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back
戲劇

Psyche

觀眾大心
11110
平均心等
11110.5
查看演出內容

穆芹

2018/08/18 14:00

點閱率:469

1110.50

在沒有閱讀節目單的情況下,我並沒有察覺到主要表演者飾演的是一台人形機器人,撫養人類孤兒的故事,但的確想像有類似動漫的角色,進入到宇宙空間,採集特殊仙丹,然後逐漸他要面對新生兒,與原先規律生活之間的小衝突。

我在觀看時有掙扎於這個作品應不應該有更好的投影特效作為視覺輔助的思考,表演者雖然有不錯的默劇等肢體動作基礎,同時燈光細微的變化也能帶出景深與意境,但當表演者進到另一個空間時,如果可以有更好的科技媒體應用,應該會增加可看性,同時中間部分情節的重複,到後段沒有更強烈的鋪陳或堆積,也會有些許力道沒有延續的遺憾。

演出場地:思劇場

穆芹

2018/08/18 18:00

點閱率:402

1110.50

演出開始表演者對在等候區的觀眾吼著快逃,趕我們往國際藝術村四樓,部分表演者已經停格就位,然後幾位舞者排隊,像是日本綜藝節目《未成年的主張》一般,大聲宣布他們的想法,到第三位說不出話,好像也預言了他們集體主張未明,有話說不出的困頓。

今年的藝穗節中,包括燈光作物的《單向療程》、不可裡預的存在-違規停車的《發狂恆星與靈魂黑洞》與即使我們生無可戀的《沒關係,白洞只是理論上存在而已》(簡稱《白洞》)在主題上有很大的重疊,團隊背景相似度也偏高,連團隊和舞作名稱都很難記憶,《白洞》相對來說是完程度較高的作品,在整體舞作編排,群舞設計、地景融合、與服裝選擇上,比另外兩個作品可看度更高,但同樣顯現出一種在面對社會的集體性焦慮、無法暢快表達的苦楚、想要對時事提出針貶但找不到明確立場的現象,以《白洞》來說,如同表演者在接近尾聲時,拿著透明塑膠布與它掙扎無法前進的段落,這些障礙是自己造成的作繭自縛或是真實存在的隱形天花板,或許有待商榷。

演出場地:臺北國際藝術村_頂樓

穆芹

2018/08/18 17:00

點閱率:422

1110.50

從youtuber或是網紅的盛行,今年藝穗節有幾個作品都有談到這個現象,《網生》更以此為主題,呈現四個不同形態的網紅和youtuber樣貌,藉著爭奪網紅霸主競賽的橋段,展現網路媒體的發展趨勢。

我在進場前,才得知這個作品有第一集在網路上播放,然後除了現場演出版本,也會有後續故事的演出,團隊的官網有一點像影視明星經紀公司的樣貌,也讓這個作品產生的動機更有趣,在呈現上,因為沒有觀看第一集和後續劇情,除了陸思恒的角色有較多鋪陳,其餘三位的設定感覺有些平板,現場有投影螢幕和兩台電視,然而在演出時,螢幕間的切換可以更巧妙的設計,同時每位表演者前有麥克風、攝影機等障礙,也讓觀眾無法看清他們的表情,特別在其後的螢幕並沒有補強這塊時,非常可惜。

雖然號稱這個作品有影像、劇場、展覽等不同觀看方式,但太多想法,讓每個方向的內容有點空洞,我會期待這是一個長期計畫,讓直播主如何撼動現今觀者與表演者的關係,能有更有力的辯論與對話。

演出場地:大可樂 Duck Lab

穆芹

2018/08/19 14:30

點閱率:427

11111

觀眾進場時,編舞/舞者蘇品文頭頂著厚厚的理論書《美的歷史》,眼帶笑意地看著每個進場的觀眾,空間中播放著浪漫樂派蕭邦的曲子,當我們坐定後,她仍然頭頂著那本書,給每位觀眾抽取衛生紙,好讓我們擦去暑氣,維持好人家觀眾的樣貌,而舞者頭上的書,更像是電影《窈窕淑女》中,奧黛莉赫本的淑女養成之路裡,家庭教師讓她頭頂著書籍,做美姿美儀訓練的場景,舞者打咖啡時頂著書、脫下衣服好整以暇地喝著咖啡時頂著書、闡釋身體接收按摩棒的反應時頂著書,也似乎象徵《美的歷史》重重的壓在頭頂,限制表演可以更自由且無拘束地律動。

作品中的另一本重要的書籍是作品名稱來源《少女須知》,在關於演出介紹的官網上寫著者蘇品文在她26歲時買了這本書,書籍的副標是《少女情懷總是詩》,我已經找不到關於這本書的介紹,但我想像有甚麼是屬於社會教條教導年輕女性必須要知悉的須知?在藝術當中少女如何被刻畫?當蘇品文裸身展現在光亮的舞臺上,時而走近觀中,時而站在私劇場那面書牆前,也像是以原身之姿站在一切的知識與文明前,她如博物館陳列的雕像一樣完美,用她的肉身睥睨著觀眾的注視,但也不忘甜美如少女的笑容。

簡短50分中的舞作,從論述、發想到呈現,都展現出高度一致性的脈絡,精彩且讓觀眾充滿想像力,沒有浮誇地爭取注目,但讓觀眾目不轉睛地接受大量政治性的辯證,是我近期看過最有意思的舞蹈作品。

演出場地:思劇場

穆芹

2018/08/18 15:30

點閱率:474

11110.5

在觀眾進場前,表演者已經蒙上眼睛,身穿著學校運動制服,坐在場地的四處,在演出一開始,角落的一位表演者像是拳擊開始的鈴響,場上舉著回合板的女生拿著個章節的主題繞場,有些來自羅蘭巴特《戀人絮語》中的篇章,有些似乎是創作時衍伸的段落,這個開場也像是隱喻愛情的每個階段,都是一場角力,不見得都會皮開肉綻,但要小心面對。

摒棄羅蘭巴特原始藉由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從戀愛的過程,去申述語言符號學以及哲學的邏輯,回歸到原始如同少年維特,對於愛情的臆想所經歷的不同階段,以青春的肢體與表現方式,有時候即使很浮誇或是老哏,仍然保持了青春甜感爆表的小清新。

從兩年前玉米雞青少年劇團參與藝穗節,翻演卡夫卡《變形記》,而至今年的《青春絮語》,導演完全跳脫在年輕團對中容易看到的無病呻吟,找到甚麼是讓業餘表演者能夠舒適展現自己的戲劇宇表演語彙,並且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演繹方法詮釋文本,以超過半年的陪伴,讓年輕演員可以恰如其分的掌握他們的角色,也讓極微抽象的戀人絮語,用充滿愛戀與疼惜的語法,重新展現。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

穆芹

2018/08/17 20:00

點閱率:379

11110

原始文本來自法國荒謬劇代表劇作家伊歐涅斯柯的作品《禿頭女高音》,故事開始時一對剛吃完飯的史密斯夫妻正天南地北的談著閒事,太太說著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先生僅發出嘖嘖之聲,隨後馬丁夫妻來訪,然而這對夫妻像一對陌生人般彼此似乎不認識,藉由一連串的巧合,才逐步確認彼此夫妻的身分,最終相認,家裡的時鐘總在不對點的時間,似乎印證不詳的響著,然後消防隊長無厘頭地打擾,家中沒有人真的歡迎他但又期待他能夠帶來一點娛樂的興頭,而最搶戲的是瘋癲女傭瑪莉似是鬼魅的出現,表演者控制得宜的荒謬感,讓語言堆積的文本,有畫龍點睛的喘息時刻,最後馬丁夫妻坐在餐桌上,重複著一開始史密斯夫妻的對話。

本劇的文本以挑戰語言的累贅、以及對話的無用為目的,當辯證體系崩解時,我們的雞同鴨講是否有任何意義,對應當今媒體名嘴或網路鄉民現象,似是而非的格言與無人真正在乎的交談,似乎有種déjà vu的趣味,表演本身很吃演員的表現力,要挑戰荒誕的劇情,直到最後語言退化成單字或字母的大爆炸,呈現出不逾不矩的中庸正常,也更凸顯了彼此存在的可笑。

演出場地:阿嬤家- 2F

穆芹

2018/08/12 19:30

點閱率:315

11100

吸引我觀賞此舞作的原因是團隊在關鍵字處放了藝術治療,演出本身帶著酒神儀式的狂喜與獻祭般的掙扎,新春芳茶行建築後進三間房與天井為主要表演場地,舞者穿梭其中,其中一間偶有投影,牆上貼著現場素描師的即筆繪畫或是舞者們的創作,表演者無刻不嘶吼著他們身命中的傷痛與對自已我的疑惑,看似如墮入深淵般的痛處,下一秒他們又一派天真地用吹泡嘻笑帶過,現場充滿如青少年賀爾蒙不穩定的情緒,表演者們不斷彼此擁抱,他們的關係如同渡人者,為彼此療傷扶持。

在藝術治療中,「痛苦且難堪的經驗通常是美術治療的基本成本,美術治療把刺激物、焦慮、及哀傷轉換成肯定生命的作品,藉此使受苦者平靜下來」(註),在這個作品中,無法看出他們是否在製作中得到救贖,但我認為關於悲傷,最令人難受的不是你擁有如此傷痛,而是沒有人分享或在乎,無論作品本身有多自我中心,但很明確的是表演者們都擁有彼此。

引自書籍《藝術治療》,作者Dr. Shuan McNiff

演出場地:新芳春茶行- 1F

穆芹

2018/08/05 13:30

點閱率:598

11110.5

相信許多人都會有和久未見面的朋友、同學、甚至親戚會面,為了選擇該穿甚麼而差點遲到的經驗,重點不是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而是自己怎麼希望被看見,要帥、要過得好、要輕鬆平常、要與眾不同,各種標籤下,讓一個簡單的碰面變得異常焦慮。

主角與許久未謀面的父親即將再次會面,在種種矛盾糾結的情感中,對於擁有血親卻沒有太多情感交流的父親,到底哪一套衣服是最適合父子重逢的服裝?這套服裝隱藏著自己希望對自己無遮掩的呈現、自己希望被父親認可的渴望、或是被外界期待的實現,我們都是如此的不完美,但又渴望呈現最完美的一面,主角在一個小小的空間當中,觀眾就像在他的臥室當中,看著他的掙扎、感受他的焦慮、和最後與父親及自己的和解,在主題的設定,雖然從劇名可以猜測涉及同志與家庭間的關係,但有許多情感的拿捏與表現,能夠引起不同族群的共鳴,是一齣小巧可愛的好戲。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穆芹

2018/08/11 13:30

點閱率:497

11110

一開始像是重慶森林中林青霞戴著金色假髮尋找她帶著的那群印度走私販的表演者穿梭在觀眾中,表演場地外是個市場,表演空間有是一個地下室,空間另一側坐著一群看似百般無聊、或許事工作人員的一群人,一瞬間好像有在重慶大廈裡龍蛇混雜的樣貌,接著廣播聲起,主持人介紹著一個關於手搖飲料連續劇的內容,然後念戲劇戲,但無法以表演維持生計,轉而去手搖飲料店打工的主角登場,分享著她每天的心情轉換和驚立,三條故事軸交錯成一個有一點讓人心疼、也有甜蜜微笑的獨腳戲。

在打工妹的橋段,一直接收到一個訊息是手搖店的工作是無法和成為女演員相比的,而主角需要經歷很多的自我轉換或消化,才能接受自己在手搖店打工的事實,當然能夠理解生命當中總有些過不去的片段或是不得不低頭的時候,這樣戲劇性的調整,是說服自己的一個理由,但另一方面,無論在哪一個職業中,或許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隨心所欲,每個人或許都在進行社會學中說的「日常生活的台前自我表演」,這一點小小的超脫的考量,或許可以讓劇本昇華超越表演者本身的侷限,關照到每個在人前扮演著一套、人後有百般委屈(或白眼)的廣大大眾。

演出場地:大可樂 Duck Lab

穆芹

2018/08/10 18:00

點閱率:520

10.5000

在臺北國際藝術村戶外的場地,一位帶有舞踏元素的半身白妝表演者,以儀式性的姿態出現在舞臺上,一開場的緩慢,的確有為我達到靜心的功用,然而第二位表演者以類似妝髮與動作出場時,本身身體的訓練不足,在沉靜中穩定地緩步前進的表現大打折扣,接著一段上班族女子進行日常的生活作息,然後開始聽到怪聲音,然後鬼上身或是著魔,但動作顯現青澀與不到位,接著前段兩位表演者上演一段群魔亂舞的內心戲,佐以小提琴、澳洲原住民樂器didgeridoo、和類似印度鼓的三重奏,但我始終不確定那個不和諧音是現代音樂的巧思還是小提琴與鼓的音準沒有對好,隨著天色漸暗,投影和影子戲出現,希望達成狂和魔的效果,但是前面半個小時不甚理想的肢體表現,即使加上影像也沒有加分的效果。

你可以把一切的符號都穿戴出來,加上各類藝術跨界的元素,但仍然不代表可以做出一個好作品,這是對於《落地花房》最直白的評論。

其它意見:其中有一位工作人員在每一次的換場,都嘗試要拉平地墊,如果要出現在場上,就要有表演的架式,否則地墊的平整與否,不會讓觀眾大幅注意,可是表演被中斷的情況,卻是無法抹滅的事實。

演出場地:臺北國際藝術村_頂樓

穆芹

2018/08/12 18:00

點閱率:405

1110.50

Q:你最喜歡的娛樂是什麼?
A1 去臺北市立兒童樂園找回我的童心
A2 賺錢
A3 當然是睡覺
A4 沒錢,不要提醒我有娛樂這個東西!!!

類似這樣看似有選擇,但選擇都很爛的九題選擇題,和兩個開放性的問題:「如果你的人生是長成以上選項,你想活下去嗎?」以及「如果你可以改變其中一個選項,你會選擇哪一個?」,被投影在紙糊的投影螢幕上,呈90度直角的另一面牆則是充滿擁擠都市的照片,或是空無一人的凌亂空間,唯一的表演者有禮但不帶情感地念出11道題,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厭世代的實質問題呈現,嘲諷著好像是生為物質最豐裕的一代,人生充滿可能,但手上卻拿了一副爛牌的情況,你可以抗議或抗爭,但對象是誰?會有人回應嗎?可能出於這樣的無奈,劇名「選擇性緘默」因此誕生。
演出尾聲,我們手上拿到剛剛被問過的11個問題,表演者說謝謝你們經歷一個沒有手機可以好好思考的20分鐘,然後我很珍惜我還有一個大致可以隨心所欲的人生。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

穆芹

2018/08/12 14:30

點閱率:472

11110

本來以為是像邪典恐怖片《德州電鋸殺人魔》的舞台劇版本,但某個層度比較像是對於電影的致敬,同時以男性角度,凸顯為什麼電影這部電影可以成為經典的詮釋。

整天在家寫文章但沒有收入的男友,沉迷於《德州電鋸殺人魔》電影和相關的電玩產品,他製作了皮面具,然後網購了電鋸,有了遮掩(或讓他可以變身的面子)和武器,他幻想自己是全世界最勇猛的男人;在公司被性騷擾又被革職的女友回到家,看到充滿暴戾之氣的男友,從充滿恐懼想要逃離、到逐漸接受、甚至激起崇拜與性慾的刺激感,合理化一切不正常的過程,看似荒謬的劇情,但又好像順理成章帶有黑色幽默,直到兩人玩太大,正常世界的執法體系介入,結束了他們的失控小宇宙。

以一幕劇的形式,團隊在空間、情節推進、和音效與燈光的掌握都有相當高的完程度,兩位演員充分表現情侶間不是百分百好或壞,但彼此習慣與依存的甜蜜與衝突。在我的場次較沒有感受到其它看戲大隊提出的咬字問題,也會期待看到兩位表演者之後其它的舞台作品。

演出場地:藝・風巷- 2F

穆芹

2018/08/07 19:00

點閱率:425

1110.50

從劇名和節目簡介,指明當臺灣被票選為「2016年世界最有人情味的國家」,到底我們的國民品格在甚麼地方顯現?顯然團隊有看出許多看似充滿禮貌的應對,其實是一種不具備實質意涵的客套,或是藏著表裡不一的矛盾,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但實際執行時,團隊亟欲以各種形式(Rap、漫才、戲劇、街舞…,中間幾乎沒有連貫或因果關係),像是期末才藝呈現一樣,一次要把所有的絕活全部呈現出來,我沒有目不暇給的驚喜,反而是消化不良的疲乏,當然當中有靈光一現的小片段,但也在如炫技般的各式表演中被埋沒。

當我已經無法接上顯然很多在場觀眾都會唱的「國歌」,我也在質疑是否不同世代在用很不一樣的節奏完成一個演出,當微博、抖音這類的短訊軟體已經成為年輕世代的主要溝通媒介,可以連成一氣的起承轉合大作是否是唯一鑑定的標準?
(以下有雷)
關於團隊預設的「臺灣人的人情味很虛假」的立場,好像也在我看得這場演出被推翻,在演出的最後,場上出現三位表演者表示他們要去美國參加街舞比賽,但旅費不夠,如果有觀眾願意打賞的話,他們就會繼續表演的橋段,當我還在想現在團隊是在展現現實困境對應虛假的戲劇,來挑戰在場參與者的人情味嗎?然後許多觀眾立刻慷慨解囊,紛紛開始投錢,直到謝幕時,表演者才說這是一場戲!

同時在開演前,因為急忙趕著看戲,所以我違規停摩托車,劇組為了避免我被開罰單,也幫我把車子移動到安全的地方,再再都顯示真是人間處處有溫暖啊!

演出場地:大稻埕遊艇

穆芹

2018/08/05 19:30

點閱率:587

11000

在入場之前被發了一張小卡,上面指示觀眾在入場後不得與其他人有任何溝通,即使是眼神的暗示都不可以,演出的進行很抽象,我自己的想像是一個空間當中被區隔畫分成好幾個空間,我們都被切分了,然後空間裡有很多假裝是椅子的障礙需要被移開,但因為我們被噤聲了,同時從表演者到觀眾都在地上呈現樹獺般坐臥之姿(現場沒有椅子,所以觀眾可以選擇自己要坐要站要靠的位子),所以障礙永遠沒有辦法被有效消除,我們只能隨波逐流,然後呢?然後(白衣小女孩吃太多西瓜)她就死了。

團隊自己訂立了不得有任何溝通的前提下,卻又需要把觀眾引導到不同空間,是不是也應該用表演的方式強迫觀眾的移動,而非自己打破規矩給與觀眾手勢的指引?但關於這個表演,對我來說更大的思考是表演性藝術或是行為藝術,到底適不適合以劇場藝術的方式觀看?這樣的辯證很多,但觀眾的確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要和進行中的「表演」共生共存,而不像在展覽館中的行為藝術可以自由掌握要觀看的長度或方式,所以劇場的流動也會被用比較高的規格看待,即使第二部分的影片相對比較有脈絡,但是文字也被表演者遮掩,就像要故意製造一個溝通不良的演出一樣。我感到慶幸觀看的是縮短的60分鐘版本,如果要再經歷30分鐘的尷尬無題,我不能保證不會提前離場。

演出場地:剝皮寮 173-23號

穆芹

2018/08/05 14:45

點閱率:411

1110.50

表演開始,父親比利獨白說出他化身為獸的譫言,然而在現實的餐桌上,他正被大女兒珍妮一槍打死,並且由二女兒蘇珊補上一槍,在警察與心理醫生詢問兩個女兒和母親瑪莉為什麼要殺死比利的過程,這一家女性長期受到比利高壓控制暴力威脅,女兒甚至被父親性侵的不堪過往,一點一滴的被拼湊出來,而關於比利的記憶,就像糾纏不散的惡鬼一樣,一再困擾著這三位女性,死去的比利也曾在幼兒時,受到母親和繼父的虐待,讓他幼小的心靈對女性產生認知的偏差,他一心希望建立一個和軍隊一樣井井有條的組織,而他可以好好控制一切;年幼的瑪莉母親過世後,沒有得到父親妥善的照顧,一味被忽虐,因此當比利開始關注她時,她把自己甚至是兩個女兒的主導權,都交付給以為是善良英俊的良人比利,哪知這是一場永遠醒不來的噩夢。

五種沉默除了這一家四口各自像堅硬的石頭般無法敲開的心的闇靜外,也包含了社會可能有感受到異狀,卻沒有及時伸出援手的漠視,同時強調兒童被虐待的陰影,會如何扭曲他們對愛的認知,並將傷痛延續到下一代的教養。

台藝大學生的演出不是最完美的呈現,但大體而言將肅殺的氣氛掌握得宜,光影和可穿梭的佈景等使用手法非常聰明,讓鬼魅般的父親和眾人的記憶,可以藉由這些空間的輔助,有巧妙的轉換。如果不強調劇中兩個女兒的年紀都是超過三十歲的中年女子,顯現出兩位女演員年紀不符合的表現手法,其實也還說得過去。故事段落與段落間的換景或暗場有點太過頻繁,削弱情節的節奏,同時表演者未戴麥,然而場地尺寸太大,我在第四排要聽清楚每句台詞是有困難的,也很可惜。

演出場地: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穆芹

2018/08/04 19:00

點閱率:621

11110

在藝穗節的題材中,較少有從底層階級相關的故事描述,我喜歡劇組特意簡化連冷氣都不開的空間處理方式,雖然悶熱,但是也讓觀眾一起經歷那個有點骯髒、需要省吃儉用、近乎家徒四壁的故事。

一對夫妻住在一個搖搖欲墜的老宅中,先生用賭博當老千想要翻身,太太頂下酒店做公關經理,但讓家宅面臨法拍命運的,卻是因為遠方未曾露面的姐姐需要錢,拉著還沒過世的父親做保,哪知生意失敗、爸爸過世,最後是這對夫妻要處理殘局,貧窮人有貧窮人的辛苦,但他們也有自我解嘲的幽默,在家中抓到的一隻老鼠,似乎變成了兩人的寵物,也是維繫兩人感情的奇妙催化劑。

這齣戲最精彩的是飾演夫妻的兩位主角,收放自如恰如其當的演技讓小人物的轉換活靈活現,幾個轉場雖然演員不在場上,但用台詞的傳遞,也幫戲劇流暢度加分。感覺上是一個正在進行中劇本的階段性呈現,有很多小詪,比如太太的屯積症、帳本的秘密、都還有可以繼續發揮的空間,如果有修改的可能,或許夫妻的角色年紀可以依表演者舞台顯露年紀調整為年輕一點的夫妻,更具有說服力。

演出場地:新芳春茶行- 1F

穆芹

2018/08/04 14:30

點閱率:431

11100

改編自田納西威廉斯早期作品《玻璃動物園》,場景在一個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南方家庭,劇組將演出空間分割為客廳與飯廳,一開始家中的弟弟Tom說明我們將看到的是他的回憶,然而這些回憶或許在斑斕的色彩中失真,接著故事來到一家人用餐的時候,曾經是南方名媛卻已是明日黃花的母親,緬懷著自己被眾人追求的往日時光,對家中經濟來源的Tom百般糾正,但對女兒Laura悉心照料,期望女兒可以成為淑女嫁一個好人家,Laura因病瘸了腳也因此異常地害羞內向,除了在高中時曾經暗戀過一個學校中的風流人物Jim,再也沒有動過任何情愫,只是鎮日放著離家出走的爸爸留下的舊唱片以及撫玩著玻璃動物裝飾。

Tom夜夜去電影院看著別人的冒險故事,逃避自己只是一個在製鞋工廠工作、賺著可有可無收入的小角色,他希望藉由跑船逃離讓他窒息的人生,母親和他達成協議,如果Tom可以為Laura找到合適的對象,那他就可以得到自由,哪知陰錯陽差Tom帶回的竟然是Jim,除了攪和了這個如死水的家,也因為Jim即將結婚的訊息,把Laura再度推回閉塞的世界裡。

整個製作是個誠心的作品,雖然有瑕疵,但是改編至經典原著,故事本身不至於有太荒腔走板,有幾個橋段有點矛盾,例如Laura其實早和媽媽提過Jim,即使媽媽在第一時間未發現,也不至於好像完全沒有這件事發生過一樣,或是在畢業校刊中,Laura早知道Jim有穩定交往的女友,再次重逢,又怎麼會對他快結婚產生震驚的反應。除此之外建議情緒的轉圜可以稍微慢一點,讓演員的互動能夠有時間醞釀,Tom和母親的角色都有入木三分的精彩,然而Laura是一個很難揣摩的角色,太過收斂就會顯得呆板生澀。幾個空間的使用略顯問題,比如家的出入口和天臺使用同一個樓梯,讓我一直有「這家人是在地下室生活嗎!」的錯覺,燈光和音效的使用也有做太滿卻讓我困惑的感覺,燈光雖然想要很細膩地做出各種氛圍,最後卻變得很搶戲和突兀。

演出場地:米日一里葉晋發

go top