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我的名字是台北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000
查看演出內容

瘋瘋果

2018/08/12 15:30

點閱率:530

11000

其實在一開始以導覽的方式迎接觀眾,是一種討喜而且安全的選擇,但不知道為什麼在講完萬華的歷史之後,就立刻結束了,中間沒有太流暢以及關聯性強的連結。這是我覺得整個演出最可惜的部分,因為在這個部分裡甚至還有幾句犀利的台詞出現(我有點懷疑是隨機的,更可惜)這些台詞都是來自於前段這個放鬆且臨機應變的表演:「台灣人就是習慣遲到」、「小朋友有好奇心,你們這些大人就是沒有」我本來還以為會一直這樣具備力道,但從表演者進入述說自身故事後,整個表演的強度就開始往下滑。

創作者的辛酸無論是哪種媒介的平台,都已經是老掉牙的命題,要如何在這樣的基點上,找到自己的聲腔並且轉換得宜,這才是「表演」這項專業值得敬重的。主角用一種半夜跟朋友吃宵夜的狀態跟觀眾講自己有多徬徨、迷失,但戲劇的魔幻感也這樣被削減掉,這樣的影響在表演者開始唱第一首歌時,觀眾沒有太大反應的突兀感就說明了這件事情(明明是一首歡樂且可愛的歌,卻無法下嚥)。

較能交代戲劇本科生的部分,就在於一些角色的轉換與設計尚算靈動;空間安排以及視角轉換也頗具標準。但除此之外,故事本身並無呈現出動人之處,除了演員最後以真心交換的方式,誠懇說出自己的難處,但內容也過於直白,有顯得粗糙的惋惜。

另外補充1:我前方的小情侶摳摳手,靠靠肩更吸引我的目光,可愛。另外補充2:還好有中間請觀眾上來互動的橋段,還好上來的觀眾很好笑,喜歡觀眾。

其它意見:如果能以導覽作為媒介,再試著與地方歷史還有自己過去作為現在以及花蓮時光的連結,或許整體性會高一點,而非需要用不同的段落來切割。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2018/08/12 14:00

點閱率:358

11000

我想對大部分觀眾來說這會是一個正面評價,並且會覺得好看、有趣的作品,也確實在這齣作品上,觀眾現場的反應、整個看戲的過程都是愉悅的。從起頭的地理介紹慢慢帶入到角色(或說創作人)本身的心理情緒,最後到劇場人的掙扎與迷惘結束,以笑中憂鬱的方式來表達,我想這會是成功且愉快的作品。

但是回過頭來檢視戲劇本身,我認為這是一種偷懶取巧的做法,從自生劇場的經驗來編劇,太多的時間訴諸呢喃於自身的經驗了,以一個藝術創作的角度,這樣的作品究竟想傳達甚麼樣的核心價值呢?即使同樣是訴諸於個人經驗的演出,或許也可以從這些內容中理出一些主旨與脈絡,但在這次的呈現中,尤其至最末段彷彿變形記的模擬,卻仍讓觀眾觀看著創作者在自我認同的掙扎之中,不免對於購票進場的觀眾不太負責。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鄒之牧

2018/08/09 19:00

點閱率:414

11000

衝著這樣的名字、這樣一張不迴避的正面照片作為宣傳,我想創作者應該是很大膽的人,便真正去看看他口中的台北跟我所熟悉的長大的城市,有什麼不同。但頗出我意料的,這部作品大部分在說的是他個人畢業後的迷惘,及他出這個城市的不適應。作品有採國外one man 脫口秀的意圖,但我想最大的問題,應是作者本身的迷惘太重了,以致作品擺盪在tone調和意圖都不清的狀態。隨機替換衣服、道具轉換身分是很隨手的事,但重點是他的劇本從萬華——成長的地方,到他的替代役經歷漸失了與觀眾的關連。現場有諸多創作者的舊識,但除卻認識他的人,他的心情、感受的鋪陳和解釋,在劇本上的交代有欠薄弱。創作者為戲劇科班,在角色扮演和自我未來期許的厚重感上,有一定的份量。但作為一個對外呈現的正式作品,適當的抽離和溝通可能才是劇場最佳的訴說方式。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