場地)

沈敏惠

2018/08/04 15:30

點閱率:587

1110.50

一開始由六位演出者清楚說出,這是一個關於命運、詛咒、操控、偏執、反抗、犧牲的故事,而緊接的那句「一個關於人的故事」,是否意圖稀釋這部作品與劇名有所暗示希臘悲劇經典《伊底帕斯王》的聯想不得而知,但很清楚創作動機應是不脫對人性的描述、體悟與感嘆。

無論致敬或是挑戰,與伊底帕斯王或多或少有關的舞台戲劇版本多半悲抑濃重,相形之下,這場45分鐘的演出則可謂清爽俐落,有想法有態度但不過分自溺。

靈巧運用簡單的六塊色布和一塊黑布,作為身上披飾又時而當成擬人物件或運用光投製造意象;背板投射的流動影像與角色心境和事件情境相輔而不干擾,畫面穩定度和解析度的不甚理想則稍嫌遺憾。

以幾近無語言的身體動態與姿態來與觀眾對話,場地空間的限制使得部分場景有些施展不開是為可惜,全程燈光趨於漆暗,以致未能看清不少意味深長的畫面結構也是可惜。若排除各種硬體條件和技術困難所造成的瑕疵,仍可稱得上是個有誠意的製作。

其它意見:痱子粉的沾黏度高,清涼香氣重,與終局的畫面和情境不太相應,或應考慮其他媒材以達較佳效果。

演出場地:濕地Venue- 5F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