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劇場的方式解構、改編經典劇作「慾望街車」,標題仿作日本小說「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指涉將原作情節完全濃縮到女主角「白蘭琪」,為了追尋愛的不幸人生。做為一位閱讀過原作文本的觀眾,試圖從這些解構之片段,捉出線索拼湊出創作者對文本的呼應和解答。
演出從觀眾入場開始,觀眾先經過在「房間」裡看書的女舞者身旁,再到頂樓的戶外場地入坐,女舞者截取白蘭琪活在虛幻謊言中的精神病患形象,開始即演繹著孤獨又神經質的不安神態,貫穿至演出結束,稍後出場的男演員,以剪刀刮窗製造出尖銳的噪音,引介著接下來一連串性別和情愛的權力爭鬥和威脅。雙人互動的台詞滿是戀人絮言的無厘頭和反理性,從挑逗到被挑逗的嬉鬧追逐,進展到支配和被支配的give and take,再次的追逐卻是戀愛終局的反抗爭鬥衍生出的身體暴力。愛侶口中反覆控訴著「你騙我」,潛台詞是「你怎麼可以騙我愛上你」,因為愛情破滅所以「被騙的我,後悔了」,各種欺瞞的小手段是為了求得對方的愛情,所以「心裡沒有騙過」,只是沒有誠實。
演出後半段男演員擺弄白蘭琪的「屍體」,以雙簧模仿類似傳統戲曲腔調或是綜藝式的譏笑,如同原作中白蘭琪遭受的性暴力,讓我聯想起前陣子不堪的社會事件,「欲望街車」原作在問世的時代呈現的人物形象亦是當代中典型父權形象,不知結尾是否刻意翻轉了演出角色,讓男演員進行最後的獨白,女舞者成為旁觀的引領者,牽精神失常只願活在虛幻之中的「白蘭琪」下台。
從舞者訓練出來的姿態和身體以及控制動作的精準度看出女舞者的功底,激烈的動作設計必須考量到演出戶外粗糙的硬地板,保護機制或許反而成了一種表現限制。同理可證的限制也包括燈光設計,都市夜景襯托的人工燈光閃爍是種特有風情,演出本身的打光卻顯得單調,整體來說,仍是瑕不掩瑜。
其它意見:演出前台有提示,演出過程中只要不阻礙演出,觀眾可以自由變動座位,不過我觀賞的場次,觀眾都滿規矩沒有移動,演出中一些走位的確會造成視線障礙。另外,戶外場地的關係,演員的正常音量就相對顯得過小,會有聽不清楚台詞的狀況,尚有改善的空間。
演出場地:臺北國際藝術村_頂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