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0.500
查看演出內容

馬慧妍

2018/08/04 14:30

點閱率:533

10.5000

我必須說,這個旨在成為「探討親情的感人小品」,沒有讓我覺得感人,反而是驚悚,且與場內其他滑手機、睡著或打哈欠的觀眾一樣頗為坐立難安。

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意圖讓觀眾理解家庭傳統與現在的角力,方法卻是把台語與國語、過去的簡樸跟現今的浮華、拜神與無信仰、西式與中式等元素統統對立起來,於是有了野蠻任性的妻子、非常符合傳統價值的可憐婆婆,與一個只負責上班下班及不住要求妻子孝順他母親的丈夫。這樣的親情是怎樣的親情?作為一名已婚的女人,是否必須用拜神、煮飯、徹底服務家庭、複製她婆婆失去自己的人生,才叫一名對得起親情的女人?

全劇裡真正面對世代交替的衝突的人其實是夾在母親與妻子之間的兒子,然而故事最後讓母親偉大地提起行李離開,妻子終於提起香對婆婆遲來地悔改,觀眾如我所能理解的只是一種世代相傳的對女人的壓迫,只看到了驚悚的家庭悲劇。

另,演出使用了麥克風但是雜訊頗大,除了飾演媽媽的演員有刻意調整了說對白的語速及咬字,因此相對清楚,其表演也較自然可信,其他演員的台詞很多時只成了含糊的聲浪,或許團隊可以再思考一下要如何調整。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廖哲羚

2018/08/04 14:30

點閱率:396

1110.50

「我心內思慕的儂…」
〈思慕的人〉一曲貫穿整部戲,默默帶出回憶中那個民國47年後左右的時空。

回到現代,從蔡家歡喜娶媳婦開啟這段故事,然而媽媽與台北嫁來的媳婦之間,由於時代文化及語言而產生了隔閡,孝順的兒子則在妻子和母親之間為難。

場景選在西門紅樓劇場,紅磚背景直接的成為古厝最好的佈景,利用空間的落差搭配燈光,塑造回憶的歷歷在目。媽媽一角演技令人動容,即便大多是獨白卻生動的傳遞了數十年載支撐一個家庭的責任,成為妻子的深層情感;在對白中則流露了成為母親的愛與牽掛。穿插著剛認識丈夫的年輕時候,在丈夫去世兒女長大以後,她成為了「家」真正的記憶和意涵,知道媳婦意圖將自己送進養老院,處處體貼的她唯一的心願是不要離開這間厝。

媳婦最終因著聽到媽媽傳承項鍊中的情感而開始打開心胸接納,那窒塞凝結的關係似乎開始因愛而流動,媳婦握著項鍊,向著媽媽的房間說了晚安,然而媽媽卻早一步因不願帶給兒子媳婦困擾,而提著行李離開了。

「汝怎樣離開阮的身邊…」「家」是由家人綿延纏繞而成,《家》則令人徘徊在家人間羈絆又無以名狀的愛與矛盾,歌詞呼應了劇中媽媽對過世丈夫的牽絆,似乎也道盡了身邊所愛的人終會成為思慕的人。

其它意見:飾演媽媽年輕時的角色髮色不符合時代,以及個性和老年稍微有不知為何轉變的落差,且與丈夫感情刻畫上,相較於媽媽晚年獨白顯得力道不足;對媽媽以外角色個性的想像及塑造似乎有些單薄,使得媳婦的角色顯得任性,然而關係並非單面的,或許是可再多斟酌之處。

西門紅樓場景相當適當,然塑膠桌椅與場景氛圍不搭,部分配樂如鋼琴抒情曲顯得時代不合而突兀,以及回憶時的時代氛圍塑造不夠強烈。
末段媽媽將過世丈夫年輕時送的項鍊轉交給兒子贈與媳婦,哼歌應是感情堆積的重點,如將配樂去除,是否更能符合情境亦避免觀眾聽不清楚。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