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幾種個別程度人性化固體的世界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000
查看演出內容

林立雄

2018/08/06 14:30

點閱率:541

10.5000

因為有四個節目,請讓我分為四部分書寫:

一、創作立意是好的,和觀眾互動,讓官眼之間產生關係。但,在試圖於觀眾互動之前,或許需再思考幾個問題。第一,觀眾為什麼要跟你互動?今天觀眾進到劇場裡,如果是毫無原因的要聽從你,拿起本來讀,那又是為什麼?若今天你遇到的不是個很乖的觀眾,那麼這個演出還能繼續下去嗎?第二,這個互動和演出有什麼樣重要的關係、連結?談感情?每個人都可能是劇中的某個人物?但,或許需要再思考的是,這些文本裡臺詞的前因後果觀眾是否都能夠理解?第三,必須再思考和觀眾之間的互動可能存在哪些風險?比如觀眾念錯臺詞,演員因而自己在演出中多次被打斷、尷尬,又如劇本和演員唸出來的有很大的落差或錯誤,那麼觀眾要怎麼如演前須知所說的照本宣科呢?

二、想談旅行,但有太多空白在營造生活感。這個生活感的必要性和旅行之間究竟可以產生什麼樣的關係?對生活疲倦?還是對旅行疲倦?其實很難從表演當中理解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如果可以找到作品的軸心,並安排幾個明確的事件、衝突,或許會更好。

三、這個作品大概想說的是人在世界上的寂寞,又或是因為寂寞、失落等造成種種情緒官能的疾病。平靜確實是找回自己的路徑,但作品中太多口號式的臺詞、同義詞藻的堆疊,在沒有明確情節和真正衝突的狀況下,容易像是漩渦不斷原地打轉。表演的安排也不構,太多意識流、自我沉溺的臺詞,觀眾心裡可能會因為過於平靜所以睡去。

四、很清晰的主旨,廁所的自我對話。全劇沒有任何語言,但更期待有舞蹈的肢體,搭配著音樂在光影中流動、靜止,若經過縝密地鋪排會更好。

演出場地:小劇場學校

葉助偉

2018/08/06 14:30

點閱率:365

110.500

1. 整個作品由四個獨立、由不同表演者各自主導的片段組成,但第三個片段《獸》佔去了整個觀戲比例的一半左右,因此《幾種個別程度人性化固體的世界》這個命題,感覺只是一個聯展集合的理由(但卻又沒有如【我好揪節】那樣的交互對話的策展論述)外,也讓人困惑,篇幅遠比其他作品長的《獸》,為什麼不乾脆獨立演出就好?

2.《徵選》透過讓觀眾手持臨時接到的劇本,親身體驗參加audition的未知與不安。概念頗為有趣,但在執行上有些粗糙,邏輯也不清楚,結果搞得觀眾真的手足無措。七個觀眾被分配飾演兩名角色,在眾人視線都看著劇本的情況下,已經無力分心去注視表演投射、做球的對象到底是誰,更遑論進入故事情境,空拍冷場之頻繁,當下就好像七個人在打六顆排球一樣,根本沒有拋接跟遊戲規則可言。另一困惑的是,表演者無力填補空白,還不斷用手機看劇本(如果設定她也是甄選者的話為什麼不讓她也一起拿紙本就好呢),同時還要處理播音效之類的繁瑣外務,因為節目介紹上沒有導演,所以我滿好奇是不是因為沒有一雙外面的眼睛好好去檢查這些問題。

3.《倦旅》使用了大量的大小道具,但是在場景轉換上卻事倍功半,例如直播一段非得在沙發上呈現的必要性是什麼?如果整個作品只靠一張椅子,令演員流轉搭配呢?是否也能完成一樣的效果?此外,演員經常只是擺上某種「狀態」,例如一整段的看電視吃零食、一整段的拼拼圖,花3分鐘篇幅只為了言說一個訊息,而且幾乎少有內在動能與發展,技巧上也不太經濟,畢竟這是一個戲劇作品而非行為/行動作品。最後我想問的是,為什麼是密魯?為什麼是馬丘比丘?為什麼天空之城對比於角色的生活就代表了某種掙脫或解放?新疆不行嗎?大溪地不行嗎?我相信絕對不是一句「好美喔」就能解答才對。

4. 《獸》的女演員,是整個作品中讓我覺得表演最舒服穩定度最高的部份,無論在情緒、投射、節奏的轉換,相較下都是比較成熟的。很可惜的是,文本沒有提供足夠厚足的基底供其發揮,整個作品充滿了各種哲學式的台詞,但一切都是虛的,關於角色的資訊卻非常非常少,在幾乎沒有情節、事件的推進情況下,我們從頭到尾還是不知道台上的兩個人到底是誰,該怎麼認同起。非敘事性的文本,在缺乏理解的情況下,如果只是一股腦地把想問的想說的話倒出來,那無論是現場獨白或透過音響播音,差異都是不大的。此外,另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不知是否為了呈現海/島/水/嶼的想像,兩名演員從頭到尾都鎖死在一坪不到的平台上,走位、肢體的調度都非常侷促,再次讓我困惑,是不是可能沒有導演。


5. 《在廁所裡的自我對話》完全沒有任何語言,僅以演員動作與光影來開展,整體而言,這個片段在表演與技術設計的整合是最乾淨的,看起來詩意、一氣呵成,意象經營也滿清楚的。只是畫面與畫面之間,氣氛與情境並沒有變化太多,似乎只能稍稍閃過主創者的竊竊私語,其他更多什麼,似乎也一併被蓮蓬頭給沖刷走了。

演出場地:小劇場學校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