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漫遊少女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
查看演出內容

馮勃棣

2018/08/15 19:30

點閱率:721

11111

我因為漫遊少女四個字與粉色海報而來,殊不知是傷痕累累的漫遊,是台北街頭中靈魂的無所依歸。

舞台簡潔俐落,在有限的空間中導演玩出了很多花樣,許多手法輪番而出,無論是燈光的運用,物件的移動與推倒,運用麥克風來製造聲音的層次,肢體展演與宛如儀式的某些走位,都是導演試圖讓這七十分鐘的演出能夠豐富而有層次所作的努力。

但這戲最大的問題或許仍是沒有層次而略顯蒼白,無論是節奏、能量、議題、語言與情緒上面都沒有變化,在某些時刻那個畫面與演員誠懇的控訴是令我動容的,甚至瞬間我眼眶是打溼的,但當這些類似的許多片刻集結成七十分鐘時,沒有任何變奏,情感沒有越挖越深,場上的能量沒有起伏與流動,像是一個魚缸,而非河流。好的表演可以勾起情緒的波動,用感性去引發理性的思考,更高竿的是用理性的辯證去激發觀眾感性的激情。但,這齣戲都沒有,平靜無波,維持穩定的哀愁,有零星的亮點,但沒構成星辰。

會沒有流動與起伏的原因我來胡亂分析一下。本劇利用三個女角大量的獨白講述自己的故事,文字還滿不錯的,但比較像是散文,明明是自述卻有某種客觀的距離,三個女角所使用的語言如出一轍,顯然那個語言還是屬於編劇的,而非屬於角色的。而三個角色分屬台北女孩的三種不同樣貌,彼此卻沒有太多交集,僅僅輪番上陣,導致沒有衝突的戲。並不是說一定要角色有情節上的交集,但至少她們三個心靈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碰撞、對照、形成女孩浮世繪,她們不同世界與階層的人只要某一刻有某種彼此的同理或相知,那都會很令人動容,或許編導有安排吧,但通通化為魚飼料,被丟進了沒有流動的魚缸中被魚吃掉了。

講個我看太多劇場都看到的問題,就是直白地自述憂傷,沒有任何轉化、掩藏、遮蓋、欲語還休、自嘲、戲謔的成份,不是說不能直術,而是這些哀愁除非有特別到需要大書特書,不然許多都是已經被訴說過無數次的了,這時候觀點與姿態就格外重要,當你講這些有共通性的情感時,有沒有獨特的觀點,有沒有專屬的姿態。

耶!

但我得說,這齣戲有讓我感動,其中有些女性書寫真的很細膩,至少情感很真摯,留下滿地的傷心與心碎,簡稱傷心碎。

這齣戲有兩個魔幻時刻,必須要講一下。

這是兩面舞台,我可以看到坐在我對面的觀眾。有一位看戲大隊的觀眾朋友在觀眾席中從頭到尾都在寫筆記,不斷地抬頭看戲與低頭疾書,形成一個奇異的風景。當舞台上的人們講述的心碎與痛苦時而瀰漫充滿著憂鬱的氛圍時,就在幾步之遙卻有人在不停寫著筆記和做頸部保養,如此的魔幻寫實帶出了更大的隱喻,彷彿當傷心與故事化為了作品時,也不過是評論人拆解與分析的零件罷了。這是真正的疏離劇場,可能是布萊希特也沒想到過的妙招。

我當然看不到他在筆記本上寫了什麼東西那麼多,但,等文章刊登後我就知道了,啊哈哈哈哈哈!

另外一個彩蛋,就是在三個女角痛苦陳述的七十分鐘中發生了一個意外插曲,其中一名女角的衣服被一整面牆的景片勾到了,她去拉衣服時,整個景片就倒了下來。那名女角正對著我,那一瞬間她露出了驚嚇隨後笑了出來,只有笑場兩秒卻被我撞個正著,那一瞬間我忽然有種心中的重擔卸下的感覺,原來在這憂傷的場域裡面,角色還是會笑的,一切還是有盼望的,不是嗎?

這是一齣憂傷的戲,痛就痛在這些都是真實的人類故事景況。願瞎眼的得看見,傷口能痊癒,傷心得安慰。

其它意見:skr~skirt~~

演出場地:信誼好好生活廣場知新劇場

馮勃棣

2018/08/14 19:30

點閱率:526

11110

我感受到創作者的誠懇與企圖心,編導書寫生命的疼痛與破口,由一個靈魂飽受折磨的人自己與身邊三個友人來帶出人如何面對原生家庭的創生,去抵拒社會龐大機器的剝削控制與身在其中的無力感,進而呈現失控的靈魂如何產生失控的行為。

本劇很有潛力,可惜完成度不夠高,或許需要更多的時間與資源,也需要更多的經驗去修飾與發展,一來是在結構與細節的編排,那是創作的累積;二來是生命厚度與觀點,那則是人生養分的累積。

這齣戲的set up是非常好的,有很棒的框架和漂亮的起手勢,藉由一通電話的將三女聚集在一個封閉空間,意外中發現一封信和兩個屍體,在無路可出的狀況下帶出了懸念,並將角色的處境推到了極端,進而逼出他們極端的反應。

在這架構下,情節的編排有幾個要注意的地方。

一,最能看出角色個性的地方在於角色的選擇與反應,而人在極端的情境下做出的選擇與行動,最能夠展現出人的性格與價值觀,於是理想上,在看到屍體後,三個角色彼此爭執討論該怎麼處理,應該能走往出三種截然不同的方向,這點在故事中似乎是有看到。

二,角色在極端的刺激之下,爭執下的改變應該是逐步的,是漸進的,是在爭執與衝突下一步一步發生的,任何反應都是建築在每一拍丟接的刺激中,而不該有任何跳躍的反應,但在這戲中,有些反應是唐突的,那不像是角色真實的反應,而是編導已經預設了故事走向,而強迫角色如此選擇。

三,在這封閉與懸疑的框架下,我們會期待故事後面會揭露出更大的秘密,那個祕密不見得是什麼推理謎題,而可能只是某個痛苦、某個偏差,像個啟示錄般具體而微出這個社會、世代、靈魂的狀態。如果我以很高的標準來看,當中角色的痛苦和屍體背後代表的應該不只是個案,而是縮影,要能帶出更大的東西。

但沒有,導致這故事到後來有點欲振乏力,當我們知道屍體所謂何來了,知道主要的角色已經偏執到失控了,然後呢?他要去哪裡,或是哪裡都不能去?無解也是一種解,茫然也是一種狀態,但我頓時從角色的茫然中,看到了創作者在創作上的茫然,因為故事有點寫不下去了,於是突兀的收尾了。回到我這篇的開頭,這除了是創作技法之外,也是對生命的觀察與累積,在創作中同理了自己之外,是否又同理了別人,同理了社會,甚至同理了體制與加害者,於是在自毀自滅與批判怪罪之下,有了人性的厚度,就算要同歸於盡,也應該看到靈魂墜毀者的自省,那怕一點點都好,不然就淪為單純的怨天尤人。

以上,是因為我在這戲看到了很大的誠意與潛力,尤其是創作者的疼痛,所以我拿出很高的標準來挑剔,這是我對這齣戲的尊重。真心期待這故事不要就這樣,這故事還沒寫完,可以繼續發展,成為一個完整度和格局更強大的作品。

最後講幾句話,因為這戲有懸疑成分,所以我盡量不劇透,試圖在這公開平台用隱晦的方式與作者溝通,就是那個......那個男的的崩壞要有過程,還有那三個女的裡有兩個女的反應有違常理......

其它意見:skr~skr~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馮勃棣

2018/08/06 19:30

點閱率:623

11100

這個場地不好使用,我看這場的時候似乎滿多技術性的問題,先提幾個小地方,首先是音場很不好,麥克風也常常沒聲音,另外就是燈光有幾顆直射我的眼球,使我瞳孔急速縮小,這些都是些小問題,或許礙於場地與預算限制,或許情非得已。

但是,演出空間既然已經是幾面玻璃所隔出的空間,觀眾勢必得透過玻璃來觀賞時,我眼前的玻璃上面卻都是污漬或手印之類的,就比較干擾觀看。關於玻璃是先擦拭乾淨,應該不會很難,但這些小細節若注意,會更貼心。注意到小細節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接下來是我主要的建議,即空間和演出內容質地的關聯,與其進而影響的編排選擇。這是個非典型空間,或說是個受限的空間,兩面台,透過玻璃觀看,空間卻又被牆壁擋住很大一部分,導致如果很直接地去演出一個寫實的表演時,視聽上很受干擾,尤其音控出了嚴重問題,而演員表演又常常被遮蔽的情況下,確實吃力。

於是乎,我認為該演出需要更特別的調度來適應這的場地空間,甚至考量寫實是否適合這特別形狀的空間。但,好,如果大家就是想單純地說一個故事,並非要做一個風格化的演出,也行,那劇本的編排上頭,似乎可以不用將故事切那麼碎,導致換場頻仍,一來不斷切碎當下的故事,其實無法累積情感與堆疊出戲劇張力;二來,這空間要不斷換衣服並不方便,每每角色下場與上場都挺卡的,那何不讓每一場的劇情進展幅度更大,而減少換場?這或許是以後在編排劇本時可以思考的面向。

其實在這空間,最好看的是中間的非寫實演出,就是大家穿著黑色帽T在那邊進行某種儀式性的對話與行動時,成為了最好看的一場。

最後,我對故事意見是很大的。我沒有太多資料,不確定這故事的來源或編劇是誰,只看到似乎是改編挖咧星樂園的什麼什麼,總之,我就當原創來陳述一下我的淺見(謙虛而已)。


這故事在談幻滅、友情的破裂與和解,藉由一個封閉空間使六個有心結的人被迫面對彼此、回憶過往,而在結束時始角色們的心境與關係到達一個新的地方。

一,故事缺乏可信度。當年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意外,在當年會無人討論肇事者(兇手)是誰?而會在八年後忽然去推敲八年前的事出原因?當時會沒人在意,不聞不問?不可能,It's impossible。

二,大家的和解沒有過程。六個人冷戰不爽小小吵架互相猜疑,到了最後一場,大家似乎就走出心結了,瞬間就和解了!和解這麼簡單?這個晚上,大家沒有挖掘出什麼動搖國本的秘密,也沒有面對啥深仇大恨,更沒有什麼聲嘶力竭的開誠布公掏心掏肺,為什麼最後一場忽然就和解了?不可能,important,打錯了,impossible。角色的進程需要過程,一步一步邁向終點,而非一個毫無道理的跳躍。

三,關於夢想的幻滅,和友情的破裂,都缺乏真實的情感經歷為基礎,而導致那些破裂與幻滅都是想像的,非常不接現實。一場搞砸的畢業演出會結下深仇大恨?這年代了還有人沒有加好友?角色中三十歲(畢業後八年)的劇場夢會是長這樣的嗎?對我而言,裡面角色的女明星、編劇、演員等等的處境,皆無說服力。這給我的感覺,像是青春正盛和明明懷有夢想的創作者(你們)去假想一個關於三十歲的幻滅,於是有點造作,三十歲的人生其實不是長這樣,劇中提及的劇場環境和人生處境也不是長那樣。太淺、太扁平、太假了。

換句話說,有點裝熟,成熟的熟。或許你們可以更真誠地書寫關於你們這年紀的幻滅或懼怕是什麼,而不是去創作一個想像出來的,或從某種陳腔濫調中揣摩來的情感。

四,太說教,最後紙條那邊真的太說教,讓我差點從觀眾席站起來大喊:老師好!!!輔導老師,您辛苦了!!!

差不多講完了,但我覺得大家還是很棒的,其實阿,大家謝幕的時候,在那邊扭動身體和開心的笑時,我才看到了很真誠很快樂的你們,或許這才是你們目前的樣子,那是很動人的,還沒到幻滅的年紀,不見得需要先去創作那樣的東西,除非你們真的體會過,或能將某種生命中的類似經歷而能真正同理。

看到這邊,你們是不是覺得我說得很有道理?





其它意見:skr ~skr~

演出場地:濕地Venue- 5F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