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策展

欸,我要回\去囉!到了打給你。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
查看演出內容

黃蘭貴

2018/08/09 16:00

點閱率:471

1110.50

說實話,因為從節目手冊介紹文字只知道小龍女要回/去那個不知道該不該稱為家鄉的地方,在捷運站出口集合時,瞄見坐在一旁地上的演員,未細看時直覺以為她扮演的角色是街友,可能在捷運站外賣大誌雜誌吧(因為演出區域的直覺聯想)。隨著演出開始,才明白觀眾要跟著快遞員小龍女體驗其快遞人生。於是觀眾跟著她衝衝衝,駐足騎樓或路邊聽她說著身為快遞員的必要技能,轉進巷子裡看她示範送件簽收,然後她開始點名觀眾上來模擬,以便待會真的要由觀眾去送件。跟著走到這個部份,我腦袋還是摸不清,心想:所以讓我們了解快遞員的工作是為何啊?這跟在萬華的街區裡轉來轉去的關聯是什麼?

最有趣的事其實是在演出後才發現的,也就是過程中送件的幾個地點是串連了「我好揪節」的其他節目空間,這個設計實在非常精彩。然而必須說抱歉的是,在勾選節目後,我並沒有再回去看節目手冊,去記著這個節目是策展節目之一,也沒有記著其他節目是在哪個場地演出。於是在觀賞的當下,並沒有接收到這份驚喜,但這也是只看策展中單一節目的觀眾從這齣戲裡能接收到的訊息所產生的反應。這個事後驚喜加分感是給策展本身而不是給單一節目的。

在看演出當下的驚喜感第一次是出現在路上巧遇葛瑞絲小姐的那一刻,小龍女隔著十字路口與她招手與對話,路上有些不知道這裡在演戲的行人會行注目禮,有一種看與被看的趣味。第二次驚喜感是在剝皮寮送件被拒多次後,小龍女將東西擱在一個長椅上,此時長椅另一端坐著一位看似街友的老者,他對於一堆人圍觀著小龍女繼續演戲呈現視若無睹的淡定,然後小龍女最後那一段情緒滿滿的表演對應著老者的不動如山,頓時將我拉回到現實的街友人生比戲劇還精彩的清醒狀態(對,理智在提醒我哪一邊是在演戲)。寫到這裡好像有哪裡不對勁?大概就是將演出拉到街頭時,如何能利用實境來為演出內容加分,而不是讓觀眾反而被現實街頭的景物或人物吸引而不入戲的兩難吧。

回到戲的劇情本身。可以理解想要談年輕人糾結於何處有歸屬感這件事,這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但送快遞是將東西送出還是送回,要對應一個人回去或回來某地,中間好像還是少了個什麼能將兩者串接起來。結果就會變成是看到一個年輕人在糾結家鄉/歸屬認同,然後大致知道關於快遞員面對人情冷暖的二三事,以及在萬華街區小小轉了一小部份(但劇情並沒有要扣住當地的特色發揮的意思),硬生生地斷裂為三個部份了。一度在送快遞被拒收的那一幕,誤以為這位快遞員會因此發現了這戶人家的什麼秘密,或是再接再厲因而拯救了獨居長者之類的,但劇情並沒有要這樣發展。雖然偷拆人家拒收的包裹是違返職業倫理的行為啦,但拆開的包裹內容物為何反而像是老天爺要送給小龍女的量身定製禮物,也是一個不明白啊。

請恕中年觀眾的頻率似乎沒和創作者的頻率對上。

演出場地:龍山寺捷運站三號出口

王健任

2018/08/09 16:00

點閱率:342

11110

《欸,我要回\去囉!到了打給你。》是由五個SOLO組成的「我好揪節」系列作品的其中之一。許琍琍扮演一個看起來奇怪、走路飛快的快遞員小龍女,開宗明義的表示要帶觀眾在萬華街頭,實際體驗送快遞的生活。

演出全長約40分鐘,其中有30分鐘左右的時間觀眾都被迫要跟著小龍女快速的在街頭巷弄當中穿梭,過程中也會要求觀眾實際上前與她互動,並依循著指令行動,頗有近年流行的沉浸式劇場的味道。但前30分鐘令人質疑的點其實也在於此,整個沉浸式體驗的過程似乎令人有些摸不著頭緒,除了趣味性以外似乎令人搞不太懂目的何在,反而是努力跟上小龍女那似乎有些勉強自己、刻意加快腳步行走的過程更令人印象深刻。一直要到最後十分鐘,小龍女在送包裹的時候遭人拒絕,強顏歡笑的面容垮了下來,娓娓道出自己「身為異鄉人,卻與臺北若即若離,不知該回/該去的糾結」戲才真正的展開,並且完成。這也才終於讓之前觀眾不離不棄的努力跟隨的形式產生了意義。從喧鬧走向安靜的過程,是我在這整個作品中最喜歡的部分。

演出場地:龍山寺捷運站三號出口

鐘煒翔

2018/08/10 14:00

點閱率:430

11110

氣溫三十五度的台北午後,這個演出以一位快遞員穿梭在台北剝皮寮街頭,帶領觀眾體驗送貨的模擬流程為主。其中透過主角接起電話穿插著這齣戲的核心,關於回與去的糾結(英文劇名going to/back to Taipei直白地把創作源頭的焦慮表現了出來)。這種在街頭遊走帶著耳機的演出,台灣觀眾已經不算陌生;而這種形式之所以有趣,私以為是在戲劇之外,那些不受控制的部分才是最吸引人的風景。

但在開始談演出前,先說明《我好揪節》的策展可以視為台北藝穗節裡的另一個小戲節;有些共同元素在這五齣小戲之間流轉,所以其中若即若離的交錯變成了彩蛋。尤其這齣戲是我在《我好揪節》裡觀賞的第一齣作品(在某些形式上有著類似於超親密小戲節的趣味性,跟著穿梭在街弄之間),而此作似乎也是《我好揪節》裡唯一遊走介入了其他戲劇時空的演出。觀眾跟著快遞員小龍女前往送貨的時候,踏入了其他作品,身為觀眾不禁會想這些交到其他表演者手中的包裹,會如何推進其故事。(而在今日稍後所看的《衣櫃裡的我與父親》、《無盡閃亮的哀愁 -The Boy Mermaid》當中,送來的包裹確實是用來催化故事的。)

回到這個作品,觀看過程中最讓我感覺神奇的是,評論人葉助偉在上週的評論裡寫到在小龍女送貨被拒後,表演者的旁邊有著一位看似流浪漢的老者;而在今日的演出,同樣有著一位老人(防衛心很強的樣子,手中拿著一把美工刀)坐著。這個不在戲劇文本內的人物、耳機裡傳來的錄音、演員的表演,共同疊合成一幅使觀眾多重解讀的場景,也應該是創作者意料之外的事。

不過除了意外因素(這場還包含走錯演出的觀眾),這作品演出的形式蓋過了劇名要傳達的訊息。在劇場空間內能做到的轉折,當在光天化日下就顯得困難與侷促(當然此戲依然有著這種街頭形式才能做到的演出效果,小龍女與Grace在十字路口的兩端互望就是);看似擁有自由移動的空間,實則被時時提醒觀演之間的界線(比如小龍女送貨被拒的段落,觀眾的視角是被限定的,工作人員會引導你到正確的觀賞位置)。

總體而言,是個微妙且相當藝穗的作品。肩負著介入其他故事線又要保有己身敘事的雙重目的,在形式上又選擇困難的路(執行上也是相當複雜,給觀眾耳機、防止觀眾暴衝、還要注意演出安全等等)。而在大熱天裡演出,團隊挑戰了自己,觀眾也是。

演出場地:龍山寺捷運站三號出口

葉助偉

2018/08/04 16:00

點閱率:501

1110.50

演出主要由「快遞員小龍女帶領觀眾體驗配送工作」的幾個步驟來構成,帶著觀眾其中並安插了隨機安排觀眾實地操作的互動,對首次欣賞此類街頭流動演出的觀眾而言,應是頗為新鮮的,但在這沉浸式劇場大行其道的幾年,在我而言此作的形式突破與內裡挖掘是令人還不太滿足的。

首先,在特別停下的幾個空間中,比較有趣的處理在於它被設計於整個策展概念【我好揪節】的集體交錯之中,觀眾在這些故事互為主客體的場域中互相凝視,間接成為了表演者,也讓人對於其他的支線情節產生好奇。然而,就一個只買單一路線的觀眾來說,這些彩蛋式的線索因為太難腦補的部份太多了,比如葛瑞絲小姐一角出現在本篇章中,除了留下讓人錯愕的簽收離場外,還飾演了最後面試官的角色,但這之間其實並無足夠的資訊讓人連結與詮釋,因此,彩蛋確實造成了趣味,但就沒有更多了。

其次,配戴耳機這個如《遙感城市》的運用近來也蔚為風潮,但在此作中,似乎比較多是承載因為離演員太遠用以補足音量的功能,偶而穿插歌曲以及最後關於「社會性死亡」類絮語的旁白;但是,我們這些人,跟中途被吸引而圍繞在四週的路人(而且很有可能沒有買票卻跟了全程,這個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在聽覺上權力/場域/私密性的辯證關係是什麼呢?

另外,因為是移動演出,一切場景都要倚靠真實世界的存在,當劇末小龍女被拒絕數次,從而沉入回憶中,剖露自己內在種種在城市漂流與自我定位的掙扎時,這樣的情境轉換在劇場裡很容易透過燈光或音效成立,但在亮晃晃的剝皮寮街上,還是略顯突兀。反倒是坐在表演者身旁,即使被眾目注視,仍如石像般動也不動的一名老者(看起來很可能是真正的流浪者),對我而言反而意外強大地對照甚至搶走了創作者那「社會性死亡」的詮釋。

p.s. 我是雲林人。
回/去的命題同樣曾存在我身上,透過作品面對自己的焦慮是必要的,但台北/快遞這個設定之於我,龍山寺及其周邊這個「選擇」似乎沒能達到最佳的功效。

演出場地:龍山寺捷運站三號出口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