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樂思茶鋪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00
查看演出內容

劉又菱

2018/08/13 14:30

點閱率:542

11100

安穩沉靜的茶舖,深藏在迪化街尾端的二進老屋裡,如同戲的調性:緩緩地、慢慢地。唯一突兀的亮點,是蘿莉少女的店員,纏著茶舖店長要看小本本、主動幫來客放行李(雖然是一個很不合理的位置),時不時呵呵地笑。但是在重複的表演方式,以及重複的襯樂營造下,亮點也會使人生厭,反倒是解析各個客人話語中的線索較為有趣。

茶桌上的彼岸花鮮紅地暗示這個茶館的特殊,來客最終的一杯茶,也明確地暗示喝下孟婆湯後,一切歸零,出了茶館門,就再也不是進來時的自己。(包含多重人格都會被洗刷歸零喔!)令我不懂的是,為什麼最後店長也卸下圍裙離開,以及存在著有些尷尬的音控人員,不確定他到底是否屬於「茶館內/演出中」的一部分。

最後,在散場時我想,人生皆為過客,如果觀眾席的設置也如茶館中一桌一桌的人客,看著來者吐露生命總結的故事,以及甘心地喝下一杯茶後離開,是否讓觀眾們對於人生如夢,生死來去的感受更為深刻?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

劉又菱

2018/08/17 18:00

點閱率:359

11110.5

演出的完整度及表演性都很足夠,但是就議題或呈現的力度來說稍顯不足。也許是多焦點的演出過程,讓觀眾無法忽視周遭環境的干擾,不論是垃圾車,還是大雨過後的潮濕,都稀釋了演出的強度。聽不清處的台詞,不知所云的議題,不知道該不該去理解。我喜歡素人舞者,不論是科班出身,抑或是單純對舞蹈充滿熱情,不同的身體質地,展現出舞碼的多樣性。但是聽不清楚的話語讓我不斷糾結是否應該靠近舞者傾聽,又或者是留在我覺得舒服的觀賞位置,去看整體的走位。

另外,戶外演出因大雨天色昏暗,在沒有燈光照明,只靠投影機光影的情況下,許多舞者的臉部表情、肢體細節的處理,都沒有辦法被觀眾看到,整支舞變得只是大塊大塊的印象,所幸配樂好聽,縱使無法清楚看到銜接處,多少可以藉由音樂來堆積情感。

這個作品對我來說有著青春的憤怒與反抗,也有生猛的身體與衝撞,唯一擔心的是:利用議題簡單,深入議題困難,千萬不要像白洞一樣,只出不進,不然洩了一地的激情,就顯得矯揉做作了。

演出場地:臺北國際藝術村_頂樓

劉又菱

2018/08/17 20:00

點閱率:405

11110

嚴格說起來,這個演出對我來說是3.7顆心。有創意,但是呈現的完整度還不夠。

可能是網紅們都習慣麥克風收音,觀眾離演員的距離並不遠,但是演員音量卻非常小,再加上四位網紅有很長的片段都需要用台詞來辨認他們的互動以及關係,過小的音量疊在若有似無的背景襯樂上,對我來說,看得很吃力。

其實,我自己在電腦前是一個會邊看遊戲實況,邊寫稿子,或邊看技術圖的人,對於螢幕多工處理算是習慣的,但也許創作者忘記了影像(指電腦螢幕)的焦點和劇場的焦點是不一樣的。鏡框式的舞台上有四位台主,在無法縮放視窗和個別分配位置的情況下,眾聲喧嘩的結果就是什麼都聽/看不到,打亂原本應有的互文性及營造的連接性。(如:火星人的歌,為什麼突然接唱了呢?完全沒注意到才藝主播的部分啊)

幸好這個狀況在實況直播的最終決賽時稍微被解決,能夠一次呈現四位實況主的投影,減少了觀眾左右轉頭而錯過的片段。也是本戲經營的最有趣段落。

我覺得,劇場之所以還存在的魅力,就是因為它與直播和實況的即時性是不一樣的,縱使是同一個時間軸的的共同經歷,是否與表演者在同一個場域的氛圍和感染性就是不同。創作者在玩耍科技的同時,也許可以再思考一下,直播放在劇場理的意義為何?你想要展現給觀眾的「生」是只有網紅們的生活,或是有感動觀眾的生命?

其它意見:演後的展覽和遊戲時間其實是很加分的,可惜不上不下的主持和互動,會讓人覺得只是內部人士的團體遊戲。如果可以更專業一點的主持,更精細大方的互動流程,營造成粉絲見面會的show,那麼不就能更扣題的表達「網生」了嗎?

然後,觀眾席真的很擠啊。

演出場地:大可樂 Duck Lab

劉又菱

2018/08/07 20:00

點閱率:351

11100

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嚴肅探討宇宙、科學、思想的偉人故事,所以我才期待有更幽默的方式來詮釋它。

我喜歡「概念專輯」這個概念,15首片段的主題也選擇得十分明確,包含戲一開始前,一個交代跨語言演出及布雷希特的小intro也別具特色。但回歸戲本身,若是每個段落的內容選擇過於冷門艱澀,或是表述方式過於重複,是否會變成一齣空有概念的演出,而無法顧及在intro中所說的:「布雷希特認為戲劇應該要引發思考」

我喜歡劇中日系風格獨有的「認真的極致的怪怪」,不論是在intro兩位男演員透過字幕和中文的對話,或是女演員詮釋的15個劇本選段,演員們的極致表演,透露出一種我認為只有日本人才有的神經質的趣味。甚至,我認為可以再淋漓盡致一點,再極端一點,讓這個過於認真而發酵的幽默可以真正帶著觀眾理解這一連串文本、表演、形式所隱藏的符碼及意涵。就跟科學一樣,一層一層、抽絲剝繭。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理性的演出,所有的文本、肢體、設計我想觀眾都一目了然,但是為什麼要把這些元素放在一起,這是我覺得本戲最有戲的地方。

演出場地:阿嬤家- 2F

劉又菱

2018/08/09 19:45

點閱率:400

1110.50

這是一齣中規中矩的標準鏡框式舞台劇,舞台簡單,刻意做舊的破落,和紅樓的磚牆背景融合一塊,是蠻有趣的混搭。

演員口齒清晰,能量適中,值得稱讚,但可能是生命經驗或角色情緒埋得不夠深刻,我並沒有被表演所感動,每一個片段在處理情緒層次的方式大同小異,規矩到有點在聽讀本的感覺。

而視覺及聽覺設計都有達到一定水準,可惜換場過於碎裂緩慢,受到舞台區位的影響,整齣戲的變化單一,看過幾個bite後就會感到無聊。

我相信表團選擇在此刻搬演這齣戲一定有其背後關注的議題或是想抒發及感染觀眾的意義。恐怖情人、情緒勒索、家暴、受虐等充斥在劇中的關鍵字,也不斷在我們的真實生活裡覆述著。也因為如此,當劇中角色講著中文外國名字,展現似西似中的生活場景及說話習慣時,反而讓人有些尷尬。我私心覺得,如果可以稍作改編為當地或當代的演出背景,整體的影響力會更盛。

最後覺得遺憾的是,本該是一齣沈重而發人省思的劇本,但因觀眾席的安排,使後區觀眾全然看不到演員腰部以下的表演,視線不佳的看戲經驗,抵銷了演出投射出來的肅殺氛圍,非常可惜。

其它意見:建議可以安排三區扇形觀眾席,減少同一平面的排數,以解決視線受阻。畢竟是售票演出且單一票價,表團可好好思考一下製作層面的細節。(搭設觀眾席平台也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我想預算應該不夠,辛苦啦)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