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被篡改的回憶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000
查看演出內容

王妍方

2018/08/07 14:30

點閱率:613

10000

先講結論。

一檔劇名與演出內容完全不相符的演出。

甫到場外,聽到場內正在處理試音,直到2:30分(票券表定2:30演出),所有的觀眾才能夠進入場內一樓,在樓下等待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期間前台工作人員會發放一張明信片,觀眾可以選擇寫下自己曾經有過的遺憾,再轉由工作人員協助張貼在另一面牆臨時設立的留言板上。

因團隊技術測試,演出延遲至2:50分開始,在此提醒各個參與藝穗演出的團隊們,「準時」是劇場必須奉行的基本準則。不只觀眾必須遵守,團隊更必須重視時間控管的規範,每場演出都獨一無二,錯過不會重來,浪費的時間如錯過的cue點,永遠不會回頭。

劇情線以倒敘手法開場,黑衣男子上半身包裹著白色繃帶,帶起一名現場觀眾,遮住對方雙眼,開始詢問在場的眾人是否曾經有過遺憾。一名白色洋裝女子突然闖入,從對話中可以發現女子已經死去,並且已經重複多次相同過程。男子藉由手上的黑色本子,與女子比對她生前所經歷過的一切,詢問女子是否有什麼遺憾需要被圓滿。

經由第三方力量圓滿逝者生前遺憾的劇情,在辻村深月的《使者》與朱和之的《冥界忘川有限公司》都曾用過。在兩位演員至理名言式的文藝腔台詞對話,與總是被過於大聲的音樂蓋住講話聲音的狀態下,觀者如我只看到女主角夏桐出車禍,生前跟青梅竹馬白天宇(前男友)在其母親的喪禮上碰面,男方問了一個觀者沒聽懂的問題,沒有獲得解答,之後女主角就死了,演出也就此結束了。

走筆至此,觀者有幾點想提醒團隊。

1. 被篡改的回憶到底是誰的?

若只有女主角說謊佯裝自己家庭幸福和樂那段切入主題,是否應該更改劇名較能切入主題?

2. 女主角對於初見面的陌生人,以及面對對方咄咄逼人的追問。完全不曾質疑過對方的身份,陷入了演員雙方在台上很熟,但台下觀眾(可能只有我)看得一頭霧水的狀況。建議編導要思考邏輯合理性。

3. 演員換裝時間跟過場都有約30秒到1分鐘的停滯。由於只有兩位演員在場上,當必須同時換裝或有一人必須先行換裝時,場上請運用音樂或其他方式移轉觀眾注意力,不然整場空間只剩下空調與觀眾的呼吸聲,容易感受到一種冷場的尷尬。

4. 女主角的服裝類型請維持一致性,三分之二的洋裝造型到了最後變成過大的黑襯衫與牛仔褲(應該是為了母親喪禮而改扮),打壞女主角一開始就確立的視覺形象,男主角一開場的日式改良黑色服裝也有點意味不明,從細節便能看出團隊仍有許多需要討論空間。

5. 由於場地空間不大,道具的設置與擺放就格外重要。主場景的一堆書完全沒有作用,照片建議可以一開始就散落在地,鬧鐘的透明罩非常累贅可以拿掉,讓觀眾盡可能的把注意力放在演員身上較佳。

6. 現場配樂音量大多蓋過演員講話聲,請調整演出時的音量大小。演員講話方式不夠口語化,講話音量會忽大忽小,聽不清楚;燈光多是由下往上打的黃光,抬頭看只覺演員臉部表情黃染一片,偶爾會順著角度的移動帶點陰影,最自然的光線反而是場地二樓靠屋頂的邊窗,因封膠不緊掉下的遮光紙板,所透進來的陽光。

演出最終嘎然而止,什麼遺憾都沒被圓滿到的結局。也讓觀者很想問,團隊最終究打算被篡改的,究竟是「誰」的回憶?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黃馬機

2018/08/07 14:30

點閱率:401

11100

與其說是有什麼回憶被篡改,倒不如說是在整理過去的回憶,把刻意遺忘的與不得不遺忘的回憶,層層掀開。劇情架構完整,但劇情細節卻有許多的不合邏輯之處,雖可以看出編劇一層一層挖掘角色最深層渴望的用心,不合理的臺詞與設定,反而削弱了劇情表現,讓人也跟著角色迷惘。角色與父母關係的描述,不合理臺詞尤其嚴重,絲毫無法讓人感受角色面對家庭關係的情感糾結。雖然在進入與情人分別的遺憾上有同樣問題,但反而沒有前者這麼嚴重。

在劇情年代的設定上,也同樣讓人感到疑惑,一開始穿著和服像是時間/冥界使者的男子,與穿著現代設計感連身白裙的女子,也因為演員年齡與口語表達,即便是幽冥,觀眾理所當然的是投射到當代情景裡,當之後女子因出國,擔心萬一自己在國外出意外,(那時候)聯絡不易會耽誤男子(此處分手的理由真的很奇怪),又暗示了那時候是一個通訊不易的年代,但之後女子的阿姨又可以打電話通知女子母親過世的消息?在後設場景中看見男女主角穿著像80年代的衣著出場,讓人疑惑地想說這是什麼傻瓜與野丫頭的設定嗎?

在場地的運用上,不得說劇組挑選了一個很合適的場地,2樓的樓中樓空間中央是一處可直通一樓的天井,從2樓望向一樓暗示了從幽冥望向人間,2樓的通道也暗示了奈何橋。只是舞臺背牆的門上吊掛了幾樣小物,包括一件疑似嬰兒服?整場佔據了觀眾視覺,沒用到也不理解其意。全劇關鍵的道具,時鐘不會動,堆放在舞臺一角寫著每個人生命種種的書籍,還可以從書背上看到原本的書名與索書號貼紙。

最後兩個回溯的場景其實並沒有讓戲更加分,因為並沒有提供觀眾在前一場的描述中更多的線索與視角,角色空氣吃食物雖然奇怪卻可理解,但空氣使用手機實在令人費解,這並不是個很難處理的道具。而演員在一個無法暗場的場地,假裝暗場的停止表演,移動位置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設計。

雖然舉出了許多缺失,整體而言覺得劇組的用心是看得見,只是太多細節的瑕疵,削弱了整體表現。

筆者觀賞場次,正好劇團原先遮住氣窗的紙版鬆脫掉落,在膠帶一點一點分離,剝落終至脫落,斑駁的陽光打在演員臉上時,世界崩毀的暗喻真的是神來一筆,可惜這只是個突發事件。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