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喜劇/歌舞劇

超即興誘惑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5
查看演出內容

陳明緯

2018/08/19 19:45

點閱率:795

11110.5

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即興劇與「義大利即興喜劇」已然不同,當代的即興劇場約六十年內才開始逐漸有系統被建立,而這裡所提的即興、創意概念又與遊戲密不可分,《超即興誘惑》就是在九個段落/遊戲中,由演員與觀眾共同完成這個沒有劇本的劇場。

從現場氛圍到段落安排、台上即興演員的主持能力與反應都相當成熟完整,也成功帶領觀眾體驗一個完整的show,搭配著開場前四處招攬打卡按讚的服務員、兌換啤酒的吧台、觀眾席間的飲料桌,某些層面來說也可以被詮釋為另一種浸潤式劇場吧(?)對於團隊設計的觀演關係感到滿意,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參與程度,我很害怕看戲時被迫參與,對於只想看好戲的人提供相當安全的環境,很舒適的看戲經驗,不想投入也不行,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很high的情境中,也沒寫到什麼筆記(瘋了,誰在那樣的情境下還會想置身事外?),但還是認真與大家分享幾個團隊成功的元素。

演員底子深厚,即興能力強,即便當下無法立即「正常反應」也能有所反應,反而創造另一種笑果,此外也具備相當的劇場經驗,在即興過程中演員便可自行調節舞台調度,且彼此默契佳,創造的畫面甚至讓人覺得已經排練許多次。「談情說愛」的部分讓觀眾成為即興劇的導演,對雙方都是挑戰,當下覺得真的只有陣容堅強才能完成這個任務,也確實精彩演繹被邀請上台的情侶的愛情發展史。而每個段落換人主持是個好主意,每個演員都能玩得盡興,又能讓整體節奏一直在變換,觀眾的新鮮感不下降。

因上週曾觀賞相同屬性的《我們的》,想tag童路人劇團或有意練習即興遊戲的朋友特別注意「Freeze」這個項目,新生一號劇團的演出中,每個人確實有發展一個完整事件後,旁邊的演員才會出現”Freeze”,切入點相當精準,也體現彼此之間的熟練度、觀察能力,創作者與觀眾的興致也不會被打斷,而其他段落中出現的即興內容不會一直重複曾出現的語詞,笑料不斷更新且更有勁,尺度也一直在掌控之中(應該吧?),沒有消費哪些族群(除了被打槍的復仇者聯盟粉絲之外),內容好笑又不超過。

真的很享受這場演出,喜歡「超級金曲」三位唱作俱佳的演員及兩位鬼點子主持人,也絕對要給現場即興樂手林宜臻很大的肯定,除了在這部分給予相當大的幫助,各種曲風、節奏掌握得宜之外,在其他段落也給予很貼切的背景音樂,看著她要一邊觀察劇情,手還是持續彈奏著旋律,以不同形式讓整場表演更加精采,值得再次給予掌聲。

其它意見:1. 觀眾太多又太歡樂了,動線的安排可以再加強,尤其是取票與驗票的排隊引導。
2. 需要被聽見的話常因Mic的設定不夠好而被環境吃掉了,確定不是現場太熱絡惹的話,完全是可以調整的,因此扣半顆心(作為觀眾,奇毛子的問題),但分數不減。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陳明緯

2018/08/19 15:00

點閱率:451

110.500

一個喜歡觀察、紀錄別人,找尋故事靈感並恣意創作的年輕全職母親。
一個有著藝術家靈魂卻與理想分道揚鑣,妥協於生活的科技工程師。
一個熱衷於整理垃圾分類並從中尋找各種商家點數的餐廳工讀生。
一個滿腔熱血,積極投身於各大社會運動的憤世青年。

四個人總是不約而同地在凌晨1點,到某棟逐漸沒落的大樓地下停車場。
這個時間與地點能讓他們卸下所有責任,做自己。
他們都在逃,逃避現實,逃避現在。
管理員不見了、電梯壞了、地下室漏水、外面在抗議、販賣機壞了、日光燈壞了、心中僅存對生活的眷戀也逐漸動搖、消失、殆盡了。
地下室又安靜了,像這四個人不曾來過。

看的當下直覺聯想到台南人劇團的《無差別日常》,觸碰的議題相近、表現手法相似,不過在台詞的掌握上,無論是編劇或演員似乎都缺少了更細膩的詮釋,倒是場景的選擇蠻適合的,從劇名與對話中也可感受到人來人往到隔壁大樓興建後居民們逐漸遷出的荒涼,更顯衝突。角色故事於餐廳工讀生完整度較高,導演在年輕母親上下比較多功夫,社運青年則是表演上比較完整。

可以了解這些人在劇中的社會裡不斷扮演著不同角色,好媽媽、好員工、好丈夫、好青年,這都是別人期許自己成為的,但也無法/不想去改變的,對應真實生活中或許也是這樣,不過,為什麼要突然岔出一段彷彿劇團在排練的插曲,感覺是沒有辦法信任自己能做好所欲探討的議題,做出了劇中劇的安排,讓觀眾、創作者都能與作品拉出一段距離,若真的要這使用這種手法真應該要多用幾次,改變一下那種不知所云的沉悶節奏,也能讓情節更好懂,不然就認真做完,一鼓作氣呀!比預期多演了20分鐘又好悶,已經到了一種~比起坐在裡面,我更想聽外面街道正在進行的大型法會誦經聲在講什麼的爛觀眾心態了。

其它意見:1. 既然要使用「我操你媽的台北」,當下又有電線桿、吉他,沒有重現海角七號的砸吉他畫面是完全不到位的,不要說還比較好,畢竟這句話也非必要。
2. 投影機、日光燈的使用意義是?(曾看過空間設計者作品《馬利亞情竇初開》,對當時同樣的設計比較認同,這次的使用則有些困惑)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

陳明緯

2018/08/18 19:30

點閱率:365

1110.50

這是一部不差的戲,但卻幾乎沒有什麼直接的對話,每個人都在各說各話,是導演手法讓所有角色產生連結,而內容不乏LINE群組的訊息、導師教學觀察日誌、家長聯絡簿、學生日記等,看下來好像沒什麼怪異,接得還算緊湊,但彼此之間互相等待、情緒能否一貫都是值得團隊思考的問題。

喜歡劇中幾個巧思,包括與觀眾互動的「大風吹」遊戲,緩解了一些氣氛也製造更強烈的衝突感,霸凌事件從團體更容易產生、在遊戲歡快的情緒中卻有人被壓迫、不自覺就開始的,無論是正中間正在發號奇怪指令「吹有秘密不想說的人」、「吹不需要朋友的人」卻無人搭理的受害者簡小琪,或是被邀請上台的觀眾,從熱鬧地參與其中到後來發現所有人都不動時,自己也無法動,因為意見或選擇與他人不一樣時,會顯得怪、不合群,體現了青少年團體、同儕無形中互相牽制的微妙關係,也點出了下半場學生們對事件自白,每個人所缺乏的道德勇氣。
是松山家商師生共製的節目,場地本身有主場優勢,看得出來相當精心布置,教室的氛圍、書本牆與鐵網如監獄的設計都為演出加分不少,學校的氛圍在這裡更容易認同與感受,看到最後發現老師與小琪兩個界線模糊的角色,是過去與現在的自己,雖然在看戲過程中可略知一二,編劇安排老師以小琪的身分體驗學生之間霸凌的場景,但到最後一刻被證實時,那種兩人間互相關心、鼓勵的溫暖讓人感動。

其它意見:1. 建議劇本可以讓每個角色之間有真實的互動,多段的獨白容易讓觀眾感到疲勞,也會讓事件發生的不夠完整,畢竟我們都只能聽到各執一詞,以自己為出發點的闡述。
2. 劇中其他學校老師、職員的出現稍顯突兀,應該是他們的參與度(事件)其實不高,卻又常在獨白間湊一腳,可以思考這些角色的必要性,若重要則可以多著墨於此或是減少師生明顯的界線劃分。

演出場地: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學生活動中心1F

陳明緯

2018/08/18 15:00

點閱率:716

11111

經驗告訴我們,當經典在藝穗節被重演,很有可能踩雷。
但理論上來說,經典本身就有絕對優勢,好的文本演出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夠了,我去年看過幾次,今年也是,就是會有這種事發生。
那你最後看了嗎?那齣很經典又很容易踩雷的,荒謬劇。
看了,經驗告訴我們,當經典在藝穗節被好的團隊重演,不太可能踩雷。
就說吧,聽我的準沒錯,這齣戲該若即刻重演,在水源,可看性很高。

老天,多麼荒謬的一齣戲,多麼準確的節奏;多麼頭腦清晰的導演,多麼舌頭靈活的演員;多麼難以形容的舞台與場地選擇,多麼被還原成英國式的好小的客廳;多麼奇妙買票進來看戲的觀眾,多麼問號看戲笑的時刻。

以上為認真的談論
以下為荒謬的評論

看過一些以各種自認為再造荒謬的方式演出《禿頭女高音》的呈現,好像都不是很精彩,甚至讓我懷疑這個本到底要怎麼演才會好看,但我現在有了第一次找到答案的feel,就是非常認真地演,所有設計都到位,一切的安排愈貼近日常愈顯得荒謬卻又顯得正常(多荒謬的一句話),畢竟現實中好像什麼都會發生,尤其進入到人類已經逐漸摒棄語言的此刻,先不論我們不用鍵盤後有沒有辦法好好的寫出某些字,說話的邏輯、語句排列的結構、討論的事件、給予反應的情緒,自問有多少時候你對自己或與你對話的對象感到疑惑,甚至不自覺地習慣接受了?因此,荒謬劇裡語言、情節被顛覆,還有多少人在意為何會這樣被寫出來?

《禿頭女高音》本來是《好好學習英文》,凸顯學習、了解、使用語言的重要性,但我們現在還在乎嗎?至少團隊挺在乎的,我看到他們充足的準備以及紮實的訓練,尤其消防員大隊長(李仲偉飾)在說一個關於感冒的故事時,滔滔不絕猶如信手捻來,像救火時的水柱射向觀眾,強而有力不間斷;最後四人進入瀑布狗屎衝刺階段時,詞語間接得夠緊密、夠精準,總之就是很像一手握拳一手打開,兩手一直敲打那樣地讓人覺得很到位,整齣戲也是這樣形容吧,蠻到位的。

其它意見:1. 女僕的角色設定及演繹在幾乎貼近文本的演出中加分許多。
2. 看到三分之一的時候覺得兩對夫婦的先生應該互換,但看完之後對於現在的配置(夫婦組合、角色個性)與演員自身的特質相當適合。
3. 無論有沒有即刻重演,確實可以想想,進大一點的劇場要怎麼調整(尤其是上下場的問題)。

演出場地:阿嬤家- 2F

陳明緯

2018/08/12 19:30

點閱率:492

11110

場景設置清楚,有寫意也頗寫實,舊公寓客廳牆上貼滿報紙具巧思也有達到壓迫的效果,視覺上,空間狠狠地與觀眾極度緊密;劇本的語境與觀眾十分貼近,從用詞到語句的結構邏輯、提到的事件以及電視裡播映的節目都讓人無法置身事外;而演員的聲音、情緒張力,在Woolloomooloo Xhibit這樣大小的環境中蠻剛好的。(我坐在最後一排是這樣覺得,不知道前三排坐地上的觀眾是否會認為太強烈)
我看的是晚場,依然無法達到關燈全暗的效果(控台的光),不確定午場情況是怎樣,但無論如何,感覺轉場/換景可以是件很自然的事,這些事既然選擇讓演員自己做,一切又那麼「真實」地讓觀眾看得見,為何不帶著角色處理呢?調整沙發、隨意撿拾地上雜物在劇中發生,比起觀眾還在情緒中時,演員突然在微光中換景這件事 來得合理,尤其犬兄(張卓穎飾)切換演員/crew地非常清楚,很盡責,卻也很怪。

最後,建議可以在原作中的舞台指示多著墨,包括每場開始前的電視播映內容呈現的是什麼(又或者不是什麼),以及對於角色台詞的設定,單看文字,兄妹應該都不是說著標準國語,這點犬妹(陳嬴華飾)比較忠於劇本,而這樣說話的方式,看的時候以為是團隊做的決定好,後來發現是劇本寫得妙!

整體來說,挑了一個好劇本,也處理得不錯,就算沒辦法在當下即刻體悟劇作家林孟寰筆下的象徵寓意,單看這個演出仍被震懾。

演出場地:Woolloomooloo Xhibit

陳明緯

2018/08/12 14:30

點閱率:605

110.500

《家家酒》是金士傑發表於1985年的劇本,內容不難找到,用讀的
既然是十二個演員的戲,那就來談角色設定。《家家酒》劇本的主要場景在「同學會」,當然少不了彼此緬懷過去與交代現況,因此,每個角色的背景都直接在對白中有所交代,演員所呈現的似乎也就僅按照他們所說的那樣而已,甚至在年齡及職業上很難有所認同。個人認為演員中金玥珍(商立柔飾)口條最清晰,作為劇中主要與觀眾敘事的角色相當適合,而林唯(莊琇妃飾)則是整體最能說服觀眾的角色,動機都很清楚且細微,即便非主要發言者亦能有相對應的反應,比較活在戲裡面,而其他過於刻意營造的角色可參見其他看戲大隊的評論,基本上都贊同。

本次演出看起來更像讀劇會,舞台指示遵照劇本,整體發生也非常如預期,劇本比演出更吸引人,導演可以再介入多一些吧?喜歡男女同學偷窺彼此使用現場布幕的設計,應該算唯一一次「在場」發生的事,對於演員一概穿白素T以及短得不行的白短褲感到不解,也覺得影響看戲的感覺、更加削弱對角色的認同感,但我在想是否是刻意營造每個人都是兇手的感覺?

總的來說,挑戰一個好的文本,團隊應該可以做得更好,藝穗節裡的學生製作很多,差別最大的在於完整度,在我看來現在的狀況更像是課堂呈現,大家都很認真、投入,也沒有明顯失誤,但,好像還沒到一個售票演出該有的樣子。

其它意見:1. 想辦法讓它更有劇場性,這個本、這些演員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2. 我不太懂觀眾席的擺放邏輯,且我坐得不是太舒服,影響我看戲的感受。

演出場地:小劇場學校

陳明緯

2018/08/12 10:30

點閱率:635

10000

所謂親子關係劇場是怎麼一回事呢?

本劇的創作意圖明顯,是「檢討」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方式,這麼說似乎有點嚴厲,畢竟創作者仍試圖以輕鬆幽默的情境討論,女兒李怡君學成歸國,父母在機場等待接機的過程中遇到一名師兄,聽他胡言亂語便開始擔心女兒出國的這幾年會有哪些「不好的」改變,真所謂天外飛來一筆。

而這樣的蝦擔心與想像之所以合理,創作者也在劇中盡量解釋,女兒出國數年僅寄過一封信回家,內容也只有「給我電子信箱」,恰巧父母連電子信箱都沒聽過,自然不懂這封信的內容,連智慧型手機都不太會使用,所以沒有其他聯絡(不過這樣又是如何得知女兒歸國的時間與資訊呢?),但這樣的設計與母親十分擔心女兒的形象完全不符合,大家應該是活在二十一世紀吧!這樣個性的母親完全沒尋求其他管道連絡女兒,那才是真正的蝦啊~

劇中也加入很多我認為「亂入」的對話,從爸爸預防性地在躲桃園機場漏水甚至撐傘(過度荒謬)、美江的斷開鎖鏈、seafood的感恩讚嘆、《法師成熟時》的低級,到喝了手搖飲料導致延腦小、會變同性戀,還有多元成家與各種生物結婚等,很難想像創作者的立場,如果是諷刺那挺諷刺,若是自嘲那真不好笑,也不是說都不能談這些,但談得成功的作品不多,點水式又不嚴謹的談了,也沒有在後續做任何處理,只會重複增強刻板印象,也因為前述這些亂槍打鳥的玩笑,讓後面出現的假想女兒身上的符號性物件顯得不妥當,動漫宅-粉色頭髮、黑手-扳手,還出現孫安佐事件、「勞工是我們心頭最軟的一塊肉」等,這些就是讓親子關係沒辦法被聚焦的原因,也看到文本結構的鬆散,以過時笑料填補空隙,這只是一齣50分鐘的劇耶…。

老實說,本劇在內容與對話上還有太多bug,實在很難一一列舉,值得提的是事件、衝突點取材都很生活,不過因為毫無關聯、瑣碎的台詞,讓演員頻頻吃螺絲,情緒的層次也因事件的單薄而沒有張力。可以看到導演試圖玩這個空間,例如怡君出場的位置,但還能更有趣,尤其整齣戲幾乎是空臺又常有幻想時刻出現,既然都能接受文本的跳tone了,再大膽些或許可以讓一切變得合理,至少整合風格吧!

所以親子關係劇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想要談論這個話題的想法非常值得肯定,演後座談也能聽到導演的創作論述,我也從中聽到一個問題,當冠上這個副標題,更容易被放大檢視如何刻劃親子關係,我想在《李怡君》裡這樣不對等、無法達成對話的演出,親子關係並不對等,真的完全從「李怡君」(女兒)的視角出發,女兒全都是對的,連結局也是父母完全地妥協,那前面突如其來的40分鐘爭執意義到底在哪裡?這可能與導演的立場(兒子)有關,但就觀眾看來可能更容易加劇對立與衝突,心靈也未達到淨化,我相信它可能有感動到幾位觀眾,但大部分的觀眾絕對只是笑,頂多想一下結尾母親妥協的選擇,這不應該像綜藝節目的狀況短劇,完全沒辦法藉此進行深入思考,沒有足以撼動的理由。

最後還是要補充說明,我看完並沒有非常不開心、憤怒,只是無感及困惑於剛剛經歷的一切,這應該是一個可以被稱為專業團隊的作品才是啊,成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能手了,而且在場還邀請了許多學童觀賞,除了內容的不適宜性外,如果他們第一次看戲的經驗是這樣,那想到這群未來劇場觀眾對劇場的想像,我真是捏一把冷汗。聽到團隊未來會持續推出相關作品,個人樂見這樣的議題繼續被關注討論,也花了不少時間寫出這篇超過規定字數許多的所見,希望能看到煥然一新、有別於此的「親子關係劇場」出現。

其它意見:1. 感覺排練次數不夠,每個演員都有卡詞、當機的時刻,這挺不合理的吧!
2. 文本應再聚焦,奇怪無意義的對話出現在父母身上尤其奇怪,很難搞懂他們現在真實的情緒是什麼,如果觀眾覺得合理的話,那我只能回應「你全家都對,你7-11也對!」(不過用在這邊聽起來蠻憤怒的,語言的力量真奇妙,更得謹慎使用才是呀~)
3. 女兒裝扮準備用心,這大概是我唯一期待的,但出現的物件還是謹慎微妙啊,尤其是碰觸到冒犯某些族群的時候,除非立場明顯不是在不小心的情況下歧視到他們。

演出場地: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陳明緯

2018/08/10 19:30

點閱率:314

110.500

這是一個節目,複合式的那種,不是一齣戲。

《我們的》從劇名與節目介紹中並無法得知實際演出內容,僅可略知形式是短劇與即興演出,老實說我個人並不喜歡這樣的宣傳,尤其當演出前二十分鐘沒有辦法catch到任何重點時會坐立難安,所幸在短劇結束後帶來的即興演出(雖然仍非預期)有比較精彩。

從一入場看到團隊的短片介紹不斷播映、場內人員熱情款待,可以感受到這個製作的「用心」,演前的場內需知也算有趣,「如果您的手機響起,演員會立即謝幕並邀請您上台演出」讓觀眾趕緊確認手機狀態。一到了短劇演出…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高中社團活動常出現的搞笑短劇(絕對沒有什麼貶抑),內容就不特別談了,演員過度誇張的表演與不確定動機的角色動作、情節,甚至是使用原本播放團隊簡介的投影機放映著轉場後的場景提示(等一下是醫院,就先放醫院的示意圖再關掉),演到一半發現投影機仍會有餘光,竟然選擇直接關掉,看到演員身上出現「確認關機?確認請再按一次」,我真的覺得不行。

當我擔心90分鐘的演出我可能坐不下去之際,短劇結束了,主持人出來介紹接下來的演出,先簡單介紹劇名是因為團隊從三月多開始密集訓練,大家生活各有不同社會角色需要扮演,晚上齊聚練習,想要在藝穗節呈現一個「我們(團隊)的」演出,這才比較讓我進入整個製作的狀況,後續的即興呈現是片段式的,依據不同技巧分別示範,可以直接看出每個演員的個人特色與反應能力,因為覺得團隊認真準備有誠意,且確實在後段有些可看性,雖然有些尷尬但還是決定將個人看到比較大且相信可以被接受的優缺點給予回饋:

「暖身」:主持人喬安娜很親切,引導語可以再明確一點,不宜預期觀眾會非常熱絡、很快進入狀況,尤其是第一次觀賞此類需要大量互動演出的觀眾;「即興故事接龍」:這部分成員熟悉度明顯比較低,操作起來不太順暢,給予上台互動的觀眾指令不太清楚,節奏更是被拖著走,要設法在即興中找回主導權;「我們的購物頻道」與「順序注音」有趣、精彩,兩組的演員配合得很好,觀眾也很買單,豬豬的回答幾乎都能達到笑點且保持邏輯性,建議掌握優勢,可以發展長一點或多一段變奏呈現;「專家訪問」最大的問題在於同隊演員之間丟的是球還是燙手山芋,多次看到彼此之間給的與接收到的明顯不一樣,或是想辦法在自己的部分敷衍過去,這在即興時尤其明顯,觀眾看到的是你們最真實的反應,當下應該是要互相合作吧!這點麥耳屎與咖容做的比較貼近理想的狀況。

其實成員們的「眼色」都很好,對於台下的反應能給予即時回饋,也擅長重複使用觀眾有反應的話題,例如「大便」、「關羽/鮭魚」,但也要注意無止境的重複在這些詞語上,效果是會被削弱的。會想寫那麼多是因為看到團隊認真與謙虛的態度,我有被這股對戲劇的熱愛與上台的真誠感動,內容或許有不完整的部分,但都是可以經由更長時間的準備與練習被補足的,希望看到團隊以後的作品會是更周全與專業的。

其它意見:1. 短劇也並未如團隊所說,角色根據演員量身打造,太過平面化了,幾乎沒有改變與轉折,尤其是牛頭馬面更難了解他們的個性到底是什麼,反而是後面的即興比較自然,這部分應該更可以突顯演員的個性與背景。
2. 團隊成員練習時或許可以分享日常經驗與見聞,我在即興演出中看見一條演員之間不同世代的代溝…。
3. 昕弟的嘴唇抖動與YAYA的尷尬傻笑在台上顯得非常吸睛XD,可以放輕鬆,享受過程還是很重要的。

演出場地:伊日講堂

陳明緯

2018/08/10 14:30

點閱率:449

11110.5

“I want to be where the people are…”戲演完了,旋律依舊在心中縈繞。

童星復出了!以姣好外貌與動人嗓音,夾帶過往清新可愛之姿重返演藝圈,實力派的歌手林士豪再次出道,而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是被壓得快喘不過氣的靈魂。林士豪說著自己的故事,也說著小美男魚的,內容動人卻不煽情,情節常出乎意料卻不荒誕,要不是名字不一樣,很難分辨故事的主角是誰,因為好像,林士豪的處境跟小美男魚好像,也想當個正常人,他本來就是正常人了?不是嗎?

演出場地讓人覺得新奇,查詢後知道特殊的建築構造原是日祥旅社,屬於早期較低廉的旅社,隔間小且有規矩,戲就發生在各個隔間與閣樓上,當觀眾從高處往下看,有一種窺探的感覺,所有事情突然變得極為隱私,同時符合場景設定(同志三溫暖、演員休息室等),因隔間還有左右兩邊之分,各有即時投影讓觀眾不因視角而錯過,看著牆上的影像出現某人的生活錄影,像針孔一般,讓人想到《楚門的世界》,他的(私)生活成了眾人的娛樂卻不自知,多可悲啊!而這些巧妙的設計也讓觀演關係變得有趣,觀眾的身分其實不斷地改變卻在看戲當下不自覺,原來自己也成了那些「關你屁事」的人。

林書函的表演相當精采,40分鐘無冷場,在獨角戲與想像情境之間切分得很清楚,觀眾很容易理解,且容易因其表演而自動建構出完整的場景(或是我的想像力太豐富),我對他的詮釋是介於表演與真實之間、分寸拿捏得很好的演員,從《冥王星》開始便注意到他的特質,到了本劇依舊不變,也因為這兩齣戲的「林士豪」,讓人好奇關於他的更多面向,除了期待本劇未來發展、期待演員未來的其他演出,也因為看了這齣戲而好奇「我好揪節」,這系列的節目似乎有試圖彼此產生關係。

其它意見:1. 對於場地轉換過度頻繁這點,我自己可以接受,大部分情況都合理,空間使用很不錯,只覺得演員很辛苦。
2. 直播那段很有力道,足以讓人屏息,也讓投影的使用昇華,建議可以留一些讓角色與觀眾呼吸的時間,會更震撼人心。
3. 文本內容時與生活貼近,時能保持距離,引人入勝,幾句台詞尤其有力道,「你只能是我的人魚」、「沒有外表、裝扮,才能有最真實的交流」等。

演出場地:剝皮寮173-17號

陳明緯

2018/08/09 19:45

點閱率:549

11110

那一天晚上,我夢見自己是一個觀眾。

比利出來了,我能夠看到他的力量,青春的、無懼的,主宰著這齣戲的力量。

Bonding劇團搬演的《五種沉默》並非原創劇本,大部分是按原著演出(網路上可找到劇本),這在藝穗節顯得少見,因此,欲傳達的理念更須從導演手法與此次製作的些許改編傳遞;團隊由臺藝大升大二的學生組成,在紅樓劇場要撐起這個製作實屬不易,尤其還得背著每場近200名觀眾的票房壓力,真的非常有勇氣挑戰,也值得敬佩這份精神。

原作中主要角色聚焦在母親與兩個女兒將軍人父親比利射殺後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劇中可以看到,父親對他們的影響不僅於三人陳述的過往,包括偵訊時,父親的亡魂仍不斷控制著自己的妻兒。在此演出中,團隊加入「小比利」的角色,相較於父親比利成人的控制狂、衝動與暴力傾向,小比利反而是被主宰的對象,長期忍受凌辱與折磨,和飽受比利限制的母女三人處於相同立場,尤其是最後場景又回到第一個事件(母女射殺比利)時,對象以小比利取代,將「強者/加害者」與「弱者/受害者」在真實生活中的自我衝突、矛盾與角色的循環做了很好的象徵。

本劇由想像過去與現在發生兩種狀態交叉建構而成,在節奏處理上略顯拖沓,主要的問題在於場景間的轉換不宜都以暗場的方式處理,藉由燈光給予焦點的轉移,觀眾是可以被說服的,也因為舞台設計並非全然寫實,多餘的換景與等待反而顯得突兀;空間的運用上中規中矩,使用西門紅樓劇場原有的舞台區,從劇中看到許多可能是因現實而折衷的表現方式,知道藝穗節團隊進館時間可能不長,但團隊還是可以想辦法盡量克服,已經使用布及簡單木框作為布景,或許設法讓這些現有的東西發揮更多效用;另外,這個劇本與場館應該能撐起環形舞台、伸展式舞臺等形式,應該有助於能量凝聚與觀演關係更明確,提供給團隊未來發展參考。

喜歡製作團隊的認真看待與安排,相較於之前看過的節目,從前臺的規劃到整體技術設計、作品本身都算完整,更能從年輕演員的身上可以看到真實的情緒與力量,特別欣賞丘亞傑詮釋比利的力道,有勁且能夠撼動觀眾,若能在每次出場看似相同的情緒中找到更細膩的變化、嘗試不同音量但也能讓人感到壓迫的方式,將可以讓角色更立體化。這齣戲很直接,也看得見用心,整體而言會期待團隊成員的未來作品與發展。

其它意見:1.燈光的表現性在視覺上蠻強烈的,大致上也都能針對事件與情節發展營造相對應的效果,若顏色的選擇可以參考色彩的聯想或色彩心理學,動作會更明確。

2.觀眾席的設置明顯無法負擔現在的觀眾量,後排的觀眾無法完整看到演出進行,尤其是劇中有一段比利與過去的自己對話時,只聽得到兩人對話的聲音,雖然對觀眾可能多了一些想像、詮釋的空間,卻著實可惜了導演這段的安排與調度,

3.建議團隊可以準備節目單,年輕且優秀的創作者除了需要被看見,也需要被詳細地認識。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陳明緯

2018/08/09 14:40

點閱率:592

11100

(燈亮)
M:所以說,漫才是一種怎樣的演出形式啊?
W:因為在台灣所以可以說跟相聲有點像又不太一樣,這樣比較好懂,主要是有兩個人,一個裝傻,一個吐槽!
M:內容都說些什麼?
W:比較少歷史故事或嚴肅議題,大概從生活出發啦!
M:那不就很像平常在閒聊?
W:或許表演者可以藉此跟觀眾有更緊密的連結啊,讓觀眾對內容有共鳴。
M:那鄉巴佬漫遊大臺北是這樣嗎?
W:從內容到表演方式真的蠻像閒話家常呢,這是我佩服他們的地方。
M:怎麼說?看兩個人在台上聊天你也爽?
W:我以為漫才非常需要台下觀眾的支持,觀眾的數量會影響表演者的情緒與整場氣氛,不過現場情況看來,兩人非常活在台上,能不尷尬地表演就很不錯了。還是有與觀眾的互動,但比較獨立,不是建立在原有的對話之間,比較像是「額外」增加一個互動橋段。
M:你這樣講,到時候被人家說你說話沒根據,說些互動的實際例子。
W:好嚴格…。就是在講寫段子時,少了「對話對象」的設定,感覺有些話是要對觀眾說的,但不見表演者有這樣的動機或安排,卻又感受到等待觀眾回應的空拍,這樣讓觀眾沒辦法那麼自在反應,反而擔心自己打擾台上兩位「演員」。
M:說不定是你自己的問題啊,這種年代觀眾也可以被檢討的。
W:也有可能啦,就像同場有台灣新生代漫才演員龍龍坐我旁邊,他就很巧妙地在表演的空拍給反應,小D(丁怡瑄)也剛好接到丟給小隻(張簡子敬),這是唯一一次我感受到的真實互動。啊~我就在看表演的時候比較容易變成死人狀態啊,如果我感受到熱烈邀請可能還不會不尷尬,但像這種很吃彼此默契跟表演者臨場反應的,我不太敢…,而且沒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反應,這樣也有可能被檢討…,這個表演者可以參考,處理互動的部分,畢竟經驗比較少,有些東西還是有安排的好。不過我蠻喜歡小隻在開場招呼觀眾時,對著座皆虛席的那側熱情吆呼。
M:剛好最近又靠近另一個月份,可能那邊真的有人吧?好毛喔!
W:真的蠻有效果的吧,那麼真實且自嘲性的表演讓「真正」的觀眾很容易就發笑,表演者想要的熱烈反應的效果也有了,可惜的是那群觀眾真的不存在啦,如果多一些人,現場的氣氛應該會更熱絡,也能襯托這個演出。
M:(小聲)所以他們的觀眾不ㄉ…
W:(打斷)我想觀眾比表演者多對首戰藝穗節的團隊來說已經是一種肯定了,何況他們是從南部來的,票難推啊!
M:所以你說那麼多,還沒說到內容!他們漫遊大臺北發生了那些事!
W:不好說…。我們先不要劇透,還有重演的可能啊,而且(聲音漸弱)也只有一段講得跟這個劇名有關…。
M:蛤?什麼意思?
W:就很像我點了一份水果鬆餅,結果送來一盤可樂果、滿天星跟堅果,還有旁邊附贈的一小塊鬆餅上面放水果。
M:不是吧?太牽強了吧?
W:欸~你這個反應,也可以去演漫才了!有87%像的,但表演者自述覺得無所謂啦,還提到看戲大隊可能如何寫他們,像我現在說的這段就是他們口中所說,預料之中的事,所以創作時兩人還是心知肚明地在做這些,不是無意識地就好,那樣比較可怕。
M:哇~你人怎麼那麼好?
W:雖然我們偽裝成兩人對話,但大家還是看得出來這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沒有人這樣稱讚自己的啦!
M:哈哈,也是啦!那你既然知道是自己在說的,還說得落落長,看起來也不像正式評論,不怕沒人看?
W:(笑)我在做什麼我心知肚明就好。
M:好陰險喔~快做小結。
W:還沒,但快了。我喜歡段子之間的轉場,兩人回歸自己真實身分時與觀眾的互動多了些,對話比較有溫度又不失有趣,從這裡可以看出兩人的默契,這裡談的可能沒有完整的逐字稿,比較多是先給定一個主題,其他隨緣…啊,即興啦!但就是最真實的那種,這句話是在對觀眾說、尋求觀眾認同,或是單純的雙人對話,我覺得在這裡最明確清楚。
M:所以兩個鄉巴佬到底說了哪些他們看到的南北差異啊?拜託說一下~
W:這不是重點(說漫才表演的內容不是重點可能會被殺,但看完之後真的很難從這個命題切入談內容呢),但回歸現實層面,團隊的情境就是符合鄉巴佬漫遊大臺北的,尤其當劇中的設定是將臺北與外臺北作為一個區分,每個人踏入這裡都顯得格格不入,我看表演這天也是從臺南上來的,有種赴京趕考又身處異鄉的感覺。
M;有那麼嚴重嗎…?
W:那種鄉巴佬我詮釋為更親切、更真誠,表演的感覺也少了線上漫才表演者的商業感,看了很舒服。(驚)還是因為我也是鄉巴佬,所以默默地融入這齣戲的情境!?
(下台鞠躬)

謎之音1:結束得太突然了吧?
謎之音2:我覺得跟我看這齣戲的段子結束的點差不多啊!蠻有效果的,意猶未盡?
謎之音3:不知道這樣寫會不會被打。不過在演出中被默默嘲諷(?)還寫那麼長算是不錯了吧?

其它意見:1.兩位演員各有特色,小隻口條清晰、聲音質地好,小D的裝傻不知是天然呆還是進入角色,很適合這個演出,兩人都給觀眾舒服的感覺,會期待之後兩人組合的表演。

2.互動性是未來創作時可以考量的,觀眾介入的程度以及兩人能接球的範圍大概到哪邊要想一下,避免時有時無的互動,會顯得刻意且逐漸失效。

3.兩小時場地呈現的成果對觀眾來說是好的,很不簡單!

4.喜歡漫才短劇《機器人導覽》,自然、有趣,這段的完整度蠻高的,「重複」的策略也比較成功;《暑假輕旅行》可以豐富一些內容,讓段落之間連結的合理性更強;《英雄救美》節奏再快一點會更符合情境、增添趣味性。

演出場地: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2小時場地)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