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策展

無盡閃亮的哀愁 -The Boy Mermaid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
查看演出內容

許瑋婷

2018/08/10 16:30

點閱率:603

11110.5

這個故事是否可以說是一個同志尋找最初的戀愛的故事?
表演地點在剝皮寮「僻室」,原為「日祥旅社」,觀眾從建築物的後門進入,穿越兩三間極窄小的房間,最後來到閣樓。演出也就利用閣樓和地面層的落差形成表演的兩種空間,也讓觀看者必須前後上下來回調整視角。

以過氣童星的復出作為開場,透過表演者的歌舞表現和廣播新聞的介紹,煞有其事的虛構出「林士豪」這個過氣歌手的角色,也巧妙引觀眾進入故事情境。但隨著歌手同志身份的揭露,童星迅速引退成為一個故事背景,帶出真正的故事「The Boy Mermaid」。接著,隨著美人魚的夢境與現實世界同志三溫暖的生活交錯,故事也一層層往內裡探索。奇妙的是,一般印象中潛意識裡的夢境總是揭露某種壓抑的暴力,不可解的意象等等,但在這個表演裡,夢境被營造得非常乾淨奇幻,以氣味作為尋找愛情的線索,美人魚跟隨著一個又一個男人,但卻不自覺的在尋找最初讓他浮出海面的味道。但夢境所對應的現實,卻是在三溫暖中不斷與陌生男人交合,綺麗卻內在空虛的生活。最終三溫暖的房間裡,主角找到了最初的味道,但轉眼卻又如夢境般消逝。

表演者能力不凡,在狹小的觀演距離裡掌握了恰到好處的能量,支撐起這個其實是有點過於簡單的故事。但我只是進一步在想,獨角戲常見的自述手法,某種程度在形式上已經許諾觀眾進入角色的外在現實與內在世界。也就是一切都展示在我們眼前,即便從閣樓往下具有窺視的趣味,卻沒有窺視的實質,因為角色的內在外在都透過自述揭露給我們了。演出過程中,觀眾就是被動的接收一切,享受一切。安全、舒服、享受就是這個表演帶給我的,如果不是能力極佳的表演者,我想演出大概不免會有點無聊.......這種觀演關係在獨角戲中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演出場地:剝皮寮173-17號

許瑋婷

2018/08/12 19:30

點閱率:464

11100

本劇翻譯自2007年由Richard Schenkman執導,Jerome Bixby編劇的獨立電影《The Man from Earth》。文本在翻譯上有不少地方仍然保留著英文語法上所夾帶的文化用詞,更細微的是英文語法上明顯與中文語順不同之處沒有被好好處理,這種老毛病幾乎可以說是翻譯劇的原罪。

表演者們都受過專業訓練,他們能夠將不完全符合中文語法的台詞消化得相當順口,甚至幾乎要讓人以為那就是自己的語言。但我以為這種適應翻譯腔到致力於融入這種翻譯語法的過程,才是搬演翻譯劇最大的陷阱。我們總是不斷的在舞台上看到一群台灣人的身體操著英式語法的中文,在演出過程中不斷試圖趨近某種想像中的西方世界。

最麻煩的是,本作的文本基礎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基督教的世界觀之上,以一個極為荒謬的科幻假設對基督教的歷史、耶穌本人的身世與行為提出質疑,達到某種對於信仰的重新思考,或是對耶穌的除神化效果。但在台灣,大多數觀眾並不信仰基督教的情況下,我們既難關心這個故事,本作所要進行的提問也就在根本上失去了立足之地。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許瑋婷

2018/08/17 17:45

點閱率:279

110.500

演出可以說相當乾淨簡潔,但與單薄貧乏之間也僅咫尺距離。前三段的表演大致囊括了女性從初次來潮、戀愛、交往、做愛、懷孕、求學、工作等過程,並多以直述問句,但其問句過於簡單,在毫無背景脈絡的情況下能引起觀眾情感聯想的力道實在太薄弱,對我來說甚至連隔靴搔癢的程度不到。

演出在第四段之後漸入佳境,不論是表演或是乾淨的聲線和簡潔的肢體,都隨著文本的飽滿而使故事聽起來純粹動人。即便文字多數仍然曖昧模糊,但卻能在隻字片語中傳達出某種既失落又富有美感的視覺想像。若能讓前段的文本更細膩地去琢磨或許會更好吧。

演出場地: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2小時場地)

許瑋婷

2018/08/12 14:30

點閱率:324

11100

演出以舞蹈為主體,但似乎企圖以一些議題去包裝,民主、政治與經歷過太陽花世代的衝擊與成長。

文本介入舞蹈的形式基本上是立基於語言之上的,文字內容曖昧模糊,或是用一種重複性(但卻單調)的方式呈現,例如一直反覆問「你有病,你不正常」,但跟舞蹈本身卻沒有更進一步的關係,不論是互相衝突、互相合作或是其他。

於是舞蹈與文本好像兩個分裂的個體,彼此不太有相關。撇開文本不談,舞者表現實有相當的水準,但這點更讓人懷疑文本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結尾以一種非常激昂的姿態唱起《島嶼天光》,甚至希望觀眾一起唱,好像企圖回到當初的抗爭現場,或是召喚現場觀眾的共同情感記憶,但已經過了四年的現在到底能夠代表什麼?如果要回溯太陽花事件,難道不是應該對這整個事件結束後到今天的種種局勢提出另一番思考嗎?

演出場地:思劇場

許瑋婷

2018/08/08 14:30

點閱率:486

11100

這並不是令人賞心悅目的舞蹈,事實上整個表演幾乎都是在某種不舒服、不美的狀態下呈現,舞者揮汗如雨,肢體極為用力而生猛,甚至過於用力到有些粗糙、粗魯的程度。有時甚至在不安全的平面上舞蹈,例如在滑輪沒有固定的桌子上,隨著舞者擺動身體桌面隨之搖晃,甚至由其他舞者直接旋轉桌子,粗暴的置一切於不安定、令人忍不住感到危險的情境中。或是翻牆而過,然後以一點都不流暢的動作踩踏同伴的身軀落地,使之彎曲、狼狽、痛苦,但嘴邊卻凝著笑,越發詭異。

在觀者相當近距離的情況下也幾乎不得不感受著舞者的汗,甚至熱氣,還有某種抑鬱的能量。有些段落令人印象深刻,例如高詠婕最後一段獨舞,維持著張嘴卻沒有言語的姿態,猙獰的臉和怒張的嘴彷彿自有意識的器官,引領不由自主的身體像奇怪的生物般運動。

一般意義的美不是舞作所追求的,或許爆發式的動作、暴力而不修飾的動作才是,並且將觀眾也捲入這樣的熱力中。但坦白說,大部分的時候我其實對場上各片段的組合、元素的連結是充滿困惑的,一切好似沒有脈絡的能量在空間裡恣意橫衝直撞,令人難以捕捉。

演出場地:濕地Venue- 5F

許瑋婷

2018/08/07 20:30

點閱率:356

1110.50

或許因為首演場的關係,感覺今日的演出難掩生澀和緊張。演出共有五段,首尾的段落是漫才常見的形式,先來一段引子引進一個設定好的情境讓兩人合作演出,但由於山田(負責裝傻、耍寶)不停搗亂,以各種無厘頭的表演岔出情境,導致「戲」始終毫無進展。每一次山田的失控都終止於熊太郎的吐槽「好了啦」、「重來」、「再一次」,然後重回情境當中,但是不到一秒山田又失控,最終結束在熊太郎終於「受夠了」的吐槽高點。

以這樣的表演形式來說,耍寶方要發揮絕對的自由表演,吐槽方反應則要非常快,站在觀眾角度戳破耍寶方毫無邏輯的行為,趣味便是建立在這一來一往之間。整體來說,這兩個段子有不少趣味之處,表演上也有亮眼的地方,但稍嫌不夠放鬆和有機,吐嘈表現過於制式,強度也疊加得不夠緊湊,因此很難推到最後終於受不了大吼的結束高點。雖然這是漫才常見的形式,但「形式」本身既是固定,便相當仰賴於兩人合作的節奏感、笑點的堆疊、裝傻的瘋狂表演、吐槽的反應等等,今日的表演有些被制式的形式所囿限,表演既容易預測,便會失去笑點的強度。

兩位演員在個人單獨的脫口秀時間,都企圖想要從高中生活的瑣事當中提煉出一些有趣的內容。熊太郎在對比雲林跟台北的生活時,那些細膩的描述感覺就像是真誠地在講一個故事,具有能吸引人聽下去的特質,但是這個故事沒有任何精要的提點就岔了出去,收尾得相當潦草。山田其實有不錯的表演能力,但個人的脫口秀時間卻過於急躁,容易流於為搞笑而搞笑,故事既難以讓人順暢地聆聽,便無法起到鋪陳的作用,最後的笑料力道就大為減弱了。單人表演的部分多有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荒謬情節的意味,有不錯的開場,中途卻常常像失去目標一樣,最終結束在一個跟起點毫不相干的地方。

不論是脫口秀或是漫才,都相當仰賴演員長期表演下來面對舞台的有機和即興能力,其實相當不易。整場演出中最讓我放鬆融入現場哈哈大笑的段子,是最無法完全照著劇本走的奇異博士(?)段。開始前山田請觀眾寫上年齡、住所、正在煩惱的事情,然後讓扮演奇異博士的熊太郎猜,雖然那位觀眾顯然是親友或工作人員,但由於無法預測觀眾到底會寫什麼,因此便具有表演的不確定性,如此反而逼出兩位演員最流暢自然的反應。雖然我不是親友,但卻能融入這段與觀眾最多互動的表演,我認為是相當成功的,也是讓人看得最舒服放鬆的段落。

演出場地:URS127玩藝工場(2小時場地)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