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齣偶戲不使用語言,呈現出小女孩偶遇北極熊,分享魚給北極熊,進而發展出一段美麗的友誼,但是跟隨小女孩回家的北極熊,被當地居民視為猛獸而趕走,引發了之後小女孩的尋熊歷險記。
劇中的詩意是筆者最喜愛的地方。團隊巧妙運用看似平常的物件,讓白布化為海、曬衣夾成了海中的魚、檯燈外套張紙變身成可怕的工廠廠長。在牆上投影出星空,又用皮影投影出小女孩與北極熊的冒險之旅,甚至途中還有鯨魚。
然而,有些場景卻有點發展的不夠清楚或是用意不明,例如小女孩尋北極熊過程中來到一個荒蕪的地點,立著廢棄的郵筒,成堆的信封和信紙疊在一旁,這個場景就有點不明所以,是想影射現代不再有人寫信?
故事最後,北極熊跟著小女孩回家,奶奶出來摸摸北極熊,這裡北極熊應該是被接納了。如果說當初北極熊被當地居民趕走,小女孩是為尋北極熊而踏上旅程,結尾表現「接納」的橋段會顯得不夠充分,收尾稍嫌倉促。因為回家後小女孩和北極熊又馬上再度出門踏上另一段旅途了。另外演員在操偶上有些生疏,有一度在一個較大的動作,小女孩的軀體沒跟上頭部,看起來像是要肢解了。
但整體而言,團隊已展現自身獨特的風格,燈光、道具雖簡單但已做到了奇幻的效果,之後的發展令人期待。
演出場地:URS127玩藝工場(2小時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